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和中秋合體長假終於快來了,雖然有些人仍舊對出門旅遊心存顧忌,但想必大多數人在憋了大半年後,還是想出門好好浪一浪。
說到旅遊,不少人有一種習慣,那就是不管到了哪裡,看到有寺廟就忍不住去拜一拜。
這當中很多人本身對寺廟文化並不了解,亦不夠虔誠。完全是抱著走過路過不想錯過的心態。
傳說中的又是虔誠禱告,又是摟摟抱抱
別怪米在這裡潑冷水,隨意拜神佛並不可取。且不說心不誠的求神拜佛有沒有效果,有些人連拜的是什麼都不弄清楚。
有一些廟雖然香火鼎盛且有求必應,但廟主卻不見得是善茬,「他們」固然可以滿足你的願望,但也會讓你損失一些東西。用影視動漫裡的說法,叫「等價交換」,得到的同時也伴隨著失去。
這種與你做交易的「神明」,在陰廟中尤其常見。
泰國的鬼妻娜娜
所謂陰廟,是與陽廟對應的廟。陰陽廟的說法由來已久,只是現在少有提起,很多人不知道。判斷陰廟陽廟來的最主要標準,就是裡面所供奉的「廟主」是誰。
但凡陽廟,裡面供奉的都是在天庭或西方極樂世界中有正經名位的神,換句話說就是「持證上崗」的神仙佛陀。
民間信仰認為,正式神格分幾種:一種是玉皇大帝賜封的神格,一種是人間的皇帝賜封的神格,還有就是道教典籍裡有記載的神仙。
如果廟宇的廟匾是「玉敕XX宮」這種格式,「玉敕」兩字便代表這間廟的主神是由玉皇大帝敕封,並承玉旨在當地建廟。
臺灣屏東小琉球玉敕天海宮
還有很多由來已久的神明都經由人間的皇帝賜予封號,像是康熙皇帝賜封媽祖為「天后」。
至於道教典籍裡記載的神仙,有三清﹝玉清元始大天尊、上清靈寶大天尊、太清道德大天尊﹞、三官﹝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等。
逢年過節、初一十五大家去拜的觀音、彌勒、道教大帝、媽祖、各地土地公和城隍等,都屬於正神範圍。
眾所周知郭臺銘就是媽祖的信徒
而陰廟所供奉的則是沒有正式冊封的神明,甚至是孤魂野鬼,但因為有能力,會顯靈助人,故而也受到香火祭祀。
比如諸姓人家的祖祠,或是一些精怪祠堂如狐仙廟、蛇仙廟等,都算是陰廟。
說陰廟,繞不開的就是灣灣。當地陰廟文化從明末清初發展至今,歷史悠久,花樣眾多,令人眼花繚亂。
臺灣陰廟文化的起源得追溯到大陸,尤其是古代閩越之地。閩越文化非常古老,與中原文化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於巫蠱、鬼神文化十分崇拜。
閩南多山,對於山間諸多古怪的巫術或者山精妖怪,也常常設祠祭祀。
明代《八閩通志》說:閩俗好巫尚鬼,寺廟寄閭閻山野。
清代《福建通志》又說:閩人好鬼,習俗相延,而淫祭惑眾。
在他們看來,人死後如果沒有入土為安,那麼死者就會變成孤魂野鬼。
福建泉州的解放軍廟信奉孤魂信仰的古人為了防止這部分孤魂野鬼為害人間,(也為了同時做善積功德),便自發地為他們修建義冢、田間小祠進行歸葬祭祀,一些義冢、小祠逐漸演變成了民間拜鬼的陰廟。
而臺灣最早的移民,因為水土不服、瘴瘧瘟疫、泉漳械鬥(與臺灣原住民之間的戰爭)等原因,產生了大量的無主無名的屍體。
大規模的義冢墓地處,便修建起了各種明目的陰廟,就種類來說主要是下面幾種。
所謂應公,是古時候在修路或建築是挖掘出的無主骨骸,這些骨骸因身份不明,無人祭祀的緣故,都成為了孤魂怨鬼。
古人講究「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所以都會將這些無主骨骸集中在一起,至於甕中,建祠祭祀,稱為《萬善同歸》。
同時也希望化無緣為有緣,可以得到這些孤魂野鬼的庇護。一般的應公廟都會在牌匾上寫「有求必應」,所以也稱為應公廟。
大家或多或少有所耳聞的十八王公廟就屬於「有應公廟」。
傳說有17位福州富紳乘船去普陀山,遭遇還難,屍體漂到石門沿岸,17人俱溺水而死,只有一隻忠犬倖存下來,但上岸後便以身殉主。
當地居民感其忠義,將忠犬與17人合葬一冢,並建廟奉祀,名為十八王公,此後不斷傳出十八王公顯靈的故事,盛名傳遍臺灣。
十八王公廟最著名的就是第十八忠犬王公——足足有三十公尺高的一尊巨大銅犬像,成為了當地的地標。
20世紀70年代,一位創業失敗的「敗家子」準備二度創業,來到十八王公廟去求個好名字,在十八王公廟門前看到巨大銅犬時突然福至心靈,腦海裡響起了幾聲狗叫——汪汪。於是便為新公司取名「旺旺」,這個富二代便是旺旺的創始人蔡衍明。
大眾廟跟大眾汽車沒有半毛錢關係。廟裡祭拜的「大眾爺」,系死於非命的孤魂,據地化為厲鬼,而大眾廟就是祭祀這些孤魂野鬼的場所,與應公廟有相似之處。
臺灣新北 新莊地藏庵「大眾廟」
大眾廟與應公廟都是祭祀無主之魂的場所,不同點在於,大眾廟祭祀的是鬼中厲鬼(如械鬥、民變、戰亂而死於非命的人)而應公廟則是普通的無主之魂。
又名忠義亭。義民廟主要是那些幫助清廷平亂而壯烈犧牲的客家人,與大眾廟相似,但因有功於政府,而被封為義民的亡靈骸骨,性質上跟大眾廟有所區別。
這是祭祀河裡漂來的浮屍,所建立的廟宇,分開男女,則有了水流公和水流母廟的由來。
在古代,因為男尊女卑的習俗,女性如果未婚夭折,是不能進祖祠的,而這些不能進祖祠的可憐人也得有一個地方進行祭拜,也就形成了姑娘廟。
在姑娘廟的拜亭供桌上,供品經常可見鮮花、珠寶和胭脂花粉,與一般廟宇看到的供品完全不同……
有一些姑娘廟的服務處還設有陳列櫃,放著各種由信徒所敬奉之婦女用品,比如口紅、胭脂、珠寶、髮飾、婦女衣服、裙子、褲子等,信眾皆可隨緣取用或購買,以穿著、佩戴保平安。
石碇姑娘廟
除此之外,臺灣的陰廟信仰還包括山石樹木,這種信仰來源於「萬物皆有靈」的說法。
臺北內湖的黃石公廟被稱作「黃石公」,據說與一位身穿黃衣的老者有關,還說石頭每年都在長大。
宜蘭有個石聖爺廟,傳說那塊石頭曾經化作一個武將守護村民,村民為了感恩便供奉「石聖爺公」。
北埔二寮樟樹神木有500年年齡,年老成精,當地人在旁邊建造伯公廟,並稱之為「伯公樹」,據說有其必應,也是香火鼎盛。
前面說到,閩南人「好巫尚鬼」,他們認為孤魂亡靈與天上神佛一樣有幫助人實現願望的能力,甚至相信由於孤魂亡靈沒有天上神佛的種種天條約束,可以更為簡單快捷地實現人的種種願望。
因此,這些陰廟的香火不比陽廟少,每年也有各類超度儀式或者祭祀儀式。大多數陰廟都會在農曆七月大肆祭祀。
陰廟專門存放無主屍骸的納骨塔或者納骨室,在平時門扉關緊,一到七月初一就打開大門,釋放孤魂野鬼來到世間享受百姓香火祭祀。
民間家家戶戶在大門為這些「好兄弟」「好朋友」準備各種冥幣、牲禮、衣物來祭拜,為「他們」接風洗塵,甚至會在路口、屋簷安置「老大公燈」或者「普度公燈」,為好朋友們照明引路。
整個鬼月,一切驅鬼儀式都會停止,以避免打擾到好兄弟們的節日氣氛。許多地方甚至會大開宴席,邀請親友聚會。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一度發展出非常奢靡的七月宴請之風,後被約束在七月十五統一宴請。
到了80年代,陰廟因為另外一件事情再度受到全民崇拜——那便是臺灣全民賭博活動「大家樂」。
圖片來源於公眾號跳海大院
1980年代臺灣地區雖然經濟發展趨勢不錯,但人們仍舊不滿足,為了「一夜暴富」全民投入賭博行業,大型賭博活動「大家樂」風靡臺灣。據統計當時每11個臺灣人,就至少有一個籤大家樂。
彩票號碼這件事基本屬於隨機數,但是信鬼神的臺灣人在發財面前非常自信,他們堅信超自然力量會在各個地方給予他們啟示,告訴他們中獎號碼,也就是開出「明牌」。
專門為求明牌而製作的「樂透金紙」,
圖片來源於公眾號跳海大院
大家樂是種社會性的獎券活動,靠一組號碼來決定獎項,莊家負責收集眾人所籤的號碼,根據所籤金額決定獎金,籤的人愈多,中獎的獎金就愈多,最高獎金甚至達到幾千萬或過億,中獎的幸運兒會一夜暴富。
每次大家樂開獎前後,全臺都會陷入瘋狂,為了搖中大獎數字,人人都去求神拜佛。
他們倒是知道賭博這種事多少帶著點邪性,所以認為在這種事情上陰廟的「鬼神」法力比陽廟正神更強,便到處找陰廟中求鬼問卜。
當時常常有大群男女半夜在墳場虔誠禱告、喃喃自語,或者聚在小陰廟裡拜鬼神,前面所說的石頭廟、樹廟等都不放過。
他們甚至相信某些意外事件是陰廟鬼神給人的暗示,出了車禍沒人去救傷者,反倒都急著抄下車牌,或者看傷者傷口、摔倒的姿勢來猜號碼。
但不管如何祈禱,中獎者是極少數的,大多人投入其中卻輸得一塌糊塗,原本虔誠供奉的神像在開獎後被隨手丟棄,以至於最後又建起新的陰廟來處理這些被丟棄的神像。臺北的西寒寺就是這樣產生的。
西寒寺原本計劃修建公墓,因緊鄰垃圾場,怪事頻發,負責任為求心安便請了正神鎮壓。後來為了處理被拋棄的神像,乾脆合資建造西寒寺,把收到的神像全都供奉起來。
西寒寺中除了有正神、土地公之外,還有四面佛、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等神像。寺中神像一度達到三千多尊,不過後來寺廟建好之後,又有人慕名將那些神像請回家中……西寒寺也成為了臺灣陰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大家樂取締之後,21世紀臺灣又出現了「彩票瘋」,彩券刮獎之事一直為臺灣人民所熱愛。
同時另一方面,臺灣一到鬼月,祭祀習俗之詭譎凌亂,也讓人格外摸不著頭腦——年輕的女郎(不排除有年紀大的)跳鋼管豔舞來祭祀陰廟的「好朋友」。
早在2006年的時候,為了紀念臺灣地區首起重大火車事故而建的清水鎮萬善堂,就曾上演過辣妹鋼管舞蹈全裸酬神,觀眾付100臺幣還可以任意撫摸舞女。
當時鋼管舞酬神被以妨害風化罪嫌法辦。但後來鋼管舞以及諸多低俗的酬鬼神活動非但沒有消停,反倒逐漸擴大,原本只是在陰廟上演,後來甚至在陽廟祭祀活動中也會出現。
甚至在前議長去世的葬禮上,還會有鋼管舞車隊送葬,大陸拿著墳頭蹦迪表情包開玩笑的時候,卻不知道臺灣早就將之付諸實際。
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祀儀式居然還有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他們認為那些「好兄弟」們也有性需求,祭祀除了傳統的儀式外,還要加上豔舞。
這些豔舞到底有沒有被好兄弟們眷顧尚且不知,對男性觀眾來說卻無異於「飛來豔福」,以至於每逢中元都有人打聽哪裡有鋼管舞表演。
看著陰廟前面衣衫單薄的舞女演出時,又期待著自己能成為幸運觀眾,得到豔舞女郎的「特別照顧」。在光天化日、神鬼之地做出各種令人臉紅心跳的動作,嗨到高潮還會不顧臺下的兒童,當眾脫去衣物。
雖然最後結局自然是被視為違法而拘留,但在巨大利益面前,一群群鋼管舞車隊依舊前僕後繼……
後記:
臺灣陰廟文化誕生時,某種程度上可能是為了信仰,為了超度亂世中無名無姓的屍魂,但後來逐漸沉淪為欲望的工具。
為了中獎而人人虔誠朝拜,為了賺錢而在陰廟眾鬼神面前妖嬈豔舞。
十幾年前,每當提到灣灣時,人們還會說起臺灣地區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可圈可點,但現在再看,一些人似乎已經在日益變化的環境中忘了初心。
陰廟文化只是其中表現之一,當他們忘卻了對天地的敬仰,對「萬物有靈」的認可,便是在欲望之中忘記了本源。
那些令人難以理解的酬神活動,與其說是為了「好兄弟」進行的別開生面的慶祝,倒不如說是蒙蔽自己的斑斕面具。
最後要提醒的是:出門在外,謹慎「入鄉隨俗」(拜佛)。
如果分辨不清廟裡供的到底是不是正神,有一個很簡單的判斷方法:那就是通常而言陽廟與陰廟的畫風完全不一樣。
陽廟通常屋頂高挑,會有天井,廟內空間廣闊,光明莊嚴,以此來顯示正神身份。陽廟的臺階、門窗多是奇數,因為奇數為陽,是陽剛之數。
陰廟風格多為陰晦,沒有天井,廟宇建築也不高,陽光難以照進去,第一感覺是比較陰森,臺階、門窗的數量也多是偶數。
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遠離看上去嚇色特寧、嚇寧倒怪的地方!(看不懂的親請自行用滬語翻譯哦)
參考連結:
生功德、闢諸邪、鎮諸惡
生慈悲、赦諸罪、除苦厄
大隨求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