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繼承了唐朝文化,韓國繼承了明朝文化,如何反駁這兩種觀點?

2020-12-24 東南史官

日本把唐朝的文化確實保存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形式多於內涵,譬如茶文化,演繹出了茶道,從泡茶的各種儀式動作,到燒水的鐵壺,泡茶的千般用具,喝茶的各種規矩,無所不用其極,繁文縟節應該比唐朝還多。

但是唐朝文化的兼收並蓄,擁抱世界的胸懷日本好像沒有。中國文化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包容,歷史上的很多民族紛紛融合到中華民族裡,唐朝天子善待諍臣,敢下罪己詔,日本天皇千方百計逃避戰爭罪責,日本民族拒絕反省戰爭罪行,心胸狹窄如此,何談繼承了中華文化?

學虎不成反類犬,摸到一點皮毛就說自己是唐朝文化傳人。這讓我想起了那些學到點三腳貓功夫,就開山立派的宗師們。

日本只保留了形式上的唐文化,包括古建築,現在日本的傳統建築基本上是江戶時代下發展形成的基礎風格,正宗唐味建築,我國山西省保留了一些,而且我也沒看出來和日式建築有多少的相似。

和服就是完完全全是日本他們民族發展出來的服飾,而且和唐代的襦裙相比,看不出來有哪點相似性。至於唐裝,唐裝還真算不上什麼傳統服飾,跟和服沒有可比性,最多只能算帶有中國元素的西式服飾罷了。

在日本動不動就鞠躬,感覺鞠躬就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在中國,鞠躬是非常重的禮儀。我們只有在面對先賢,面對長輩或者犯了大錯等非常重要的場合才會鞠躬。由此可見日本只是學了中國文化的表,而沒有得到其髓。

如今竟敢妄言中國文化在日本,可笑至極。說什麼唐宋文化在日本,日本只是學了一些唐宋的民間技藝而已,骨子裡卻是純粹的西方文化西方思想。說唐宋文化在日本的,看日本所做的那些事情,有哪些是體現了唐宋文化,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是思想文化就轉向西方了,只是他們對中華大地的一切都未死心。

中華文化還在大陸,只是掌握在少數人心裡,能有十分之一的國人把中華文化放在心裡,又豈容倭寇猖狂?

韓國繼承了明朝文化,純粹是韓國人的幻想,韓國人除了申遺,還會做什麼。韓服名氣太大,而明朝服飾鮮有人知道,甚至有些本國人都認為明朝服飾是韓服,更有甚者吐槽電視劇中的明朝服飾抄襲韓服。

所以這其實更多是對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宣傳不到位的痛心。韓國服飾繼承自明朝,明亡之後才開始有自己的明顯特徵。韓國服飾和中國男款明制服飾幾乎一模一樣,道袍、幅巾、大帽等等皆起源於中國。高麗在明朝就是我國的附屬國,他們當時落後到沒有自己的文字,我就不信就這國家能自己設計那麼高級的服裝。

如果說中國是大白兔奶糖,那日本就是大白免奶糖丐中丐版,算是山寨版裡最高仿的。而韓國,算了吧,你要說唐宋的皮毛在日本還說得過去,明朝在韓國那純粹是為了和日本押韻湊對的,韓國除了申遺還有啥?

至於越南,全靠長江以南的領土在跟中國強攀親戚。朝鮮像明清,因為他在明清和中國關係最親密,是中國的藩屬國,甚至西方都認為朝鮮就是明朝領土。越南是唐朝的靜海軍安南都護府直接發展而來,一直認為中國是北中國,自己是南中國,南國。

日韓學了中國文化不同時代的形,卻沒有學到精髓。中國文化最重要的並非是琴棋書畫和筆墨紙硯,不是假意的禮節,最重要的是奠定文化底蘊的典章倫理和源自大國的文化自信和氣度。

日韓只是模仿,東施效顰,華夏文化豈止是表面功夫。我們的神話傳說,都是人與天鬥,艱苦奮鬥,百折不撓,教育子孫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沒有任何神力天災可以阻止華夏民族興盛。

中華文化無論形與魂我們都繼承了,只是沒有好好挖掘,發展延伸。每個用中國筷子,吃中國飯的中國人就是中國文化的繼承者,內在的禮儀道德價值觀判斷我們也保存著。文化需要與時俱進,現在提出的分享共贏也是我們中國的價值觀。

我們要繼承發揚先賢總結的智慧結晶,比如繼承中醫理念中的養生防病,上醫治未病。你可以不喜歡五禽戲、八段錦之類的養生功,但是這種永不褪色炎黃子孫的顏色是不會蛻變的。

相關焦點

  • 日本韓國傳承了中國的坐地文化,中國為什麼沒有繼承
    近幾年來,室內設計師在客廳裡引入了地板坐姿,裡面有地毯或墊子,但沒有像日本人或韓國人那樣嚴格的坐姿。中國席地而坐的坐姿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 在漢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坐在地板上是所有人的常態,皇帝和大臣們都坐在地板上,這種進行社會和民族事務的方式可能會在古代的朝鮮和日本找到傳承。
  • 【文化】我國古今繼承制度的文化基因
    這就使得財產繼承規則的外在和內核存在一定的撕裂,造成財產繼承規則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烙有深深的文化印記。直至今日,我國部分地域的民間繼承風俗中仍帶有這種文化烙印,即側重於長子繼承。現代繼承——古代繼承規則的繼承與發展我國民法典第六編採用一整編單獨規定繼承制度。
  • 日本的推理電影太強了!繼承自唐朝文化推陳出新!
    日本的文化風格,繼承了我們唐朝文化並在此基礎上發展,感情細膩,藝術作品尤其講究婉約,刻畫人物入骨三分,這些特點深入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電影、還有圍棋等等。所以日本的推理電影尤其多,這裡我講三部非常好看並且有代表性的推理電影。一.
  • 「這妥妥的明朝漢服」!於正之所以急頭白臉,不是沒有道理的
    ,說唐朝文化在日本、明朝文化在韓國已經形成了一種輿論,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在世界漢學高峰研討會上,日本學者藤井省三就宣稱:「在座的漢學家們,應該都聽過這句話:『唐朝文化在日本,明朝文化在韓國,民國文化在臺灣』,這意味著中國的文化在千年以來一直在流逝,並沒有保存,保存下來的,是經過馴化的文化,所以我認為對漢學的研究,應該把中心放在日本、韓國和臺灣。」
  • 繼承傳統文化,要挑肥揀瘦,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最近真的讀過不少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相關書籍,而且都是關於兒童繪本的類型,從《中國神話故事集》到《有仙氣》、《有英氣》等等兒童繪本,所講的內容均是中國傳統文化洪流的一小部分。可以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無論如何,也不是隻言片語就可以被講完的。
  • 想像力和文化繼承
    四大奇書是民間文化的提煉和總結,後世的小說題材無論怎麼演變,也基本沒有脫離這四種素材乃至四種文化的範圍,於是,每一種題材小說的發展,其歸根結蒂,都和四大奇書息息相關。從武俠來看,三俠五義、兒女英雄傳雖然各有亮點,但在俠義文化的內涵上,和水滸是一脈相承的,到金庸武俠,它「學」前人的東西更多更多,它不僅繼承了武俠題材既有的文化,還包括其他題材的文化,甚至繼承了整個民族的文化。從現在流行的「仙俠」來說,蜀山雖然小說寫得不好,但在素材上,卻是對西遊和封神的極大繼承,這恐怕才是它極受歡迎和認可的真正原因。
  • 日本櫻花來自喜馬拉雅,是唐朝文化輸出,都是歷史的謠言
    一時間,關於櫻花起源於喜馬拉雅、唐朝人早有櫻花節等謠言,又開始在網絡間廣泛傳播。然而,當他們醉心於「日本正統在大唐」言論,卻忽略了武漢的市花乃是當初的國花候選--梅花。這些被今人所追捧的詭異思路,主要源自古代日本遣唐使的一句:唐風洋溢奈良城。由此便想當然的自我發揮,想當然的將櫻花傳統歸於唐朝文化輸出的必然成果。
  • 娶侄女為後,搶侄子皇位,從「壬申之亂」看日本皇位繼承有多亂!
    明朝時期的「靖難之役」是一場由叔叔打侄子,並且成功奪權的皇位爭奪戰。這場動亂的根源還是在明朝皇位傳承上,朱元璋打破了千百年來中國皇位的傳承制度--「立長不立幼、立賢不立長」。他死前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孫子而非能力更強的兒子朱棣。在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其實早在大明一千年前就發生過一場類似的叔叔奪取侄子皇位的事件——壬申之亂,這場動亂的爆發反映了日本皇位傳承的無序讓人瞠目。
  • 日本和韓國都學習中華文化,為何日本傳承得這麼好,韓國卻變文盲
    韓國位於朝鮮半島的南部,所以又稱為南韓或者南朝鮮。主要的民族是朝鮮族,大約有5145萬人口,首都是首爾。韓國是一個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以前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但是,這麼發達的一個國家,為什麼會被日本人嘲笑沒文化呢?其實,這也是他們咎由自取的,現在就讓我們從韓國的歷史來了解一下原因吧。
  • 韓國有文化嗎?一場冬奧會就露餡了
    屈辱歷史中文化「自卑」像中國,每次一像向世界展示自己,就是四大文明古國、四大發明、絲綢之路、五千年歷史等等等,說起來真是不要太多,那為什麼韓國不學中國這麼搞呢? 歸根結底,這都是因為韓國的歷史讓韓國實在沒有太能拿得出手的東西,而且還造就了現在宇宙韓國看啥都是自己的「自信」品格。
  • 文化戰略:韓國人在偷竊中國文化嗎?
    這也是為什麼圖中,呵斥韓女的,會是個日本姑娘。韓國歷史上原本是中國的藩屬國,許多技術,語言,文化,都源自中國,雖然也有本地特色,但勢必有文化上接近的共通點。韓國跟日本還頗為不同。日本更早就借鑑中國漢字,逐步演化出了自己的文字與文化特色。而韓國古代歷史,都是中文記載。韓文的創立則是晚到1500年代。
  • 從崔真實到崔雪莉再到韓民奎,韓國明星自殺成風的自殺文化是什麼樣...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整個韓國娛樂圈,就會韓國娛樂圈的自殺成風,這其中固然有經紀公司的不合理的剝削、生存壓力和經濟壓力等,但是,這裡面也和韓國民族精神內部根深蒂固的恥感文化、「恨文化」密切相關,而且,筆者認為,這才是導致崔雪莉、崔真實、韓民奎這三位明星自殺的最主要原因,當然,筆者並不否認張紫妍等其他明星因為財閥的壓力、公司的剝削而自殺。
  • 韓國網友指責中國畫師「抄襲」韓服,作者「這是明朝服飾」
    但韓國那邊對於他們以前是附屬國這件事幾乎是呈現失憶狀態的否認,基本等於說韓國是中國古代的附屬國,直接就生氣的那種狀態,不僅如此,韓國還拍攝了很多腦洞大片,例如韓國打敗唐朝大軍,擊退明朝大軍,將明朝作為附屬國之類的電視劇或者電影。都是韓國人自己的臆想,他們對自己的文化非常不自信,因此才會出現指鹿為馬的情況。
  • 10位大咖共話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
    本次專場學術活動以「弘揚區域文化精神 推動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莫礪鋒、陳尚君、朱萬曙、範金民、汪湧豪、王彬彬、王堯、吳滔、王永平、王衛平等10位學者大咖共話文化古今之變,建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 從朝鮮刀劍的變遷,看朝鮮半島文化如何"兼容並蓄"
    明代中晚期朝鮮刀劍在風格上明顯混合了中日兩種風格,裝具和鞘室風格更偏向中原地區,刀刃形式則偏向日本風格。這樣的混合風格形成了朝鮮刀劍鮮明的特點,也顯示了朝鮮在中日兩國文化的影響下的變通,使朝鮮刀劍變得既熟悉又陌生。
  • 漢服唐裝之美,美在文化內涵,美在端莊大方
    漢服唐裝在當時東亞文化圈裡很有影響力,日本、韓國都以中國服裝為時尚和榜樣。在當下,也有很多人雖然崇尚漢服唐裝,只是視覺源於戲服中的那種瀟灑飄逸,對真正的唐裝漢服概念卻是很模糊。當然,時代在發展,改革創新是必然的,現在的人更注重時尚,所以今天的漢服唐裝在裁剪工藝、面料顏色上結合了多種元素,也確有一番風味,大家肯定不會忘記在2001年杭州APEC峰會上,各國領導人穿上統一的「新唐裝」,這也是大國文化的展示。真正唐朝的服裝,還是繼承了漢朝的風格,以袍和深衣為主,但在實用性和款式做了一些改動,面料相對多了一些,顏色也更為豔麗。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為什麼禁不掉漢字?
    韓國人一、韓國和中國的歷史淵源歷史上,朝鮮半島一直都是中國的附屬國,也一直都是受中國保護,甚至他們的高麗國王都是由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君王冊封的。中國與朝鮮半島的關係就猶如北京和西藏,為了平定遼東半島的倭寇,唐朝、明朝、清朝三代君王都與他們展開過激烈的戰爭,由於前兩次都是大獲全勝,這才使得倭寇對我國俯首稱臣。
  • 成人禮,承載千年的文化,值得被我們繼承弘揚
    成人禮將是你最後一次,作為孩子像自己的父母傾訴心腸,也是你第一次將對父母說出你對家庭的正式承諾,在這個儀式中你將收穫到父母的祝福與家庭的責任,這是多麼重要的一個儀式,記錄著你的成長與蛻變。一個人一生只有一個十八歲,也只有一個成人禮。在這個莊嚴而又肅穆的成人禮儀式中,每一個人都會為自己的一生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記,在你未來的歲月中,永遠會記得這一天我長大成人。
  • 明朝衣冠制度全面繼承了宋朝?漢家衣冠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言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統治者朱元璋就和大臣們在討論這個事情。那就怎麼樣恢復"漢家衣冠"。他們得眼中,如果想要快一點鞏固起義,以及戰爭後帶來的成果,那要不要趕緊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從文化上表現出元朝統治不合理性。
  • 我們該不該繼承傳統文化,答案是絕對肯定的
    從歷史上大多數時期站在同期文明先進行列的華夏文明,發展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當然要重視,不僅要重視,而且要繼承發揚下去,因為這是華夏民族的根本。●傳統文化不是對人思想的束縛,而是展現古人生存的智慧。反對傳統文化的,基本是認為傳統文化束縛了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這是一種認識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