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霍青城 孫暢
今晚,一則噩耗傳遍了中文網際網路,華人文學界的泰山北鬥金庸先生去世,享年94歲。
從《書劍恩仇錄》到《射鵰》三部曲到《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再到收山之作《鹿鼎記》,金庸用20年的時間,寫出15部武俠小說,為半個世紀的中國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也為港澳臺三地的影視業繁榮發展,提供了經久不衰的IP作品。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一句偶然天成的七言詩概括了金庸的14部巨作,外加上一部短篇《越女劍》,金庸筆下的「江湖」成就了中國近代武俠之魂。作為華人文學世界裡的超級IP,金庸武俠歷經半個世紀仍然繁榮昌盛。
娛樂資本論梳理資料發現,在促進兩岸三地影視文化發展的同時,金庸也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版權保護。如今影視版權之爭動輒訴諸法庭,群眾對侵權之事容忍度越來越低,各大渠道對打擊侵權、盜版的行為也愈加嚴厲,這其中,金庸先生功不可沒。
今日,我們懷念金庸,更懷念他推動了中國版權事業的極大發展。
半年下架一百款侵權手遊
金庸對版權的維權之路,屬2013年最為轟動。
這一年,金庸聯合完美世界和暢遊兩家公司,在半年內成功讓一百款侵權手遊下架,從此國內手遊野蠻生長、侵權、盜版之亂象,很大程度上得以肅清。同時,金庸一方通過「渠道」向手遊開發商施壓的方式也成為了維權領域的經典操作。
金庸作品的版權,全權委託的機構為自己的著作出版方——香港的明河出版社。無論是香港、大陸還是臺灣的所有金庸作品的相關授權,都由明河出版社出面負責接洽。在遊戲領域,金庸的版權授權最初只有PC網路遊戲的改編權,之後又增加了手機遊戲的改編權。
國內最早拿到金庸遊戲授權的是完美世界。2011年,完美世界籤下了《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神鵰俠侶》與《射鵰英雄傳》等4部作品的遊戲改編權,之後這4部作品的手遊改編權也順理成章地歸屬於完美世界。2013年,暢遊公司則拿到了剩下10部作品的手遊改編權,其中《越女劍》版權包含在《俠客行》版權中。
也就是說,在2013年以前,金庸正版授權的國內遊戲開發商只有兩家,完美世界和暢遊公司。但當時版權意識並未引起行業關注,以至於2013年7月,當暢遊用2000萬元一次性買斷金庸10款武俠小說的手遊開發權時,還有人說調侃暢遊「腦子進水」。
金庸及其擁有的明河出版社一直飽受盜版之苦。完美世界和暢遊順理成章成為了金庸打擊手遊侵權的兩大助力。處於市場競爭以及各自商業利益的考量,在取得金庸作品移動遊戲改編權的同時,暢遊及完美積極主動地負擔了國內打擊侵權行為的責任。
為了更快地打擊侵權者,暢遊和完美兩家公司都成立了自己內部的維權小組。以暢遊為例,設立了由來自技術、法務、政府公關、媒體公關等部門的成員組成的維權小組。
但在打擊侵權的行動中,由於移動端遊戲天然侵權「優勢」,賺錢和生存對讓他們來說重要性遠超版權,手遊生命周期短也促使了侵權者撈一筆快錢就脫身的心理。因此侵權手遊開發商「狡兔三窟」、「推卸責任」、「陰陽版本」的事經常發生,讓維權方經常感到十分無奈。
完美世界和暢遊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對渠道施壓,相比不畏懼法律責任的中小型手遊開發商,渠道則更在乎自身的信譽與可能涉及到的「連帶責任」。
暢遊和完美兩家公司對照安卓與蘋果商店中涉嫌侵權的100多款遊戲,逐一發布律師函,要求清查。兩家企業自然擔負起了審查遊戲中自己所獲授權部分的被侵權問題。結果就是,侵權遊戲要麼接受修改意見,要麼關停。遊戲改完之後,還要經過暢遊和完美審查確認,才能再次上架。
經過2013年半年左右的維權,侵權的遊戲已經非常少了,不得不說金庸的打擊侵權行為功不可沒。
「江南案」為同人版權劃清邊界
在版權保護方面,2015年金庸訴江南案,作為「中國同人作品第一案」,為原本處於版權灰暗地帶的同人作品劃清了法律界限。
2015年,金庸因為同人小說《此間的少年》,起訴其作者、暢銷書作家江南(楊治)及三家出版公司,在公告中,金庸方面以「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行為」為由,要求被告停止發行並銷毀小說,公開致歉並賠償經濟損失500萬元。
原告在起訴狀中訴稱,《此間的少年》所描寫人物的名稱均來源於原告作品《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神鵰俠侶》等,且人物間的相互關係、人物的性格特徵及故事情節與原告上述作品實質性相似。
今年8月16日,本案一審宣判,最終法院判江南構成不正當競爭,而並不構成侵犯金庸的著作權,判決江南賠償金庸188萬元,並向金庸賠禮道歉。
該宣判稱,江南筆下的《此間的少年》並沒有將情節建立在原告系作品的基礎上,所以並不構成對金庸先生作品的著作權侵權,但是由於江南的此間的少年的出版發行,是藉助了金庸筆下一些較為有名氣的名字,所以客觀上增加了自己的競爭優勢,使得限制了原告的市場空間,奪取了本應該屬於金庸小說所享有的商業利益,所以一定程度上是構成了不正當競爭。
其實早在2005年,金庸就曾在採訪中表達過對同人創作的不滿:「文學一定要原創,有些網民拿我小說的人物去發展自己的小說,是完全不可以的。你是小孩子,我不來理你,要真理你的話,你已經犯法了。在香港用我小說人物的名字是要付錢的。」
但在金庸訴江南案之前,就著作權侵權來說,同人作品在國內的侵權案例並不是很多,也並沒有形成統一的審判思路。
「金庸訴江南案」雖然涉案金額並不龐大,但對國內版權保護來說,意義重大。此案確立了同人作品侵權案的判決邊界,即「同人不侵權,商業化侵權」。
如編劇汪海林所說:「同人小說自娛自樂是可以的,原本網際網路寫作就是基於共享與分享,但只要商業化了,就必須承擔經濟與法律責任。」
在網絡文學作品侵權行為甚囂塵上之時,金庸的身體力行,敲山震虎,讓人們意識到容忍並不是沒有底線。
金庸武俠改編一覽
目前,金庸小說已經衍生出超過40部電影,超過70部電視劇。
電視劇方面,已經有《神鵰俠侶》10部,《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鹿鼎記》、《書劍恩仇錄》各8部,《天龍八部》、《雪山飛狐》各6部,5部《碧血劍》、4部《俠客行》。
其中,1983年黃日華、翁美玲版《射鵰英雄傳》,1994年張智霖、朱茵《射鵰英雄傳》,1995年古天樂、李若彤 《神鵰俠侶》,1997年黃日華、陳浩民《天龍八部》,1998年陳小春《鹿鼎記》,這一批TVB版電視劇在內地各大電視臺重播,成為很多人記憶中的經典。
電影方面,金庸作品成就了很多導演,比如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劉鎮偉的《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徐克的《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金庸IP還在源源不斷地翻拍、改編中。
徐克開拍《神鵰俠侶三部曲》,周顯揚導演《射鵰英雄傳》、于榮光導演《天龍八部》,已分別計劃在2019年、2020年上映。
電視劇版本附錄
神鵰俠侶10部
1960-1961年香港粵語長片(共4集)謝賢、南紅主演
1976年香港佳視電視劇羅樂林、李通明主演
1983年香港TVB電視劇 劉德華、陳玉蓮主演
1984年臺灣中視電視劇孟飛、潘迎紫主演
1995年香港TVB電視劇 古天樂、李若彤主演
1998年臺灣臺視電視劇任賢齊、吳倩蓮主演
1998年新加坡電視劇李銘順、范文芳主演
2006年內地電視劇黃曉明、劉亦菲主演
2018年內地電視劇佟夢實、毛曉慧和文淇主演
2014年內地電視劇陳曉、陳妍希主演
射鵰英雄傳8部
1976年香港佳視電視劇白彪、米雪主演
1983年香港TVB電視劇 黃日華、翁美玲主演
1988年臺灣中視電視劇黃文豪、陳玉蓮主演
1993年香港電視劇《九陰真經》姜大衛、張智霖主演
1994年香港TVB電視劇 張智霖、朱茵主演
2003年內地電視劇李亞鵬、周迅主演
2008年內地電視劇胡歌、林依晨主演
2017年內地電視劇主演楊旭文、李一桐
笑傲江湖8部
1984年香港TVB電視劇 周潤發、陳秀珠主演
1985年臺灣臺視電視劇梁家仁、劉雪華主演
1996年香港TVB電視劇 呂頌賢、梁藝齡主演
2000年臺灣中視電視劇任賢齊、袁詠儀主演
2000年新加坡電視劇馬景濤、范文芳主演
2001年內地電視劇李亞鵬、許晴主演
2013年內地電視劇霍建華、陳喬恩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