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加速試點技術移民:開發國際人才 打破閉門造車「壁壘」

2021-01-07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大灣區加速試點技術移民:打破閉門造車「壁壘」,開發國際人才「紅利」

近日,《廣州市科技創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廣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會議表決通過,在科技人才方面,該《條例》提出推進國際化人才特區建設,開展技術移民試點。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關於試點技術移民,早在2019年廣東發布的「科創12條」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有涉及,廣東提出要在珠三角九市先行先試技術移民。廣州此次在《條例》中再次明確相關政策,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開始加速探索技術移民制度。

在受訪專家看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深,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如果沒有很好的機制和政策來吸引國際人才,將錯失國際人才的新紅利。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試點技術移民,將進一步優化外籍人才就業創業環境,增添「引才」和「留才」吸引力,有利於大灣區進一步開發「國際人才紅利」。

大灣區試點技術移民始末

事實上,「技術移民」正式上升為國家賦予粵港澳大灣區的任務還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中央在人才方面給大灣區提出的任務是,「在技術移民等方面先行先試,開展外籍創新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享受國民待遇試點。」

廣東省社科院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遊藹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就目前而言,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上其他灣區以及北京、上海相比,在人才國際化程度上仍存有差距。

她認為,廣州作為廣東省省會和大灣區核心大都市,此次將「技術移民」寫進條例中,一定程度上是出於落實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建設政策的實際要求。

放眼整個大灣區探索技術移民,還要回溯至2016年。在廣東省政府2016年發布的《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中,廣東就提及制定促進廣東自貿試驗區人才發展意見,包括爭取國家授權在南沙、前海、橫琴開展技術移民制度試點。

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恩表示,技術移民在香港、新加坡已經相對成熟,但內地一直未有突破。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流動仍受很多限制,包括人才跨境就業涉及到福利不過境問題,如兩地稅收、籤證、醫療服務等。而自貿試驗區最有條件落實「技術移民制度」。

「以廣州南沙、深圳為例,目前已經有霍英東研究院以及香港中大等合作辦學的基礎平臺,已吸引一部分香港專才北上工作,就差突破一些玻璃門促進人才流動。」他說。

而深圳最早在2017年,也提出了探索開展技術移民試點的想法。時任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的孫福金於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上透露,深圳市高端人才引進和隊伍建設仍存在不足,因此想通過開展技術移民改變深圳人才發展格局。

彼時,深圳全市全職兩院院士等專家數量及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均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尚有較大差距;深圳市目前尚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全市海外高層次人才中,只有6.8%為外國國籍人員。

2019年1月,廣東省在「科創12條」中也提出,要推進創新人才高地建設,率先實施更優人才永久居留政策,在珠三角九市先行先試技術移民制度,縮短外籍人才申請永久居留的審批期限。

2020年5月,深圳市再次從制度層面進一步加強了引才針對性,提出「推動建立技術移民職業清單和積分評估制度」。同年12月23日,深圳在發布《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稿」)中再次將「試點技術移民」作為深圳「十四五」階段重要任務。

建議稿指出,深圳正在制定緊缺人才清單,靶向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壯大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同時,深圳還在探索實施技術移民政策,暢通海外科學家、高端創新人才來深工作通道,加快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建設。

探索技術移民是大灣區應有之義

據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觀察,目前我國對境外人才的管理部門眾多,程序複雜,尚未建起留學、籤證、綠卡、入籍間的銜接機制,來華留學生留在中國就業的通道不夠暢通。相反在國外,通過打通教育體系、留學籤證與就業工作籤證,使外國優秀留學生留在本國工作、創業,已成為各國開發外籍人才的一個主要戰略。

在吸引國際人才方面,技術移民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王輝耀表示,外籍人士對中國內地的就業前景的預期,遠高於對全球、對東亞地區整體的估計。從薪酬收入看,亞洲是最受外籍人士歡迎的地區,居住於此區域的外籍人士年薪超過25萬美元的比例幾乎是在歐洲該比例的三倍。而中國是亞洲地區最受外籍人士青睞的國家,在中國的外籍人士年薪超過25萬美元的概率是全球平均值的四倍以上。

遊藹瓊則認為,技術移民有望打破大灣區內部人才流動壁壘,刺激人才跨境流動,引進高水平技術移民,為加快科技創新提供充足的、優秀的人才資源保障。

廣州在此次《條例》中,除了提出試點技術移民外,尤其強調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的導向,明確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創新成果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指標體系,並鼓勵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建立科技人才雙向流動機制。

為何要格外強調科研與應用的聯動效應?遊藹瓊直言,這種聯動模式已經是國際上人才評價的通行做法。「過去引入科技人才,往往過度集中於高校和科研機構,降低了對科研成果轉化效率的重視。」

遊藹瓊認為,現在通過建立科技人才雙向流動機制的方式打通高校和產業,解決科研、產業「兩張皮」的問題,有利於加速人力資源的流動、刺激人才跨境流動,從而提升國際人才的利用效率。

進一步講,接下來,技術移民相關政策和制度的統籌規劃也不可或缺。在歐洲科學院院士(外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看來,應尤其注重在整個大灣區營造出一流的人才生態環境,而非僅在局部地區或部分行業尋求突破,大灣區各城市需要更加注重加強各地人才政策出臺前的溝通協調。

「技術移民試點的探索已接近兩年,接下來應考慮加強頂層設計,注意對整個大灣區技術移民總體方向、目標、任務等的把握。與此同時,各地市再根據產業特點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對技術移民細則進行完善。」遊藹瓊認為,這樣有利於更加精準、有效地開展技術移民,從而避免各地在人才引進中的過度競爭和人才的無序流動。

引才,更要留才。對此多位受訪專家指出,目前大灣區國際人才流動的綜合配套服務政策和措施仍有待完善,需要儘快建立起與國際接軌、體現中國特色、符合大灣區定位的國際人才服務管理體制。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直言,粵港澳大灣區探索技術移民制度是順勢而為、應有之義。「技術移民的探索可以搞,但標準一定要嚴格,防止泥沙俱下和渾水摸魚,還是要針對粵港澳大灣區急需的科技攻關人才。中國不缺資金,也不缺產業轉化和市場,最缺乏的是核心技術人才。粵港澳大灣區不能閉門造車,要把世界一流的人才吸引過來,就必須在人才制度上做突破。」

遊藹瓊亦強調了人才發展環境和延伸服務的重要性。她指出,人才相關的薪酬、教育、養老、住房、稅收等環節都需要進一步落實,才能讓高端國際人才「留得下」。與此同時,包容多元的社會環境以及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也必不可少,要做到讓不同背景、不同國籍的科技人才真正做到「憑實力說話」。

作者:李振,劉美琳,實習生陳一夫

相關焦點

  • 寰宇國際|加拿大「大西洋四省」試點移民項目
    加拿大最東面的四個省份因為靠近大西洋,所以被稱為海洋四省或大西洋四省,分別為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 (NS)、新不倫瑞克省New Brunswick (NB)、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 (NL)和愛德華王子島省Prince Edward Island (PEI),這四個省份雖然自然風景優美,但是人口資源問題嚴重導致發展緩慢,很容易受到加拿大移民申請者的忽視
  • 這個決定對大灣區建設意義深遠(香江觀察)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這個決定,可謂「一舉三得」——不僅有利於推動大灣區內法律人才資源共享,打造優質司法服務圈,保障大灣區各方面建設順利進行,而且從職業規劃上,給予港澳法律界人士更大舞臺更多機會,實現事業持續發展。更重要的,這一安排能讓港澳律師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親身見證和推動國家法制建設取得更大成就。「法治和文化環境複雜」,是法律界人士對大灣區的共識。
  • 打破技術壁壘,把握未來
    為期四天的深圳國際家具展會於2020年8月23日正式落下帷幕,作為定製行業的領軍品牌,MWH曼好家&德寶西克曼全屋定製帶來最新力作「遇見」四大美學空間致敬深圳,演繹現代家居新時尚,不負眾望,以超高人氣完美收官。
  • 生物醫藥「新賽道」 大灣區與長三角競合下半場
    在李寧看來,張江藥谷有著人才自由流動的環境,這也是不斷湧現創新企業的內因。很多高管從原來的企業出來,成為了新的創業者。多家跨國藥企巨頭入駐,帶動張江藥谷CRO發展駛入快車道。由於中國具有藥物開發成本低以及龐大的患者群體,企業通過為跨國藥企提供CRO服務,從外包服務向創新研發轉型,逐步加入新藥開發的全球醫藥價值鏈。
  • 各地政協全會共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之策
    2019年2月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當前,各地政協全會密集召開。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形成大開放、大合作、大未來的大格局,委員們凝心聚力、共謀發展。整合粵港澳三地的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關鍵要素正在加速整合。
  • 深圳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
    《指引》提綱挈領、圖文並茂地展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的主體內容,並從國家戰略、核心引擎、社會參與三個層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現階段的空間布局、重大項目、重點領域,以及深圳提供的政策支持等基本情況作了詳細介紹,以引導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支持、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個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
  • 加拿大技術人才缺口顯著,明年起這些職業的移民機會將大幅增加!
    根據創新經濟委員會在2020年12月發布的一篇題為《加拿大如何在全球創新人才競爭中保持優勢》的報告,信息和技術領域在遭受疫情打擊後已迅速恢復崗位供應,甚至比疫情前還要多!例如在今年10月,程式設計師、工程師和其他技術人員等職位就比2月份增長了8.7%。
  • 第七期智匯大灣區人才項目路演成功舉辦
    本期活動聚焦醫療健康主題,希望通過推動企智、資智對接,促進企業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助推醫療健康產業加速發展。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市人才工作局局長張林,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左丁,以及市人才創新創業股權投資一號基金,南山區人才工作局、科技創新局的相關負責同志出席了活動。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舉辦「國際電影合作高峰論壇——打破壁壘,共商全球化影視合作新策略」
    如何能夠打破壁壘,直面機遇與挑戰,共同構建全球影視合作的新局面? 2020年12月9日上午,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合作高峰論壇——打破壁壘,共商全球化影視合作新策略」論壇在三亞海棠灣瑰麗酒店舉行。
  • 文明史視野下的粵港澳大灣區
    10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印發。從一個個時間節點可以看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及其加速發展,乃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下的戰略謀劃,這也顯示了中國對於自己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道路自信。由此,我們才能深刻理解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不是廣東自己的事情,也不是大灣區本身力量就能促成的,而一定是國家戰略在大灣區發展中佔有絕對主導地位,大灣區發展也離不開國家在舉國層面全方位的戰略與政策支持。
  • 如何打破壁壘?電影人齊聚海南展開頭腦風暴
    2020年12月9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合作高峰論壇——打破壁壘,共商全球化影視合作新策略」論壇在三亞舉行。論壇由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主持,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孫蘇、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任仲倫、知名製片人苗曉天、美國華納中國區總裁趙方、IMAX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周美惠、1905電影網董事長、總經理李瑋、中國影視藝術協會副會長、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海南電影學院創辦者馬小鋼等嘉賓出席論壇
  • 【理論高地】構建大灣區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基於粵港澳大灣區「一國、兩制、三關稅」的實情,以及當前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建設在行政壁壘、行業藩籬、服務差異等方面的不足,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在於以「人民滿意」為評判標準,打破不同行政地區「各自為政」的孤立隔閡,走「共謀、共建、共治、共享」之路。
  • 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張曉軒:期貨公司、期貨市場不能閉門造車 要...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由中國期貨業協會、深圳市期貨業協會主辦的「2020年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於12月19日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非接觸線上金融服務」的需求極大地推動了金融行業的轉型和數位化進程的加速。本屆期貨大會也是藉助數字科技手段的一次積極嘗試。 同時,張曉軒提到中國期貨業協會長期保持著對金融科技的關注,也致力於推動金融科技在期貨業的創新應用和實踐。
  • 加拿大需要科技人才
    加拿大是繼印度和中國之後第三個獲得赴美H1-B籤證的國家,這些籤證通常用於從國外招聘人才進入美國工作。然而,H-1B項目的未來還不清楚,這是因為美國總統川普今年早些時候因為新冠疫情暫停了這項計劃。很多加拿大科技公司正式利用這一點,試圖吸引想要獲得移民身份的美國科技工作者來到加拿大,擔保他們獲得移民身份。
  • 加拿大北部試點移民城市選哪個?安省小鎮蘇聖瑪麗如何?
    RNIP鄉村及北部地區移民試點項目,是去年推出的重點移民項目,為了吸引更多人前往小鎮城市生活,這個項目已於2019年11月就開始篩選候選人,為期三年,將在2020~2022年間完成申請人的移民工作。
  • 蔚來驅動科技XPT 打破國內外電驅動技術壁壘
    2020年以來,國內電驅動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有更多整車廠、零部件公司,科技巨頭都在加速布局。高效、高密度、高性價比、高度集成是新能源電驅動的重點發展方向。國內企業爭相入局,國外零部件巨頭也推出了高度集成的電驅動系統,集成式電驅動系統領域迎來多元化競爭格局。
  • 打破溝通壁壘,百度翻譯斬獲韓國K-DESIGN設計大獎
    讓我們趕緊通過下面的短片來一睹真容吧~為了傳遞「打破溝通壁壘」這一願景,在品牌創意宣傳片中,一隻破殼而出的小雞,衝破了語言的壁壘,進入了各種語言可以無障礙溝通的次元時空。這隻憨厚可愛的形象就是百度翻譯的品牌IP——翻譯雞。
  • 為什麼有這麼多外國人想移民到香港?
    香港統計署發布相關的人才報告,發現2019年在香港730萬人中有近8%(約568,000人)來自海外。可見香港外籍人才擁有量佔比很大,內地人想要移民香港很好解釋,因為可以享受香港內地雙重福利。 香港永久居留政策 在廣泛接受永久居留權的申請問題上,香港已經實行探索了很多年。
  • 大灣區工博會即將開幕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
    11月24-27日,2020DMP大灣區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DMP工博會」)即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啟幕。這是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體系後的一次工業製造業交流盛會,現場匯集行業企業前沿創新技術產品,各方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也將齊聚一堂,共同交流行業發展,集結行業資源和力量。
  • 2020年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人才派遣招聘4人公告
    2020年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人才派遣招聘4人公告 2020-12-21 17:23:48| 青島人才網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根據工作需要,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人才派遣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