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滴滴出行公示《網約車物品遺失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向公眾徵求意見與建議。數據顯示,2019年1-3月,滴滴平臺共協助乘客尋找遺失物品419663件,找回率68%左右,平均每月找回約9.6萬件。以上海為例,今年第一季度遺失物品報失量22057件,平均找回率65.6%,在這當中也湧現了一批拾金不昧的公益榜樣司機。
「司機王XX九號晚上撿到包,免費替乘客送回」、「 司機王XX今天撿到蘋果手機,免費替乘客送回」、「 又是他……」日前,滴滴上海接到上報,司機王師傅開網約車近3個月,先後4次「拾金不昧」,曾空駛30多公裡連晚免費送回鑰匙,避免乘客後續出差行程受損。就此,滴滴出行將授予王師傅「滴滴公益榜樣」稱號並給予現金獎勵,鼓勵其正能量行為。
王師傅介紹說,他在今年3月成為一名網約車司機,至今近3個月。「剛開沒兩周的時候,撿到過一把鑰匙,我生怕乘客進不了家門,就趕緊電話公司報備。」大概過了個把小時,王師傅接到平臺電話,和乘客溝通上了。「他挺著急的樣子,說要趕飛機出差,讓我趕緊把鑰匙送過去;當時車上有乘客,我說做完這單就給他送。」這一送便是30多公裡,而且還是晚高峰,王師傅在路上堵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把鑰匙送到了乘客手上。
進入4月份,王師傅又在後排座椅夾縫處撿到一臺手機,通過客服聯繫上乘客之後,及時將手機送還給乘客;過程中,由於乘客臨時有事,王師傅前後送了兩次才將手機交還給乘客。而5月9日和17日,王師傅又接連撿到一個裝有電腦的雙肩包和一臺蘋果手機……對此,王師傅表示:「我每次在乘客下車時都會提醒注意帶好隨身物品,但還是會有乘客把東西落下。」
下車時忘東西的行為顯然是不分國籍的,而語言不通難免會難倒司機。5月15日一早,上海滴滴「禮橙專車」司機範師傅在清理車廂準備出車時,於車後座發現一個黑色錢包,裡面裝有數張韓幣和多張境內外銀行卡,他立馬想到應該是前一天晚上搭乘他車的5位韓國乘客中有人落下的,隨即上報了相關情況。接到司機上報後,滴滴客服部門立即安排了多語種團隊聯繫乘客,確認了車內遺失錢包為乘客本人所有,並幫司機和乘客約定了送還地點、時間。
據了解,「拾金不昧」的行為在滴滴平臺並不少見,四川的滴滴「禮橙專車」司機周師傅在三年內撿了38部手機,「幾乎都是喝醉的,有些乘客認為給他送回去是理所應當,送晚了還被投訴;當然,更多的是感謝。」前段時間,在南京,快車司機毛師傅,還曾一晚接連撿到兩部手機,同行的小夥伴「相約」把手機落下……
滴滴方面介紹稱,平臺一直在努力地協助乘客尋找遺失物品。2016年,滴滴客服收到的「找東西」需求開始激增,同年12月滴滴客服成立物品遺失專組,專門協助乘客尋找遺失物品。近3年來,物品遺失專組應用「虛擬號」、「三方通話」等技術與方法,持續優化尋找流程與機制,將乘客遺失在滴滴網約車上的物品的平均找回率提升了近三成,從38%提升至68%左右。
遺憾的是,仍有許多物品無法被找回。2019年1月-3月,物品遺失專組共協助乘客尋找遺失物品419663件,每尋找一件物品平均需撥打6通電話,其中有31.2%的物品無法找回。客流量大,車輛移動快速,拼車車內環境複雜是物品難以被找回的主要原因。同時,物品遺失專組協助失主尋找、協調司乘溝通時仍常常遇到,雙方「相互責怪」,送還成本難以談攏,相關人員不接電話,車內環境取證難等「找東西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