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節過去了,情人節過去了
終於到了假期總結的時刻
(這話說出來,感覺有點爽呢~~)
除去胡吃海塞增加了幾斤隨身行李
在搶紅包的間歇
臨幸了電腦的movie文件夾
順便騰地方給猴年出爐的鮮肉
不能浪費家裡的大屏幕不是
昏天黑地掃片踏平歐亞北美之後
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竟是一部順帶手下載的
國產動畫片
《九色鹿》
這片小時候就看過
那時覺得它是驚悚片
壞人醜,美人毒
美麗的九色鹿差點被他們剝皮
幼小心靈哪承受得住
此時重逢才悟了那句話:
年輕的時候不懂得什麼是美
想想這些年的中國動畫
被羊、狼、熊一通兒摧殘
最大的亮點不過是揮動紅綢子的大聖
大聖很帥,但我能說實話嗎
相比稜角分明的好萊塢怪獸臉
我更愛桃心臉
線條流暢圓潤
體形有些單薄,卻不失靈動
就像唐伯虎筆下的美人兒
套個俗話——中國味兒十足
它和眼睛大小沒關係
(中國那麼大,能一個味兒嗎)
可清雅,也可熱烈
可溫和,也可冷豔
明末清初畫家惲壽平·沒骨花鳥
明末清初畫家八大山人畫荷花水鳥
看《九色鹿》的第一眼
我就知道
它是中國味兒
《九色鹿》的故事來自敦煌
莫高窟第257窟北魏壁畫《鹿王本生》
↓↓↓
九色鹿救起溺水的捕蛇人,所求報酬僅僅要求捕蛇人不向外人透露自己的行蹤。捕蛇人發下毒誓,然後離開。王后夢見皮色美麗的九色鹿,請求國王為之獲取。國王重金懸賞九色鹿,捕蛇人利慾薰心,帶領國王及其軍隊找到九色鹿。危機之下,九色鹿告知國王前因後果,國王為之感動,帶軍隊離開,而補蛇人也因為違背誓言而滿臉長瘡。
畫面風格也取自莫高窟
北朝壁畫的畫風
蠢萌蠢萌的,還挺美
掠過那一排排小饅頭是個什麼鬼
↓↓↓
「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力拔山兮氣蓋世——說的是北朝人吧
那麼高大,站在山腳就能拔起山頂的樹
道旁的綠色串串
糖葫蘆麼,羊肉串麼,樹麼
↓↓↓
嗯,北朝人的園藝風格
是與十九世紀的法國人接軌的
飛天還用說嗎
想要什麼樣的,莫高窟都能有
男的,女的,直的,彎的
(創作組的口味真心不重呢)
主角的漂亮還需要配角的襯託
比如旋轉(頭)貓頭鷹
各種被主角拯救的小動物大動物
而敦煌北魏壁畫中的動物
都不乏九色鹿的生氣
即使是一頭豬
也是瘦肉型的健身豬
如此品質
還要說說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主創班底
《九色鹿》導演正是和特偉(上美長第一任廠長)
一起開創中國水墨動畫的
錢家駿
《小蝌蚪找媽媽》《牧笛》的主創
感受一下水墨畫風
↓↓↓
《小蝌蚪找媽媽》,1961
《牧笛》,1963
1986年
《九色鹿》獲加拿大
漢彌爾頓國際動畫電影節
特別榮譽獎
可謂是「眾望所歸」
如果你像我一樣
對中國動畫有心理陰影
不要糾結於計算面積啦
20分鐘
重建中國動畫審美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