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家庭也越發看重孩子的教育,父母們對孩子的愛也體現在了教育支出上。根據2018年法國公布了一項在世界15個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家庭教育投入數據報告。數據顯示了家長平均在子女教育上的總投資排名,其中中國大陸排在第六位。而在請私教上的花費,中國則排名第一。
看到這裡或許有一些家長會有疑問,到底該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合適呢?紀錄片《告訴世界為可以》中,來自杭州家庭完整的解讀了
甜心是一個6歲的小女孩,爸爸媽媽給她報了主播、模特、英語、滑冰、畫畫、中國舞等多項興趣班,把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甜心媽媽對孩子的期待和多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一樣:希望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雖然送孩子上輔導班也很辛苦,但媽媽覺得付出是值得的。
然而甜心卻不是這麼想的,當別的孩子還能無憂無慮的玩耍時,她卻因為多個補習班而感到疲憊不開心。在對樹洞傾訴自己的真實想法時,她只是覺得爸爸媽媽很兇,甚至稱家裡的是假媽媽,自己最喜歡的輔導課只有畫畫,對其他課程並無興趣。
父母辛辛苦苦為了孩子付出,到頭來卻使親子關係疏遠,顯然這並不是父母想看到的結果。那麼對此專業人士和嘉賓是如何說的呢?在北大的魏教授看來,很多家長存在一個誤區:在給孩子報興趣班時並沒有真正考慮孩子的想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替孩子做選擇,報了許多興趣班。
而嘉賓李艾則代表多數父母提出了疑問,有些孩子長大後也會反過來埋怨父母沒有為自己培養一個特長。
那麼父母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報興趣班,報幾個合適呢?Dr.魏也給出了兩個判斷標準:1.孩子自身的接受程度,是否能夠堅持上完課。因為在疲憊的狀況下,孩子其實並不能學進去。2.孩子教育完和父母是否有親近的感覺。
看到這裡,各位新手爸媽是否有所收穫?
除了興趣班這個話題外,《告訴世界為可以》這部記錄片還探討了關於教育孩子的多個方面,通過12個真實家庭(包括單親家庭、獨身子女家庭、二胎家庭)的生活片段來展示父母在孩子教育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非常具有現實參考價值,每期節目還邀請了有育兒經驗的名人做客分享觀點,同時專業人士也會給出一些科學的理論給大家作為參考,可以說是看著節目輕鬆學到家庭教育的知識。
隨著開放二胎政策的落實,國內二胎家庭的比例也不斷增長,然而一個寶寶已經讓父母身心俱疲,兩個孩子的家庭又會遇到哪些狀況呢?接下來讓我們走進球球一家。
主角球球是二胎中的姐姐,父母因為生二胎後對姐姐的關注反而更多,這就導致了她對弟弟存在排斥,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姐姐。兩個孩子該如何和睦相處,想必這也是令一些二胎家庭頭疼的問題。
節目中,二胎家庭有一些反面示範,例如在姐姐欺負弟弟時推搡對方時,父母並沒有及時制止,而是一笑了之。而這時節目組則配上文字小貼士來告訴屏幕外的家長們遇到此類狀況需要注意。
對於上述情況,嘉賓鄭淵潔則指出了背後的問題:父母對孩子有著"身教"的影響,孩子是會模仿父母的動作的,也許球球就是模仿了父母日常的動作,才會出現上一幕。而Dr.魏強調了:在家庭內部做到公平公正,資源平分,這一點十分重要。看到這裡的寶媽寶爸們是否get到了新的知識點呢?不妨積極實踐起來吧!
除了上述事例外,節目中還有許多精彩的教育觀點及家庭事例值得新手爸媽們參考借鑑,例如,孩子哭鬧時應該如何正確與他溝通、讓孩子學會堅持的幾個關鍵步驟、選擇幼兒園的標準等;另外對於育兒焦慮的父母,節目組也給出了科學建議——過度焦慮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人生不是一場直線賽跑,不應該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搜索《告訴世界為可以》看更多關於育兒的方法論與真實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