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甲木乙木(紀星羽)
圖/英山桃花溪小鎮家人
我喜歡白天,因為白天腳踏實地時,太陽賜予我們無窮能量。
我喜歡黑夜,因為黑夜仰望星空時,星星賦予我們無盡想像。
白天,不懂夜的黑。猶如深陷腳踏實地「陷阱」之人,往往難以理解仰望星空的美。
星星,作為一種肉眼可見天體,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曾留下無數吟誦它們的作品。事實上,還有許多肉眼不可見的天體,或因不發光、或因離我們太遙遠,而不為常人所知。
星星,分為衛星(如:月亮)、行星(如:地球)、恆星(如:太陽)、彗星(如:哈雷彗星)、天矮星等。行星和衛星自身都不發光,它們只是反射恆星的光。恆星則是類太陽的天體,它們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向空間輻射。彗星的光來自經過太陽系被後者溶化的材料。
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鐘,因此我們看到的太陽是八分鐘之前的太陽。
夜空中看到的星星,幾乎是恆星。離我們較近的金星、火星、水星這些行星以及月亮這顆衛星,它們都是反射的太陽光。
其他恆星離地球太遠,因此我們看到它們發出的星光也許是它們很久以前所發出的光。
牛郎星離地球16光年,因此我們看到的牛郎星的星光是它16年前發出的光。仙女座大星系離地球220萬光年,因此我們看到的仙女座星光是它220萬年之前的光。
有可能我們看到天上的某個星星時,這顆星星早就不存在了,我們只是看到它數年前所發出的光而已。
天荒地老、天長地久、海枯石爛,這些用於形容時間長久、矢志不渝的成語,其時間並無一顆距離地球3.6萬光年的巨星年齡大。相較於約46億歲的地球,這顆巨星的年齡約132億歲,它的編號是HE0107-5240。
星星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呢?每年四季、每個日夜、每次風雨,都與恆星太陽有關。陰晴圓缺、每次潮汐,都與衛星月亮有關。每個流年、犯/害/刑太歲,都與行星木星有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木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歲」,因為:
木星是太陽系質量和體積最大的行星(已知它有79顆衛星),木星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其他七顆行星質量之和的2.5倍,它饒太陽公轉一周約12地球年(11.8年)。木星對宇宙空間釋放的巨大能量來自太陽及其內部各佔一半,科學家預測,幾十億年之後,木星有可能變成恆星。
因此,當我們擁有一些關於星星的認知之後,就會明白地球、人類和自己在宇宙中的渺小,從而珍惜每個當下,看淡得失,喜新不厭舊,讓生活充滿詩意。
我喜新不厭舊到什麼程度呢?每見到星空一次就覺得星空又歷久彌新了一點。
每見到星漢燦爛、繁星滿天的星空照片,就想起自己曾經寫過的與星空有關的詩篇。
昨夜,筆者在第二家鄉湖北英山桃花溪小鎮攝影群看到師友們拍攝的璀璨星空。從盛夏8月底到初冬11月初,太陽系最亮的行星金星,似乎已變成夜空中發亮的恆星們的同類項,難分彼此。於是,忍不住分享筆者2015年4月29日到8月29日期間創作的關於星空的幾首詩:
《月夜空》
現實
未曾苟且
洗禮於夢和遠方
高山
仰望星空
期待傳說中的 極光
流水
貞善潤物
編織斑斕絢麗的 霓裳
知音
琴臺水榭
伯牙子期撫琴 月湖旁
禪心映月啊
清清兮 柔柔兮
意定蓮臺靜思色 悟空
《星*思》
藍,寰宇 精靈。星,玄牝 之睛。
夜,彌怡 微明。靜,致柔 聰穎。
智,上徳 持盈。慧,吐故 納新。
碎,欲壑 化零。納,悅道 香凝。
枕,幽夢 真經。往,盈月 娉婷。
《星*光》
雨,不期而至。天, 遙望天外。
山火賁。
山被山下的火,照得 透亮。
華麗的 假象,猶見 夕陽。
不論 日夜,星 就在那裡,
只為 啟明,歸屬 於空。
每顆星 都有自己的 軌跡
群星 之光,在 暗的子夜
為 夙願,打開 一扇窗
《隱》
東風泊雲曦,驕陽譜專輯。
星月唱序曲,神域隱無極。
《牽》
寰宇奧秘玄又玄,地心感應上九天。
人若神仙掌因緣,日月星辰逐線牽。
《中元節之夜》
當三體
控制宇宙的時候
尚不曉
三體究竟是什麼
一位 高級工程師
如何運用 業餘愛好
創作了如此 巨著
.
宇宙的
黑暗森林法則
不僅僅存在於
網際網路世界
還存在於
現實生活的
角角落落
.
不見五彩
不聞五音的 黑暗
圓月
屬於 中元節之夜
異度空間的 期盼
.
種子
向上向善的力量
不因
部分頹廢的土壤
和可憎的霾
而停止生長
.
瞬息萬變的銀河啊
我們 如此 無知
如此 渺小
難道真的
只有 歷史可以 永恆
那是 天朝人
還原的真實啊
.
哲學的無邊界
是否同樣適用於
天文學
.
看遍漢族創世史詩
黑暗傳
在無垠的宇宙
黑暗 才是主旋律啊
.
宇宙 如此虛空
暗物質 無處不在
.
統治宇宙的文明
不需要人類某些
自以為是的文明
.
而那些自以為是
又何曾知悉宇宙文明
與其自滿於狹小的領域
不如空杯於廣袤的寰宇
.
未能超脫輪迴的
生命
如此 短暫
以至於
短暫的失去
是為了 更好的擁有
.
夜風
度量了體表的溫度
飄去
留下一個 準備燒腦的
靈魂
【注】:本文所有詩文都為筆者原創。本文所有照片都拍攝於湖北英山桃花溪小鎮。第三張和第五張照片為佘端漢老師2020.11.10晚上九點用手機拍攝;最後一張照片為李新老師實景拍攝;另外七張照片全部是海韻(雲淡風輕)老師2020.8.27深夜用相機慢門拍攝。其中兩張照片有兩條線,是相機慢門拍攝到的繁忙的飛機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