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辛丑牛年就要到了,祝小夥伴們牛年大吉,闔家幸福、萬事如意、靠譜牛逼!
將此牌數值與各行尾牌比較,將其放在小於其且與其差值最小那張尾牌的後面;
每行最多只允許放5張牌,此牌若將成為某行的第6張,則打出此牌的玩家需收走此行5張牌作為懲罰,並將此牌作為此行首牌;
若各行尾牌的數值均大於此牌,則打出此牌的玩家選擇一行,收走此行所有卡牌作為懲罰,此牌作為此行首牌。
6 nimmt !意為「6張啦!」,便得名於玩家競相避免因放置第6張牌帶來的懲罰。而中文譯作「牛頭王」,則是因為終局時輸家是獲得牛頭最多的人,所謂「牛頭王」。
《牛頭王》初版1994年甫一問世便叫好叫座,入圍當年SDJ提名獎並獲1996年門薩選擇獎,也是最早進入國內玩家視線的經典毛線桌遊之一,其上手容易,規則簡單,不能虐新,不咋費錢,沒啥downtime,小巧便攜,輕鬆熱鬧,歡聲連連,因而新老皆宜,德美通吃,廣受青睞,風靡多時,至今魅力不減,非常適合朋友聚會、闔家團圓的場合。
牛頭王也出過擴、promo卡,更有兒童版、周年紀念版、牛頭大賽等一系列衍(quan)生(qian)作品,遊戲概念和核心機制未變,而加入了功能牌、遊戲版圖等新要素,以及對規則細節進行了微調,這些改變帶來了不同的遊戲體驗,對於這些或墨守成規或另闢蹊徑之舉,玩家們反響不同,褒貶不一,而《牛頭王:桌上爭霸》無疑對先前這些嘗試進行了取捨。
不同於小巧便攜的純卡牌《牛頭王》,《桌上爭霸》有一個四折版圖,同時為避免佔地過大,原來的卡牌變成了其1/4大小的板塊,板塊勢必不如卡牌那樣容易拿在手裡,於是需要加入遮擋用的屏風;版圖四周是Kramer計分軌,作為對大師這一開創性設計的紀念,分數token自然必不可少;版圖上有放板塊的格子,某些格子帶有特殊效果;版圖正反兩面不同,分別用於基礎模式和專家模式。本作配件中依然有像幸運牌和行動牌這樣卡牌,前者可在任何模式中選擇加入使用,其作用是將討厭的負分換成正分;而後者僅用於專家模式,能改變打出及放置板塊的規則,或是移動場上已放置好板塊。依據版圖使用哪一面,幸運牌加入與否,本作共有四種模式。核心玩法與《牛頭王》一樣,遵循由小至大、差值最小的放置規則,不同之處在於——1.小數值板塊(小於每行末端板塊),放置在最大的末端板塊的後面。2.加入了「活躍行」的概念:遊戲中始終有且只有4個活躍行來放置板塊,某行板塊被拿取時該行便失活,激活一個空行放置板塊。3.當板塊放置在特殊格子中,立刻觸發其效果,涉及得失分立刻結算。基礎模式有4種特殊格子:拿取整行板塊並失分(每行最後一格)、依打出板塊牛頭數量得失分、直接得失分,打出兩枚板塊(若且唯若活躍行存在未覆蓋的此類型格子)。而專家模式加入的特殊格子包括:拿整行板塊至屏風後、抽1板塊、抽1張行動牌。當所有玩家(基礎模式)或任一玩家(專家模式)打出放置了所有板塊後,遊戲結束,分數最高者獲勝!本作版圖上計分軌正負各半圈,極值±44,對於多數小夥伴來說,正分用不了那麼多,而負分沒一會兒就到底了,根本不夠扣。這時便可以嘗試加入幸運牌,每當分數token到達/超過1個四葉草圖標,便可拿取1張幸運牌。放置板塊前打出,有助於逆天改命,顛覆局勢——一種是在非因拿取整行板塊得失分時使用,忽略格子效果,改為+5分;一種是在拿取整行板塊時使用,選擇其中兩板塊,依牛頭數,失分改得分。本作依然是一款歡樂熱鬧的毛線遊戲,加入了版圖等新鮮要素,看似策略有效場面可控,實則機關算盡太聰明,場上局勢瞬息萬變:你覺得勝券在握卻難免橫生枝節,我本打算破罐破摔到頭來柳暗花明,他原計劃止損即可誰曾想大大噁心了別人……人生大起大落太快,實在是太刺激了!不妨就在這牛年伊始,和親朋好友們來場酣暢淋漓的牛頭王桌上爭霸,在歡笑聲中沾沾沖天的牛氣吧!《牛頭王》以及《牛頭王:桌上爭霸》由栢龍玩具漢化出版,請大家支持正版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