日本獨有的「大佐」官銜,相當於中國的什麼級別?原來等級這麼高。
抗日劇一直都是我國電視劇熱衷播放的題材,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職位的名稱,什麼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準尉等這些稱謂,但是我們不懂的人,聽起來都是一臉懵啊,到底都是什麼級別呢?小編今天就來和大家解釋一下劇中最常出現的「大佐」這個稱謂,看看日軍「大佐」相當於我軍軍隊中什麼軍銜?職位到底有多高?
首先先來說一下日本軍隊等級的劃分,日本陸軍前期軍銜分為長官(軍官)、長官相當官(軍佐)、普通士兵、專業士兵4類。其中長官分將官、上長官(校官)、士官(尉官)3等,長官相當官分將官相當官、上長官相當官、士官相當官3等,普通士兵分準士官(準尉)、下士官(軍士)、兵3等,專業士兵分準士官相當官、下士官相當官、兵3類。
1、將官相當官: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2、上長官相當官:佐官——××大佐(上校)、××中佐(中校)、××少佐(少校);3、士官相當官: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所以說在日本的大佐其實就相當於咱們國家的上校,這樣解釋過各位小夥伴應該明白了吧,其實這個大佐在日軍部隊中也是一個相當高的軍銜,相對的,想要成為一名大佐,同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也是要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的人才才行,所以大佐的人數也是比較少的。
大佐其實是日本的一種軍銜,日本的軍銜是三級九等的,即將,佐,尉,又各分大,中,少。就比如將分為大將,中將和少將,尉分為大尉,中尉和少尉,那麼佐也就是大佐 中佐和少佐。其中大佐還是比較高的一個官位,在戰爭時期,想成為大佐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對應中國的軍銜,大佐就相當於中國的上校。
而我國的上校一般都位列團長。日本的高級指揮都是由大將擔任;軍隊和主力師團的指揮主要是由中將來指揮;那些三等師團和主力旅團的指揮官是少將。而大佐主要指揮的就是步兵連。按照日本的編制一個師團下屬步兵連大概有三千七百多名的官兵。也就是說,大佐能夠管理將近三千名的官兵。
其實早在南北朝的時候,日本和中國就已經有來往了,但是交往並不密切。好不容易等待隋文帝統一全國,由於日本人對隋文帝稱呼不周,導致隋文帝大怒,再也接待日本使臣。一直到唐朝的時候,中日之間的交流才恢復。
自貞觀四年,日本第一次派出遣唐使之後,此後百年間,不停的有使團前來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將這些帶回到日本,傳播給眾人。這些文化不但包括農學,天文學,繪畫,藝術等,還有唐朝的政治制度,以及官僚制度。
日本開始按照唐朝的朝廷官員設置分封百官,其中就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官「佐」。「佐」一般解釋為輔佐,輔助,是中國古代對於副官,或者參謀官的稱呼,主要幫助主臣進行政務管理,或者出謀劃策。而日本的佐官,一開始也是進行輔佐職務。
這一項官職,一直從公元700年前後延續到近代。當西方列強為了進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時候,同在亞洲的中國和日本雙方都受到了侵略。日本人為了自強開始向西方學習,走上自強的道路。
日本人在分析了西方列強之後,決定按照法軍的編制,開始編練新軍。當時的西方軍隊,普遍都是將、校、尉、士官四級軍銜,日本人一方面想學習,一方面又想保留傳統。因為按照制度,日本的軍隊都是屬於天皇一個人的,所以為了彰顯這一傳統,日本人決定將「校」官改為「佐」官。
那麼,日本軍隊獨有的「佐」,在日本軍隊裡屬於什麼地位呢?
由此往下,旅團下屬的步兵聯隊,指揮官一般由大佐擔任,或者一些強悍的部隊聯隊由少將擔任指揮官。而滿編的步兵聯隊又下屬九個步兵大隊,一個炮兵大隊,一個工兵大隊,一個運輸大隊,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兵種,總兵力在3000人以上,甚至能到4000人左右。
雖然名義上聯隊一級相當於我國的團一級的作戰單位,但實際上,我國當時的團級作戰單位僅僅只有一千人,根本和日本一個聯隊無法相提並論。由此往下,大隊長一般是中佐或者大佐,小隊長一般是少佐擔任,之下就是分隊長,也就是班一級的作戰單位了,這是日本所獨有的軍銜制度。
其實,日本的軍銜雖然和咱們國家的不大一樣,但是還是有一些關聯的,日本的一些軍銜其實也可以在咱們國家找到和他們對應的軍銜。
就拿著「大佐」來說吧,其實就相當於咱們國家的上校,這麼一說各位小夥伴應該也就明白了,其實這個大佐在日軍部隊中也是一個相當高的軍銜,相對的,想要成為一名大佐,同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也是要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的人才才行,所以大佐的人數也是比較少的,一般在部隊中常見的都是一些少佐,而他們的軍銜從高到低依次是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而像大佐這樣的高級軍官一般就是負責在司令部指揮的那種,而戰場上帶兵打仗的一般都是少佐或者是大尉這些小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