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已至
萬物皆秀
綠樹成蔭、果實纍纍
屬於「水果控」的時節來了!
如果說世間美味的水果
都有專屬的季節限定
那麼莓(梅)果
一定是夏天值得期待的禮物
無論是
「漿果之王」藍莓
「水果皇后」草莓
「黑鑽石」黑莓
還是
「綠色保健品」青梅
「果中瑪瑙」楊梅
……
提到名字
就讓人忍不住流口水了
如果能有機會吃上其中任何一種
清新的甜和淡淡的酸
在唇齒間交融、碰撞
瞬間就可以徵服你的味蕾
正因為口感獨特
莓(梅)果的種植
對土壤表層結構、質地、pH值
溫度、溼度、養分等條件
都有嚴格的要求
而在我國長三角地區
百裡秦淮河的源頭南京市溧水區
就有一片很適合莓(梅)果生長的
低山丘陵地帶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
紮根在這裡的農民
沉下心研究
利用土壤、氣候等得天獨厚的優勢
成功將五種莓(梅)果
全部栽種在自家的土地裡
江蘇南京溧水區經濟林果示範區草莓大棚一角。
如今
每年一到初夏
五莓(梅)相繼成熟
當那股子香香甜甜的味道
沁入心脾
你一定會和生活在這裡的農民一樣
幸福感爆棚
農民的幸福感從何而來?
讓我們一起去土地裡找答案吧!
1
從石頭地裡長出「致富果」
在南京溧水東南部
有一個原名「石頭拐」的村子
「拐」在當地方言就是「壞」
意思是說
這裡的石頭都是壞的
這裡也一度被認定為經濟薄弱村
讓「壞」石頭裡長出錢來
是村裡祖祖輩輩人的夢想
南京市溧水區藍莓種植地。新華社記者李響 攝
上世紀八十年代
農業科研院所的專家團隊來到這裡
經過測土、配方、栽培試驗
驚喜發現這裡的條件
很適合藍莓的生長
村支書便帶領著村民一起種植
大家紛紛改變以往其他作物的種植模式
不施化肥、不噴農藥
確保藍莓每一顆都可以摘下不用洗直接吃
因為勤勞的種植戶們堅持有機種植
這裡的藍莓鮮果
表皮傅粉
果粒飽滿圓潤
色澤鮮亮
口感甜美微酸
藍莓品質有了保障
銷路從哪兒找?
村民們一起探索了一種
「公司+農戶」的形式
成立了「藍莓合作社」
果農只要按照合作社的標準種植
都可依據合同直接由合作社收購
農民喜獲藍莓豐收。新華網發(陳守德 攝)
收購後加工廠
會統一對藍莓進行嚴格的分揀
工作人員將一顆顆飽滿的藍莓
放進透明的方盒子裡
每個小盒子上
都會標註著四個醒目的字:
有機藍莓
採摘過後工作人員對藍莓進行嚴格分揀。新華網發(朱武江 攝)
藍莓產業
不僅吸引了大學生回到家鄉
連遠道而來的德國洋農民
都深深愛上了這片熱土
大家一起做藍莓深加工
藍莓醬、藍莓酒、水果蛋糕
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
更名後的石頭寨村
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藍莓第一村」
有趣的是
藍莓的暢銷也帶動了黑莓產業
石頭寨村精美的石頭
正源源不斷生出「致富果」
2
科技+農業,助力豐產增收
最好的草莓採摘季
一般都在每年春天
而在溧水傅家邊村
草莓採摘可以從11月延續到5月
初夏時節
還沒走進傅家邊村的精品草莓園
「甜過初戀」的草莓味兒就撲鼻而來
草莓在哪兒?
瞧,正在大棚的高架上長著呢
順著高架往大棚深處走去
大顆草莓正掛在枝頭
人們無需彎腰
就可以將這些誘人的果實收入囊中
令人驚奇的是
除了常見的紅草莓
一顆顆披著粉嫩外衣的白草莓
可愛又特別
放一顆在口中咬開
那亦草莓亦水蜜桃的新奇口感
讓人唇齒留香
人人知道
「草莓好吃果難長」
那這些口感獨特、顆粒飽滿的新型草莓
又是怎樣長出來呢?
南京溧水區傅家邊精品草莓園航拍。新華網蔡子豫 攝
其實
引進的新型品種
不僅需要果農投入更多的精力
還需要更先進的育苗技術
近年來
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科研團隊
也相繼入駐到溧水
帶領著村民研發草莓新品技術
增加新型草莓種植面積
還專門在草莓基地
設立草莓氣象監測臺
根據天氣變化
隨時調控大棚溫溼
有了科技的助力
傅家邊草莓的品質提高
源源不斷的訂單飛進這個小村莊
草莓種植好的果農
畝收入達到3-4萬元
村裡每年都如期舉辦草莓採摘節
「去傅家邊採草莓」
已然成為周邊城市
市民的「必打卡項目」
3
幸福在希望的田野上
五月的清晨
當第一縷晨曦照進溧水傅家邊村梅園
村民們便準時出現在田間地頭
傅家邊村農民正在採摘青梅。新華網於華傑 攝
他們種植的青梅
迎來了最好的收穫季
村民們要趕在這個時候採摘完畢
才能保證製作青梅酒的青梅口感清脆
儘管連日忙碌
村民的臉上卻洋溢著笑容
當一顆顆果肉飽滿、色澤翠綠的
青梅落入袋子
一切辛勞都沒有白費
傅家邊村農民將採摘過的青梅打包發往加工廠。新華網於華傑 攝
此時溧水石湫鎮西橫山脈笠帽山上
楊梅長勢喜人
六月初
漫山遍野的紅逐漸蓋滿山頭
四面八方的客人正爭先恐後問著
「楊梅園的楊梅有沒有熟了?」
而笠帽山的農民們
卻一點也不著急
他們和南京溧水種植
青梅、草莓、藍莓、黑莓的所有果農一樣
把所有心思撲在土地裡
除草
施肥
灑水
修剪
防治病蟲
……
腳底沾滿泥土的芬芳
耕耘的汗水淌過臉龐
看著枝頭的果實健康成熟
就是他們最充實的時刻
南京溧水區石頭寨村的藍莓園。新華網發(段修兵 攝)
也正因為一代代
像他們一樣的果農
堅持不懈探索出一套完整的
無公害、綠色、有機
生產管理模式
這色彩繽紛、甜甜蜜蜜的五莓(梅)
才實實在在
成為脫貧致富的「金色產業」
策劃:黃蓉
監製:戚軒瑜
作者:蔡逸秋
鳴謝: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