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追劇,看了年代大戲《大江大河》,一開篇就為參加78年高考的宋運萍和宋運輝命運抓心了。我生於1969年,1978年也記事了,真真切切地見識了知識改變命運:
我十歲以前,家住在我們那座小城裡最大的那條馬路邊的一座三層樓裡,是當年日本人蓋的房子,我家住一樓,三居室的房子裡,一間是我家,一間是我奶奶和我大堂哥二口子加我小侄子,另一間住著我們這樓門裡文化最高的曲叔和姜姨,他們倆是大學生,大人們都說曲叔厲害,是學數控的,當時曲叔是幹什麼的,我不記得了,恢復高考後,曲叔到大學裡教數學,姜姨在另一所大學,最後一副院長級別離休(因為我在那所學校讀的大學)曲叔和姜姨在我六歲時搬來的,他們倆為我們這整個樓門帶來了知識氣息。
對門的那三居室是:老王家住二間,老冷家住一間。都說老王家條件不好,孩子多,負擔重,我要說的是老王家三姐小萍和她二哥,那年,他們倆參加高考。
小萍應該是應屆生,因為二樓還有個小圓,三樓還有個小偉,小偉家條件最好,他爸是個大官,他們三個應該是同班同學,現在想來小萍應該是學習最好,小圓應該是最有心計的,因為她總是讓我幫她看看小萍和小偉都幹啥呢,那時候,全樓家家戶戶都不怎麼鎖門,我們這些小孩經常樓上樓下來回跑著玩。有大孩交代我們做點事,可榮幸了。小偉是男孩,經常不在家。小萍每次都坐在桌前學習,小圓老讓我幫她看看別人幹啥,可她總是在洗衣服,搞衛生。
小萍的二哥那時候應該是下鄉知識青年,我沒怎麼見過,那年小萍和他二哥都報名參加高考了,小圓和小偉也報了,考試那天,我記得曲叔在樓門洞裡迎接他們,我們圍前圍後地看熱鬧。小偉是第一個回來的,說啥也不會,就交卷了;小圓直接回家了,我跑到她家門口,看到她趴在床上哭呢;只有小萍,和曲叔一問一答的,後來他們到屋裡連寫帶畫地,再後來曲叔說:小萍考得挺好的,應該沒問題。
後來有一天小萍坐在他們家門口哭,哭了一下午,誰說什麼也不聽,就是哭,我從來沒見過她哭,大人們說她落榜了。晚上,我看到她家二哥回來了,說二哥考上了,二哥和曲叔一起跟小萍談話,小萍不哭了,第二天,我們全樓都知道二哥和曲叔帶小萍去找分去了。
後來,小萍考上了,上了個大專,學的是冶金……
她家二哥也上大學了,學的什麼我不知道,只知道二哥一畢業就進市政府了。
她家二哥最後是我們這座小城裡最大的醫院的黨委書記,我違規回來生二胎時,我爸去找二哥幫的忙,在醫院我的待遇可好了,醫生和護士都為我忙前忙後的,但我一直沒見到二哥……
小萍姐畢業分到鋼廠,和她的同學結婚了,再後來聽說技術移民到加拿大了,二口子都是專家,現在退休了,因為女兒在美國,所以她每年加拿大和美國二邊跑……
小圓最早結的婚,結了婚也經常回來幫家裡洗衣服,搞衛生……
小偉最早上的班,因為他爸,他進了效益非常好的一個單位,再後來是下崗……
這是我最早記憶中的高考,知識改變命運。
後來,只要我們樓裡誰家孩子學習上有什麼需要,即使象我家,都搬家了,我中考那年,曲叔拿到答案,第一時間跑步到我家,帶我對答案……
突然很想很想曲叔和姜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