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24小時營業!老闆有房有車有商鋪:賺錢是辛苦的 不辛苦哪裡...

2021-02-07 杭州網

學軍中學門口的那家胖子燒餅開新店了,就在老店旁邊!昨天中午收到爆料,下午我就忍不住跑去了現場瞧個熱鬧。

知道新店開得離老店很近,但下了車還是吃了一驚,這也太近了吧,大概只有50米的距離。

站在學軍中學門口,一眼就能看到新店懸掛在文三路和教工路路口的「胖子燒餅」四個大字,超級醒目。因為新店的招牌,幾乎是老店的三倍大,另外「胖子燒餅」四個字前面還多了另外三個字——「應顯光」。

比起老店,新店直接就在門口放了一個木桶烤爐。

昨天下午,店裡時不時就有人跑進來問:「是原來學軍中學那個胖子燒餅嗎?也是他們家的嗎?」得到肯定的答覆後,立馬就下了訂單:「甜胖子、辣胖子各給我來一個。」「鹹五花來兩個。」

一位穿著格子西裝外套的時尚媽媽,還趁機給正啃著燒餅的兒子普及老闆的創業故事:「老闆就是小吃界的傳奇,很多人喜歡他的燒餅……」

應顯光,就是胖子燒餅的老闆真名,他在杭州小吃界真算是一個傳奇了。

20多年前,他和老婆在江西創業失敗,背了一身的債,問人借了路費來杭州找活幹。當時,正好有個老鄉要轉讓一副烤爐,他就花150塊錢盤下了,從此開啟了賣燒餅的生涯……

如今靠著賣燒餅,他不只在老家買了好幾套房子,還在杭州買了一套120多方的房子。不只買了房,還買了兩輛奧迪A6,一輛給了女兒一輛給了兒子。

因為燒餅做得好吃,好多學軍中學的學生,在畢業多年後還會記掛著他的燒餅,時不時要回來光顧一下。2016年,學軍中學建校60周年的時候,他就和兒子一起烤了成百上千個燒餅,讓每個校友都可以「刷臉」免費領一個。

幾年過去了,學軍中學的學生又畢業了好幾屆,胖子燒餅也從學軍中學旁邊搬到了對面,如今又開出了新店。

進了新店,發現比起老店,不只招牌大了,連地方也大差不多3倍,店裡擺了櫃式空調,五張木桌子,還有一條石英石臺面打造的靠窗長桌,粗略估了一下,大概同時能坐20來個人,環境比老店要好不少。

除了燒餅,新店還增加了不少新品,炒飯、蓋澆飯、麵條、包子、滷味、粥……

我昨天下午到的時候,應老闆正好有事跑開了。等他的時候,就忍不住先光顧了一個鹹蛋黃燒餅。

現做的燒餅,拿到手還熱乎乎的,撕了一角,果然是胖子出品,用料很足,黃澄澄的一片,連邊角都是五花肉。

不鹹不甜,口味正好。

就在我吃了一口又一口,差不多要吃完整個燒餅的時候,應老闆笑眯眯地出現了。

熟客們喜歡用這麼一個詞來形容他的長相——「喜慶」。因為每次見到他的時候,他都是笑呵呵的,好像天底下就沒什麼難事。

我覺得這個說法真的是超級貼切,就是,怎麼眼睛看著有點紅,受委屈了?結果他笑著回應說,中午太忙了,人手不夠,他就親自下場幫忙烤燒餅,煙燻的……

因為疫情,今年整個餐飲行業都遭受了不小的衝擊。胖子燒餅怎麼還逆勢開新店了?

他說,自己其實很早就在策劃開新店了。

幾年前,他就花了300多萬在汽車北站那裡買了一個90方的商鋪,準備自己開家大一點的新店,擴大經營,不只賣燒餅,也打算賣些別的吃食,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拿到餐飲經營許可證,就沒開成。

去年年底的時候,這家新店的房東主動來找到了他,問他有沒有興趣租下開分店。

一開始,他也是拒絕的,但房東特別執著,三番四次地上門勸他試試。

愛吃胖子燒餅的熟客們應該知道,自從去年因為租約到期,胖子燒餅從學軍中學旁邊搬到學軍對面後,怕影響樓上的住客,應老闆就把傳統的木桶烤爐換成了環保的電烤爐。

這一換,口味就有了細微的差別。不少老客常常找他,說少了原來那股烤爐的味道。他就一直在琢磨怎麼把烤爐合法合規地再架起來。

加之,女兒在濱江開的分店,租約馬上就到期了,房東跟他們說,要收回店鋪不再續約了。

眾多原因合在了一起,他想了想,最終就拍板租下了這個離他老店只有短短50米距離的新店面。「這樣我兩邊跑也方便,上午在老店,下午就在新店,哪裡忙就去哪裡。」

租約其實去年就籤好了,但因為這個店原來是租給銀行的,現在要改成餐飲店,除了需要重新申請餐飲經營許可之外,下水管道、通風系統都要全部重新裝修過,再加上疫情影響,才拖到現在開業。

儘管「浪費」了半年的租金,但應老闆對自己的未來信心滿滿,「雖然生意和之前比還差點,但已經很不錯了,我做人很樂觀的。」

他還拿出手機給我看了一張照片,畫面是他和一位美女站在新店門口的合影,「這是個畢業好多年的老顧客了,早上特意跑來給我捧場,一定要和我合影,她現在已經是領導了,都開了好幾家公司了!」

新店開業,本來打算每樣都漲個1塊錢。但他仔細想了想,來買燒餅的基本都是老客,就又把價格改了回去,甜胖子、辣胖子還是5元,店裡賣的最火的鹹五花和甜五花、辣五花也還是老價格,鹹蛋黃燒餅、瘦肉蛋黃燒餅各漲了1元,但老店還是維持原價不變。

胖子燒餅味道好,價格又不貴,因此每到飯點,生意就好得不得了。現在老店、新店加起來,員工有8個人,但應老闆說,人手還是有點不夠,忙起來他都要親自下場,比如昨天:「好久沒用烤爐了,有點不習慣,中午烤了一個多小時,眼睛就紅了。」

炒飯、麵條之類的則是他另外請了師傅來做的。

接下來,他還準備搞24小時全天營業:「濱江分店的租約大概還有1個半月到期,到時候等那邊的人都過來了,差不多就可以開啟了。」

我感嘆了下,這樣會不會太辛苦了?怎麼說,他如今也是有房有車有商鋪的老闆了。

他反問了我一句:「你的工作不辛苦嗎?賺錢是辛苦的,不辛苦哪裡有錢?」

相關焦點

  • 難怪《中餐廳》白天不營業,看到晚上下班的時間,成員們辛苦了
    但是,大家也發現,這一期的《中餐廳》白天不營業,只有在晚上6點的時候才開始營業,算是做一頓晚餐的時間。而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大家也是注意到他們晚上營業結束的時間,才知道成員們確實非常辛苦,雖然他們下午6點才開始營業,但是,他們從上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準備了,有的出去攬客,有的出去買菜,有的在餐廳裡面收拾打掃。
  • 大冪冪也太努力營業了,辛苦了
    大家好,我是二哈,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最努力營業的女神楊冪。一打開微博就看到楊冪出席活動的圖,瞬間就被驚豔了。楊冪本來就很美,這次活動的裙子也很美,非常能襯託出楊冪的身材與顏值,是仙女本仙沒錯了。大冪冪就做到了以上的全部,即使外面傳聞都是她不愛女兒不顧家,但是她依然不斷地接電影、電視劇,上綜藝節目,總之是一個不落。
  • 【黔視頻】深夜撒鹽、24小時巡邏、直面寒冰,負重前行的您們辛苦了!
    1月6日至8日,貴州連續迎來低溫天氣,境內多地道路結冰,抗凝保暢的他們24小時在線。 他們或撒鹽、或值守、或巡邏,因為有他們,我們方能安全出行。抗凝保暢直擊。(貴陽晚報融媒體記者 高松 李夢秋 攝)貴黔高速「一路三方」24小時值守,根據氣候情況,每1小時或每半小時通報一次鴨池河大橋溫度、路面凝凍情況。
  • 比996還要辛苦的就是在TVB當演員了吧?
    人生不易啊,這不最近,就有網友發現66歲TVB老戲骨廖啟智擺攤賣衣服。據悉,廖啟智堪稱是香港影視的金牌綠葉,在上世紀80年代初因參演《上海灘》而正式出道。出演過《無間道》、《反貪風暴》等經典香港電影,同時又在《刑事偵緝檔案III》《再生緣》等TVB的電視劇裡做配角。並且2008年,憑藉動作片《證人》奪得2009年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總之,絕對是影迷劇迷眼中的老熟人了。
  • 領導說辛苦了怎麼回復?真正高情商的人,從來都不回答「不辛苦」
    1.領導說:「辛苦了」,千萬別說:「不辛苦」黃正是一個職場新人,畢業沒多久,唯一的實習經驗也是在老師的手下工作,完全不了解真正職場的氛圍。幾個月下來,他除了工作之外,依然不知道怎樣和領導和同事交流比較好。本來並不內向的人,卻很少說話,也被一些同事誤會為高冷。
  • 各位男人辛苦曬 辛苦男人有樣睇
    受臺灣文化的影響,與其他人的濃情歌相比,阿牛的曲風相當輕鬆,很多人都覺得他很有貓王早期在舞臺上自彈自唱的feel,唱歌的人搖擺,聽歌人腳也不自覺打起節拍。就如今天這首《各位男人辛苦曬》,源自阿牛的第一張粵語專輯,有《開心過一日 唔開心又過一日》、《圓成一個家》、《黑超女郎》等歌曲,是內容很鬼馬、質量很厚道的一張專輯。
  • 「男人的汗水」與「女人的辛苦」,婚姻裡的兩個人,誰更累?
    因為結婚前,她只要上班掙錢,回父母家吃飯就行了,可現在,既要賺錢養家,還要回家做飯,更要洗衣收拾房子,還要問候公婆,最主要的是經濟壓力,搞得她頭都大了。她和很多小夫妻一樣,結婚前雙方父母給湊了首付,婚後自己還貸。夫妻二人每月就掙那麼點錢,房貸一還,水電物業一交,生活費一除,幾乎就是月月光,消費其它的念想都不敢有。
  • 24小時不眠不休的首爾東大門!逛吃逛吃的最全推薦就在這裡!
    去哪裡購物?可以吃到哪些美食呢?我這次就帶你去穿越到東大門的每個角落。所謂的東大門?東大門市場是首爾的繁華街,與南大門市場並稱為首爾最大的兩個市場。東大門有6座時尚大樓,它們分別是「Hello Apm」、「DOOTA MALL」、「東大門Miliore」、「LOTTE FITIN」、「現代城市奧特萊斯」、「GOOD MORNING CITY」,一般都是從上午10點營業到午夜!另外東大門還有從晚上一直開到清晨的批發市場,所以東大門最大的魅力就在於,不僅僅可以瘋狂的進行購物,而且還是24小時的。
  • 接納辛苦
    今天在公司電梯上碰到一個同事,我問他住哪裡,他說在天津武清,每天往返,單程110公裡,一般一小時四十五分鐘能到。我很驚訝。但他每天看起來都是精神飽滿,來的很早,走的也很晚。在此之前,我聽過的最遠單程通勤距離是70公裡,50公裡的相對較多一些。所以,每天單程110公裡,往返220公裡,跨越京津兩地,創造了我的朋友圈記錄。
  • 電影節有一群辛苦的「字幕俠」
    2020-08-03 14:08:50 來源:勞動報每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上海影城的播放廳末端總會出現幾個加座,總有年輕的工作人員,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大銀幕,敲擊面前的電腦,他們就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字幕俠」。最近一周,他們幾乎每天都過著「朝九晚十」甚至是「晚十二」的日子。
  • 90後女孩有房400棟,賣盒飯大叔有房僅10棟,最辛苦的是收房租
    這400多棟樓裡只有十多棟是我自己買下的,其他都是包租的,我成功了有案例之後,又加槓桿進來做,現在全家人辭職跟著我做。接受質疑。」廣州一名90後女孩,在網上宣傳自己手裡有400「棟」樓經歷時,這樣回復網友。原諒貧窮的我無法想像「棟」和「套」量詞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就算手裡有400套房,鐵口斷房都驚為天人了,一個90後女孩手裡的房子竟然是以「棟」來計算。
  • 24小時營業 | 新竹路的這家15年粉店,連大年三十都不會打烊!
    位於新竹路和鯉灣路的交叉口有一家15年歷史的老店——『滷字號』住在附近的居民都知道這家店,24小時營業,三班輪休,就連大年三十都不會打烊。做了十來年,回頭客越來越多,慢慢的店內也就坐不下了。恰巧隔壁檸檬鴨的老闆不做了,滷字號就把店面盤了下來。
  • 很賺錢但卻很辛苦的項目,和家人聚少離多,該不該拼一把?
    如今年輕人想要賺錢的欲望,真的可以說是越來越強了,這並不怪年輕人,只能說如今的物價和房價太高了,年輕人如果不努力一把的話,那未來在大城市裡安個家,幾乎成為了空談。於是乎,我們便會在生活當中努力尋找一些賺錢的機會。
  • 卓爾書店恢復24小時營業
    卓爾書店重啟24小時營業新老朋友如約而至。 長江日報記者詹松 攝 18日上午9時30分,卓爾書店的B區點亮,開始了白天營業。而在一旁的A區,則剛剛完成了重啟後的第一次24小時營業。卓爾書店在歇業80多天後,恢復24小時營業。 17日晚8時,長江日報記者來到卓爾書店,B區一樓的咖啡吧和二層的座位上都有年輕人正埋頭閱讀。
  • 領導說:「辛苦了」,老實人答:「不辛苦」!而聰明人會這樣答!
    在工作場所,領導者對我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辛苦了!」。領導人說的話有什麼意義?請大家安撫一下,這是禮貌的話嗎?我不這麼認為。因此,如果領導者說「辛苦了!」,則您不能隨便做出回應。在正確回應之前,請思考領導者的更深層含義。在以下6種情況下,這幾種響應方式將為您的工作場所加分。
  • 香港出租電召臺臺姐:24小時幫人叫車,有時還要幫人找老公
    香港的士商會和香港營業汽車商會一起等待金邊的士的試驗成功,直至1970年才推動全行業使用。的士商會主席陳伯強在1970年2月稱電召的士服務會在3月推出,港九各有50部裝有無線電話的的士行走。位於港島的的士電召中心隨即安裝無線電通話器,亦在的士車頂安裝通話天線。電召臺的成本不小,除了通訊設備外,還要租用場地及聘請臺姐和行政人員。
  • 明星混的好,同樣離不開職場規則,憑什麼要別人了解你的辛苦
    同事一哥們29歲打算結婚,女方父母死活不同意,嫌棄他從農村來,沒車沒房沒存款,曾經美好的愛情終究敗給了現實,兩人無奈分手,後來女方相親一個有幾套房的本地土著後結婚,再美麗幻夢也抵不過有車有房有存款。最怕別人來借錢,上學的時候都知道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上了社會才知道原來借錢是一種本事,還錢從來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借錢的是親戚好友,高中同桌借錢兩年沒還還把我拉黑了,大學舍友借錢催了一萬遍還一半就不錯了,親戚借錢要給他兒子買房……單身、婚姻失敗、鄰居不和、朋友不真誠、老闆剝削、同事勢利、親人辦事……總有一個甚至幾個是你正在經歷的,
  • 90後女孩有車有房,因為一次沒洗碗就遭男友悔婚
    只是由於現在社會的壓力過大,女性對於工作甚至要比家庭還要看重,所以現在很多女性將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尤其是在我國的一二線城市,越發達的地區大齡單身女性的比重就越大。女性群體讀書能力相對男性來說要更強,所以發達地區的女性基本上都是本科畢業及以上,如果讀到研究生畢業的話也是25歲左右了,這個時候再工作個兩三年也都是非常正常的。
  • 南寧中年離異女人有房有車有顏值,卻對相親男人有特殊要求
    女人不容易,離婚的女人更不容易。為了生活,離異的女人要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更是看透了人間的酸甜苦辣。當自己事業有成的時候,想要重新尋找一份感情,重新組建一個家庭,反而對天下的男人看透了,提不起興趣,要求也變得更加奇葩起來。劉姐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女人。
  • 《82年生的金智英》道盡媽媽的心酸,生孩子後的女人有多辛苦?
    金智英結婚後,成為了一名全職媽媽,和普通的家庭主婦一樣,不分晝夜地帶著孩子做家務,上廁所,每兩個小時就要餵一次母乳,從來沒有好好睡覺超過兩個小時,卻還要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這些看似平淡的事情,足矣把智英壓得喘不過氣,最後智英被「鬼魂」附身,模仿身邊人的口吻,無意識地和別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