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生而為人的抱歉

2020-12-24 騰訊網

曾幾何時,讀到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至今還記得,書的開篇第一句話便是「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我的心一顫,這樣的人經歷了什麼,怎麼會對前塵往事如此決絕的否定?我讀完了《人間失格》,讀不懂,很沉重,但是,我又被那種幻滅的美所震撼。之後,我很少再敢去觸碰類似的文字。

其實,現實比文學作品更殘酷。今天,一位當事人給我說他的老闆昨晚飲用巴氏消毒液自殺身亡,將自己的年輕的生命定格在這個紛擾的庚子年,留下古稀之年的老母,嗷嗷待哺的幼兒。聽此,我的心一震。想起林來梵先生的一段話:「孩子,你有勇氣自殺,為什麼沒有勇氣活下去呢」,或許,活下去需要比自殺更多的勇氣。他可能嘗試過很多次要活著,但都失敗了。

很多時候,我們一面在感慨生活不易,卻再也不說且行且珍惜。我好似突然懂得了太宰治的另一句話:「生而為人,很抱歉。」,或許,這一句話更令人遺憾的是,抱歉之後再無一句「沒關係」。至此之後,前塵往事,回首處,已是夢斷無人等。無情的大概不是歲月,而是人間不值得吧。

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中,會有很多的情緒,會有很多的艱難。今天的社會一面在娛樂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讓人傻笑,寂寞的笑,空虛的笑,一面有給人帶來更多的焦慮、空虛、壓力,讓人無所適從。如果從《人間失格》我們還能讀出一些意義的話,而在今天的死亡中,我們讀不出什麼有意義的東西。不過是聽說,感慨,遺忘······

我想,生活大概需要一點嚴肅的哲學。我們可以聽聽蘇格拉底怎麼說,未曾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或許審視就是知道自己的無知,這就是生命的出口,這就是生機之所在。其實,一部哲學史,就是一部人生意義的追問史,而人的一生又像是一部向死而生的哲學史,活下去,才有期待,才有答案,才有精彩,也才有意義。

讓我們再聽一次《大悲咒》,生命所歷,應該慈悲。為了那些逝去的靈魂,為了他們生而為人的抱歉,更是為了活著的人們,看餘華的《活著》,那是一種生而無力地痛苦,在不斷地毀滅中,不斷地消逝中,為了一切的活著而鼓舞,而努力。

相關焦點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在很早看到這句話時,會覺得有種悲哀的情緒,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有這樣一句話「夢想是自由的,有夢想一切都不成問題,但度過夢想的幸福生活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絕大多數的人沒有那麼幸運的度過,要麼長籲短嘆,要麼強忍著笑塘塞過去。」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是《人間失格》裡面最經典的臺詞之一,《人間失格》是一本半自傳體的小說,在我們在第一次看這本小說的時,都會感覺到作者的喪和消極的態度,壓抑這一感覺會伴隨著我們的閱讀中。但這並不是這本書的所要展現給世人的觀點。
  • 刷爆今天朋友圈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通過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用悲鳴,用血淚向世界,向生靈傳遞生而為萬物之靈,請你善良不知道你們是如何理解「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我覺得「可以是救贖,也可以說是敬畏」但更多的一定不應該只是「抱歉,只是「對不起」」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你知道「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下一句是什麼嗎?這是川尻松子的墓志銘,來自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在最開始的時候,松子死了,她的侄子笙問過他的父親,「是孤獨死嗎」,孤獨死這個詞語在日本並不少見,它代表著一群依舊有親人朋友的人,但是生活卻已經與世界脫軌的人,所以在笙到了松子的房間的時候,只看見了滿地的垃圾。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生而為人,憑什麼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是這部電影的經典句,卻成了部分的人嘲諷松子及其價值觀的口頭語,我完全不明白這部分人是把自己的人生活的多明白,才能具備那般的優越感去貶低另外一個人色彩鮮明的一生,另外,何來的抱歉?對誰抱歉?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藝術源於生活,生活比藝術荒誕這裡是電影與詩創作~,我很抱歉「的用戶說聲對不起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也有借用生而為人,對不起。」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也是在網抑雲群體當中用的比較多的一句話,很多跟風的人群,都以為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藝術源於生活,生活比藝術荒誕這裡是電影與詩創作~關於情感與理想,你想要的全都有我們應該向第一個在評論區打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用戶說聲對不起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也有借用生而為人,對不起。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導演:中島哲也網抑雲,是最近比較流行的一個梗,是諷刺那些喜歡「喪文化」,並且跟風抑鬱的一個群體。因為在網易雲音樂評論區經常出現,所以被網友戲稱為:網抑雲。
  • 「網抑雲」靈魂拷問: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只在特定場合發作的「社交媒體抑鬱症」(沒有任何對抑鬱症患者不尊重的意思),而日常用來聽歌和分享生活感悟的網易雲音樂,不知不覺變成了夜貓子們的「傷痛文學素材庫」。「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是詩,也是遺言。自殺失敗後,寺內壽太郎帶著自己的遺言詩作回到東京。他的表兄弟山岸外史看到了這些詩,深受感動,後來又推薦給了好友太宰治。太宰治在寫短篇小說《二十世紀旗手》時突然想起這句詩,就把它作為小說的副標題。
  • 為什麼聽到人們常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呢?
    為什麼聽到人們常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呢?前言:為什麼聽到人們常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呢?有人說:金錢關係是世界上最乾淨最愉悅的關係。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的存在不合理,對不起我活著就是添麻煩,太宰落入了一種無以為繼的生存現狀,因為無法控制自己所厭惡的本性而感到萬分愧疚,絕望。「純真無邪,何罪之有?」
  • 網易雲回應「網抑雲」:生而為人,不必抱歉
    例如:「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有的人八歲就死了,八十歲才埋」「人間真好,下輩子不來了」……這些「抑鬱向」的評論,把負能量帶給了每一位「村民。」成年人也就罷了,若是懵懂的孩子看了這些評論,尚未形成的三觀會受到怎樣的影響?與QQ音樂,酷我音樂等app不同,網易雲的初衷就是「社交+音樂」,評論區也一度成了網易雲的獨特文化。
  • 《生而為人》——人總會變,抱歉
    《生而為人》是少有的歌詞意義深刻,能打動人的歌曲,QQ音樂上評論也高達26000條,有的評論比歌曲還要精彩。  好歌的標準是寫歌的人用了腦;唱歌的人用了心,不怕音樂太好聽,就怕歌詞入了心;聽歌的人用了情;有故事的人流了淚。
  • 樹先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是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面的臺詞。
  • 《我在香港遇見他》生而為人,你無需抱歉
    日本詩人壽太郎曾經寫道: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句詩其實是滿懷理想的落魄詩人試圖自殺前的遺言。一個人,得經歷多麼沉重的絕望,才能說出這樣的遺言來,才能用這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全盤否定了自己的人生。
  • 生而為人,你不必感到抱歉
    小緣這個人,不論其幼稚與否,抑或是為人處世不得當,但是每首歌的情感表達都異常的細膩。從入坑的《無心》,之前的《letter song》,還有她投稿的那些廣告歌曲,高音穩如老狗,卻又突破天際,情緒撕心裂肺,讓人感到心疼。
  • 太宰治沒寫過「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溫柔嗎?拿命換的。」「希望你永遠都看不懂這層的意思。」「不 會 再 付 出 真 心 了。」「我有一個只能看資料不能添加的好友,你有嗎?」明明生活中不是這樣的人,甚至根本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卻要在音樂的評論區強行裝抑鬱,可以說這很迷惑了。一到凌晨就開始假裝文人在評論區裡粘貼發一些奇奇怪怪的傷感句子,然後一大批人在評論底下跟風。隨隨便便一首歌的評論區都會有類似的傷感句子的出現,民謠成為了喪句子的重災區,似乎每一條評論背後都是一個在深夜痛哭流涕的人。
  • 《我們的幸福時光》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沒有誰生來就願意做壞事當壞人,但這不能成為他逃脫的理由,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最後處死了男主,我哭崩潰了,後來我想,也許這就是代價。就像松子裡面說到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希望我以後能夠理解到和我價值觀不同的人的感覺,我想那時候我會喜歡上他們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網抑雲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來自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意思是自己的存在給自己添了麻煩。初見這句話,內心是刺痛的,該要怎麼樣的經歷和遭遇才會覺得自己的存在對於別人是負擔,才會覺得自己的存在會給別人添麻煩。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用英文怎麼說?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網易雲音樂《懸溺》熱評 無論是某浪還是某音,只要是帶上「網抑雲」標籤的視頻,播放量都奇高。並且這些視頻都是有規律的,首先配上「傷痛文學」的文案,最後再加上憂鬱悲痛的BGM,立刻就有內味兒了。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生而為人,不必抱歉」
    留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幾個字後自殺了。然後她做了作家對手的情婦。正室沒她年輕,沒她好看。她以為自己贏定了。可事情暴露時,這個男人卻告訴她,和她在一起只是出於對作家的嫉妒和自卑感,想佔有他曾擁有的東西。接著她做浴池女郎,用自己的身體賺錢。和一個在河邊向她搭訕的人在一起。但這個人也背叛了她,騙光她所有錢。在爭執中,松子殺死了他。
  • 職場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別讓工作透支了自己的健康
    職場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別讓工作透支了自己的健康 曾經看過一本人生導師李開複寫的書——《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書裡面講的是李開復和病魔作鬥爭的一些生活瑣事,書中談到了工作和健康之間的關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