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到底誰才是正統?

2020-12-25 趙年旺sdfsdf

有關三國之中,曹魏、蜀漢、孫吳誰才是正統王朝之爭已經延續了上千年,若要分出高下,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才是「正統」概念,正統一說出自儒家典籍六經之一的《春秋》,意思是以宗周為正,尊先王法五帝,為天下一統。所謂宗周,是周室之通稱,言其為天下諸侯之所宗。正統觀念主要包括兩大方面:血統上的嫡長子繼承制以及文化上的華夷之辨,因此歷史上的正統之爭也包括王朝間的正統之爭和王朝內的皇位正統之爭。嫡長子繼承制是中國古代皇位的一種繼承原則,是維繫宗法的核心制度之一。所謂嫡長子,即正妻、元配所生之長子。法律規定嫡長子享有繼承優先權。

該制度由周公定於周初,具體規定為「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因此從周代開始,皇位的繼承人從制度上便規定了嫡長子的優先權,雖然嫡長子常常無法繼承皇位而死於非命。正統王朝也與「僭竊」、「偏安」等相對而立,正統王朝,一般是指符合華夏禮儀,貫徹春秋大義,一統中國的華夏王朝。正統本來沒有異議,但從晉末開始,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中原正統所在被佔,華夏衣冠南渡,誰為正統開始成為一個大問題。因此,正統開始又有了新的兩種釋義,即「居正」說和「一統」說。居正,即正而不統,得天下正但沒有大一統,比如東晉。東晉的正統沒有什麼爭議,北方亂成一鍋粥,東晉是華夏正朔所在,一統即大一統,一統天下,比如隋朝。

隋朝是以北朝一統天下的,唐朝是隋朝的繼承者,二十四史中唐朝就修了八部史書,即《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和《南史》、《北史》,唐朝修史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解決正統問題。另外一個正統難題在遼、宋和金三朝之間,三朝誰是正統?宋室偏安,是正而不統,元朝一統天下後,與唐朝的做法其實一致的,元朝修了《宋史》、《遼史》和《金史》,將三者均定為正統。其實以居正而言,宋朝無疑是正統——唐~梁唐晉漢周~宋,這是正統所在。但遼和金的正統性不被後來的明朝所承認,即便使到了清朝遼、金也不被承認。

清朝就認為「正統」有兩個來源,一是以武力統一天下,如隋、元做到了「大一統」,也就是新的正統所在;二是承繼先代,如宋齊梁陳、梁唐晉漢周雖然沒有統一,但承繼了晉朝、唐朝的正統,也便是正統所在了。接下來說說三國,三國之分源於《三國志》,它是《魏書》《蜀書》《吳書》的合稱,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記載了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期間的歷史。在作法上,《三國志》繼續沿用了紀傳體體例,將帝王的傳記稱「紀」,其他人的傳記稱「傳」。在整個三國時代,真正做過皇帝的有十幾位,但《三國志》中卻只將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奐等6人的傳記稱為「紀」,這是因為《三國志》尊曹魏為正統,不承認劉備、孫權建立的政權,劉備、孫權以及他們繼任者的傳記只稱「傳」。

這個就容易懂了,陳壽雖出生於蜀漢,但後來在晉朝做官的,晉朝是在曹魏禪讓基礎上建立的政權,所以晉朝官方只認可曹魏,而將蜀漢、孫吳視為非法團體,所以很多人以此批評陳壽沒有治史治學的應有原則,將歷史論為政治服務的工具,不能堅持原則,所以在這一點上比不了以後出現的、尊蜀漢為正統的史書《漢晉春秋》(作者就是東晉的文史巨匠習鑿齒先生,先生無論從品德到著作可謂彪炳千古,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他的作品)。其實如此評價指責陳壽是沒有多少道理的,那麼既然存在「正統」問題且「正統」只能有一個,作為晉朝官員的陳壽就只能選擇曹魏了。

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就說得很中肯:「以理而論,壽之謬萬萬無辭;以勢而論,則鑿齒帝漢順而易,壽欲帝漢逆而難。」陳壽是西晉官員,《漢晉春秋》的作者習鑿齒是東晉官員,東晉南渡偏安,形勢如蜀漢,正統觀發生了巨大改變,尊蜀漢為正統沒有外部壓力,以此爭論《三國志》與《漢晉春秋》孰高孰低是毫無意義的,說難聽的就是吃飽了撐的……雖然尊崇曹魏為正統,但陳壽並沒有完全受此約束,而是最大程度地尊重了歷史事實。至於後來又出現了和稀泥式的三國皆為正統之爭,對此我微微一笑,繼續搞菜喝酒去……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誰是正統王朝呢?曹魏、蜀漢還是孫吳呢?
    三國時期,說三國誰是正統王朝,有說是曹魏,有說是蜀漢,而東吳從來沒有人去提及,這也體現出正統位置之爭就在曹魏和蜀漢之間,那到底誰是正統呢? 公元220年,曹丕得漢獻帝禪位,成為曹魏的開國皇帝,從這時開始正式進入三國時期,次年劉備稱帝,而東吳的孫權最晚稱帝,在229年才稱帝,此時的華夏大地上有三位皇帝,人們對於誰是正統王朝也存在爭執。
  • 三國魏蜀吳誰才是正統?為什麼陳壽三國志對於曹操多是褒獎?
    上一代史書的編纂,首先要解決的是哪一種正統,或者說是否正統的問題。陳壽寫《三國》,也面臨這個問題。是的。在魏,蜀,吳三國中,陳壽推崇魏為正統,後世既有反對者,也有贊成者,陳壽因此受到非議。陳壽鳴不平者也不少見。
  • 誰才是三國時期真正的高人?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戰火延燒。一部《三國演義》就是一座江湖,它將真實的三國藝術地加工和再現,英雄輩出,激起浪花無邊。那麼,誰才是三國時期真正的高人呢?劉備?他知人善用,手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赫赫有名,光耀史冊。劉備從一個小縣城新野起家,縱橫捭闔,幾年時間就佔據三分天下的蜀漢地盤,讓對手喘不過氣來,不能不說高。孫權?禮賢下士,穩穩地蟋踞江南富地,自得其樂,不能不說高。曹操?
  • 五代十國,到底誰才是正統?糾結的這個正統有意義嗎?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正統。正統,是中國傳統史學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概念。理不清誰是正統,你這史書就沒法編,後人就理解不了前一個時代。有些東西看似玄而又玄,卻干係甚大,而且還有共通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喬治奧威爾電影《1984》說到: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了過去。但是,過去、未來以及現在,你怎麼控制呢?中國古人的做法就是給前朝修史,但關鍵是控制「正統」。誰控制了正統、誰就控制了歷史;誰控制了歷史、誰就控制了過去。
  • 諸葛亮,司馬懿,魯肅,郭嘉,周瑜,三國時期謀士,到底誰最厲害
    東漢末年至西晉建立這段時期的歷史,在歷朝歷代的不斷豐富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諸葛亮家族三國時期影響非常大,魏蜀吳三國均有諸葛家族的人員存在,不僅僅是我們所認知的諸葛亮,而且諸葛家族在各國均做高官,不得不佩服其家族血脈之強大。奈何最終的結局都沒有善終,我們今天來看看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 誰是三國時期最長壽的人?熬死曹操諸葛亮的司馬懿其實並不算高!
    不過司馬懿在三國時期獲得如此殊榮也並不奇怪,因為三國時期的國人平均壽命本來就不怎麼長,據易中天教授所說,三國時期的平均壽命為26歲,就連劉備都說過,自己:「年過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說明活了63歲的他,在三國時期已經算是佼佼者了。
  • 《正統三國》同人小說——三國之亂世梟雄VOL.1
    不,一切才只是開始。本小說根據遊戲真實故事情節改編,如有雷同,不甚榮幸。紛亂之世,三國角逐;驚天大戰,誰與爭鋒。又是一個慵懶的午後,溫暖的陽光悄然透過窗戶,照射在臥室的木地板上。伴隨著吱吱呀呀的聲音,陽臺上的搖椅輕微的晃動著。搖椅上的李林嘴角不經意間露出淡淡的微笑,隨著眼皮的沉重,再次進入夢鄉。
  • 曹操、孫權,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誰不屬於三國時期
    ▲三國勢力地圖 一、三國和東漢的分界線是哪一年 要想搞明白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三國和東漢的分界線到底是哪一年 然後,經過將近40年的奮鬥,劉備才稱霸一方。
  • 一對一單挑同時死戰不退的話,三國有誰能打敗張飛?
    三國時期能夠戰勝張飛的人確實不多,主要是張飛本來就是功夫比較高的一類人,關羽說他可以百萬人中取上將首級。他和關羽兩個人是劉備帳下最能打的兩個將領。劉備被羅貫中當作正統來寫的,這樣張飛本身也是帶著正義的光壞的。這樣的人似乎,是不可能被人打敗的。
  • 三國時期的大學生、音樂家,而且他還是三國時期最長壽的人
    導讀:三國時期有很多經天緯地之才,這一期將為大家講述三國時期的老壽星,他的年齡相比於現代人都是有過之而不及。(散仙說史第四十七期)大家好,我們在散仙君說三國第三十期的時候,曾經提到過一位三國時期的仙級人物—左慈,但是估計歷史考究,左慈的年齡到目前依然無從考證,所以關於一些野史雜記裡面記載左慈年齡的記載,可信度依然值得懷疑。
  • 做正統三國文化傳承者:《三國志·戰略版》獲央視首肯
    做正統三國文化傳承者:《三國志·戰略版》獲央視首肯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12-24 分享到: 12月2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對2020年遊戲產業年會進行了報導,《三國志·戰略版》作為正統三國文化的傳承者獲得了央視的認可,成為傳統文化與遊戲結合的代表案例。
  • 誰才是老「安大」的正統嫡系?
    那麼,誰才是老「安大」的正統嫡系呢?從各校的歷史脈絡來看,小編認為:安徽師範大學才應該是嫡系!一、安慶師範大學安徽師範大學歷史沿革再翻開安徽師範大學的歷史,一脈相承的歷史躍然紙上,從老「安大」建立,到後期安徽農學院的分出、部分師資建設現安徽大學,不管怎樣,老「安大」的底蘊一直以安徽師範大學為正統而存在。
  • 三國時期唯一百戰百勝的英雄是誰?萬萬沒想到是他!
    可以說是百戰百勝,至少根據《三國志》的記載能夠如此總結,而且他在《三國志》中享受的待遇與諸葛亮一致,《三國志》中,除帝王之外,能夠享受到單獨列傳的人只有兩位,一位是諸葛亮,另一位就是他,這個人是誰?就是東吳的第四位大都督陸遜,可以說,在三國時期,其成就能夠與諸葛亮並列的人也非陸遜莫屬。陸遜,他是三國中期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他的成名比諸葛亮晚,但他與諸葛亮取得輝煌相比,絲毫不遜色,而且他在軍事方面的成就遠在諸葛亮之上,從其接觸軍事開始,就沒有打過敗仗,堪稱三國一絕。一是年輕時代徵募士兵討伐匪,小試牛刀,從無敗績,初步展現出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
  • 三國時期人口數量到底是多少,而各個諸侯的兵力又是多少呢?
    而歷史上各個諸侯勢力的到底是多少呢?三國的總人口東漢初期的人口,據記載大約五千萬,而到了漢末時期人口因為戰亂銳減到五分之一。三國時期還是按照漢朝的戶籍制度,據《三國志》記載,蜀國有28萬戶,約90w人口左右,吳國的人口大約在240w左右,魏國據《典略》記載也有近450w人口,而這麼一算,三國人口也就近800w而已。
  • 三國時期的「大都督」是一個什麼樣的官位?權力到底有多大?
    三國時期,三分天下 。各路英雄豪傑都是歸魏、蜀、吳三國所有,而這其中因戰功能力,也有高低之分!當時魏、吳兩國都有一個職位「大都督」!
  • 《三國志》目錄中的秘密:只看目錄就能分出誰是主角!誰是正統
    《三國志》的目錄印證了筆者的感覺,《三國演義》以劉備集團為正統,擁劉反曹是其基本傾向;《三國志》幾乎與之完全相反,從目錄裡就能看出來,《三國志》中只有魏國皇帝的傳記是皇帝的規格: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三少帝紀,傳記叫紀,這是正統的標誌。
  • 南宋和金議和,南宋又偏安一隅,那麼金能不能算是正統王朝?
    關於宋、遼、金這三國誰是正統王朝的爭議一直都有,但我一直認為,如果只有一個正統王朝的話,那麼就只能宋朝才能算是。元朝時期為什麼會同修三史,明清又是什麼樣的態度?當三部史書編撰完成之後,楊維楨就寫了一篇關於正統的文章《正統辨》,裡面這樣說到「今日之修宋遼金三史者,宜莫嚴於正統與大一統之辨矣」,「三史雖雲有作,而一統猶未有歸」。按照楊維楨的意思,宋遼金等三國的史書應該效仿《晉書》「挈大宋之編年,包遼金之紀載」。
  • 臥龍鳳雛和冢虎鬼才,誰才三國第一謀士?答案出乎意料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乃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混亂的一段時期,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著名戰役就是在當時發生了,在這兩場戰役中不僅有大量的名將湧現,而且還出現了非常有名的謀士對決的畫面
  • 三國時期,趙雲的老婆是誰?趙雲有幾個孩子
    五虎上將之一趙雲有著英俊的外表,高超的武藝,不管是在三國時期還是在現在有不少人對他的影響都非常好,那麼趙雲的妻子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