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懷石
最近最熱的韓劇,非李棟旭主演的《九尾狐傳》莫屬。
劇情有點類似韓版的《三生三世》,第四集驚現我們的哥哥張國榮。
掌管陰陽界線「三途川」的神——奪衣婆,一個本該看淡生死的角色,卻被李棟旭扮演的男主指出,她在張國榮去世的時候,喝了三天三夜的米酒。
打開奪衣婆的書櫃,裡面放的一水張國榮電影的DVD。
在當代國內女性追著李敏鎬、宋仲基喊長腿歐巴的時候,張國榮才是韓國女性心中的哥哥。
今年5月,韓國第二次重映《霸王別姬》,有人在韓網發帖,說張國榮早就不火了。
韓國的粉絲不幹了,曬應援現場照。
哥哥真的不火了嗎?《霸王別姬》首周末就衝進票房榜第四,壓過同樣復映的《復聯4》。
《阿飛正傳》重映,港版和內地版都是群像海報,到了韓版,其他啥都不重要了,貼滿哥哥就行!
從左到右分別為港版、內地版、韓版
每年哥哥生日這天,韓國網友自發宣傳紀念,那天「張國榮」霸佔韓網熱搜。
有人專門做了生日蛋糕:哥哥,該吹蠟燭了。
韓國人還把對哥哥的懷念刻進影視綜藝裡,而每一次提起,他們都懷抱著虔誠的心去仰望和膜拜。
形容一個人長得帥,他像張國榮。
《請回答1994》
對著B超孕期照片說,真帥啊,長大了一定像張國榮。
韓版《命中注定我愛你》
怎麼表現女主角是時空穿越者,一醒來發現哥哥去世了,仰天長嘯。
《請融化我》 女主冰凍20年後醒來,得知張國榮去世心態崩潰
如果要表現故事背景發生在八十年代,開篇就讓主角們圍觀張國榮的電影。
《請回答1988》第一幕,人們正在看《英雄本色》
要是班上的男同學敢稱自己是「張國榮」,會被女同學要求道歉,這種行為要被列為國家的恥辱!
《附身》裡,崔警官被問到為什麼要成為警察,說小時候看了《英雄本色》裡的張國榮,穿著皮夾克跟黑幫廝殺,吸引了他。
《機智的監獄生活》裡,金閔哲為了看最喜歡的電影《英雄本色》,不惜拿出珍藏的漢堡換一個電視遙控器。
因為女朋友為了張國榮一會哭一會笑,氣到把討厭張國榮寫進日記裡的行為,像極了現在追星少女的正(備)房(胎)男友們。
《又是吳海英》
哥哥在《阿飛正傳》裡的那段穿著白背心的恰恰舞,也成了韓劇男主們的標配舞蹈,《二十歲》 《紳士的品格》 《我妻子的一切》《尚道上學去》(太多了列不完) ……電視劇裡都出現了模仿。
《二十歲》
《紳士的品格》
如今家喻戶曉的韓國頂流,都是張國榮的迷弟、迷妹。亞洲小天王權志龍在Instagram上放了偶像在《阿飛正傳》裡的獨舞,還是那個白背心。
你見過17歲的「千頌伊」全智賢小姐姐靠在哥哥肩膀上,一副惡作劇成功的迷妹樣嗎?
宋慧喬在《藍色生死戀》爆紅後,來到香港和哥哥合影,並表示哥哥是自己從小喜歡的偶像,也曾在社交網絡上公開懷念哥哥。
在韓流風靡亞洲之前,哈港風盛行,香港的影視深深影響著韓國的流行文化,韓國文化圈出現了「香港電影症候群」的說法。
1987年,張國榮憑藉《愛慕》,成為第一位打入韓國音樂市場的粵語歌手。之後的《The Greatest Hits of Leslie Cheung》在韓國賣出30萬張;《寵愛》更是爆賣50萬張。
電影上,《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阿飛正傳》等大受歡迎。2009年,韓國甚至首次為懷念特定明星舉辦了"張國榮電影節",為期長達近一個月。
2013年出版了一本只在韓國發售的書,叫《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張國榮》。
韓國媒體稱他為「東洋的貴公子」,擁有「雕塑一般完美英俊的臉龐、美不勝收精緻的線條」,可要讓「愛美成性」的韓國人發自內心的喜愛,光靠臉蛋是不夠的。
韓國是對偶像失格零容忍的國家,很多男星因為酒駕,要麼退出組合,要麼立刻服兵役自我反省。最近被爆耍大牌的女子組合成員Irene,立刻道歉認錯,並停止活動。
而張國榮無論是扮演的角色,還是現實中的他,都內外兼修,勇敢講義氣有血性。
吳宇森拍《英雄本色》時經濟拮据,張國榮的加入拉來贊助。張國榮對工作全身心投入,韓國觀眾特別想看張國榮的動作戲,在《家有喜事》韓國版中,張國榮特地補拍了一段槍戰。
從大時代背景來說,當時韓國電影業還沒發展起來,「片荒」的韓國民眾自然而然地會去選擇一些「舶來品」,香港電影即是其中之一,由於東亞文化的接近性,香港片有天然打敗歐美電影的優勢。
恰逢八十年代後期,錄像機在韓國被普遍使用,使香港影片得以廣泛傳播。
港片百花齊放,功夫片、武俠片、殭屍片、黑幫片、喜劇片等,每個類目都誕生出了獨當一面的代表人物和拿得出手的佳作,成龍、周潤發、張國榮、周星馳、林青霞、王祖賢……
1979年,成龍的《醉拳》和《蛇形刁手》同時佔領首爾年度總人次冠亞軍
巔峰時期,很多香港動作片只要剛剛開完記者會,第二天拿著報導,就可以去韓國賣版權。也就是說影片還開拍,就可以從韓國那邊拿到錢。
國外買片產生的資金,可以讓香港明星每天有工開。不過,之後其他國家自己的電影工業發展起來,對進口的依賴度降低,港片的市場也就縮水了。
現在公認的韓國好片,《殺人回憶》《黃海》《殺手》,都可以看到成龍、杜琪峯等香港警匪片的影子。
《英雄本色》的韓國翻拍版《無敵者》
哥哥和發哥當年在韓國的廣告
那時在韓國流行的片子,主題基本是小人物對抗強權和命運的掙扎。黑幫片中等級森嚴的地下秩序,以道義和兄弟情為主要衝突的故事框架,挪到韓國也毫不違和。
《漫畫威龍之大話特務》,從名字到畫面,濃濃的星爺味
韓國人是世界上最在意對長輩說敬語的國家,財閥社會導致財富被少數人佔有,普通人想要階級躍升太難,財閥和政客是普通人生活裡最大的「反派」。
於是韓國電影中,總是能看到對財閥和官府秩序的反抗,在港片中常見的「俠以武犯禁」,在韓國電影裡找到了新的土壤。
《極限職業》緝毒小組5人最後癱坐在沙發上的一幕,致敬《英雄本色》,片尾響起《當年情》
而香港電影,則隨著人才斷檔、質量下降以及大陸資本和好萊塢影片的衝擊,難以恢復往昔的榮光,2003年的《無間道》被業內視為最後的「迴光返照」。
今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因疫情改成線上直播,沒有萬人空巷,只剩爾冬陞一人坐鎮。而《殺人回憶》的導演奉俊昊,憑藉《寄生蟲》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4項大獎,熠熠生輝。
奉俊昊和他的奧斯卡小金人
後港片時代,大量的香港電影人「北漂」進入內地娛樂圈,但香港電影的精神內核在內地出現了水土不服,偏安一隅的社會生態中所培育出的草根精神,在崇尚集體主義的內地,難以引起曾經的共鳴。
孤膽英雄不再那麼好拍了。
況且在「流量明星」噴發、製片人制度主導的市場裡,導演的話語權一降再降,製作成本向流量明星傾斜,演員在爛片裡摳了圖,挨幾個月的罵,繼續接代言撈錢,賺的盆滿缽滿。
所以吳宇森拍了《追捕》,拙劣復刻自己過往的風格。徐克拍了《智取威虎山》,和周星馳合作《西遊伏妖篇》,周星馳一遍遍向徐克強調,一定要有特效鏡頭。
跨越中韓的一個共同情愫是,人們在懷念張國榮時,也在懷念那個逝去的香港電影輝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