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不是風口,國內外農產品同登大堂,「短兵相接」的前哨戰

2020-12-23 夢中翔之夢

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繼續的「定力」,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

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中國農業發展面臨著一場「世紀大考」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夯實農業基礎,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生鮮電商

「社區團購」一場供應鏈的「爭奪戰」,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商業運營模式,挑戰國人的「思維底線」,資本通吃「壟斷市場」的遊戲,到底傷害了誰?我國農業還要不要發展?

圖片來源,網絡

上蔬永輝

一家擁有上海「中心菜場牌照」,背後還有「上海上蔬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大股東背景,在上海灘「玩生鮮」多年的一家國企「影子」、民營合資公司,終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轟然「崩塌」,行將退出上海果蔬副食品市場歷史的舞臺。

是「換殼」,有待「接盤」?還是「洗牌」,有待「重組」?一場對標上海標準化菜場升級轉型2.0版3.0版的「終極」大戰,背後到底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圖片來源,實景拍攝

網際網路巨頭

生鮮電商「社區團購,一場」農批市場供應鏈「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價格戰,低價競爭市場的「爭奪戰」,傷害了我國逐步推進「農業品牌建設、綠色食品推廣」的發展進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營秩序,形成了一種實質性「衝擊」。

背後的商業目的:為「洋貨」登陸我國「壟斷」市場搖旗吶喊,鋪平道路!

圖片來源,實景拍攝

上海「菜籃子」工程標準化菜場

由於我國農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的滯後,許多農產品認證方面存在著缺陷,長期以來,標準化菜場經營者一直不經營「標準化,品牌化」的綠色食品。

然而超市昂貴的價格,卻阻擋了眾多消費者的對「標準化、品牌化」綠色食品的消費欲望,在消費群體的局限下,我國農產品品牌建設、綠色食品的推廣己成了一句「大而空」的口號。

同質化的商品在不同的消費場景,出現不同的消費價格已司空見慣。「假冒偽劣」品牌農產品能賣出高價,優質品牌「綠色食品」農產品推廣銷售,舉步艱難已是家常便飯。

圖片來源,實景拍攝

「網際網路+農業」

標準化,品牌化,綠色農產品一體化的農貿市場,幾代人「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的夢想。

發展本土農業,創出自主品牌,網際網路巨頭多年來,資本攜國外先進的農業生產理念、先進的營銷「商業」模式進軍農業。

創新農村電商、生鮮電商搭建新「農改超」對接「新商業業態」、「新業態生活圈」,歷經多年來艱辛發展,都遭遇了難以逾越的「瓶頸」。

圖片來源,實景拍攝

「上蔬永輝」謝幕

拖欠「供應商」貨款,隱藏了上海果蔬副食品大市場超市經營中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

網際網路巨頭生鮮電商「社區團購」的供應鏈,絕大多數「供應商」即農貿交易市場的「批發商」於一身。

產業鏈「農超對接」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產地直供」只是一個溫柔的謊言,「農產品品牌建設,綠色食品推廣」只是一個善意的欺騙。

圖片來源,實景拍攝

市場的趨勢

隨著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理念的提升,農產品品質將成為主導因素。

不同品質、等級的差價將逐漸拉大,農產品整體產量增速將趨緩,質量提升將加速,進入一個不可避免的」優勝劣汰「期。

供應鏈不管是農業公司還是小農戶,不管是生鮮電商還是社區團購,不管是實體店還是個體戶,都面臨著網際網路平臺反壟斷,政策監管銷售市場的檢驗、生存的考驗。

圖片來源,網絡

《人生創業果蔬副食品市場中的創業人生》~生命備忘錄~揭開大市場「神秘的面紗」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將會奪走賣菜商戶的生計?看小農民怎麼說
    據報導,近期阿里、騰訊、美團、滴滴等頭部網際網路企業紛紛進入或加持社區團購。專家認為,電商巨頭入局把社區團購的競爭拉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各家都有競爭機會,社區團購又迎來新一輪「風口」。社區團購採用「預售+自提」模式,通過聯合社區小店經營者、寶媽等「團長」人群,為居民提供高性價比的生鮮食品和日用品。
  • 社區團購風口下,普通人有哪些機會?
    圖|來源網絡當下,社區團購可謂是搞得人盡皆知,大街小巷裡似乎都已經被其佔領。而且,社區團購還一度被某權威媒體批評,不過,這並不影響它的發展。雖然從一些維度來看,媒體抨擊的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從其本身發展來看並不是一件多麼不好的事情。對於關注網際網路的人來說,這其實要應該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 社區團購「大躍進」
    甚至於一夜之間被顛覆或者淘汰都有可能,大家都想爭搶下一個風口,走在時代的最前方。如今,一切的動作都暗示著,社區團購就是下一個風口。其實不然,早在4年前社區團購就已出現。2016年,湖南長沙出現第一批「團長」,他們一方面每天出現在各個小區拉住戶加入社區團購微信群;一方面拿著這些資源和小區周邊店鋪老闆談判,以爭取商品團購價,社區團購自此興起。
  • 「團長」尷尬又無奈,社區團購千億風口「不香了」
    當社區團購被洶湧的群論詬病「不講武德」且基本佔領低線級城市之時,上海北京兩地的社區團購卻如黎明般靜悄悄。十薈團是為數不多的在北京開展業務的社區團購平臺。《法人》記者搜索到,該平臺在北京唯一的團長開展業務的範圍是位於城北的天通西苑小區。
  • 一樁「風口謀殺案」:社區團購1000天生死始末
    真正將社區團購推上風口的,是2018年下半年資本的進入。「我見朱嘯虎第一面,他就當即決定投我們1000萬元,但離開金沙江辦公室,他變卦了,他和團隊了解到,整個行業裡面還有好多玩家,就投了興盛優選。」鮮樂拼創始人趙子侃說。鮮樂拼曾於2018年5月獲華蓋資本、夥伴基金投資的數千萬pre-A輪融資。
  • 社區團購:大勢所趨還是曇花一現?
    社區團購作為2020年被網際網路巨頭瞄準的又一個新風口,引來幾大網際網路巨頭無一缺席地爭相入場,美團、滴滴、拼多多、騰訊、阿里、京東都快速殺入這一賽道,打響社區團購之戰。 這是網際網路史上首次有如此多巨頭共同參與同一場戰役,也是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首次集中優勢兵力搶奪同一塊蛋糕,社區團購大戰愈演愈烈。
  • 社區團購,下一個風口?
    團長:肩負重任,要負責選品,組團,倉儲,發貨,賣貨送貨一手包辦;團購:人數要多,批量採購,才能降低採購價格,才能降低物流成本。一般意義上的社區團購併不是新鮮概念,北方冬儲大白菜,買上一卡車,大家十幾家分一分。辦公室買上一箱車釐子,每人一兩斤,都是一直基於社區的團購行為。
  • 一樁「風口謀殺案」:社區團購1000天生死始末
    真正將社區團購推上風口的,是2018年下半年資本的進入。「我見朱嘯虎第一面,他就當即決定投我們1000萬元,但離開金沙江辦公室,他變卦了,他和團隊了解到,整個行業裡面還有好多玩家,就投了興盛優選。」鮮樂拼創始人趙子侃說。鮮樂拼曾於2018年5月獲華蓋資本、夥伴基金投資的數千萬pre-A輪融資。
  • 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 社區團購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電商巨頭進入社區團購,更多是希望通過高頻消費場景獲客,他們的低價競爭策略,會對傳統農產品市場供應量造成衝擊,不利於高品質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布瑞克農業網際網路董事長孫彤說。  孫彤認為,農產品品類眾多、供應鏈長且資產重,在局部形成壟斷,打垮小菜攤後,漲價、殺熟是可能的。
  • 包頭的社區團購向左還是向右
    超市裡的生鮮櫃檯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在人們越來越多地加入到社區團購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加入到對這種經營模式的爭議當中。低價便捷的消費模式11月底,市民白雪開始嘗試社區團購。她在美團優選上下了第一單,30顆雞蛋9.9元。「家門口的牛奶店就是美團優選設立的拿貨點。品質不錯,下單的第二天就能方便取貨,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對我確實太合適了。」嘗到了甜頭的白雪,又陸續通過社區團購的方式買了柚子、橘子、草莓等水果,物美價廉的社區團購正在成為她的一種消費方式。
  • 社區團購的前世今生
    來源:投資界「當今企業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同年11月,京東宣布永久關停旗下二手平臺「拍拍」業務。大量低端供應鏈企業被兩大電商平臺淘汰,突然之間失去了網際網路銷貨渠道。更關鍵的是,在2008年「四萬億」刺激後,國內出現大規模的產能擴張,時至2015年,再疊加國內外市場需求萎縮,因此國內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 當我們討論社區團購時,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
    雖然「社區團購」這個業態早在2018年就誕生了,但是確實是在2020年的「宅家紅利」期間成為風口的;所以悲觀估計,我們大概要到2022年才能把這個業態理解的比較透徹(如果屆時還有人在做社區團購的話)。此前,本怪盜團撰寫過一篇關於社區團購的分析文章,收到了不少反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從那以後,我又進一步與一些社區團購領域的專業人士進行了交流。
  • 社區團購:舊故事和新戰事
    一位資深電商專家在目睹了美團、拼多多、滴滴接連入場社區團購的混戰後,由衷得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越來越有風口的味道了。」從今年年初開始,美團優選、多多買菜陸續進入社區推廣,滴滴橙心優選隨後跟進。據自象限實地調研發現,「雞蛋」+「白菜」是社區團購平臺們拉新獲客的兩大法寶,社區地推能多接地氣,就多接地氣,全然沒有了網際網路精英的半分「嬌嗔」。
  • 社區團購的另一面:新基建的親歷者
    實際上,這非社區團購這一行業的初心。這場關於社區團購的爭議,十薈團CEO陳郢就曾在今年7月的內部信裡提到:「十薈團要做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六穩六保的堅定執行者和貢獻者」。這份內部信大概就是對如今這個熱議話題的最好回答:社區團購的誕生從來都不是為了摧毀,而是為了重構秩序、產生社會價值。
  • 巨頭俯身,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
    來源:鋅財經「這是2020年經歷了疫情、倒閉、爆雷潮後的第一個風口,也會是未來10年最重要的風口。」一位投資人在朋友圈發表了對幾家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後武漢之戰的點評。2020年,社區團購成為最熱門的概念,巨頭間的戰爭隨之爆發。
  • 開課吧山頂Talk第十期:社區團購是否為下個行業風口
    本期活動以"社區團購是下一個行業的風口嗎?"為主題,開課吧新商業人才事業部總經理高瑋以社區團購切入,不同角度分析社區團購能否成為下一個行業風口。社區團購是近半年內非常火的題材,在2019年的增速高達540%,而與其相似的兩個業務形態:前置倉和平臺到家卻遠遠沒有這麼大的增幅速度。高瑋表示,平臺到家整個的業務點非常大,差不多40%的增幅。前置倉的稍微小一些,但是也有48%的增幅。
  • 「捲土重來」的社區團購:該「避之」還是「擁之」?
    當「社區團購」再一次襲來,這次該如何往下走?所謂社區團購,是指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但它並不是「新生事物」:記者翻閱信息發現,社區團購2016年開始出現,2019年經歷過大批關停,當時網絡上甚至接連質疑「死了一大批的社區團購還能走多遠?」
  • 海口社區團購烽煙再起 家樂福、盒馬鮮生等「大玩家」入場廝殺
    而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主打線上下單,線下無接觸配送的社群電商更是站上風口,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多家海口社區團購平臺內部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平臺的單月訂單數及銷售額均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甚至觸及直接供應鏈的「天花板」,迫使平臺方進一步優化生產配送等各個環節。  各社區平臺順勢而為,加快了擴張步伐。
  • 國泰君安:社區團購大概率不是生鮮供應鏈最終模式,更不可能成唯一...
    本篇作為系列報告的第一篇,暫不闡述我們對農產品流通革命的整體理論框架。我們只是以社區團購為例,從流通的信息成本角度,初步分析農產品流通革命的底層邏輯、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模式的創新僅是一個開端,隨著實踐與探索,當前社區團購的模式大概率不是最終模式,更不可能成為唯一的模式。中國農產品供應鏈的改造是一個世界級難題,「舌尖上的中國」反映的是消費者難以磨滅的生物記憶。中國農產品流通的數位化革命社會價值巨大,但卻又複雜而艱難。與其擔心創新對傳統多層次分銷渠道的顛覆,我們更關注是否有更多的企業用不同的創新方式,投身於這場極其漫長而艱巨的農產品流通革命。
  • 社區團購血戰空前
    多多買菜雖剛入賽道,卻背靠拼多多農產品供應鏈獲得不少競爭優勢。在多多買菜門店端小程序的申請入駐的界面中,最醒目的位置上標註著在指定日期前入駐的門店每日完成訂單任務可賺取額外獎金的標語——拼多多用慣用的針對商戶的優惠政策來吸引更多的門店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