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綠川幸漫畫作品《夏目友人帳》,講述了一個少年與一群妖怪之間的故事。夏目貴志從外婆的遺物中得到了一本記錄很多妖怪名字的契約書,夏目為將這些名字一一歸還,以讓自己擺脫妖怪的煩擾,經歷了一個個或奇異或悲傷的故事。
劇版《夏目友人帳》廣受好評,至今已播出六季,每一季在豆瓣都是9分以上的高分。
影版《夏目友人帳:結緣空蟬》截取了原著中的一段,承繼了劇版的經典元素,著重講述了一個能夠改變人們記憶的妖怪——穗之影的故事。豆瓣評分8.1分。
談到以宮崎駿作品為代表的日本動畫電影,多會用一個形容詞:治癒。
「治癒」這個詞總是與舒緩的節奏、溫馨的畫面、淡雅的色彩、輕柔的語調聯繫在一起。試想,一個生病、受傷的人,是經不起強烈的外界衝擊的,對待傷者總是說話要輕聲緩語,不能用任何強烈的東西刺激到他。溫柔是一種治癒的力量。
動畫影片由一幀幀漫畫拼接而成,漫畫人物外形上的萌化、動畫圖片的藝術化、舒緩的故事節奏,都讓這類影片自帶治癒力。
《夏目友人帳~結緣空蟬》也不例外,而且不只有萌人,還有萌貓和萌妖,故事情節不緊張地緩慢推進,配上色調清新淡雅的畫面,即使不關注故事情節,只看畫面也是一種享受。
在這篇文章裡,我想從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志怪故事的設定、物哀美學思想的滲透三個方面,來闡述《夏目友人帳~結緣空蟬》深層次的治癒力。
1.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所帶來的治癒力
夏目貴志是個具有異能的少年,他能看到普通人眼不能所見的妖怪。
也因此項靈力,在旁人眼中,他是一個奇怪的存在,經常喃喃自語,還會情緒失控,說出一些詭異的話語;還經常對著空氣搏鬥,弄得渾身是傷,看上去總是髒兮兮的。
幼小失去雙親的夏目,被當作皮球一樣踢來踢去,沒有親戚願意收留他。
妖怪們每天來騷擾他、捉弄他,看他狼狽逃竄的樣子哈哈大笑。
幸好有好心的阿姨和叔叔家留他寄居。
夏目的異能來自於他的外婆夏目玲子。玲子自少女時期,便經常向妖怪發起挑戰,而戰敗的妖怪,要在她的小本本上寫下臣服的名字,那個名字仿佛是一紙契約,從此這個妖怪便歸玲子所驅使。
這一本就是友人帳。
夏目認識了妖怪斑以後,得到了這本名冊。斑與夏目約定,他會一直陪伴保護夏目,在夏目死後,他將接管這個名冊。
這項無與倫比的權力,卻並未讓夏目感到開心,他暗暗決定,將名字還給妖怪們,然後徹底與他們斷絕聯繫,從此告別這些惱人的麻煩。
這就是「夏目友人帳」的由來,《夏目友人帳》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這位主人公是位孤兒,還因身具異能被排擠,自小飽嘗世態炎涼。少年夏目悲傷、落寞,最大的心願就是快快長大,一個人生活。
這樣的主人公,成長為暗黑系腹黑毒舌,讀者、觀眾也能理解和接受。他不是俗世中的概念英雄,他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
偏偏夏目始終保持一顆溫柔之心。
每當在人際交往中遭遇誤解,或是對新環境的不適應;遇到令人無法接受的人或事,或是受到莫名其妙的不公正對待時,心裡想起夏目貴志這個溫良的少年,想起他所遭遇的更甚,想起他的心思舉止,便覺能夠自持。
相信有不少人在成長的歲月中,是將夏目貴志這個漫畫中的人物刻在了自己的自我人格中。
這便是一種治癒的力量,在欣喜若狂的閃亮時刻,可能想不起他,而在心有隱痛之時,這個形象便會發揮作用。
2.志怪故事的設定所帶來的治癒力
日本的志怪文化,民間的怪文奇談,從柳田國男創立日本民俗學開始,「逐漸發展成一門學科,時至今日,已成為日本文學、動漫和電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
以小泉八雲的《怪談》為鼻祖的日本志怪小說,其對妖怪的人性化觀照的一脈溫情,與對命運的無奈感慨,對後世的文學和電影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夏目友人帳》中,夏目在歸還妖怪名字的過程中,見識了各種個性迥異、經歷不同的妖怪。
夏目在與他們的交往中,經常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夏目在現實世界中所遭遇的冷落與內心的孤寂,竟奇蹟般地在妖怪們這裡得到了治癒。
這部影片裡,穗之影說起他身為妖怪的身世,他總是被當作別人,總是做不了自己,當他離開,沒有人記得他的存在。
穗之影的流離身世,令夏目不由想起自己顛沛的童年。
如同我們被夏目治癒一般,夏目在這部影片裡,亦與穗之影心有戚戚、感同身受,內心的隱痛亦從穗之影的故事中得到治癒。
而對讀者和觀眾來說,我們從觀照這類故事的過程中,內心亦得到了治癒。
再舉這部影片中的一個例子,來說明這類志怪故事的設定所帶來的治癒力。
在此部影片中,女生笹田純在學校的演講會上談起,在校舍的廢墟裡尋找母親的遺物時,曾跟看不清面目的妖怪打過交道,當她事後回憶起來,與妖怪的一場交流所帶來的是心靈全然的共振。
這其中的寓意,略微婉轉,深究之下,有幾層意思。
一層:妖怪都不可怕,更何況人呢?
二層:人類的世界充滿獸性,妖怪的世界卻充滿人味。
三層:其實人類與妖怪並無二致。
四層:未知的恐懼來自人心,之所以恐懼妖怪,其實是恐懼自己那顆妖孽的內心。
3.物哀美學思想的滲透帶來的治癒力
影片的副標題:「結緣空蟬」。空蟬,原意是蟬蛻變之後留下的空殼,後被引申為「人生的短暫無常」。
「空蟬」的意境是日本的「物哀美學」的體現。
「物哀」是日本傳統文學、詩學、美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日本江戶時代的大學者本居宣長,在他的著作中說到,「物哀」就是知人性、重人情、可人心、解人意、富有風流雅趣,貴族般的超然與優雅和女性般的柔軟細膩之心,從自然人性出發、不受道德觀念束縛的包容、理解與同情,尤其是對思戀、哀怨、憂愁、悲傷等刻骨銘心的心理情緒充分的共感力。
「青春易逝,世事無常」,萬物皆有其哀,物哀美學充溢著矛盾的意趣。一面「感時傷懷」,為美的流逝而悲嘆;一面認為,唯有在逝去的哀愁中才能顯現美的真諦。
有人說,這是一種從空寂的心境中孕育出的悲觀之美。
但其實,萬物皆有兩面,物哀其實一點都不悲觀——因為美好的東西總是轉瞬即逝,所以更要在力所能及時努力;因為世事本無常,所以經歷悲痛也是人生必修課;因為青春易逝、流年短暫,所以更要懂得珍惜。
它有一種力量,能讓人從消逝的悲痛中振奮起來,重新開始。
譬如《源氏物語》裡這樣形容名為「空蟬」的女子:「溫柔中含有剛強,好似一支細竹,看似欲折,卻終於不斷。」
這部影片講到穗之影這個妖怪,穗之影擁有一項能力,他每到一個地方,見到他的人都將他誤認為是自己認識的某個熟人,但當他離開時,那個地方的人又會將他完全忘記。
他被容莉枝當做了已逝的兒子椋雄,陪伴容莉枝8年。當他最終離去時,容莉枝會將他徹底忘卻。但8年的陪伴卻讓一些東西悄然改變,他的陪伴幫助容莉枝走出了喪子之傷。
一些東西已悄然逝去,一些改變正漸漸滋生,一些溫暖在心底永存。
結語
在這篇文章裡,我首先簡述了動畫電影自帶的「治癒」功能,而後從三個方面深入探討了《夏目友人帳:結緣空蟬》這部影片所特有的治癒力量。
1、主人公身世坎坷卻始終溫柔的形象,給讀者和觀眾的內心帶來的治癒力量,讓人在身處逆境時仍能自持。
2、志怪故事的設定所引發的對人妖之間辯證關係的思考,令身處塵世的我們能夠不懼當下。
3、物哀美學思想滲透的治癒力:歲月流逝,但美與真情能一直滋養我們的內心。
最後,引用《夏目友人帳》原著作者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因為遇到了溫柔的人,所以也會溫柔待人。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綠川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