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門禁安裝後,社區「鄰裡管家」對小區規範停車設施維護進行監管
中國江蘇網1月13日「自從裝了智能門禁,來小區裡發傳單的外來人員不見了,樓道裡的小廣告、亂張貼也少多了。」日前,南通市崇川區紫竹苑小區的居民吳阿姨高興地說道。紫竹苑小區屬於業主委員會自治小區,一直沒有安裝門禁,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疫情暴發讓小區業主們意識到應該要進行封閉式管理。為老小區安裝智能門禁正是近期虹橋街道光明社區黨委鄰裡管家自治園項目推行落地的一件民生實事。
社區環境改造
虹橋街道光明社區轄區內老舊小區居多,紫竹苑、虹景園、蘇東花苑等小區目前由業委會、物業管理委員會自主管理,普遍面臨基礎設施落後、小區環境髒亂差、居民自治熱情不高等小區管理難題。自2019年起,虹橋街道光明社區黨委著力推進開展「鄰裡管家自治園」項目,將熱心社區公益、樂於奉獻的黨員骨幹、兼職網格員、業委會成員、物業管理委員會成員等「鄰裡管家」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教育引導鄰裡居民共同關心小區事務,大力整治、改善、維護小區公共環境,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安裝智能門禁
去年11月,為了更好地保障社區公共安全,有效解決老舊小區外來人員隨意進出、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業委會在前期入戶走訪調查的基礎上,決定在小區主要出入口安裝智能門禁。安裝智能門禁的經費由業委會組織鄰裡居民自主籌集,通過比質比價確定施工單位。對小區實施全自動機動車道閘和人行電動門改造工程,嚴格控制車輛和人員出入,核實、登記車輛和人員信息。由支部書記、黨員、兼職網格員等「鄰裡管家」組成自管小組,對小區規範停車、設施維護進行監管,通過自我管理提高居民文明素養,提升小區生活品質。目前,小區門禁系統已全部安裝完成,進入試運行階段。老舊小區封閉式管理,不僅給居民提供更多日常生活保障,讓疫情防控工作真正進入常態化,同時從人防到技防的升級也為基層減負帶來強大的助力。試運行一周以來,在「鄰裡管家」的悉心指導下,居民群眾紛紛點讚,安全感、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
蘇東花苑小區共有8幢樓322戶,小區居民結構較複雜。物業管理委員會主任顧建明是一名在職黨員,他利用空暇時間積極組織「鄰裡管家」開展議事活動,不少居民代表提出小區停車難問題,急需進行規範管理。由於停車位不夠用,小區裡亂停車、侵佔消防通道等現象屢禁不止,居民也經常因為停車而產生矛盾糾紛,影響到鄰裡關係的和諧。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顧建明依據自身作為交巡警的職業能力,帶領「鄰裡管家」們集體協商制定改造方案。針對停車位不足、人車混行的問題,對小區主要道路進行了系統性梳理。通過合理設置人行步道,保障行人安全,同時整合小區邊角地、閒置空間、不宜植綠的地帶等近一千平方米資源,重新規劃停車位標線,預計新增近50個停車位,恢復車行道通暢。在「鄰裡管家」的感召下,小區居民開始轉變態度,從旁觀者變為小區改造、建設、管理的參與者。如今,只要小區有事,微信群一發通知,大家便會積極響應。
虹橋街道光明社區在推行鄰裡管家自治園項目時,通過召開協商議事會、黨建聯席會等形式,廣泛聽取「鄰裡管家」對小區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共商解決辦法,並通過他們向居民宣傳。充分發揮「鄰裡管家」的模範帶頭作用,激發居民主人翁意識,引導居民自覺參與小區治理,齊心維護公共環境的整潔美觀。(康琳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