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街道: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

2020-12-19 華山網

渭南經開區信義街道屬於典型的城郊鄉。相較於「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特困地區來說,貧困發生率雖然不高,但是因人均土地少,貧困戶自身的脫貧能力較弱等特點,脫貧難度還是比較大的。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信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結合轄區實際,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走出了具有信義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今天的「鄉村振興這一年」特別節目,我們就來看看信義街道的脫貧攻堅之路。

渭南經開區信義街道下轄11個行政村,92個村民小組43個自然村,共有6659戶279950口人,耕地面積5.12萬畝,屬於典型的城鄉結合鎮辦。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轄區611戶2069名貧困戶脫貧成為信義街道辦發展的重中之重。信義街道上下一心因地制宜謀出路利用產業幫扶促脫貧,截止目前,已有565戶1990人脫貧(2019年脫貧退出75戶197人),剩餘52戶72人,脫貧率96.2%。

如何引導村集體經濟的迅速壯大,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如何助力更多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形成「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成為信義街道脫貧工作的重中之重。經街道辦多方調研考察,逐漸摸索出了利用自主優勢資源發展經濟,利用上級扶貧資金入股轄區發展前景好的涉農企業,以企業託管的方式發展扶貧產業兩種模式。先後投入資金175萬元,分別在星火、陳南、南焦、任李、郝家、蒼渡、信義等7個村建立產業發展基地,集體經濟規模初步形成。

其中信義街道辦事處以「黨工委+」模式入股星火村集體經濟組織,支持博華秦川牛養殖場發展,以每年按照總利潤的70%提取資金為貧困戶分紅。

陳南村以「村支部+」及村集體股份經濟模式先後入股醬菜廠和潔康達紙杯加工廠,所得股份分紅每年不得低於1.5萬元交於村委會作為扶貧基金。

南焦村採取黨支部+經濟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脫貧致富模式種植「玉露香」梨基地,用於支持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引導資金,扶貧資金「折股量化,保底分紅」的方式讓貧困戶做「股民」拿分紅。

任李村以「村支部+」模式投資蓮藕產業基地建設,基地建成體現了「五五分紅」原則,50%的利潤歸村集體經濟,50%的利潤用於當年貧困戶分紅。

郝家村採取「黨支部+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入股花卉基地,利用上級扶貧資金折股量化分紅,讓貧困戶感受到了來自政府產業扶持項目所帶來的紅利,讓村民的生活像鮮花一樣綻放希望。

蒼渡村以村級合作社建設秀美田園葡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讓葡萄專業村產業優化再升級。

信義村以「村支部+」的模式入股信義肉牛養殖基地,按每年盈利30%用於產業再發展,70%用於貧困群眾分紅,助力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黨支部+基地+貧困戶」的新模式,讓貧困戶以扶貧資金折股量化分紅和務工的形式參與其中,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貧困戶人均收益在5000元左右,讓貧困戶感受到了來自政府產業扶持項目所帶來的紅利。有效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為貧困群眾帶來了持續的經濟利益,先富帶動後富,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開拓創新為民謀福祉,大膽實踐尋求新發展是信義街道在扶貧道路上不變的信念;把有限的扶貧資金使用出最大的效果,並發揮資金孵化作用,這是信義街辦在產業扶貧中始終堅持的一個原則。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對於扶貧而言,只有發展產業才能實現從傳統的『輸血』式扶貧跨越到『造血』式扶貧。信義街道將繼續支持和帶動村集體經濟建設,爭取打造1至2個全市特色亮點產業基地,為轄區全面脫貧、產業持續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更好服務。

相關焦點

  • 【交通扶貧】交通打頭陣 產業強支撐 就業促增收
    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關心支持下,黑水縣堅持交通打頭陣、產業強支撐、就業促增收,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黑水縣平均海拔3544米,面積4356平方公裡,轄3個鎮14個鄉123個村5個居委會,共6.2萬人。
  • 【決勝全面小康】張義鵬:穩就業強產業 防返貧促增收 紮實推進漫江...
    張義鵬在扶貧駐村工作期間傾心扶貧傾真情,對扶貧「第一書記」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精準開發扶貧公益崗位,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和村集體經濟項目,一面促增收、推進產業扶貧;一面穩收入、推進務工就業,讓貧困戶有了穩定可持續的增收致富產業。
  • 集思廣路謀發展 發展產業促脫貧
    到任後,李高康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目標,因地制宜制定相關發展計劃,找準「窮根子」、開對「藥方子」,因勢利導,多輪驅動,大力支持和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同時,結合種養技術專業技能培訓,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實現扶貧方式由「救濟式」向「參與式」、「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幫助貧困群眾拔窮根、快致富。
  • 四川廣安引入東部地區特色產業促增收
    四川廣安引入東部地區特色產業促增收 2020-12-21 13:54:48 參與互動   四川廣安引入東部地區特色產業促增收
  • 歡快的「小雞苗」帶來致富新希望 行唐縣因地制宜抓好產業扶貧
    原標題:歡快的「小雞苗」帶來致富新希望 行唐縣因地制宜抓好產業扶貧   一隻只小雞從生產線上傳送過去,分揀員把公母雞分揀出來,然後對雛雞進行紅外線斷喙和免疫注射
  • 「文明聚焦」六盤水:多渠道就業促增收 寫活易扶搬遷「後半篇文章」
    六盤水依託資源優勢,通過產業、旅遊、因地制宜、就地置業等多渠道,幫助搬遷群眾斷窮根、強素質、穩增收,為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源源活力。水城縣紅橋街道辦事處魚塘社區居委會主任 曾敏魚塘社區是從水城縣13個鄉鎮,搬遷過來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貧困人口佔比就佔了88%,貧困基數是比較大的。搬遷過來以後,為了他們能致富,結合我們高新區的周邊崗位開發,甚至省外的對接一些企業,已經成功就業近800個人。
  • 固厚小洋旻村:產業扶貧 鋪就群眾脫貧致富路
    固厚鄉小洋旻村依託豐富的山林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臍橙產業,增強村民自身造血功能,鋪就了一條脫貧致富之路。小洋旻村位於固厚、固村、長勝三個鄉鎮交匯點,全村土地面積11.4平方公裡,耕地面積2034畝,林地面積14850畝。因地處偏遠,村民只能守著青山過苦日子,小洋旻村也被評定為深度貧困村。
  • 永州鎮大旺村:以產業扶貧為抓手,打贏脫貧攻堅戰
    近年來,永州鎮大旺村不斷探索產業扶貧模式,把實施產業扶貧作為提高脫貧質量、實現穩定增收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發展香椿樹、黑山羊等特色種養產業,努力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壯大村集體經濟,讓脫貧成果有質量,經濟發展可持續。
  • 「曲靖市文明市民」潘麗花:扶貧路上的真情和汗水
    充分發揮街道扶貧辦統籌協調作用,督促落實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危房改造等各項幫扶政策措施真正落實到戶,在全面保障貧困戶居住安全穩固住房的同時幫助5戶建檔立卡戶解決住房面積不足問題;在保障貧困戶100%參加基本醫療及大病保險的同時積極聯繫醫院幫助4戶貧困戶子女及時到醫院就診;在保障貧困戶義務教育階段不因貧困輟學的同時積極和就學學生溝通,鼓勵接受高等教育,幫助6名學生聯繫學校,及時入學;按照戶均
  • 西藏林芝市: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如今,林芝正在因地制宜大力推進農牧、旅遊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奮力奔跑。   農牧產業蒸蒸日上   米瑞鄉通麥村林芝盛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裡,一棟棟現代化的溫室大棚鱗次櫛比。一袋袋新鮮的辣椒、茄子等蔬菜正在稱斤裝車,準備運往市區銷售。
  • 以產銷對接促消費扶貧,品諾福利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品諾福利積極響應扶貧號召,切實踐行企業擔當,深入開展 「產業對接+消費扶貧」專項工作。集團總裁丁海玉組織公司骨幹成員成立了扶貧助農工作組,積極參與北京市朝陽區對口扶貧縣的幫扶工作。
  • 勤政公心贏公信 發展產業促增收 —尼西鄉新陽村村主任上吹批
    入戶走訪,對群眾家中的牛羊雞等家禽上心,哪家田埂塌方,哪裡道路出現問題,鄰裡出現糾紛……上吹批都第一時間帶領村委會及時處理,切切實實把群眾掛在心上,實實在在為群眾解難題,謀出路。經過多年的工作,上吹批在村民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上吹批主任是位很有公心的人,從來以村集體利益為重,老百姓對他也很是信服。很多事情他打個電話就可以協調,群眾對他很滿意。」
  • 獨山下司鎮:夯基礎 謀產業 惠民生
    近年來,獨山縣下司鎮以脫貧攻堅總攬社會經濟發展全局,夯基礎、謀產業、惠民生,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全鎮幹部群眾齊心協力攻堅克難,下司鎮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開啟了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水上下司新篇章。產業發展促增收在新同村拉巖組,寬闊的硬化路盡頭的兩排棚子裡傳來陣陣雞鳴,莫祥榮正拖著料框撒料,在雞舍裡忙碌,雖灰頭土臉,臉上卻掛著笑容。2019年5月,在優惠政策的引導下,麻尾小夥莫祥榮來到新同村拉巖組,利用廢棄的蠶房辦起了蛋雞養殖場。如今,一期的1萬羽蛋雞再有一個來月就開始產蛋。
  • 【幸福花開新邊疆】促脫貧帶就業穩增收---山南市隆子縣扶貧產業...
    (原標題:【幸福花開新邊疆】促脫貧帶就業穩增收---山南市隆子縣扶貧產業基地見聞)
  • 板繞村產業扶貧助農增收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產業扶貧故事》
    板繞村產業扶貧助農增收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產業扶貧故事》 發布時間:2021-01-18 10:18:02      來源:黔西南日報   近日,農業農村部在全國遴選產業脫貧典型和產業幫扶典型
  • 西和:科學布局特色產業體系 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通訊員 梁雲霞 楊軍祥近年來,西和縣堅持「因地制宜、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立足不同鄉(鎮)氣候特點、資源稟賦,按照「一主二輔」或「一主多輔」的規劃思路,緊盯貧困村、貧困人口,因地制宜地選擇效益高、推廣快、覆蓋面廣、市場前景好的優勢產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 方城縣券橋鎮:眾人拾柴火焰高 社會扶貧促振興
    河南方城訊(段守毅 王炳中)社會力量是政府、市場、社會新「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中的重要一極。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券橋鎮牢固樹立脫貧攻堅沒有「局外人」理念,動員各方力量,整合行業資源,參與扶貧工作。
  • 青川:抓住產業扶貧「牛鼻子」 讓群眾穩就業穩增收
    脫貧攻堅以來,青川縣始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圍繞「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致富技能」目標,一手抓即期性增收的脫貧產業,一手抓可持續增收的致富產業,帶動貧困群眾短期能脫貧、長遠能致富。
  • 西藏林芝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如今,林芝正在因地制宜大力推進農牧、旅遊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奮力奔跑。農牧產業蒸蒸日上米瑞鄉通麥村林芝盛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裡,一棟棟現代化的溫室大棚鱗次櫛比。一袋袋新鮮的辣椒、茄子等蔬菜正在稱斤裝車,準備運往市區銷售。
  • 新疆庫車市:穩產業 促增收
    新疆庫車市烏恰鎮烏恰三村發揮城郊村的優勢,堅持把發展蔬菜種植作為精準扶貧、助農增收的根本之策,不斷加大產業扶持引導力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村民的內生發展動力,為村民實現長效穩定增收提供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