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光明社區:鄰裡管家自治園破解老舊小區治理難題

2021-01-18 中國江蘇網

智能門禁安裝後,社區「鄰裡管家」對小區規範停車設施維護進行監管

中國江蘇網1月13日「自從裝了智能門禁,來小區裡發傳單的外來人員不見了,樓道裡的小廣告、亂張貼也少多了。」日前,南通市崇川區紫竹苑小區的居民吳阿姨高興地說道。紫竹苑小區屬於業主委員會自治小區,一直沒有安裝門禁,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疫情暴發讓小區業主們意識到應該要進行封閉式管理。為老小區安裝智能門禁正是近期虹橋街道光明社區黨委鄰裡管家自治園項目推行落地的一件民生實事。

社區環境改造

虹橋街道光明社區轄區內老舊小區居多,紫竹苑、虹景園、蘇東花苑等小區目前由業委會、物業管理委員會自主管理,普遍面臨基礎設施落後、小區環境髒亂差、居民自治熱情不高等小區管理難題。自2019年起,虹橋街道光明社區黨委著力推進開展「鄰裡管家自治園」項目,將熱心社區公益、樂於奉獻的黨員骨幹、兼職網格員、業委會成員、物業管理委員會成員等「鄰裡管家」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教育引導鄰裡居民共同關心小區事務,大力整治、改善、維護小區公共環境,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安裝智能門禁

去年11月,為了更好地保障社區公共安全,有效解決老舊小區外來人員隨意進出、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業委會在前期入戶走訪調查的基礎上,決定在小區主要出入口安裝智能門禁。安裝智能門禁的經費由業委會組織鄰裡居民自主籌集,通過比質比價確定施工單位。對小區實施全自動機動車道閘和人行電動門改造工程,嚴格控制車輛和人員出入,核實、登記車輛和人員信息。由支部書記、黨員、兼職網格員等「鄰裡管家」組成自管小組,對小區規範停車、設施維護進行監管,通過自我管理提高居民文明素養,提升小區生活品質。目前,小區門禁系統已全部安裝完成,進入試運行階段。老舊小區封閉式管理,不僅給居民提供更多日常生活保障,讓疫情防控工作真正進入常態化,同時從人防到技防的升級也為基層減負帶來強大的助力。試運行一周以來,在「鄰裡管家」的悉心指導下,居民群眾紛紛點讚,安全感、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

蘇東花苑小區共有8幢樓322戶,小區居民結構較複雜。物業管理委員會主任顧建明是一名在職黨員,他利用空暇時間積極組織「鄰裡管家」開展議事活動,不少居民代表提出小區停車難問題,急需進行規範管理。由於停車位不夠用,小區裡亂停車、侵佔消防通道等現象屢禁不止,居民也經常因為停車而產生矛盾糾紛,影響到鄰裡關係的和諧。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顧建明依據自身作為交巡警的職業能力,帶領「鄰裡管家」們集體協商制定改造方案。針對停車位不足、人車混行的問題,對小區主要道路進行了系統性梳理。通過合理設置人行步道,保障行人安全,同時整合小區邊角地、閒置空間、不宜植綠的地帶等近一千平方米資源,重新規劃停車位標線,預計新增近50個停車位,恢復車行道通暢。在「鄰裡管家」的感召下,小區居民開始轉變態度,從旁觀者變為小區改造、建設、管理的參與者。如今,只要小區有事,微信群一發通知,大家便會積極響應。

虹橋街道光明社區在推行鄰裡管家自治園項目時,通過召開協商議事會、黨建聯席會等形式,廣泛聽取「鄰裡管家」對小區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共商解決辦法,並通過他們向居民宣傳。充分發揮「鄰裡管家」的模範帶頭作用,激發居民主人翁意識,引導居民自覺參與小區治理,齊心維護公共環境的整潔美觀。(康琳琳/文)

相關焦點

  • 社區治理的「武侯經驗」:創新信託物業模式,破解小區治理難題
    本期「善治成都」,記者專訪武侯區委社治委機關黨委書記朱江,他以破解小區治理難題為目標,分享社區治理中「終結」物業糾紛的「武侯經驗」。從小區治理到「人城境業」和諧統一記者:武侯區作為城市基層治理示範區,有著社區治理服務創新實驗的使命擔當,在推進「人城境業」和諧統一方面是如何做的?
  • 山東省日照市:「國企+紅色物業」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今年,73歲的匡姣遠如願以償盼來了物業「管家」,日常生活服務不僅方便了很多,還可以踴躍參與到小區各種傳統節假日舉辦的文娛活動,居民體驗感今非昔比。  「無物業」「無管理」是老舊小區普遍存在的痛點。從1995年建成以來,日照市秦樓街道濟南路教師生活區沒有配置物業,所有的大情小事幾乎得靠業主自己跑,公共衛生、鄰裡糾紛這些解決不了的問題便只能長期擱置。
  • 如何破解物業管理難題?水清溝街道「紅色管家」交上滿意答卷
    如何破解物業管理難題?居民沒有主心骨,管理混亂、矛盾頻發的管理難題怎樣破解?近年來,市北區水清溝街道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形式,充分調動和發揮轄區內資源和力量,構建社區黨委+社區居委+物業+業委會+共建單位「五位一體」黨建工作模式,多方統籌聯建、互促共建,以黨建引領破解物業管理的難題,創新打造「紅色管家」服務平臺項目,於2019年1月在清水灣花園小區展開試點,並陸續在3個社區5家物業服務小區試點推開。人民網等多家媒體予以報導。
  • 新知行|黨建引領 龍翔街道老舊小區治理有妙招
    編者按:《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深入挖掘老舊小區改造樣本,聚焦亟待研究破解的難題,總結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為行業參與者提供有益啟迪,共同促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更好開展。龍翔街道還創新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模式,積極引入熱心公益、黨組織健全的物業服務企業承接無物管小區,逐步提升老舊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推動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正規化。居民建居民管。在以業主為中心的服務方面,鳳翥社區黨支部在鳳翥苑小區引導物業管理過程,牽頭組織居民業主召開議事會,就安裝電梯事宜進行協商,協商過程中,居民黨員發揮作用,進家入戶逐一做工作。
  • 對標未來社區!看餘杭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如何「乘風破浪」
    此次綜合改造內容包括基礎設施改造(包括消防、安防、環衛、道路整修、強弱電「上改下」、雨汙分流等)、建築立面整治、景觀綠化提升、功能配套提升、加裝電梯和小區文化挖掘等方面,其中部分內容已對標未來社區建設標準,快來看看老舊小區的蛻變之旅吧。
  • 北京通州新華街道三項措施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來源標題:新華街道三項措施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出租屋管理難題如何破解?商務樓宇人員密集如何抓防疫?為解決這些社區治理難題,北京通州區新華街道創新三大秘笈——大數據管人管車,甚至包括養犬信息;租房先備案,中介、業主、租戶都要籤訂承諾書;成立運河商務區聯合黨委,商務樓宇黨員成為疫情防控「先鋒隊」。大數據平臺信息一目了然只要是登記過的居民,進入通州區新華街道盛業家園社區的河畔麗景小區,無需出入證,刷臉即可完成認證。
  • 大興黃村西裡「黨建物業聯合體」破解老舊小區垃圾分類「老大難」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居住密度大、人口多、基礎設施薄弱……曾幾何時,在老舊小區,垃圾分類工作面臨諸多「老大難」。如今,這些難題在黃村西裡社區「黨建物業聯合體」的作用下,迎刃而解。12月10日,記者從大興區了解到,在該區興豐街道黃村西裡社區,基層黨支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居委會、產權單位、物業、居民代表等垃圾分類主體擰成了一股繩,難題不斷被破解,垃圾分類工作不斷「提速」、「精細化」。「做好關鍵小事,成就社區大事。」興豐街道黃村西裡社區,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典型的老舊小區。
  • 武康街道:「紅色物業」助力小區治理升級
    近年來,作為縣城所在地街道,不斷轉變工作職能,特別是今年,面對疫情防控暴露出的社區治理短板,街道以「打通最後100米」為落腳點,創新建立「街道社共體黨委+社區社共體聯合黨支部+小區社共體黨小組」三級功能型黨組織,並在全縣率先啟動黨建引領下的新型「紅色物業」建設工作。
  • 南通板橋社區:推進網格化黨建,提升引領社區治理新路徑
    中國江蘇網訊 今年以來,南通市崇川區城東街道板橋社區緊緊圍繞「黨建+基層治理」主題主線,通過加強支部與網格融合,築牢區域黨建共建體系,搭建「四梁八柱」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社區服務力。網格員入戶宣傳「民法典」突出規範化,明確建設路徑。
  • 南通「發展四問」,孔廟社區這樣答!
    近日,孔廟社區黨總支開展「學習蘇州『三大法寶』答好南通『發展四問』」討論活動,以實際行動推動社區黨員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認識,激發乾事創業激情、凝聚追趕超越合力,為園區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貢獻孔廟力量。
  • 最美物業人丨高宏升:老舊小區物業好管家
    高宏升是泰安鴻瑞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經理,2019年,公司進駐老舊小區,高宏升主動請纓,負責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在克服了老舊小區面積大,人員密集,居住人口複雜的難題後,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目標,高宏升也被評選為2020年泰山區最美物業人。
  • 「亂」到「淨」完美蛻變 鄭州老舊小區有了「金牌管家」
    11月27日,看著小區的點滴變化,家住鄭州市豐慶路街道公交二公司家屬院的老黨員魏遂柱看在眼裡、樂在心裡。環境髒亂差、設備陳舊老化、亂堆亂放嚴重等,是水晶城社區公交二公司家屬院居民曾經的煩惱。現在,小區主路寬闊潔淨、花草樹木修剪一新、車輛停放整齊有序……小區的大變樣,得益於豐慶路街道辦事處為小區找到了「金牌管家」。
  • 老舊小區「變身」 居民樂享新生活
    這些改變得益於長沙縣「微建設 微民生」三年行動計劃,湘龍街道從微改造、小提升、細服務入手,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將社情民意作為工作「風向標」,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子,以推進「五零社區建設」為契機,破解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差、配套不齊等諸多基層社區治理的難點,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讓萬千「老」居民樂享「新」生活,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 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如何改造?珠海這個社區這樣做
    平整的地面,嶄新的圍欄,曾經的老舊小區煥然一新,給小區居民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7月5日,經過近一個月的修繕改造,位於珠海市香洲區吉大街道水灣社區的海港階梯樓改造項目正式完工。改造前後對比圖海港階梯樓建於1992年,屬於無物業管理的小區,包含3棟居民住宅樓。
  • 以森林和樹的比擬看小區治理的「玉溪樣本」
    由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組成的管家團隊除隨時對業主檔案更新外,還根據不同標誌對業主服務。管家楊妍負責小區祥園387戶業主的服務工作,今年1月,獨居老人李紹元給她打電話,說住在小區四五年一直沒房產證。這是大問題,楊妍和領導溝通後找到地產公司,協調近兩個月,老人終於拿到房產證。
  • 這個社區的「小區管家」,專治疑難雜症!
    位於小區北門出入口的兩側過道由於地勢低洼,下大雨就積水,居民只能選擇從路沿上通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今年5月,新源社區推出了安居樂源「37℃小區管家」項目,管家團隊由小區管家、社區居民、物業人員、業委會委員、共建單位人員等共同組成。成立後,「解決過道排水難」問題被提上了日程。
  • 愛鄰領航 助力小區治理提質增效
    「整潔有序的停車環境、綠草如茵的氧氣草坪……與以往相比,環境大為改善,這一切都離不社區大力推進『鄰裡紅管家』物業黨建工程和黨員群眾的積極參與。」八廠社區同心鄰裡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葉桂芳說。
  • 濱江時代城小區:黨建引領「微」治理 返璞濃濃鄰裡情
    近年來,山前街道濱江時代城小區黨支部秉承「遠親不如近鄰」的理念,注重以黨建引領「微」治理,在小區實行「三聯三評三亮」工作法,激活小區治理「大」動力,返璞鄰裡一家親的濃厚氛圍。高空拋撒垃圾、佔道停車、樓道雜物堆積……面對這些問題,濱江時代城小區黨支部通過組織聯動、黨員聯戶、居民聯親,凝聚各方資源力量,破解治理難題,共建幸福小區。
  • 從「回天乏力」到「回天有術」——北京破解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題:從「回天乏力」到「回天有術」——北京破解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樣本觀察  新華社記者駱國駿、李德欣、熊琳、丁靜  這裡曾是亞洲最大的居住社區——面積63平方公裡的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常住人口達80多萬人。
  • 老舊小區「逆齡」生長 居民住得「面子」「裡子」都舒心
    2019年以來,為打造宜居社區,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惠濟區堅持黨建引領,直面社區治理的難題與痛點,通過對轄區環境「髒亂差」的無主管樓院進行精準分類,在黨建引領下統籌各方力量參與樓院治理,探索按類別管理模式,讓老舊小區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