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鼓勵多順勢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關注轉發)
李冬(化名)最近發現女兒班上好幾個同學長個特別快,取經後對方神秘地告訴她:「長高的同學都打了生長激素。」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帶女兒去醫院做了一系列檢查,報告出來後,醫生說女兒身高偏矮,照目前的身高狀況推算成年之後身高可能不到160 cm,如果對孩子身高不滿意,推薦注射生長激素幫助孩子長身高。
通常我們用生長激素去治療矮小症。但是,由於目前很多家長擔心孩子長不高。所以許多偏矮的孩子也開始注射生長激素。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打生長激素長個子靠譜嗎?我的孩子必須打嗎?有沒有副作用呢……
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楊文青評論如果孩子只是單純身高偏矮,沒有生長激素缺乏的問題,則必須由專業醫師檢查評估後方可注射。同時他還提醒,需要在正規的醫療機構嚴格的評判後注射生長激素,使用過程中每三個月要按時複查,以便及時了解孩子生長使用狀況。
孩子長成大高個是每個家長的心願,然而受到孩子生長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每個孩子生長發育的年齡略有不同,此時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問題:「我孩子矮是真的矮嗎,究竟如何區分矮小症和長的比別的孩子晚呢」?
這裡有幾個簡單的判斷標準來幫助我們不盲目跟風,理性看待孩子身高問題。
1、一般來說,嬰幼兒0~3歲每年生長速度大概7cm,兒童期3~14歲每年生長速度大概4~5cm,青少年14~18歲每年生長速度大概5.5~6.5cm。簡而言之,如果孩子第二年的衣服比頭一年短了一截,那麼孩子的生長速度一般屬於正常範圍。
2、家長可以通過測量頭圍來判斷孩子的身高,頭大的孩子,身高一般也會比較高,但是頭圍的大小也不能超出醫生給出的標準,否則就要排除疾病的風險了。嬰兒的頭圍在30.4-37.9釐米之間是在標準內的,男女孩會有一定的差別。
3、還可以看孩子小腿和腳的長度,腿長的孩子一般長大後身高也會比較高。另外,腳掌大、手臂長的孩子身高也會高。一般孩子的身高大概是腳長的6.5倍到7.5倍。
如果孩子的身高範圍在上述範圍,骨密度也在正常值。而且,第二性特徵出現的較晚,比如女孩子14歲後未來初潮。男孩兒16周歲後睪丸未發育。說明孩子多半是晚長,家長不用過於擔心。相反,若生長速度過慢,我們就需要引起重視去醫院相關部門尋找原因,早日幹預治療,對症處理。如果不重視,可能會影響孩子之後身高。
如果孩子只是比其他孩子長的晚,那我們只需要從以下三方面「推波助瀾」,孩子長高個,不是夢想。
營養均衡
均衡的飲食可以促進骨骼發育,如果長期營養不良,尤其是重要的微量元素鈣、鐵、鋅的缺乏會影響長個。但如果營養過剩,孩子的肥胖會導致骨骼線閉合時間加快,生長空間被縮小,同樣也會影響長個子。
堅持運動
父母應陪伴和督促孩子堅持運動。運動和學習同樣重要,強健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學習。彈跳的運動尤其可以促進孩子長高,例如跳繩,籃球或羽毛球。蹦蹦跳跳能刺激骨骼生長,多在戶外曬太陽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和吸收。
研究數據表示經常運動的孩子比不運動的同齡孩子身高多4~8cm。因為經常運動的孩子人體骨骼組織的血液循環和各類營養元素的吸收會更快,是使得骨骼生長不斷加快從而長高。
優質的睡眠質量
孩子學習壓力越來越繁重,睡眠的時間越來越少。家長覺得孩子長時間的學習才能讓孩子一路領先,其實孩子長時間的高強度學習,會導致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效果其實並不好。想要孩子長高個,應該把握晚上11點至凌晨2點和早上5點至凌晨7點,生長激素分泌最高峰的兩個時間段。如果孩子長個的兩個最佳時間段在熟睡狀態,那麼孩子更容易長高個。
孩子的身高父母遺傳因素佔絕大部分原因。同時,我們也可以運用以上三個方面進行後天培養,這樣孩子的長高個不是問題。
關注我,我們一起升級打怪,做更好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