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上海的練習簿脫銷,買不到了

2021-01-18 騰訊網

[摘要]在二十歲生日那天,我收到了《致考生的一封信》,「我們每得一分,都標誌著我們的階級覺悟,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們每得一分,都表明了我們在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路上,前進了一步……

圖為袁念琪準考證

「604」。三個紫色的阿拉伯數字,組成一組號碼;從我右手掌虎口處,一字排開。這是用棉籤,蘸著俗稱「紫藥水」的龍膽紫寫下的。

1977年冬天,紫色號碼出現在我掌心:是高考首次恢復後被錄取考生的體檢,號碼604。我要複習迎考去了。

至今,我都清楚記得廣播傳來高考恢復的消息。我清楚記得那年秋冬發生的每一個細節。

1977年10月21日,一個天高雲淡的星期五。

當時我在杭州灣畔星火農場當知青已一年零四個月。我所在的生活服務連,簡稱「服務連」,原名深井隊;是個新建的後勤小單位。連隊位於沿塘河和引淡河交界的東南角,住在堤壩上的草棚裡。

農場廣播站一天早、午、晚播三次,為有線廣播。連裡那個喇叭,安在男女宿舍中間的電線桿上,這一天,廣播傳來高校招考考試方案,並同時發表了《人民日報》社論。我在日記裡寫道:」按我現在的複習速度,今年是不行了。但第一次肯定鬆些,因是中斷11年後第一次。「

事實上,在聽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這則報導之前,我就曉得了高考行將恢復的小道消息。雖心有畏懼,但複習早已開始。早在那年9月回滬休假時,我就讀完傳抄的《大學考題》,做完《政治考試題》。當時有不少油印鉛印的彙編高考題,文理皆有,內容收錄從新中國首考一直到1965年。回滬探親的農友告知,上海的學習氣氛很濃。上海的練習簿脫銷,買不到了。

因高考停了十年,全國積下考生千萬計。就說我們農場,2萬多知青誰不想考。因為高考是最公平的——憑自己的本事就能回城上大學,沒有好爸爸沒關係,不要開後門,不需請客送禮;也不要什麼群眾推薦和領導評議。改變命運,全在自己!

由於要考的實在太多,場裡決定先本場初試;合格者才能拿準考證。對這個土政策,沒人反對和抵制。

為了獲取高考資格,1977年11月13日上午,我們先考了一次。考場在連隊對岸的場染化廠食堂。這場高考資格賽,只考語文和數學兩門;量不大,一個上午考完。打開保存至今的考卷,數學卷共10道題目,代數與幾何各佔一半。語文卷有五部分:劃分句子成份、修改病句、找成語中的錯別字、翻譯古文和分析文章。按場部規定,每門平均30分以上就可拿準考證。我以語文60分、數學10分的成績獲參賽資格。19日,填寫準考證,編號109461。12月5日,準考證下發。我所在的連隊3人拿到準考證,我考文科,其他兩人考理科。

圖為當年高考複習重點

1977農場初試語文卷

只要你報名參加高考,連裡不少人就開始叫你「大學生」了。

拿到高考入場券後,複習進入最後衝刺。那時沒高復班可讀,就是有也不能請假回上海讀;複習全靠歷年全國高考卷和想方設法弄來的中學複習模擬卷。利用回滬短暫的休假,去補自己的數學短板。通過父親朋友和親戚幫忙,到六十一中(今民立中學)和南市二中聽數學,坐在畢業班的最後一排。這樣有啥聽啥的聽課,也僅有兩次。聽老師講還明白,回來還是一頭霧水。

我們「75屆」,說是離開學校才一年,可四年中學時,一年是學工學農,缺乏系統、紮實的知識,與「老三屆」不能比,與應屆生有差距。

開考前一周的12月3日,我才知道複習重點。奉賢縣高校招生辦公室給考生發了《根據市高校招生工作簡報精神,現將複習的重點內容整理如下》。A4大小一張油印紙,包涵文理兩科;內容極簡單,大多一句話。譬如,「在語文方面,引導考生把重點放在提高寫作能力上」,最長的是政治。

12月11日,一個晴朗的星期天早晨。農場的車接送考生,還備了點心。我來到縣城南橋,坐進恢復高考的考場——奉賢中學的教室。我所考的文科是當天上下午,分別考數學和政治;12日考史地和語文。那時,只有上海卷。

之後,期待的發榜一拖再拖。先說20日,到19日說是22日;日子到了仍無音訊。到23日,說要到月底。26日又說到29日,到29日,報上有新聞:說26日完成閱卷,即將進入初選。

1978年1月7日,我接到錄取的體檢表格;我連3名考生全獲體檢資格。9日下午一點半,到南橋體檢。在體檢入口處,護士拿起一根棍兒細長的棉籤,蘸了蘸紫藥水,在我伸出的右手上,「唰唰」寫下三個數字:604。我掀開掛在門上厚厚的棉簾,一股熱浪撲面而來。

2月15日,我接到上海第四師範學校的通知,雖然是考上了,但學校並不很理想。父親和長輩與我談到半夜十一點半。終於決定,放棄再考。我在日記裡寫下,「路是很多的,要看你如何走。有雄心,還要有恆心,不怕苦和難」。但當時的日子是難熬的。因沒達到目標放棄了從農村進城的寶貴機會,我被視為拎不清的「戇大」;還有人等看我的笑話。

七個月後的1978年7月,我第二次參加了高考。考場仍在縣城南橋的奉賢中學,校門口貼著副聯,上聯:宏觀在手。下聯:微觀在握。

1978年準考證 反面。

農場這次沒組織資格考,只要報名就給準考證。經過去年的高考,場裡的考生少了;但連裡參加高考的,反而多了五六個。父親託人買來緊俏的重版《數理化自學叢書》17本,我讀完其中9本,即4冊《代數》,2冊《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平面解析幾何》和《三角》各1冊。

上海1977高考作文的記敘文是《在抓綱治國的日子裡》,議論文為《駁「知識越多越反動」》。父親聽人經驗傳授,記敘文可先做功課,可準備文章兩篇,一篇寫人,一篇記事。哪曉得,人算不如天算。1978年,上海語文不考作文,而是給一篇文章填寫標點符號。這次考試,外語首次出現,但不計分。我們明白,如果這次不過,今後高考難度增加,因為外語也要計入總分。

農場支持考生複習,隊裡的會議室,在熄燈後仍可使用。其他屋子在《各地人民廣播電臺聯播節目》八點半結束後,統統關燈。連隊宿舍為二層,會議室在二樓東頭第一間,隔壁是支書宿舍。那時已天熱,大家都在外乘風涼,我在眾目睽睽之下,臉不變色心不跳地走過長長的走廊,經過醫務室、會計室,走進會議室。

高考日子到了,自1978年7月20日到23日,共四天,從星期四到星期日。上午7:30—9:30,下午2:30—4:30。上下午各考一門。文科20日考政治、歷史,21日考數學、地理,22日考語文、外語,23日是外語專業口試。連隊的拖拉機送我們至場部,農場派車送南橋,還是在奉賢中學。

一月後的8月28日。副指導員推開她二樓房間的後窗,大聲喊我:考取了,要去體檢。全連考生,體檢唯我一個。在1978年8月29日二十歲生日那天,我收到了高考錄取的體檢通知;同時收到奉賢縣高校招生委員會辦公室《致考生的一封信》,其中寫道,「我們每得一分,都標誌著我們的階級覺悟,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們每得一分,都表明了我們在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路上,前進了一步……」

八月的最後一天,走進設在奉賢教師紅專學校的體檢站;我的右手背虎口處,再次被寫下一組紫色號碼:255。夏日裡的紫色,熒熒發光。我終於走進高等學府。入學通知書的信封上,印著六個紅字:上海師範學院(今上海師範大學)。(文/袁念琪)

錄取通知書來了。

十五年後,在當年考場門口。

相關焦點

  • 00後寄練習簿冒充1.5萬隻口罩,騙錢買二手車獲刑三年
    00後寄練習簿冒充1.5萬隻口罩,騙錢買二手車獲刑三年 澎湃新聞記者 李菁 2020-04-14 18:52 來源:澎湃新聞
  • 點燃孩子練習簿,從高樓扔下!父親輔導作業情緒失控……
    說起給孩子輔導功課許多家長都有一堆槽點氣兒不打一處來甚至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上海有一位爸爸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直接一把火把孩子的練習簿給燒掉了!把練習簿燒掉之後這個爸爸還從高樓裡把練習簿扔到了窗外很多當家長的網友都很理解這個爸爸的心情簡直就是隔著網線感同身受啊!
  • 東北紫色內褲脫銷 中高考穿著有講究
    東北紫色內褲脫銷 中高考穿著有講究時間:2019-06-11 09:18   來源:中國小康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東北紫色內褲脫銷 中高考穿著有講究 中國小康網 中高考穿著有講究 在學生時期,有一些考試是比較重要的。
  • 我背著小提琴,走過高考1977年
    1977年高考在冬季,那是恢復高考的第一次考試。作為經歷過那次高考的我,回首當年「闖五關斬千將」的那一幕,就像電影鏡頭中的畫面,清晰地浮現在我腦海。在農村,除了勞動,其它的空餘時間幾乎全花在了練琴上(這是當時我招工的「本錢」),當時練習的多為外國樂曲。60多歲的房東大娘問我:「你『鋸」(拉)的是『麼個』(什麼)歌,聽不懂,吵我『困眼閉』(睡覺)」,我便隨意拉了一首「文革」時期家喻戶曉的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她連聲稱讚:好聽!好聽!
  • 練習簿的命運
    練習簿的命運 2015-05-07 15:43 作者:泡泡唐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5年第19期
  • 《我們的青春1977》上海將播 沙溢演繹知青歲月
    網易娛樂7月7日報導 由江海洋執導,沙溢、王媛可、楊子姍、寧曉志等人主演的知青題材電視劇《我們的青春1977》將於7月7日登陸上海電視劇頻道。該劇以1977年恢復高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北大荒某農場一群來自北京、上海的知青排除萬難參加高考,並渴望通過高考來改變命運的故事。
  • 點燃孩子練習簿從高樓扔下,差點燒了鄰居家!輔導作業又添新劇情
    說起給孩子輔導功課許多家長都有一堆槽點氣兒不打一處來甚至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上海有一位爸爸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直接一把火把孩子的練習簿給燒掉了!把練習簿燒掉之後這個爸爸還從高樓裡把練習簿扔到了窗外這個爸爸以為練習簿上的火已經熄滅了才把練習簿扔出去的
  • 輔導作業情緒失控,上海這位爸爸點燃練習簿扔下樓,差點燒了鄰居家!
    12月14日晚上,滬上一小區上演驚險一幕:一位家長輔導孩子功課時情緒失控,一氣之下點燃練習簿並將燃燒的練習簿丟下樓,差點燒了鄰居的家!輔導作業脾氣」上火」,差點真」著火」了!在事發小區,許多居民聽說了這一情況,事情發生的起因很簡單:家住該小區的一對夫妻正在給小學四年級的兒子輔導作業,但是沒想到的是,孩子頑皮不聽管教,30多歲的父親勃然大怒,將一本練習簿點燃後放在陽臺外燃燒。
  • 爸爸一怒之下燒了練習簿,差點把鄰居家燒了!
    輔導作業情緒失控,爸爸一怒之下燒了練習簿,差點…… 2020-12-18 08:20:00
  • 輔導作業時情緒失控,爸爸一怒之下燒了練習簿,差點惹下大禍!
    12月14日晚上,上海一小區上演驚險一幕:一位家長輔導孩子功課時情緒失控,一氣之下點燃練習簿並將燃燒的練習簿丟下樓,差點燒了鄰居的家!輔導作業脾氣"上火",差點真"著火"了!在事發小區,許多居民聽說了這一情況,事情發生的起因很簡單:家住該小區的一對夫妻正在給小學四年級的兒子輔導作業,但是沒想到的是,孩子頑皮不聽管教,30多歲的父親勃然大怒,將一本練習簿點燃後放在陽臺外燃燒。而當事人介紹,事發時他以為這本練習簿快要燒沒了、幾近熄滅,於是才一怒之下將練習簿扔到樓下,沒想到的是,由於戶外風力較大,導致練習簿發生復燃,對樓下居民造成驚擾。
  • 爸爸一怒之下燒了練習簿,差點惹下大禍!網友...
    12月14日晚上上海一小區上演驚險一幕一位家長輔導孩子功課時情緒失控一氣之下點燃練習簿並將燃燒的練習簿丟下樓差點燒了鄰居的家輔導作業脾氣"上火"差點真"著火"事情發生的起因很簡單:家住事發小區的一對夫妻正在給小學四年級的兒子輔導作業
  • 輔導功課時情緒失控,爸爸點燃兒子的練習簿,差點燒了鄰居家……
    12月14日晚上,上海一小區上演驚險一幕:一名家長輔導孩子功課時情緒失控,一氣之下點燃練習簿並丟下樓,差點燒了鄰居的家……據報導,事發時一對夫妻正在給讀小學四年級的兒子輔導作業。孩子頑皮不聽管教,30多歲的父親勃然大怒,將一本練習簿點燃後放在陽臺外,任由其燃燒。眼瞅著火快滅了,他以為這本練習簿要燒沒了,一怒之下扔到樓下。沒想到的是,由於戶外風力較大,練習簿發生復燃,對樓下居民造成驚擾。事發後,派出所民警接報趕赴現場,對這名父親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
  • 80後爸爸把練習簿丟下樓,結果出大事了
    12月14日晚上上海一小區上演驚險一幕一位家長輔導孩子功課時情緒失控一氣之下點燃練習簿並將燃燒的練習簿丟下樓差點燒了鄰居的家在事發小區許多居民聽說了這一情況事情發生的起因很簡單家住該小區的一對夫妻正在給小學四年級的兒子輔導作業但是沒想到的是孩子頑皮不聽管教30多歲的父親勃然大怒將一本筆記本點燃後放在陽臺外燃燒而當事人介紹事發時他以為這本練習簿快要燒沒了、幾近熄滅於是才一怒之下將練習簿扔到樓下沒想到的是由於戶外風力較大
  • 重返1977——改革開放浪潮中的高考印記
    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無時不刻不在撥動著每一位中國高考生的心緒,並在每年初夏那個固定的日子裡,風雨無阻地完成著自己的使命。每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似乎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高考記憶。改革開放40年來,高考像是一個無聲的助推器,將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才推向大學的殿堂,推向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戰場。回望1977年,那份十六字的建議,換來了高考40餘年的時光印記。可以說,在過去的40餘年裡,高考制度不斷支撐著改革開放的一步步推進,而改革開放浪潮下巨變著的中國又讓這個在唐朝就出現了的選拔制度不斷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 1977年的高考老照片:那時候能拿準考證參加高考,別提多高興
    1977年的高考老照片:這是1978年春天,北京大學迎來恢復高考後錄取的第一批新生,從他們臉上的笑容可以看出,能夠考起大學別提有多開心了。1977年的高考老照片:在那個年代,如果能夠拿到準考證參加高考,別提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兒了,學子們參加考試回答的題目都非常認真。
  • 李鎮西:那年冬天——看電影《高考1977》有感
    (這是2009年4月5日深夜寫下的文字,記錄了我當時看了電影《高考1977》後的真實感受。曾發表在教育在線論壇博客。現在,一字不改,重新推出。)今天晚上,我看了電影《高考1977》。這部片名像記錄片的電影其實是故事片,說的是1977年冬天東北一群知識青年參加高考的事兒。因為我也是1977年參加的高考,所以一看這個片名我就走進了電影院。
  • 仁布知青張愛斌回憶高考,冬季高考:我生命中的1977
    仁布知青張愛斌回憶高考,冬季高考:我生命中的1977 2019-06-05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邰啟揚:1977,我參加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場考試
    好的,讓我們重返1977,聊一聊1977年的高考。1977年的高考,註定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300年,500年以後的歷史學家,還會對它津津樂道。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唯一一次冬季高考。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570萬考生參考,錄取27萬3千人。
  • 時光機回到1977:那年河南高考試卷和參加高考的薛家小哥哥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郭兵  核心提示|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復高考。1977年11月,河南發布1977年河南省高招簡章。1977年的河南高考考了哪些科目?卷子長啥樣?學生是怎麼備考考試的?
  • 影評:《好友練習簿》哈利波特來臺灣?!
    在沒有期待也沒有預設心理的情況之下,我看了《好友練習簿》。《好友練習簿》非常好看,它不是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在《哈利波特》或是《愛殺達令》的那種題材特異又拍得成功的好看,而是一部描述都會男女情感的小品電影的那種好看。看完這部片,我內心第一個感想是,丹尼爾雷德克裡夫終於有一部正常的愛情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