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啟揚:1977,我參加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場考試

2021-01-08 澎湃新聞
經版權方蜻蜓FM授權發布,音頻及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使用

大家好!我是邰啟揚,身邊的朋友都管我叫老邰。我一直在揚州大學工作,從事心理學教學與研究工作有30多年。我在蜻蜓FM另一檔自製節目「大師小課」中講述《2小時入門自我催眠》,歡迎感興趣的朋友收聽。

好的,讓我們重返1977,聊一聊1977年的高考。

1977年的高考,註定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300年,500年以後的歷史學家,還會對它津津樂道。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唯一一次冬季高考。

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570萬考生參考,錄取27萬3千人。錄取率不到5%。

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考試。77年冬和78年夏緊挨著的兩次高考,考生總數達1100萬人,為目前世界之最。

這是廢除科舉制後,考生年齡相差最大的一次考試。13屆學生同處一個考場。記得當年我們班年齡最大的同學34歲,最小的17歲。那位34歲的同學長相又著急點,偏老。戴一個白校徽,進校門常被保安攔住,懷疑他的校徽是偷來的。

好的,宏觀的歷史留給歷史學家去研究吧,那不是咱們的活。今天我就想談談1977年發生在我身上以及我周邊哥們身上的事。你別說,裡面還真有點故事。

1977年,我在一家服裝廠當工人,一線生產工人。我清楚得記得77年7月份的一件事。休息日也沒什麼好玩的,唯一的樂趣就是串門。有天,我們到一個年齡相仿的同事家玩,發現他的床頭放了一本書《高中代數》,所有的人,包括我無不笑得直不起腰來。

看這書有什麼用啊!當時流行讀書無用論,最生動的說法是,文化是需要有點的。有多少呢?要能認識錢和糧票,分得清男廁所和女廁所。有這麼多就夠了。為什麼呢?因為那個年頭的社會評價是:知識越多越反動。跟反動沾上了邊,哪有你的好果子吃呀!幾個月後,鄧小平決定恢復高考制度。我們也想上大學,可基礎差呀!我們熬夜拼命地幹,那哥們卻氣定神閒,考得還比我們好。這時,我猛然悟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的真諦所在。

從77年的10月份起,有關高考的小道消息就不斷傳來。10月21號,廣播裡傳來中央的決定。全面恢復高考制度,並且立即執行,今年就考,馬上就考。誰都可以考,誰能考上就誰上。

如一聲春雷,整個社會沸騰了。一時間,被人扔在一邊達10年之久的語文書,數學書成了最為搶手的寶物。街頭巷尾,大家都在談高考。像我等這種「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人,到這時候只好靠臨時抱佛腳了。這兩個月的時間,真是玩命啊。77年參加高考的有這麼幾種人:應屆生、農民、知識青年、工廠工人。前三種人全天候、全力以赴。工廠工人,比如我,可沒這條件。

按時上下班是必須的。記得那時的我,夜裡幹到4點鐘才睡覺,7點又起來上班了。好像是打了雞血,倒也不覺得累。累是不累,但時間還是不夠。這時就想歪主意了:泡病假。帶一杯滾燙的開水,到醫務室門口也不管有多燙往嘴裡倒。緊閉嘴巴,趕緊量體溫。一量,37.5度。按廠裡規定,38度才有病假。失敗了!再想招,終於想到絕對能得到病假的招數了。當年的工作是踩縫紉機,我們用的是高速工業縫紉機。把手往針下面一放,眼一閉腳一踩。機針在手上扎幾十個來回,肯定出血了。到了醫務室,醫生好心地問我,小邰,手的這個部位怎麼會被針扎了?我說,這個你就別管了,你說這是不是工傷?醫生說,是的是的,給你三天假。雖然手上有點痛,心裡卻樂開了花。

我後來的工作是搞心理學,到了中高考時,經常有學校請我給學生做考試心理諮詢。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學生喊苦喊累。我說,想不想聽個幾十年前的高考故事,主人公就是我,學生說想呀想呀。當我說出這段往事以後,沒有學生好意思在我面前訴苦了。

作為普通縫紉工人的老邰,為了擠時間學習,選擇拿縫紉機扎傷自己來泡病假。那麼,是什麼力量在驅使著他這麼做?那一年的高考,又會給老邰帶來哪些獨特的人生體驗與反思呢?……更多精彩,敬請關注收聽蜻蜓FM重磅自製節目《請回答1969-2019》。

眾所周知的大時代,不為人知的曉年鑑。這裡是蜻蜓FM出品的《請回答1969-2019》。下周將有另一位嘉賓帶你走進1978年的世界,再見。

【延伸閱讀】祝毅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版

解密之書,還原事實本來面目,重新梳理、首度披露當年高考史實,揭開塵封已久的往事。

歷史之書,回望40年前的高考,本書寫下的是個人的經歷,同時也是國家在轉折年代的註腳。

人生之書,120個生命故事,120種冷暖自知。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毅力、勇氣和勤奮,依然賦予我們力量。

77級、78級大學生是時代轉折的重要符號,是不可複製的一代,是2000多萬考生中通過「獨木橋」的幸運者。

時代的風雲際會,把這批閱歷不同、年齡參差的青年聚攏到一個群體中。

40年後,回望當年那場改變命運的高考,他們寫下深藏在心底的故事,匯聚成一個特殊群體的歷史記憶。

相關焦點

  • 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題到底「長啥樣」?網友:這我也能考上北大
    而縱觀我國高考歷年來的難度變化,趨勢其實一目了然。從1977年高考恢復以來,每一年的試題難度都是水漲船高。畢竟高考的年數越久,題庫也越來越豐富,其總體維持在一個跨度起伏不大,難度逐年上升的水平。 那麼問題來了,按照這個趨勢,高考剛恢復的1977年,題目豈不是最容易嗎?當然,相較於今天的試題確實如此。而第一年之所以簡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為了方便那些因特殊原因耽誤了青春年華的考生。而1977年首屆高考試題到底長什麼模樣?還請各位聽筆者一一道來。
  • 1977年的高考老照片:那時候能拿準考證參加高考,別提多高興
    1977年的高考老照片:這是1978年春天,北京大學迎來恢復高考後錄取的第一批新生,從他們臉上的笑容可以看出,能夠考起大學別提有多開心了。1977年的高考老照片:在那個年代,如果能夠拿到準考證參加高考,別提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兒了,學子們參加考試回答的題目都非常認真。
  • 時光機回到1977:那年河南高考試卷和參加高考的薛家小哥哥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郭兵  核心提示|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復高考。1977年11月,河南發布1977年河南省高招簡章。1977年的河南高考考了哪些科目?卷子長啥樣?學生是怎麼備考考試的?
  • 1977年的高考試卷火了,考生看到題目後:「當年」我能考上清華!
    高考是學生人生中相當重要的一次考試,十二年的寒窗苦讀,十二年的廢寢忘食,只是為了這短短兩天。高考成績決定了孩子可以上哪一所大學,決定了孩子會受到怎樣的教育,決定了孩子會擁有什麼樣的出路。1966年後我國高考制度慘遭廢除,直到1977年才得以逐漸恢復,一直延續至今。
  • 仁布知青張愛斌回憶高考,冬季高考:我生命中的1977
    仁布知青張愛斌回憶高考,冬季高考:我生命中的1977 2019-06-05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老三屆講1977年的高考故事
    中國大地響徹一聲春雷——高考恢復  如果在1977年落榜之後,沒有在1978年奮力一搏,高濟平可能永遠只能在鄉鎮做一個「赤腳教師」,或在工廠做一個工人。  若大旱之望見雲霓,似長夜之現出曙光,1977年的深秋,中國大地響徹一聲春雷——10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復高考。
  • 我背著小提琴,走過高考1977年
    1977年高考在冬季,那是恢復高考的第一次考試。作為經歷過那次高考的我,回首當年「闖五關斬千將」的那一幕,就像電影鏡頭中的畫面,清晰地浮現在我腦海。60多歲的房東大娘問我:「你『鋸」(拉)的是『麼個』(什麼)歌,聽不懂,吵我『困眼閉』(睡覺)」,我便隨意拉了一首「文革」時期家喻戶曉的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她連聲稱讚:好聽!好聽!1977年下半年,父母在大學工作的緣故,很快便得知將要恢復高考的消息。
  • 重返1977——改革開放浪潮中的高考印記
    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無時不刻不在撥動著每一位中國高考生的心緒,並在每年初夏那個固定的日子裡,風雨無阻地完成著自己的使命。每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似乎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高考記憶。改革開放40年來,高考像是一個無聲的助推器,將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才推向大學的殿堂,推向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戰場。回望1977年,那份十六字的建議,換來了高考40餘年的時光印記。可以說,在過去的40餘年裡,高考制度不斷支撐著改革開放的一步步推進,而改革開放浪潮下巨變著的中國又讓這個在唐朝就出現了的選拔制度不斷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 改變一代人的命運:揭1977年鄧小平決策恢復高考始末
    1977年,在北京,參加高等學校入學考試的青年正在認真答卷。在中國當代歷史中,1977年絕對應該被濃濃的寫上一筆,上百萬青年如過江之鯽般地湧向高考。而此前,這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已在中國消失了10年。這年高考,積聚了太久的希望。
  • 高考1977,上海的練習簿脫銷,買不到了
    三個紫色的阿拉伯數字,組成一組號碼;從我右手掌虎口處,一字排開。這是用棉籤,蘸著俗稱「紫藥水」的龍膽紫寫下的。1977年冬天,紫色號碼出現在我掌心:是高考首次恢復後被錄取考生的體檢,號碼604。我要複習迎考去了。至今,我都清楚記得廣播傳來高考恢復的消息。我清楚記得那年秋冬發生的每一個細節。1977年10月21日,一個天高雲淡的星期五。
  • 恢復高考後的首位女狀元,語文差1分滿分,面對採訪,她只說了4字
    但是提到高考,你知道是從哪一年開始的嗎?今年其實是恢復高考43周年,自1977年恢復高考開始,每年都有無數人通過高考改變命運。1905年,延綿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壽終正寢,現代的高考制度開始新生。1936年,全國已經有一百多所大學自主組織命題,開始招生。
  • 自77年恢復高考至今,今年第五次調整考試時間
    3月31日,教育部正式官宣:2020年全國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具體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7月7日,語文9:00至11:30;數學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綜合/理科綜合9:00至11:30;外語15:00至17:00。此外,還提到,湖北和北京可根據疫情防控情況,研究提出本地區高考時間安排意見,商教育部同意後公布。
  • 1977年高考試卷「躥紅」,網友看到題目後,感嘆:我也能考上北大
    1977年高考試卷「躥紅」,網友看到題目後,感嘆:我也能考上北大1977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在這一年,推薦制被廢除,高考之門重新打開,中斷了11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一個「拐點」。
  • 雷頤:恢復高考如隧道裡的一束光
    參加高考1977年夏天,大概八九月份,突然有消息傳出來,要恢復高考。我當時聽到這個,報紙還沒公布,已經傳出來了,我都不敢相信。後來果然報紙上登了,我就想高考,想參加考試。可部隊很嚴格,我就跟中隊裡說,我想復員,當時不願放我,中隊指導員說你才來部隊三年,你正是技術最成熟的時候,現在復員多可惜。
  • 「高考專題」《高考英語發展史》第一期:當英語進入高考時
    那麼,英語在高考中是否一直都佔據著如此重要的地位呢?答案是否定的。自1977年恢復高考,外語成績從不計入高考總分,到和語文、數學擁有相同的分值,成為高考必考三大科目之一,英語試卷在這期間經歷了分數比重、試卷結構、題型和內容等多方面的變化。
  • 中考和高考,哪一場考試更重要?高中老師的一席話讓家長茅塞頓開
    我們一生中會經歷很多考試,比如小升初考試、中招考試及決定命運的高考,可能讓大家記憶猶新的是高考吧。對於高考,眾多學生印象最深,即便時隔多年,依然會在夢中返回高考考場奮筆疾書,因為某一題不會做或時間不夠而驚醒,可見高考對我們影響多大啊,確實如此,高考讓許多貧苦學子考上211/985高校實現了人生逆襲。然而在高考前,我們還要經歷一場重要的考試,那就是初三的中招考試,於是就有家長問:「中招考試和高考,哪場考試更重要」?
  • 【央視網評】鄧小平的1977,一個國家的拐點
    在近日播出的劇情中,電視劇講述了恢復高考後,當年的知青們熱情參加高考的故事。高考恢復,改變了一大批知青的命運,內江師院的大學教師,今年已經57歲的蒲石便是其中一位。蒲石說,如果當年沒有恢復高考,那麼現在他不敢想像自己如今該是怎樣的情景,《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的播出也引發了他對當年當知青時的不少回憶。(8月18日中國網)  歷史沉舟側伴,未來千帆競發。
  • 時代光影裡的小康之路①|從《高考1977》到「中國銀幕第一吻」
    《高考1977》:  個人與民族命運的嶄新一頁  關鍵詞:恢復高考  電影:《高考1977》  導演: 江海洋  主演:王學兵 孫海英 周顯欣正是這場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規模最為龐大的考試,直接改變和推動了中國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成為一個國家得以復興的基礎。該片以「恢復高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在黑龍江插隊落戶8年的知青如何排除萬難,冒死趕考,繼而改變命運的感人故事,生動再現了那個年代人們對知識的渴求。該片導演是1977年高考的親歷者——第五代導演江海洋。
  • 高考延期!回顧「非典」時的廣西高考,柳州學生這樣拿到第一
    那麼在高考的歷史上,高考時間是否也有過變動和調整?在以往的「特殊時期」,高考又是如何進行的?先來看看高考史上的「特殊情況」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
  • 李鎮西:那年冬天——看電影《高考1977》有感
    (這是2009年4月5日深夜寫下的文字,記錄了我當時看了電影《高考1977》後的真實感受。曾發表在教育在線論壇博客。現在,一字不改,重新推出。)今天晚上,我看了電影《高考1977》。這部片名像記錄片的電影其實是故事片,說的是1977年冬天東北一群知識青年參加高考的事兒。因為我也是1977年參加的高考,所以一看這個片名我就走進了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