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改革開放浪潮中的高考印記

2021-01-08 中華人

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無時不刻不在撥動著每一位中國高考生的心緒,並在每年初夏那個固定的日子裡,風雨無阻地完成著自己的使命。

每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似乎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高考記憶。其實,這些記憶,無非就是一張乾淨的試卷,一支被汗水浸溼的筆,一面掛在教室上方滴答作響的鐘表,還有那三天兩夜抑或兩天兩夜始終緊繃著的神經。它被一些人難忘,被一些人感恩,卻也被一些人銘記。

改革開放40年來,高考像是一個無聲的助推器,將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才推向大學的殿堂,推向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戰場。回望1977年,那份十六字的建議,換來了高考40餘年的時光印記。

可以說,在過去的40餘年裡,高考制度不斷支撐著改革開放的一步步推進,而改革開放浪潮下巨變著的中國又讓這個在唐朝就出現了的選拔制度不斷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那是一個老人,一位智者,叫醒我們。他說,孩子們,走,我們讀書去……」這位老人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1977年,剛剛復出的鄧小平接管了教育工作後,為了選拔人才,支持現代化建設,他果斷恢復了中斷十年的高考招生制度。當時年僅31歲的中國科技大學助教溫元凱在中共中央召開的全國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上,向鄧小平提出了十六個字的建議:「自願報考,領導批准,嚴格考試,擇優錄取」。鄧小平當即拍板,拿掉了「領導批准」四字後,作為中央指示,下發全國。

消息一經發出,就像是一場席捲全國的大地震,沉寂了十年的知識青年,再次煥發出了對知識的渴望。無論是在基建工地的宿舍裡,還是農村公社的田野中,這些年輕人紛紛拾起了沾滿塵土的書本,把命運重新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1977年冬,570萬考生走進了高考考場。冰天雪地裡的中國為他們安靜了三天三夜。今天,許多當年的高考生早已年過花甲,但他們仍然忘不掉當年的緊張與激情。在每一個簡陋的教室裡,他們有的衣衫襤褸,眼鏡上還沾著農村勞作時的泥土;有的懷揣黑饃,長滿繭的糙手碰到了光滑的試卷,緊張得發抖;有的拖家帶口,在考場上伏案書寫時還不忘操心著考場外的妻兒……

那一年,高考讓這些青年看到了前途和希望,他們渴望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無數經歷過高考的青年們開始感謝這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時代。他們投入到祖國的各行各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出一生的力量。

當下社會,高考讓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它仿佛是一場特殊的成人禮,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們期待著。有人說,高考是一場殘酷的競爭,但回望這40餘年的歷程,對於每一個渴望知識的年輕人來說,高考卻為他們勾勒出一個溫暖的中國和全新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四十年湖南印記:放棄鐵飯碗開店首月盈利千元
    改革開放四十年湖南印記放棄鐵飯碗開店首月盈利千元長沙第一代個體戶憶創業點滴:頂著集體和家庭壓力,放棄每月90元的「高薪」1983年,長沙蝴蝶大廈老楊明遠眼鏡店,周捷三(中)站在店門口。資料圖片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理念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讀書的人又漸漸多了起來。
  • 仁布知青張愛斌回憶高考,冬季高考:我生命中的1977
    仁布知青張愛斌回憶高考,冬季高考:我生命中的1977 2019-06-05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代光影裡的小康之路①|從《高考1977》到「中國銀幕第一吻」
    《高考1977》:  個人與民族命運的嶄新一頁  關鍵詞:恢復高考  電影:《高考1977》  導演: 江海洋  主演:王學兵 孫海英 周顯欣  講述人:中國第一位文學博士、著名學者莫礪鋒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中國大地春雷湧動。電影《高考1977》中,一群來自東北某農場的下鄉知青,他們禁錮的生命、沉睡的夢想也因春天的訊息而驟然驚醒——  沐著晨曦,知青們扛著鐮刀鋤頭走在東北的黑土地上,這定格在漫天朝霞中的剪影成為遲緩、停滯的生活的象徵。
  • 時光機回到1977:那年河南高考試卷和參加高考的薛家小哥哥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郭兵  核心提示|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復高考。1977年11月,河南發布1977年河南省高招簡章。1977年的河南高考考了哪些科目?卷子長啥樣?學生是怎麼備考考試的?
  •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為時代喝彩》 細數時代巨變
    作為東方衛視於全國兩會期間推出的特別訪談節目,《為時代喝彩》由全國人大代表曹可凡及主持人王冠擔綱主持,節目將分為影視劇導演、影視演員、配音演員、歌手等四大主題,邀請包括全國人大代表關牧村、全國政協委員奚美娟在內的全國知名的文化藝術界代表,他們將結合各自的創作及代表作品暢談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心路歷程,從中折射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文化文藝事業所取得的長足進步。
  • 《影響》今晚央視開播,夢之藍攜手CCTV6致敬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市場經濟就像只「看不見的手」,默默地改變著中國社會生活的面貌,中國電影也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這一發展進程,成為改革開放中動人的一部分。四十年的光影故事,熒幕上的改革開放,寫照出一個偉大時代,11月19日起,「國家品牌」夢之藍將攜手CCTV6電影頻道推出四十集大型專題片《影響——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電影》(下稱《影響》),通過40年銀幕採擷,200餘位電影人傾情講述,從電影的視角看40年社會變遷,銘記時代大事,感受生活改變,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 邰啟揚:1977,我參加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場考試
    我在蜻蜓FM另一檔自製節目「大師小課」中講述《2小時入門自我催眠》,歡迎感興趣的朋友收聽。好的,讓我們重返1977,聊一聊1977年的高考。1977年的高考,註定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300年,500年以後的歷史學家,還會對它津津樂道。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唯一一次冬季高考。
  • 聽老三屆講1977年的高考故事
    浙江在線6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嚴粒粒)6月7日,2017年高考拉開大幕。7日、8日,全國940萬餘考生,浙江省29萬餘考生即將迎來人生第一次大考。  把時光倒回到1977年。那年冬天,中斷了11年之久的高考恢復了,全國570萬考生赴考,27萬人被錄取。4.8%的錄取率,將「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一語闡釋地如此貼切。
  • 【央視網評】鄧小平的1977,一個國家的拐點
    在近日播出的劇情中,電視劇講述了恢復高考後,當年的知青們熱情參加高考的故事。高考恢復,改變了一大批知青的命運,內江師院的大學教師,今年已經57歲的蒲石便是其中一位。蒲石說,如果當年沒有恢復高考,那麼現在他不敢想像自己如今該是怎樣的情景,《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的播出也引發了他對當年當知青時的不少回憶。(8月18日中國網)  歷史沉舟側伴,未來千帆競發。
  • 電視劇《大浦東》開播 由金融視角透視改革開放40年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白瀛)由金融視角透視改革開放40年的電視劇《大浦東》11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該劇展現了浦東從「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棚戶區到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金融中心的巨變過程。
  • 胡耘豪《大江大河》熱播 雷正明迎上改革浪潮
    近日,由袁克平、唐堯編劇,孔笙、黃偉執導,侯鴻亮擔任製片人,王凱、楊爍、董子健領銜,胡耘豪、金晨等參演的《大江大河》正在熱播中,在最新更新的劇集中,由胡耘豪飾演的雷正明也正式上線與觀眾見面,作為雷東寶的後輩,雷正明聰明機靈,在鄉村改革的浪潮中,他跟隨雷東寶的腳步一起走在時代的前沿。
  • 1977年的高考老照片:那時候能拿準考證參加高考,別提多高興
    1977年的高考老照片:這是1978年春天,北京大學迎來恢復高考後錄取的第一批新生,從他們臉上的笑容可以看出,能夠考起大學別提有多開心了。1977年的高考老照片:在那個年代,如果能夠拿到準考證參加高考,別提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兒了,學子們參加考試回答的題目都非常認真。
  • 李鎮西:那年冬天——看電影《高考1977》有感
    (這是2009年4月5日深夜寫下的文字,記錄了我當時看了電影《高考1977》後的真實感受。曾發表在教育在線論壇博客。現在,一字不改,重新推出。)今天晚上,我看了電影《高考1977》。這部片名像記錄片的電影其實是故事片,說的是1977年冬天東北一群知識青年參加高考的事兒。因為我也是1977年參加的高考,所以一看這個片名我就走進了電影院。
  • 浪潮沈榮:需求引領開放,開放走向未來
    2020年9月中旬,浪潮信息副總裁、浪潮伺服器產品線總經理沈榮出席了由ODCC舉辦的「ODCC 2020開放數據中心峰會」,進行了題為《釋放計算力開放即未來》為題的精彩分享,並在會後接受了媒體的採訪,以開放的心態向業界展現了浪潮開放計算的理念和對未來的探索。
  • 高埗鎮微電影《橋》開機,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在改革開放之初,這種創新精神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微電影《橋》主題圍繞高埗鎮高埗大橋為主線,通過歷史與現在的時間線條,緊貼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大背景,融入高埗鎮孝賢文化、紅色文化等元素,在微電影中將人的情感與橋進行深度融合,反映個人家庭社會情感,關係大小層層遞進,使影片情節真實而動人,從而展現高埗鎮改革開放40年的建設發展。
  • 高考1977,上海的練習簿脫銷,買不到了
    1977年冬天,紫色號碼出現在我掌心:是高考首次恢復後被錄取考生的體檢,號碼604。我要複習迎考去了。至今,我都清楚記得廣播傳來高考恢復的消息。我清楚記得那年秋冬發生的每一個細節。1977年10月21日,一個天高雲淡的星期五。當時我在杭州灣畔星火農場當知青已一年零四個月。我所在的生活服務連,簡稱「服務連」,原名深井隊;是個新建的後勤小單位。
  • 名師帶你回顧:43年來高考作文都有著怎樣的變化,你還記得你當年的...
    1977至1979年 恢復高考,銘記時代烙印1977年(冬季高考)命題作文《心中有話向黨說》;1978年材料作文,縮寫《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1979年材料作文,改寫「陳伊玲的故事」(何為《第二次考試》)。
  • 「高考專題」《高考英語發展史》第一期:當英語進入高考時
    近年來,關於英語高考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有人建議降低高考中英語分值比重,有人建議將英語改為選修……然而,這麼多年來,英語在高考中依然保持著與語文、數三足鼎立的態勢。確切地講,高考的三大科目應當是語文、數學和外語。
  • 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
    另一方面,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興起,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各國之間的交流聯繫日益密切。為了迅速擺脫經濟危機的陰影,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面臨調整產業結構和開闢新興市場的需要,這為我國加快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辦法提供了良好契機。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化,為我國創辦經濟特區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 改革開放四十年
    比如我們先來看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關鍵詞:1978年,關鍵詞:恢復高考、改革開放、迪斯科、喇叭褲、披肩發.1988年,關鍵詞:冰箱、彩電、洗衣機、詩歌、名著、牛仔褲.站在1978年,我們看到了恢復高考,這個對當時來說,是新的內容,但用在2018年,可能會給人恍如隔世的感覺,就會缺乏時代感。所以,申論強調的時代感,就是要求我們關注當下的社會熱點。而,我們當下的熱點基本就是圍繞一個「新」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