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衣冠制度全面繼承了宋朝?漢家衣冠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22 楠楠笑看人生

前言

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統治者朱元璋就和大臣們在討論這個事情。那就怎麼樣恢復"漢家衣冠"。他們得眼中,如果想要快一點鞏固起義,以及戰爭後帶來的成果,那要不要趕緊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從文化上表現出元朝統治不合理性。

在這個情況下,朱元璋是宣布了一項政策,那就是"衣冠復古詔",裡面的內容大概設計要"上承周漢,下取唐宋",恢復中華傳統的衣冠,去除服飾上所帶的"胡風"然而真實的情況是,這場"漢服運動",從統治階級內部這一點就早已出現了問題。

官員的官服上是沿用了元代的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們對於明代文官的服飾曾經有沒有過好奇呢?其實明代的制度規定,擁有不同級別的官員,他們在官服(常服)上的補子基本上是不一樣的。

像是文官一品的話官服上就有緋袍,繡仙鶴。而二品官員,在衣服上就有緋袍繡錦雞。接著三品的話,上面是有緋袍,繡孔雀四品則是繡有緋袍,繡雲雁。

不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補服制度其實是元代就已經擁有的。這一點可以《元世祖出獵圖》中得到證實。

比如說其中的一幅畫,裡面描寫的內容是元世祖出去外面打獵的畫面不過現在這個畫是在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人們猜測這應該是在清朝宮廷流傳出來。在裡面,元世祖旁邊的一個隨行,他穿的衣服就有動物圖案的補子。

這裡的"補子",可能是繡在衣服上的,從這一點來說,還真的是和明代的補子有不同。畢竟明代是"補"上去,並且圖案是飛禽走獸。從這一點上還是不能忽略兩者是有傳承關係。

便服和常服上也是有元代的影子

熟悉明代歷史的人知道,在這個時代設計有明代有許多賜服,比如說是飛魚服、鬥牛服和蟒袍等等,而且連皇帝也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龍袍,還要繡上龍紋從飛魚服上說,明代中有一副黃培穿飛魚服的圖像。

可能一些人會認為,飛魚服是在明代的時候出現的,換一句話來說,就是朱元璋時期創立,亦或是恢復的"漢家衣冠"。不過真實的情況是,這種服飾的樣式最開始出現的時間也是在宋代。

在《元世祖出獵圖》,從元世祖忽必烈旁邊的一個官員可以看出,他穿的交領服飾上,也有花紋。

從什麼的幾點中可以看出,雖然說朱元璋一直要"恢復漢家衣冠",不過真正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的,但皇室和上流社會官員禮,他們的服飾就有元代的影子。

文人服飾和元代的沒有什麼不同

比如說其中的一種蒙古服飾,看了之後會發現,它和漢服相似度是比較高的。

因為它也是右衽、上衣下裳,當然也是有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它上面是比較緊的,而下面是短一些,腰間是有襞積,肩背掛大珠,這樣款式的衣服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質孫服"或者"一色衣"

元朝皇帝穿的幾乎就是質孫服。並且這個款式的衣服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衣服整體的顏色是一比較單一,不會出現太多的顏色,或者是太顯眼的顏色。

而宋代漢服,基本的特點就是寬大、簡潔,和蒙古人服飾是有很大的區別。

不過因為元朝的政策,平常生活中,文人們在穿衣上還是過去非常很相似,整體來說衣服也是寬鬆一些的。

漢家衣冠到底是什麼意思

"漢家衣冠"應該是什麼樣的?簡單的來說,也可以稱之為"中華衣冠"

明代之前,幾乎是沒有人去想這個問題。在唐朝的時候,他們的衣服是圓領,這個特點是學習了少數民族。末年的時候,本來緊緻的圓領袍,袖子漸漸是有了改變,變寬了、裙擺也變大了,這就說成了是"漢家"的風格。

蒙古人進入中原的領地後,作為一個漢人,其實仍舊是可以穿漢服,至於漢族官員,無論是在官服,還是帽子上,也繼承了宋制。

看到這裡,可能有一些人會疑惑了,不過處在明朝嗎?怎麼又出現了"漢這個字"""又是怎麼回事呢?有這樣的疑惑也是不奇怪,因為在這個時候,一些細節是被模糊了。簡單的來說,明代的文人在衣服款式上確實是繼承了唐宋,還與元朝有著很大的相似度。上層階級的龍袍、賜服、官服,也是有元朝的影子。

——END——

相關焦點

  • 朝鮮用明朝衣冠制度
    有觀眾認為這是明朝戲中服飾最考究的一部;也有觀眾認為《女醫》的服飾是源自古裝韓劇。  《女醫》服飾最接近史實  電視劇《女醫明妃傳》取材自真實歷史人物,所以在服飾上,劇組也充分考證了歷史事實。據製片人黃瀾介紹,「《女醫明妃傳》在道具、美術、服裝、造型方面,均參考了很多史書,力求還原明代生活之美。
  • 徐凡 大明衣冠與朝鮮服飾
    《三國史記》中的《新羅本紀》中有「真德王三年正月,始服中朝衣冠」的記載。《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在描寫高麗衣冠制度上有「遵我宋之制度焉」的記錄。《高麗史》中也有「三十二年六月,宋神宗賜衣二對」的記錄。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不僅宋朝這樣遵循儒教傳統的國家會給高麗賜服。契丹、金、遼等一些由草原遊牧民族所建立的,儒教傳統不那麼深厚的國家也經常給高麗王朝賜服。
  • 明朝古裝劇中的錯誤,還原真實的大明衣冠(一)
    想開個普及貼和各位探討一下明朝皇帝、官員、普通百姓的真正服飾打扮;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的電視劇在這方面的不嚴謹,使得我們難以找到大明衣冠實際穿戴的真實效果,在這裡只能借鑑一下擷芳主人大大所繪的大明衣冠q版圖和韓劇中李氏朝鮮時期的衣冠服飾作為借鑑。首先來看看評價價較高的《大明1566》裡的海瑞官服中的常服吧,在這裡不討論其劇情如何,只看服飾。
  • 明朝古裝劇中的錯誤,還原真實的大明衣冠(三)
    上一期我們講到了明朝的朝服、賜服、士庶妻冠服、儒生衣冠,本期是最後一期啦!有讀者說圖片太多了,小編也心疼你們的流量。
  • 被遺忘的華夏衣冠——漢服之殤
    這兩樣值得珍視的事物遠在天涯自然也近在咫尺……比如說,在東方有一個古老的民族叫做「漢」,她的前身叫做「華夏」。若說頭頂的星空,有銀漢迢迢;若說心中的美德,有「華」的章紋曜曜和「夏」的德音孔昭。 華而美,夏而大,這故事說起來就很長了,而我今天只說華夏衣冠,只說維天有漢,維漢有衣。
  • 《女醫明妃傳》被指服裝"抄襲" 劇組:韓服仿製明朝衣冠
    原標題:韓服仿製明朝衣冠,咱才是正宗 事實上朝鮮作為明朝的附屬國,衣冠制度都是大明天子賜的,我們嚴格參考史書復原了明代的服飾造型,結果反而『弄巧成拙』,讓大家起了疑心。」 該劇在服裝上力求將大明服飾的明朗線條和華美表現出來,包括立領、寬衣大袖緊袖口、大褶裙裝和金屬領扣等細節都重點展現,劇中龍袍、官服、素服等採用手工刺繡,盔甲也是獨特設計、純金屬打造。
  • 大明衣冠現實版與萌版的對比
    近日,一組由可愛萌娃身著明朝皇太子(親王)常服的圖片迅速在網絡爆紅,真是樂翻眾人。有細心的網友把這組圖片和《大明衣冠》中的圖片進行對比,得出的結論是製作精細靠譜。其實各種靠譜服飾還是很多的,本人簡單為大家整理一下(各類漢服與Q版《大明衣冠》的對比圖)。
  • 弘揚華夏衣冠文明 穿越千年時空的漢文化在四川廣元精彩演繹
    中國晨報四川8月8日訊(全媒體記者 王諸德)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其文化傳統,淵源流長;其知識積澱,博大精深;漢服和漢文化就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傳統的衣冠文明。近年來,全國一些地方相繼組建了漢服、漢文化社團組織。
  • 什麼是衣冠南渡 歷史上三次的大規模衣冠南渡在什麼時候
    因此衣冠南渡是一歷史事件,是指中國歷史上人口遷移南下。而在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大規模的衣冠南渡,其南渡的背景和意義也都大致相同,或是為了躲避戰亂或是為了掠奪土地。第二次衣冠南渡是在安史之亂的期間,因為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而胡族進攻中原也使唐朝進入了割據時代,混亂的五代十國都造成了人口的遷移。因此在中晚唐到五代十國期間發生的衣冠南渡,也在某種程度上成就了南方的經濟發展。
  • 國產古裝劇中大明衣冠應當注意的細節
    我之所以一直呼籲恢復大明衣冠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就是因為現在這種現象繼續發展下去,即不斷美化的滿清衣冠髮型和不斷醜化的其他朝代衣冠髮型,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滿清衣冠和髮型也不錯啊,還挺好看的,陰陽頭挺帥氣啊!大明衣冠也不怎麼樣嘛,看起來沒什麼質感,特別是髮型,披頭散髮一點精神都沒有,哪有前額剃光乾淨利落加後面束起的鞭子飄逸灑脫啊!進而對當初剃髮易服的慘烈無法理解。
  • ——中式衣冠太顯內在品性和真實修養
    初看此「群醜圖」,以為劇中有活埋書法家的情節……獲得的啟示是:當代中國男人,慎穿古人衣冠。古人衣冠,竟然有辨識人品的作用。實在是沒想到啊……由此可見,不是你選擇穿不穿古人衣冠。而是,古人衣冠拋棄了現代人。現代人,多數已撐不起古代衣冠了。亦可見,古人衣冠,依禮而制,不僅遮體保暖,峨冠博帶、寬袍大袖,不是亂來的,還有修身養性之用。
  • 中原五省和東南五省,代表的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和衣冠南渡
    漢末三國,統一於西晉。可是,西晉卻擔不起大一統王朝的重任,八王之亂及其由此引起的永嘉之亂導致了我國歷史上最漫長的大分裂時期――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隨之而來的就是華夏族的第一次衣冠南渡。衣冠南渡,指的是中原世家大族的集體南遷,而當時的遷徙之地就是以南京為中心的東南地區。
  • 奴兮 | 漢本位思考——漢家論壇的演講
    奴兮在漢家論壇的演講
  • 阮朝衣冠群像
    提要  阮朝末代皇太子冊封儀式音頻,身穿大朝服的阮朝君臣   越南傳統服飾漢服影響很深,越人視己為漢民
  • 明朝與韓國服飾這麼像,誰抄襲誰?徐居正:衣冠文物,悉同中國
    明朝皇帝的服飾 朝鮮建立之後,一直都和明朝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可能是朱元璋痛失愛子之後,沒有什麼心情,朝鮮以前還對元朝政府比較親近的原因,對朝鮮就愛答不理。 明朝服飾啥和朝鮮服飾很像? 在此後,中國也陸續向朝鮮賜予冠服。朱棣將建文帝的政權顛覆,明朝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永樂年間朝鮮就派遣了大量的使者來到中國,感謝中國官方的賜藥,還向明朝政府上貢。還向中國政府說明,自己仰慕中國的禮樂制度以及文化,想要效仿。
  • "這妥妥的明朝漢服",中國美學遠比你想像的更加驚豔
    「這妥妥的明朝漢服」,於正的一句話讓韓國網民氣炸了。11月4日晚,演員許凱曬出自己在新劇《尚食》中的造型自拍。悉同中國」》指出:古代韓國本沒有自己的衣冠制度,根據明朝服飾進行改良,才形成了現如今大家在韓國古裝劇中看到的服飾。
  • 越南「抄襲」李子柒還不夠,還「剽竊」中國漢服衣冠文化
    其實,越南除了「抄襲」李子柒的視頻之外,還曽在不久前「剽竊」中國的漢服衣冠文化,聲稱漢服是越南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一、服飾的相似性越南的越服和漢服有著相似性,但是卻不是完全一樣的,有很多的越南人喜歡漢服,對漢服的精美有著天生的好感,所以有的人就會對外聲稱漢服是他們自己本民族的服飾。
  • 揚劇電影《衣冠風流》 再展風採
    本屆中國戲曲電影展共有《何文秀》《衣冠風流》《宮錦袍》《刑場上的婚禮》等24部作品參與獎項的角逐,涵蓋京劇、豫劇、越劇、揚劇、粵劇、婺劇、黃梅戲、    揚劇電影《衣冠風流》由揚州市揚劇研究所出品,由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上海戲劇「白玉蘭」獎得主,揚劇王子李政成領銜主演,張卓南、葛瑞蓮等聯袂演出。
  • 始於衣冠,達於博遠——首屆紅邦漢服出行日活動精彩回顧
    興我禮儀之邦——華夏復興,始於衣冠。2019年11月23日,由漢道漢服、紅邦小鎮、南充君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長安故裡漢服體驗工作室聯合舉辦的首屆紅邦漢服出行日活動在紅邦小鎮舉行,200多個同袍相聚紅邦小鎮,從1227,經白馬湖,到紅邦小鎮,向人們展示漢服之美,共譜華夏樂章,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 三國時期到底誰才是正統?
    有關三國之中,曹魏、蜀漢、孫吳誰才是正統王朝之爭已經延續了上千年,若要分出高下,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才是「正統」概念,正統一說出自儒家典籍六經之一的《春秋》,意思是以宗周為正,尊先王法五帝,為天下一統。所謂宗周,是周室之通稱,言其為天下諸侯之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