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克對藝術的情緒,經歷了從商業到民俗,從民俗到當代的演進,他生活的空間也讓人不可思議。對於不斷變換和漂泊的生活,獅子座的謝克樂在其中:「我的好奇心很強,總想以開懷的方式擁抱這個世界,體驗各地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狀態。」然而兜兜轉轉幾十年,他念念不忘藝術創作的初心,終於如願。
歷史和地緣的特殊性,使香港的語境極具跨文化的宏觀色彩。因此,謝克身處的文化現實,使他擁有了一種非同尋常的潛質。除了創作視角的獨特,謝克的繪畫和雕塑還深得一種設計師、建築師的語言氣度。單純、簡約的畫面圖像往往具有層次分明的寓意和象徵主義色彩。
2012年《藝術領地—謝克藝術作品展》現場
2015年《芭莎藝術》雜誌封面
2015年《年輕的心·燃燒的愛》謝克藝術展 開幕現場
謝克的藝術是結合理性和感情的藝術,也是活在當下的藝術;並不矯飾、平易近人;令我 們對當代社會、人文和生活有所反思和感悟。
——鄧海超(前香港藝術館總館長)
《老樹昏鴉》 59x57x35cm 高鉻鋼含木底座 2017
《風骨》76x40x14cm 高鉻鋼 2016
波普藝術進入中國,是與政治批判聯繫在一起的。但是,到了謝克手裡,不僅波普語言得到了發展,它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謝克不僅用波普來揭露社會弊端,而且用它來弘揚普世價值。一褒一貶形成了謝克作品特有的張力。裝置作品《塵網》,體現了他對現代生存困境的反思;雕塑作品《燃燒的愛》,體現了他對人類普世價值的肯定。
——彭鋒(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
《燃燒的愛》230x180x95cm 高鉻鋼 2014
《致愛》65x90x35cm 高鉻鋼 2015
謝克不是一個沉浸在過去的喃喃自語者,在他的創作中這些過去的圖像也往往和現實環境交融在一起。他以這樣的表達方式呈現自己的創作觀念,即在當代劇烈變化的社會現實中,文化的建構是如此地複雜和多樣。謝克也以自己的創作告訴我們,面對變化我們可以選擇不斷地向前尋找思考維向。他成為這樣的一個「個性」,跳出潮流而另闢蹊徑。
——趙力(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同等大小的蘋果》 62x24x24cm 高鉻鋼 2012
《我的天下》55x46x23cm 高鉻鋼 2011
《探索》48x67x35cm 高鉻鋼 2012
《坐禪》50x22x27cm 高鉻鋼 2012
謝克的作品備受藝評界關注,基於其表述清晰,細緻的視覺語言和罕見精湛的技術,總是受到高度肯定。他通過流行藝術的視野、富幽默感的觸覺去探討和反思人性課題,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洋溢著任意馳聘的想像力。耐人尋味的作品標題—《騰飛》、《軟實力》、《天書》等都帶出了微妙的意象,充分展現了謝克的繪畫及雕塑作品中,把融匯設計與審美藝術處理得心應手。
——蔡榮恩(新加坡藝術家及藝評家 )
《你追我趕》58x52x20cm 高鉻鋼 2011
《和平崛起》36x26x22cm 高鉻鋼 2013
《江山如此多嬌》64x67x35cm 高鉻鋼 2012
《寸土不讓》25x60x33cm 高鉻鋼 2013
《變身》49x50x35cm 高鉻鋼 2013
謝克善於在傳統語彙和技藝的細節之處做大文章。畫面中任何一處形式、 技法的主觀處理及其微妙變化,都蘊涵著他刻意的、 絲絲入扣的謀篇布局和嚴謹的思考。謝克的氣場, 就是藉助觀念的視覺轉換來呈現的一種現實批判和文化反思的氣場,就是一種藝術家在不斷地自我否定中追求新生的當代精神的氣場。
——顧振清(藝評家、策展人)
《平衡》58x28x54cm 高鉻鋼 2014
《知識的力量》67x28x 24cm 高鉻鋼 2012
《揮手》68x23x18cm 高鉻鋼 2012
《揮手—2》68x 23x18cm 高鉻鋼 2014
在謝克眼裡,所有的現實都染上了夢幻的色彩。他的作品像面神話的鏡子,眾多生命相互反射和映照著。他情系祖國,心在童年,愛在藝術。他所創作的「少年」,從繪畫到雕塑,每個姿態都遮蔽了視覺的門戶,活像一個面對一切非目視而心遇的中國文化基因,或《天書》或《信念》都是高揚中國文化生命力的隱喻。
從中我們會明白謝克為什麼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要逆流而上尋覓華夏文化的源頭,傾聽古賢聖哲的回音。對他來說這是一場生命的洗禮。
——劉巨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信念》59x16x21cm 高鉻鋼 2011
《破竹》83x27x 23cm 高鉻鋼 2013
《紅椅子》67x70x20cm 高鉻鋼 2013
《神龍擺尾》50x67x35cm 高鉻鋼 2014
《還看今朝 》35x57x30cm 高鉻鋼 2012
《 降龍 》106x22 x18cm 高鉻鋼 2014
《飛越巔峰》43x35x17cm 高鉻鋼 2013
《這個殺手不太冷 》52x38x31cm 高鉻鋼 2014
身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身份,助於謝克做出清醒而獨立的社會和藝術判斷。在內地 30餘年的藝術事業,足以使他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發現現實的問題所在。他沒有將問題局限在表象的敘事層面,而是在文化比較中深入反省母體自身的內在缺陷,以此連接通向現代精神的道路。謝克以清醒的理性精神對深陷市場主義信條的政治波普藝術的價值修正,因此也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
——郝青松(批評家、策展人)
《崛起》65x67x35cm 高鉻鋼 2014
《毒蛇鑽》50x31x19cm 高鉻鋼 2013
《飛 》83x54x24cm 高鉻鋼 2014
《摘星》99x67x35cm 高鉻鋼 2014
1955年出生於香港
1978-1980年任職設計及插圖師
1980年畢業於香港大一藝術設計學院並赴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修讀中國傳統裝飾藝術
1982-1988年任教於香港大一藝術設計學院主任導師及香港理工學院客座講師
1987-95年在香港創辦美術設計及出版工作室
1996年移居新加坡
2007年移居北京並設計修建個人藝術工作室
個展
2010年《氣場》謝克個展 世紀翰墨畫廊 北京
2012年《藝術領地—謝克藝術作品展》香港藝術中心
2015年《年輕的心·燃燒的愛》謝克藝術展 北京悅美術館
2015年《超越信念—謝克藝術作品展》 新加坡
聯展
1980年 《香港插畫會聯展》 香港藝術中心
2004年 《身體·中國》 法國馬賽當代藝術博物館
2008年 《新加坡藝術博覽會》 新加坡
2008年 《藝術北京》 北京
2009年 《新加坡藝術博覽會》 新加坡
2010年 《香港國際古玩及藝術品博覽會》 香港
2011年 《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 北京
2011年 《藝術北京》 北京
2011年 《當代藝術國際博覽會》 上海
2011年 《當代觸覺—藝術聯展》新加坡
2012年 《對·畫—當代藝術聯展》 朗豪藝術中心 北京
2013年 《微滲入—藝術聯展》 綏風藝術館 北京
2014年 《2014青島藝術國際藝術雙年展》 青島
2014年 《現代及當代雅賞》 太陽國際拍賣行 香港
2015年 《藝術北京》北京
2016年 《in88·PDFCHIC 當代藝術展》北京
2016年 《藝術北京》 北京
2016年 《五月光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校友作品展》北京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中心
2016年 《香港名人珍藏展》太陽國際拍賣行藝術空間 香港
2016年 《新風尚》中國當代雕塑邀請展》 廈門
2016年 《㠭 㠭 無界藝術邀請展》北京銀泰中心格式化藝術
2016年 《無界—8090水墨提名展》 香港集古齋
2016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院60周年校友作品邀請展》北京清華大學美術館
2017年 《藝術北京》 北京
2017年 《五月光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校友作品展》北京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中心
2017年 《閱見·藝術京華—當代雕塑展》 廈門
2017年 《典亞藝博》 香港
2017年 《第三種美學—勞特斯辰國際美術館開幕聯展》 北京
2017年 《ART KAOHSIUNG 高雄藝術博覽會》 臺灣
2018年 《都市桃花源—當代雕塑展》福州
2018年 《涵德頌華—2018We+藝術空間清華校慶藝術展》北京
2018年 《典亞藝博》 香港
2018年 《上海藝術博覽會》 上海
編著書籍
《中國木板年畫》《中國浮屠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