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妻子球場上投籃等鍾南山回家」的視頻,在微博上迅速走火。
視頻中,84歲李少芬頂著正午的烈日,在空蕩的球場上投籃。她,在等鍾南山回家吃飯。
我們都為疫情期間,鍾院士的奉獻精神而感動。
但,有多少人知道,他與妻子結婚65年,長期異地。
剛相識的時候,由於李少芬工作的特殊性,鍾南山等了8年,他們才完婚。
婚後的日子,兩人也是聚少離多。然而,異地這麼多年,兩人感情還是一如既往的堅定。
在談到妻子時,平時不苟言笑的鐘院士,也展示出了面臉笑容。
那麼,面對這些困難,鍾南山和李少芬,是如何克服遠距離的障礙呢?
01對異地戀,我們天生恐懼
我們對異地戀好像天生有一種恐懼,很多人一談到異地戀,就望而卻步。
辯論女神詹青雲,曾在節目中提過自己的分手經歷。由於她決定了去美國讀書,而前男友不願意跟她一起去,於是兩個人就分手了。
其實,許多人都是這樣,在剛剛得知異地時,還沒有開始嘗試,就選擇了放棄。
有個朋友,她跟前男友感情非常好,兩個人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題。但剛確定關係一個月後,男生就收到了日本大學的錄取通知。
沒隔幾天,那個男生就說,「我們的感情還不能支撐起一段異地戀,分手吧。」
很多人一聽到異地戀,就退縮了。
2019年網易數讀調查了1906名讀者,其中80%的女生都不能接受,長期的異地戀。
然而研究發現,異地戀比近距離戀愛分手率更低,更加相愛。而且在戀愛滿意度上,跟近距離戀愛沒有區別。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他們一談到異地戀就想要放棄呢?
其實,是因為我們對異地戀持有負面期待,進入到一個「自證預言」 的心理狀態。
自證預言是指人們如果期待某件事,就會不自覺做出一些行為來實現這個期待,最終令這個「預言」發生。
比如一開始,我們期待「異地戀很難」,於是遇到一點小小的困難,就選擇直接放棄。
戀情失敗後,我們把它歸因在「異地距離遠」上,以此證明,我們的負面期待是對的。
而鍾南山和李少芬,恰恰就是很好地避免了這個負面期待的怪圈,從而維持了這段異地戀。
相識時,李少芬是中國女籃首批隊員,而鍾南山也是國家田徑運動員。
確定關係後,由於李少芬在需要去國外訓練,兩人面臨8年的異地。
面對如此好的機會,李少芬卻表現出了猶豫,她也想過放棄,留在鍾南山身邊。
李少芬說:「那時我跟鍾南山已經很要好了,所以也捨不得走。」
作為曾經的國家田徑運動員,鍾南山能夠理解,擺在李少芬面前的機會,對她有多重要。
也正是因為李少芬的這種不舍,讓鍾南山感受到,她對自己的在意。
安全感增加的同時,也消除了對異地的負面期待。於是,鍾南山異常堅定地說:「你繼續打吧,我願意等」。
研究證明,相互之間的換位思考,能夠降低對戀愛過高的期望,同時讓兩人在關係中達成一致。
也是因為對伴侶不抱有過高的要求,而是更多現實的期待,人們能在戀愛中得到更多的滿足感。
其實,如果一開始不對異地抱有負面態度,真的能幫我們抵抗許多困難。
02「愛,是一個個細微的瞬間」
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能夠朝夕相處的愛情越來越少。
但其實,並不是要每時每刻都在愛的,才叫愛情。
李少芬和鍾南山的感情,追求的就不是朝夕相處,而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美國心理學家Fredrickson也提出,愛不是持續的,而是一個個「積極共鳴的瞬間」。
愛是一種與外界的連接,是由你跟他人分享積極情緒,這些瞬間組合起來的。而且這些瞬間其實非常短暫,轉瞬即逝。
即使每時每刻都在一起,我們的愛也不是持續的。那麼,我們該如何維護一段愛情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多積累這些積極共鳴的瞬間。
心理學家gottman建立了一個「愛情實驗室」,用來研究怎樣維持愛情。研究表明,基本所有的情侶都可以被分為兩種:成功型和災難型。
後續跟蹤中,成功型的情侶6年後依舊保持幸福的戀愛關係,而災難型的情侶基本都已分手,或處於不幸福狀態。
成功型與災難型情侶最大的區別,在於對彼此情緒需求回應的方式。
(1)災難型伴侶
在面對對方情緒需求時,災難型會表現出迴避或者反抗的行為。
比如在某綜藝中,闞清子對紀凌塵抱怨,覺得他不夠浪漫,說「我生氣了」。
其實很明顯,闞清子就是希望紀凌塵能在語言上給她更多回應,她這麼說,就是在尋求安全感。
而紀凌塵不但沒有回應她的情緒需求,反而還帶有攻擊地說「你氣怎麼那麼大?」
這種回答其實是帶有攻擊性的,在對方需要安慰時這樣說,不僅沒有拉近兩個人的距離,還把對方推得更遠。
而一次次的情緒需求沒有得到回答,讓闞清子的內心也一次次失落,導致抱怨和不滿。
在節目裡她抱怨說,自己晚上11點想出門買東西,讓紀凌塵陪她,而紀凌塵卻說:「你去吧,你沒事」。
災難型回答導致的失落瞬間,也不會輕易消失,而是被我們堆積在心裡。
對伴侶的不滿堆積多了,就容易導致戀情走向失敗。
(2)成功型伴侶
面對伴侶的情緒需求,成功型會表現出非常積極的態度,不會有抗拒或逃避的表現。
比如在節目中,胡可說了一句玩笑話,而沙溢就讓她不要開玩笑。
胡可很生氣地說:「你怎麼這麼無聊呀,一點玩笑都開不了。」
其實這種生氣,也由於覺得對方沒有考慮到自己的感受,是在尋求情緒安慰。
而沙溢也識別到了胡可的情緒需求,而且並沒有因為她的生氣而逃避這個話題。
沙溢向胡可的情緒需求發出回應,向她解釋自己並不是在懟她,而是在為她考慮,替她向別人解釋。
之後,沙溢還半開玩笑的說,自己是「沙大碎嘴子」,不應該這麼去說胡可。
在這樣正面積極的回應之下,兩個人可以理解對方的用意,藉機進行深度溝通,也可以帶來情緒共鳴的瞬間。
其實在異地戀中,因為距離的原因,我們會有更多的焦慮與不安,而伴侶之間怎樣回應對方,就變得格外重要。
而這些共鳴的瞬間積累得越多,兩個人的愛就越濃烈,維持得越長久。
那麼,我們還能通過哪些方式來增加這些共鳴的瞬間呢?
03異地戀中,如何培養積極共鳴?
(1)學會「品嘗」戀愛
每段感情都有不完美之處,把注意力用來關注戀愛中好的方面,同時也包容那些不好的地方。
品嘗是指關注、感激、以及加強積極的經歷。
研究證明,「品嘗「可以增加戀愛中的安全感,同時在異地戀中,品嘗能幫助我們增加親密感。
比如鍾南山和太太的婚禮,其實看起來是非常簡樸的,但兩個人都因此感到非常幸福。
這也是因為,他們把關注點都放在了戀情的美好之處,同時忽略了那些不完美的地方。
品嘗的方式有很多,除了為遠距離而煩惱,我們可以多想想異地能夠給戀情帶來的好處。
一種簡單易行的品嘗方式,是每天向對方說三個ta的優點。
這樣一來,在提高自己對伴侶的正面情感,同時也讓對方感到更多情感上的連接。
(2) 支持彼此的興趣與工作
通過支持彼此的興趣,對方能夠感受到我們ta的在乎,同時建立一個安全的依戀關係。
無論戀愛的距離遠近,我們每個人都是在不斷成長的。
而在一個安全的戀愛關係中,我們能夠促進對方的進步與成長。
就像之前提到的,在妻子需要出國訓練時,鍾南山表達了自己的支持。而在丈夫出國留學時,李少芬也毅然地站在了他的身後。
為對方提供支持,也會讓伴侶在想要放棄的時候,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同時,提供支持也是讓伴侶知道,對方對自己的生活是關心的,也是增加情緒共鳴的一種方式。
Fredrickson告訴我們,愛情不是連續的,而是一個個瞬間積累起來的。
我們可以通過增加積極共鳴的瞬間,增加愛情的溫度。
而異地戀,也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難。和近距離戀愛一樣,它可以通過經營,讓感情維持。
只要兩個人夠堅定,單憑距離原因,其實很難把彼此分開。
只不過有時候,雙方都不願意去堅持與付出罷了。
有時候,享受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如果還有機會不留遺憾,就勇敢地去嘗試吧。
我們為什麼要在最好的年紀,錯過一段美好的感情呢?
- THE END -
作者: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