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選秀節目《Produce 101》中走出的偶像組合Wanna One
文 | 李孟言 趙星雨
校對 | 李雪嬌
編輯 | 李禾子
國內從2015年底掀起的「偶像選秀」的熱潮至今持續加劇,在2017年,幾乎所有國內大型視頻平臺都推出或是延續了偶像造星選秀節目——有轉向網際網路造星的國內老牌選秀節目《快樂男聲》,也有以年輕男藝人「合宿+養成」為亮點的《下一站大明星》;有主打女團的音樂養成真人秀節目《天生是優我》,也有以各大經紀公司、明星工作室的偶像新人為主角的《超次元偶像》等等。
△2017年以來偶像選秀節目盤點
然而,即使擁有這麼多檔節目的推動,近幾年國內偶像市場格局依然未見明顯的改變。相比偶像產業高度發達的日本和韓國,中國的偶像團體中,擁有較高知名度的近年來依然只有TFBOYS、SNH48等為數不多的組合,而且整體市場圍繞偶像的負面新聞及種種問題頗多。
例如前不久,由歡聚時刻投資約5億打造的少女偶像組合1931宣布停止運營,證明了僅憑重金投資還不足以玩轉偶像市場;在2017年底的一些「年度音樂車禍現場」排名中,SNH48、GNZ48等少女組合也多次上榜,引起了大眾對於國內偶像團體實力的質疑;同為去年底,SNH48成員李藝彤在直播中對粉絲髮表的激進不當言論更是讓網友們點評為「偶像基本素質的缺失」……這些現象都讓國內意識到偶像的選拔和培訓流程需要進一步產業化。
因此,2018年的中國綜藝製作方們都瞄準了近兩年從韓國興起的現象級大型偶像選秀綜藝模式上。1月19日,由愛奇藝製作的號稱「國內大型偶像選拔真人秀」《偶像練習生》的節目即將開播。根據介紹,節目中將會有100位來自中國不同經紀公司的男練習生,經過層層的訓練和選拔,最後其中9名將在觀眾的選擇下以偶像組合的形式出道,據說範冰冰的親弟弟範丞丞也將參與該節目。
另一檔開播日期未知、由騰訊視頻製作的女練習生節目《創造101》同樣也是瞄準該類綜藝模式。不久前的11月,百度貼吧「塞納河路邊社吧」中也有粉絲爆出SNH48參加了這一節目的面試。
之所以說「瞄準」,是因為這兩檔國內綜藝從內容設計與節目名稱上都與韓國近兩年的熱門偶像綜藝節目《Produce 101》十分接近。《創造101》更是從名稱上直譯了《Produce 101》,被稱作是後者的中國版。
△《PRODUCE 101》第二季宣傳片
《Produce 101》由韓國Mnet電視臺製作,節目中有101名來自韓國各大經紀公司的練習生,他們會在全國觀眾的見證下經歷近半年的培訓與考核,並最終由觀眾投票選出其中的11名組合出道。目前已經播出的兩季節目都引起了韓國國內與全球熱愛K-POP的網友們的激烈討論,並製造了一個又一個流行話題。2016年橫掃女子新人獎的I.O.I和2017年席捲K-POP樂壇的新人組合Wanna One,也都是《Produce 101》節目中打造出的臨時限定組合。
該節目的爆紅不僅進一步證明了K-POP在全球的人氣和影響力,更標誌著一個近年來足以影響整個韓流產業的方向性轉變。
實際上,韓國目前還有三檔相似的大型偶像選秀綜藝節目熱播,分別是《The Unit》 (KBS電視臺打造的出道偶像重振節目,超過400名來自不同經紀公司的偶像選手參加)、《Mix Nine》 (由YG Entertainment主辦,共超過100名偶像選手參加錄製)和《Stary Kids》 (JYP旗下組合Stary Kids的出道真人秀節目)。
此類節目之所以在這兩年俘獲眾多粉絲的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粉絲們可以代替經紀公司,掌握製作人享有的權力: 粉絲可以作為「國民製作人」,通過在網絡上為自己喜歡的偶像投票,從而決定下一個K-POP組合的人選。
這類偶像真人秀除了吸引粉絲的目光,也讓廣大的經紀公司和偶像們看到了機會:通過參加大型電視臺的真人秀,許多默默無聞的練習生和出道偶像們能夠在短短幾個月內被廣大觀眾認識,並贏得大量人氣。
雖然這些節目給了國內許多選秀類節目以啟發,不過另一方面,在韓國類似節目的大量湧入也招致了一些本土音樂產業業內人士的不滿,因為如此一來,電視臺將不僅僅只是一個傳播平臺,而是搖身一變成為內容的製造者,從而搶走了一部分原本屬於各大經紀公司的「飯碗」。
例如,如果說《Mix Nine》和《Stray Kids》還是屬於經紀公司和電視臺的聯合製作,那麼Mnet的《Produce 101》和KBS的《The Unit》兩檔完全由電視臺製作的節目則因壟斷為由遭到了不少行業內的抗議。不久前的11月5日,韓國管理聯合會、韓國音樂內容產業協會和韓國娛樂製作人協會等機構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如果此類節目繼續進行下去,將有可能引起「韓國樂壇的枯萎」,因為有才華的新人們都將被電視臺壟斷,從而不給音樂廠牌和經紀公司們留下任何空間。
其實,由電視臺主辦的音樂類選秀節目在韓國非常常見,但這次偶像真人秀競賽的熱潮之所以引起爭議,是因為利益的劃分發生了改變:通常在韓國的選秀節目中,脫穎而出的選手們一般在賽後與知名音樂廠牌籤約,而電視臺只負責提供一個令選手發光的平臺,不直接參與對於藝人的製作。而現在,在《Produce 101》這樣的節目中,電視臺由於參與聯合製作,並參與藝人所獲得收入的分成。
根據韓國聯合通訊社報導,在第二季《Produce 101》選出11人偶像組合Wanna One後,運營Mnet的CJ E&M公司將拿到組合活動25%的收益,另外25%歸Wanna One的經紀公司YMC所有。而剩餘的50%將分給11位成員與他們各自的經紀公司。這樣一來,每位成員和各自公司所分到的收益僅僅佔組合總收入的4.5%左右。
除了利益分配以外,另一個引起產業不滿的原因在於投入上的不同。一位名叫Jakob Dorof的音樂評論家在接受外媒採訪時提出,韓國傳統的選秀節目和偶像選秀之間的不同之處在於:像《Superstar K》和《K-POP Star》這樣的選秀節目,最後發掘出來的選手往往是素人音樂人,而這類藝人需要在節目後籤約專業的音樂廠牌來發掘更多的潛能。但偶像選秀的選手們已經被經紀公司投入了大量的金錢的精力來培養,所以電視臺只需「坐收漁翁之利」——用幾個月的時間來打造一個像Wanna One一樣的組合。
在這期間,電視臺不需要額外投資,反而依靠廣告賺取了很多利益。儘管藝人們可能在這些節目中得到大量的曝光機會,經紀公司難免會質疑這樣的模式是否是他們想要的K-POP未來發展方向。
雖然遭受種種爭議,但從第二季《Produce 101》決賽中的約1000萬次國民投票(約佔韓國的1/5人口)中不難看出韓國觀眾對這類節目的熱愛。同時,節目在海外也收穫了眾多粉絲:在Wanna One出道後第一次在洛杉磯參加活動時,因為大量歌迷的聚集導致了安全隱患,並使活動瀕臨中止。同時,他們的出道EP《 1X1=1 (To Be One)》 一經發行便在World Album Chart上奪得第三名,並售出超過762,000份。這是自90年代以來第一次有韓國男團在剛出道就實現如此高的銷量。
當然,從韓國大型偶像競賽真人秀嘗到甜頭的,不僅僅是在比賽中生存出道的偶像。《Produce 101》系列成功地將許多新面孔帶到廣大觀眾面前,從而給K-POP帶來了一股新生力量:很多沒有進入前11位的偶像們也借著從節目中收穫的人氣,紛紛結成組合或小分隊,現在也正活躍在舞臺上。不僅如此,《Produce 101》第二季還幫助早在2012年出道但事業一度遭遇低谷的組合NU』EST重新回到大眾的視線。不難預測,現正熱播的幾檔同類型節目將也將取得這樣的效應。
△NU』EST
總的來說,韓國大型偶像選秀節目在財力消耗較小的前提下迅速給眾多韓流偶像帶來了事業機會,同時也給電視臺本身帶來了超高關注度與巨額廣告收入。而韓國音樂產業將以怎樣的方式解決這類節目帶來的種種爭議還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國民製作人們票選自己心儀偶像的這股熱潮在短時間內不會散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2018年此類型的節目還將會繼續風靡。據韓國媒體報導,「Produce系列」的新一季已經在準備中,並將與日本的大型女子偶像團體AKB48進行合作。
結合中國十多年的選秀發展,2018年由愛奇藝與騰訊視頻製作的兩檔類似節目把音樂綜藝節目中掌管選手生殺大權的製作人角色以「全民製作人」身份開放給觀眾,讓觀眾們擁有了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親手培養偶像團體的權力。這可以看作是從2005年「超女」的全民投票選秀到近幾年各類音樂綜藝專業評委坐鎮趨勢的一個模式回潮,或許也是一個讓國內偶像市場有機會走入良性發展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