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們看電影
荒涼的邊境,神秘的殺手,突破底線的殘酷戰爭。美國頒獎季高分電影《邊境殺手》,用大師級的影像語言潛入以暴制暴的緝毒前沿。4月17日晚21:30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看電影》請來電影學者葛穎,與主持人張穎一起來解讀這部影片。
《邊境殺手》
在毒品交易猖獗的美國與墨西哥邊界,聯邦調查局探員凱特,加入了一支不尋常的緝毒部隊。隨著行動越來越接近販毒集團核心,手段越來越瘋狂殘忍,凱特的執法信念幾近崩潰。英國演員艾米麗·勃朗特,代表作《明日邊緣》、《年輕的維多利亞》,賦予了凱特硬朗與理想化的特徵,透過她的眼睛揭開難以想像的緝毒戰爭前沿。
葛穎認為,整個影片的結構上並不花哨,順著時間線,帶有某種記錄感。觀眾會覺得跟著菜鳥女主人公,一起進入到一個超乎想像的世界裡。葛穎解讀道,菜鳥女主人公仿佛就代表著觀眾,以想當然來看待緝毒,認為緝毒也要依循法律辦事的一群人。然而,一道鐵絲網隔開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這邊的美國領土就像小區一樣秩序井然,那邊的華雷斯整個城市就是個無序的貧民窟。影片中的這種設計,引出一種思考:現實中,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其墨西哥邊境的毒販活動區卻有愈演愈烈之勢。有序一定就能徵服無序嗎?我們所謂的法律和規章制度,在面對極端暴力時能解決問題嗎?
丹尼斯·維綸紐瓦
曾憑《焦土之城》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加拿大導演丹尼斯·維綸紐瓦,近年進入好萊塢製片廠,執導的懸疑電影《囚徒》備受好評,最新作品《邊境殺手》入圍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將商業元素打造出強烈震撼人心的氛圍與主題。
丹尼斯·維綸紐瓦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並沒有刻意地做說明,就像做紀錄片一樣,在無聲無息中,鋪設了一個又一個關鍵點。他非常善於造氣氛。從一開始,女警察被上司說動參加一個小組,她其實並沒有搞明白,這個小組是做什麼的,而觀眾也沒有搞明白。這正是導演的意圖,讓觀眾產生好奇心理,跟隨鏡頭一探究竟。
影片開始時一組車隊出發去墨西哥,將一名重要犯人引渡回美國。航拍的鏡頭將車隊和墨西哥的景觀關係輕鬆表達出來,更重要的是,導演通過鏡頭在一開始就設定了緊張的語境。車隊在剛開始進入時,暢通無阻,仿佛代表著一種美國力量的優越感,隨著他們越來越接近墨西哥這個無序的城市時,這種美國力量感開始消弱。坐在車裡的女警察就仿佛是我們自己,面對著車裡車外的景色,對講機裡時不時傳來的信息,讓我們和女警察一起惶恐無措起來,危機似乎正從四處襲來。
在不動聲色地營造緊張氛圍,丹尼斯·維綸紐瓦很有心得。一開始的審人橋段,他只用了一個故意不交代怎麼用的道具——一桶水,就讓觀眾產生了恐怖的想法。葛穎解讀,越不搭調的東西被人拿在手裡,越會開啟觀眾的想像力。除了恐懼,還有著對比之下的殘忍。凱特站在邊界這一邊,太陽沉到地平線下,這時的天空正是一天中最美麗的魔幻時刻,她看著剛剛離開的那個城市華雷斯,那裡一群暴徒正在火拼,子彈射出的軌跡就像焰火一般,伴隨著爆炸聲。
《邊境殺手》的強烈風格與傑出的攝影密不可分,提名最佳攝影在內的三項奧斯卡獎。為其掌鏡的羅傑·迪金斯號稱科恩兄弟的御用攝影師,代表作有《老無所依》、《肖申克的救贖》、《007:大破天幕殺機》等片,坐擁13次奧斯卡提名,在業界是一位大師級的人物。影片中戶外的鏡頭,眼光灑在很厚的雲朵上,明晃晃的,似乎與影片中多處黑暗的基調不符。這種明亮和黑暗的對比,其實也是一種隱喻,這個世界存在著陽光穿不透的黑暗。
羅傑·迪金斯
影片貫注於冷酷的武裝行動之餘,也暗藏了一條男女特工之間的情感線,將兩種信念的角力描畫得更具震撼性,更深入人性的黑暗邊際。片名「邊境殺手」,指的是一名神秘的墨西哥特工亞歷桑德羅,由老牌男星本尼西奧·德爾·託羅出演。他在片中多次突破底線的行為,深刻地詮釋了以暴制暴的極端概念,帶給銀幕一個深具魅力的反英雄人物。
葛穎評論本尼西奧·德爾·託羅的臺詞功底深厚,在與販毒大頭目一家人談心時所說的臺詞,非常有震撼力。最令觀眾沒有想到的是,他非常乾脆地殺掉了對方的孩子和太太,這種以暴制暴並非清除了仇恨,反而再次播下了仇恨的種子。當執法者認為「法」已經無力,恐慌開始蔓延,這也正呼應了整部影片的基調,仿佛世界末日般的荒涼感。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欣賞《今晚》節目視頻
(以上文字根據節目內容以及嘉賓談話整理)
《今晚》節目往期視頻可登陸愛奇藝網站
節目直播可登陸PPTV.com/直播/熱門電視臺/上視藝術人文頻道
關注星文化 請掃描二維碼
走近經典 藝術人文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