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小巷管家守護鄰裡 自發組織社區巡邏(圖)

2020-12-27 天津日報

  藍色的馬甲、花白的頭髮,或拿著手電在這照照、或拿著手機在那拍拍……最近在南開區凱興社區裡每天都能看到這樣一群人,巡視在社區的南北兩院、樓棟小路,她們就是凱興「夕陽紅」小巷管家志願服務隊的阿姨們。

  10月31日,隊員們走馬上任,她們年齡兼顧、自願結合,三人一組,周一至周四每日固定一組南北兩個院區巡視一小時,周五大家開交流會,會後集體巡邏,六日自由結合巡邏。巡邏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在群裡上報,遇到可以自行解決的問題隨手解決、及時處理。

  除每天一組巡邏外,晚上阿姨們也經常自發組織一起穿上隊服在院區內打著手電巡視。前一天下雨,群裡社區工作人員已經通知當天巡邏取消,可晚上雨停了社區裡又出現了她們的身影。

  隊員們認真履行小巷管家「每日巡、經常訪、及時記、隨手做、實時報」的工作職責,發現問題及時在群裡匯報,社區工作者立即反映給物業人員及時處理。隊員們撿拾地面垃圾、擺放共享單車、張貼掉落的宣傳畫、幫助清理堆物,遇到可以自行解決的問題隨手解決、及時處理。她們的熱情也感染了周圍的人,居民們會在她們巡邏時向她們反映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問題,會協助她們清理小廣告和堆物,她們帶動了更多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撰文/趙秋豔

  圖片由廣開街提供

相關焦點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治理社區新舉措 美好家園共守護(圖)
    守護家園 「小巷管家」在行動  興南街南馬路社區為了調動社區居民積極維護社區長治久安,共同守護社區美化家園,在10月16日, 啟動了「小巷管家」公益創投項目,該項目被列入南開區第三屆公益創投大賽「小巷管家」培育計劃。  南馬路社區居委會主任呂斌介紹,「小巷管家」公益創投項目的開展,將會深入推進「小巷管家」志願服務的長效管理。
  • 楊國水、董清清:探索未來社區「平臺+管家」服務新模式
    隨著《浙江省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方案》頒布,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高質量加快推進未來社區試點建設工作的意見》的出臺,以三化九場景為特色的未來社區樣貌愈發清晰。由於社區服務與管理是一項龐大而又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在眾多場景中實現突破並落地並非易事。如何創新思維,有效藉助新技術實現創新理念的有機融合與成功落地?未來社區「平臺+管家」服務模式,為這一問題提供了答案。
  • 尋跡2020 走進小巷管家群體的故事
    照顧鄰居兩年 我是她的「照料員」 二區社區小巷管家 張敢 我是二區社區的小巷管家張敢,成為大家的「管家」以來,我一直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街坊們服務,尤其是周圍的老年人,我希望能讓他們感受到鄰裡溫情。我們經常參加社區的公益活動,希望能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體現一名小巷管家的作用,讓鄰裡之間更加溫暖。第一個報名戰疫 我是「閒事管家」 和平裡社區小巷管家 張淑琴 疫情期間,作為老黨員我第一個站出來報了名。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九九話重陽 敬老孝親活動不重樣(圖)
    撰文/謝麗先  老少同樂愛暖夕陽  為傳承弘揚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倡導文明和諧社會新風尚,重陽節來臨前,南開區圖書館組織青少年志願者在南開區養老中心舉辦了「文化暖南開 老少共重陽」——南開區圖書館溫情老年節系列活動,給老人們送去了節日的關心和問候,向他們傳遞了社會的溫暖。
  • 南通光明社區:鄰裡管家自治園破解老舊小區治理難題
    紫竹苑小區屬於業主委員會自治小區,一直沒有安裝門禁,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疫情暴發讓小區業主們意識到應該要進行封閉式管理。為老小區安裝智能門禁正是近期虹橋街道光明社區黨委鄰裡管家自治園項目推行落地的一件民生實事。
  • 尋跡2020 我在和平裡當「管家」這一年
    2020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試煉和磨礪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發一個個身影挺身而出讓我們對「小巷管家」這一個群體有了更深的認識截至今年10月和平裡小巷管家共巡訪22467個小時隨手解決事項12598件協調解決2202件「小事」尋跡2020我們走進小巷管家群體的故事照顧鄰居兩年 我是她的「照料員」二區社區小巷管家 張敢我是二區社區的小巷管家張敢,成為大家的「管家」以來,我一直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街坊們服務,尤其是周圍的老年人,我希望能讓他們感受到鄰裡溫情。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我自豪 我是天津人」(圖)
    女中音歌唱家關牧村將自己的代表作《難忘故鄉的小巷》現場演唱出來,作為祝福送給天津人民,「其實我的作品很多,我特別挑選這一首,就是因為它也是施光南先生的優秀作品,我也希望把更多好的作品帶給家鄉。到今天為止,我在很多地方演出過,但是我最難忘的還是在工廠車間,沒有擴音設備的時候,給天津的工人師傅唱歌的場景!
  • 東高地戰「疫」一線的小巷管家
    不一會兒,東高地街道的小巷管家劉會就根據郭健提供的信息,來到鍾女士家門口,他首先對封裝好的垃圾袋外圍進行消毒,然後將垃圾投入專用的垃圾袋中,再放入停在樓下的電動垃圾車裡。為了避免新型冠狀病毒滋生傳染,小巷管家們需要將這些垃圾定點存放,並按照要求集中處理。
  • 明光市韓山社區:「小巷」議事,解決居民出行難
    居民的事情,巷長帶頭議今年六月份,社區兩委通過居民推選,和多次走訪,最終在桃園巷片推選了群眾口碑好,樂於參與群眾工作郭慎做為該片區的巷長。在巷長推選出來以後,協商委員會成員便組織居民、社區、共建單位等參與了第一次小巷會議,討論小巷修路事宜。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跟著專家梳理歷史脈絡(圖)
    同時本書還精選了百餘幅珍貴歷史圖片與中國傳統繪畫,搭配詳細的圖注,圖文互應,給讀者帶來更好的直觀感受。  呂思勉研究歷史注重排比史料,分類札記,長於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堅持不懈地涉獵古文獻,又廣泛閱讀新出報刊和從西方引進的新文化、新思想和研究方法。不像一般史書偏重時間線抑或圍繞帝王將相,《中國通史》著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將歷史研究的目光轉向了常人常事,關注普通民眾的生活。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二十四節氣豐富世界 非遺文化寶庫(圖)
    新報記者 梁爽  蕭放:是否「中國第五大發明」不重要 歷史文化價值和科學認知價值更重要  新報: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您認為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意味著什麼?從傳統文化傳承角度,對於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國家有什麼重大意義嗎?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元旦春節促消費活動正式啟動(圖)
    新報訊【記者 郭曉瑩】為大力開展擴內需、促消費有關工作,搶抓元旦、春節、元宵節有利時機,進一步鞏固消費持續回暖態勢,營造濃厚節日氛圍,結合開展「津常購」活動有關要求,我市將在元旦春節期間組織開展系列促消費活動。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365天 不落幕(圖)
    以「數字賦能 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昨日在浙江烏鎮開幕,共有來自2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500餘名代表參會。  本次論壇圍繞疫情科學防控、助推數字經濟與科技創新、助力復工復產等主題,邀請來自國內外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網際網路領域領軍企業的重要嘉賓進行思想交流,回應國內外普遍關切,引領數位技術創新趨勢。此次論壇將持續至11月24日,同期還將舉辦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直通烏鎮」全球網際網路大賽等活動。
  • 洪湖「小巷議事點」化解鄰裡矛盾
    湖北日報訊 (記者張茜、通訊員肖莎、吳剛)12月8日早上8點不到,洪湖市新堤辦事處春雨亭社區「小巷議事點」就坐滿了人。「巷長」熊正慧與社區居民圍坐一起,現場調解一起鄰裡糾紛。原來,春雨亭社區5巷9裡的老張家裝修,改造下水道引起積水,將鄰居姜某家的大門泡壞了。姜某一怒之下,把老張家大門也砸壞了。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泡咖啡館 「喝」一杯個性(圖)
    一間留得住客人的咖啡館,出品好喝的咖啡是本分;老闆的親切有趣是情分;個性的裝修、自烘焙、不定期活動等等是錦上添花……每日新報「尋味地鐵咖啡香」欄目,第二季接力,繼續推出了十餘期精彩推薦,層出不窮的津城咖啡館,乘著地鐵尋找中意的那一家,我們依然期待更多推薦。
  • 社區民警海嶽:警徽熠熠用心傳遞溫暖,全情奉獻守護社區平安
    在樹德裡社區的「李奶奶崗亭」影響下,社區志願者們自發地堅持在社區治安亂點巡邏,並通過整合社區網格員、樓院長、「紅馬甲」平安志願者、治安積極分子、企事業單位保安員等力量,每天分時段,由民警、輔警帶領社區巡防隊伍在居民小區、商圈聚集地、重點部位進行巡邏,建立信息通報、工作流轉、問題協辦等機制,形成「社區有巡邏,街道有安防,單位有安保,鄰裡有守望」的常態化治安巡防模式。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北京市民也能嘗到薊州「一口鮮」(圖)
    新報訊【記者 趙秋豔  通訊員 曾子益 湛洋】日前,北京的第一家「薊州農品」直營店在朝陽區東十裡堡路新天地底商開業,北京市民也可以在家門口買到新鮮的薊州農產品了。  一大早,前來「薊州農品」門店選購的市民已經人頭攢動、絡繹不絕。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孝親敬老多陪伴 南開濃情慶重陽(圖)
    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南開區多個社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老人們度過一個快樂、祥和的節日。  百場戲曲進社區  送老人傳統文化盛宴  重陽節又稱敬老節,廣開街頌禹裡社區在重陽節前夕,專門為老年人舉辦了「百場戲曲進社區」重陽節主題演出活動,為社區老人送上一份真摯的傳統文化盛宴。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濱海新區戰「疫」青年舉辦雲集體婚禮(圖)
    新報訊【記者 王月焜】11月28日上午,一場為奮戰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戰」一線的青年夫婦,精心準備的「雲」集體婚禮,在天津濱海新區隆重舉辦。  新區援鄂和發熱門診醫護人員、一線公安幹警、社區工作人員和青年志願者,駐區央企、私企業務骨幹等各行業青年代表,共計16對新人,相聚「雲」上,共同開啟了新的幸福生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區廣大青年衝鋒在前、奮戰一線、不畏困難、擔當奉獻,投身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線戰役」,展現了新時代濱海青年應有的精神風貌。16對新人,也是32名抗「疫」戰友。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變身」籃球場 4千餘條共享單車輪胎「重生」
    新報訊【記者 李文博】昨日上午,天津市市政工程學校內兩塊嶄新的籃球場正式投入使用。與普通籃球場不同,這兩塊籃球場的地面,是由4000多條共享單車、電單車輪胎的再生材料,經過一系列無害化處理後製作而成,真正實現了共享單車的「循環利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