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電影《八佰》泗陽華誼影業拍攝的電影,這是一部抗戰紀實電影,除了投入大量資金製作成了背景和特效外,影片自然少不了明星大腕 ,其目的都是為了渲染愛國主義情懷,讓群眾的內心達到同國軍將士相呼應的效果。
電影慣用地採用了開頭烘託式的說法,用烏鴉和屍體來說明戰爭的殘酷性。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在淞滬會戰中,當國軍被打散了之後,就成了烏合之眾,對我出現了很多的逃兵,哪怕是槍決逃兵也沒有用,還是止不住隊伍的潰逃。
其實,國軍也是抗日的,很多國軍的士兵也是很有骨氣的人物。
那些無腦去醜化國軍的影視劇作品,其實,藝術手法也是低劣的,是完全不尊重歷史事實的。
這部電影包含了全民打鬼子的熱情,是不同時代的人民之間的相互呼應。
可惜,正如電影所闡述的主旨講的一樣,哪怕這一場戰鬥取得了再大的勝利,群眾的熱情總會退去,最終從群眾就會忘記這一場戰鬥。
影片的最後借國軍特使之口,表達了戰爭其實是為了政治服務,甚至就連文藝作品也是為了政治服務。
當然,戰爭和文藝作品也有為了市場和經濟服務的屬性。
可是,政治始終大於戰爭。尤其是在一國人的利益變得緊密,團結起來之後,所有的一切都服從於這個國家和他的領導核心了。
中國人打鬼子從不含糊,淞滬會戰中,一些有先見的中國軍人早就已經認識了全國地圖,認識到了上海在全國的位置的重要性,他們都誓死保衛南京,誓死捍衛中國的權益。
在影片中,中央軍的覺悟就是不一樣,讓中國的觀眾看到了有的國軍的軍官也是有信仰的人。只可惜,大部分的國軍軍官都選擇了隨大流,理想信念喪失,思想道德敗壞,在整個戰爭發生的時候,他們還顧著攫取自己的利益,最終,他們促使了國民黨徹底地從大陸脫離出去。
至於那些雜牌軍,他們根本就沒有大局觀念,因此,他們只想著保住自己的小命,他們在戰爭中的表現差強人意,雖然不可能提到扭轉戰局的作用,但是對戰局其實也起到了一定的主導作用。
在影片中,國軍的將士不斷互相提醒,自己身處絕境之中,他們很有可能就會死在那裡了,他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當然,除了喪氣的話以外,他們也會想各種方法來激勵士氣。
在淞滬會戰中,上海的四行倉庫的戰鬥非常激烈,在謝晉元將軍的領導下,四行倉庫足足堅守了四個晝夜。
在足足四個晝夜裡,謝晉元將軍率部消滅了敵方200多人,而己方僅僅損失了數十人,要知道在整個的上海淞滬會戰的戰場上,中國軍隊損失了30萬人,而日本軍隊僅僅損失了不到十萬人,戰損比最高的時候,甚至達到了5比1。
而在四行倉庫這一個戰損比反了過來,這吉這極大地提升了全國民眾抗日的信心,直到汪偽政府成立以前,國軍戰士大多是寧死不屈的。
在淞滬抗戰的四行倉庫的戰鬥的最終,謝晉元將軍還是得以安然無恙的從四行倉庫撤退到上海的租界。
可惜的是,英軍出爾反爾,並沒有讓謝晉元將軍率領的部隊借道滬西參加戰鬥,而是把謝晉元和他的部隊羈押關在了孤軍營裡。在軍營裡,謝晉元最終被四個貪生怕死的叛徒給刺殺了。
在日軍佔領了英法租界之後,孤軍營裡的士兵最終論為了日本人的苦力,他們並沒有能如願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了日軍的鞭笞之下。這些冤魂一定感到非常憋屈,早知道還不如死在當初就死在戰場上,最終卻為了日本人賣命,還討不到好處。
電影八佰可能是很多居民長久封鎖在家裡之後,第一次在電影院裡看到的新電影。因此,這部電影也創造了數十億票房的奇蹟,成為了當下最火熱的電影。
這部電影除了具備娛樂性,還更加具備教育的性質,那些愛國情懷不那麼強烈的觀眾都應該看一看這部電影,不要動不動就把愛國教育視為洗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