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阿爾·帕西諾八十了,縱橫影壇五十載,真愛卻在電影外

2021-01-09 九瓣光影醬

文/ 阿夢

曾經有人問起阿爾·帕西諾:「你的人生座右銘是什麼?」

帕西諾回答說:「生命只存在於鋼絲上,其他時間都是等待。」

這句話原出自高空行走藝術家尼克·瓦倫達之口,對於帕西諾來說,他的鋼絲就是舞臺。

從戲劇舞臺開始表演生涯的知名演員很多,諸如馬龍·白蘭度、達斯汀·霍夫曼、羅伯特·德尼羅等,但他們在進軍影壇功成名就之後,很少會回去演話劇。

阿爾·帕西諾則不然,無論是在好萊塢大放光彩時,還是陷入低谷息影四年時,又或是步入晚年嘗試轉型期,時不時回到這條「鋼絲」上,似乎成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帕西諾演藝生涯的光輝履歷上,除了一座奧斯卡小金人,四座金球獎,兩座艾美獎和電影學會終身成就獎之外,他還獲得過兩次話劇類的最高獎——託尼獎。

4月25日剛好是阿爾·帕西諾的八十大壽,且用這篇文章,聊聊他的五十載影壇浮沉,以及他與舞臺的不解之緣。

貧窮混亂中長大,從小熱愛表演

八十年前,1940年4月25日,阿爾·帕西諾出生在紐約的義大利移民區。兩歲時,父母離婚,母親帶著他搬到南布朗克斯區,和外祖父母居住。

年幼的帕西諾在治安混亂的貧民區中長大,九歲便開始吸菸喝酒,十三歲接觸大麻,個性張揚的他還當上了街頭小混混的頭目,打架鬥毆不在話下。

這樣的帕西諾在學校肯定不是什麼「三好學生」,乏味的校園生活令人厭倦,唯一吸引他的地方,是在學校接觸了戲劇。

童年時期的他就展現出對表演的強烈興趣和天賦。家人常帶他去電影院,回來之後,他就會反覆模仿電影的情節和對白,樂此不疲。

1954年,在南布朗克斯區阿爾斯米爾劇院上演的切科洛夫的《海鷗》中,14歲的小帕西諾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登臺表演。

之後他通過試鏡,被曼哈頓的表演藝術學校錄取。不幸的是,才學習不到一年,母親的健康出現危機,家中經濟拮据,16歲的帕西諾不得不輟學打工補貼家用。

沒過多久,他又進入赫爾伯特伯高夫的電影製片廠,一邊打著零工,一邊學習表演。

在那段失意窮困的日子裡,帕西諾當過郵遞員、收銀員,賣過報紙、擦過皮鞋,在劇場做幕後工作。

他居無定所,有時借住在朋友家,有時乾脆睡在大街上或者劇院裡,連去試鏡坐巴士的錢都要跟別人借。

幾十年後,年近古稀的帕西諾被《紐約郵報》的專欄作家披露,20歲時還曾出賣自己的身體,委身於一個老女人換取食物和居所,每天早上起床都對自己感到厭惡,如今回想起來都大感後悔。

1962年,當帕西諾還在外地奔波演出的時候,突然得知噩耗,他的母親去世了,不久之後,從小深愛的外祖父也離開了他。

生活艱辛,至親離去,夢想還未有著落,人生陷入谷底。

但年紀輕輕就飽嘗生活之苦的帕西諾,從未放棄表演夢。終於,他被頗具盛名的「演員工作室」錄取,成為方法派表演大師李·斯特拉斯伯格的門下弟子,為此後的演藝道路打下基礎。

舞臺嶄露頭角,頂住壓力演《教父》

從外百老匯的舞臺開始,阿爾·帕西諾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終於找到了用武之地。

1968年,憑藉在戲劇《印第安人想佔布朗克斯區》中飾演的瘋癲男孩墨菲一角,28歲的帕西諾拿下了歐比獎「外百老匯最佳男演員獎」。

第二年,他首登百老匯舞臺,在戲劇《老虎系領帶嗎?》中表現出色,一舉拿下託尼獎,也藉此敲開了通往電影銀幕的大門。

電影《我,娜塔麗》是帕西諾在大銀幕上的首次亮相,然而不過驚鴻一瞥。1971年,帕西諾主演電影《毒海鴛鴦》,飾演一位陷入愛情與毒品掙扎中的癮君子。

這是初涉影壇的他唯一拿得出手的作品,電影本身反響平平,但帕西諾精湛的表演卻引起了一位導演的注意。

這位導演,就是弗朗西斯·科波拉。

當帕西諾接到科波拉的電話,聽聞他要讓自己出演《教父》,飾演的還是重要角色麥可·柯裡昂時,他簡直懷疑自己的耳朵。

「有那麼多優秀的演員,為啥找我來演這個角色?他是不是哪裡想錯了?」

除了科波拉,沒人覺得帕西諾能勝任這個角色,就連帕西諾自己也心存懷疑。當時身高只有一米七的帕西諾看上去矮小瘦弱,以前試鏡時常常因此被拒之門外。

出品方派拉蒙更是對這個選角非常不滿,「一個侏儒怎麼能演教父?」

在帕西諾的好友,導演傑瑞·沙茨伯格給他們看了《毒海鴛鴦》中八分鐘的片段,又經過了嚴格的試鏡之後,才勉強同意讓他出演。但開拍僅兩周,他們又三番五次地想要讓帕西諾走人。

科波拉堅持要用帕西諾,並鼓勵他去看看自己的表演片段。

在看到屏幕上,那個穿著軍裝參加妹妹婚禮,與家族其他人格格不入的麥可·柯裡昂時,帕西諾並不十分滿意,但也覺得「我並沒有那麼差」。

終於,在那場著名的餐館刺殺戲中,他極力克制的忐忑,緊繃的神經,故作平靜下的暗流湧動,不斷積蓄著力量,直到瞬間爆發。帕西諾憑藉實力讓出品方閉嘴,站穩了腳跟。

《教父》上映後,獲得了巨大成功。兩年後,派拉蒙公司出資六十萬美元,再加上總利潤的百分之一,邀請帕西諾在《教父2》中再演麥可·柯裡昂。

困頓迷茫時,回到「鋼絲」之上

在1972到1975年短短四年間,帕西諾出演了《教父》《衝突》《教父2》和《熱天午後》多部重要作品,連續四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或最佳男配角提名,在好萊塢聲名鵲起。

然而,眼前名利的誘惑令他感到迷茫,帕西諾深深地意識到,「比出演《教父》更難的,是帶著這樣的光環活下去,那需要有一定的代價。」

他索性拒絕了許多報酬豐厚的片約,在勢頭正盛之時,選擇回歸舞臺。1977年,帕西諾出演戲劇《帕夫洛·赫梅爾的基本訓練》,獲得了人生中第二座託尼獎。

在聲名顯赫時,舞臺是帕西諾保持初心的棲息地,而在失意困頓時,那裡成為他自我療愈之所。

四十歲的年紀本是一個男演員演藝生涯的黃金時期,但帕西諾卻在80年代遭遇了成名後的低谷。

1980年出演的《虎口巡航》,由於其中涉及極端的男同題材,頗受爭議。1983年的《疤面煞星》在今天看來是又一部黑幫經典,但在當時褒貶不一,因為過分渲染的暴力受到抨擊,帕西諾誇張癲狂的表演也為批評者詬病。

1985年,帕西諾出演成本高達二千八百萬美元的電影《革命》,卻遭遇票房和口碑的滑鐵盧,影片在美國本土票房不足一百萬,深受打擊的他因此息影4年。

在那段時間裡,陪伴他度過低谷期的,依然是他最熱愛的戲劇。

阿爾·帕西諾鍾愛莎士比亞,除了在百老匯舞臺上演出莎劇,他還會不定期地組織非公開朗讀會,朗讀他最喜歡的《哈姆雷特》《理查三世》《奧賽羅》《麥克白》等。

有時候,他會悄悄溜進校園,在空曠的地方,拿著幾本書,開始讀《哈姆雷特》的對白,回答學生們的問題。

這種獨特的心靈療法,被他的朋友戲謔地稱為「莎士比亞療法」。

就像他時常誦讀的《麥克白》中的那句,「無論黑夜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在沉寂四年後,1989年,帕西諾以一部《午夜驚情》成功復出影壇,並獲得金球獎提名。

第二年,《教父3》上映,為經典《教父》三部曲畫上完美的句點,更像是在迎接這位「老教父」王者歸來。

接下來的90年代,成為他演藝生涯的又一巔峰期,奉獻出《情梟的黎明》《盜火線》《魔鬼代言人》《忠奸人》《驚曝內幕》等多部優秀作品。

更在1992年,以《聞香識女人》中扮演盲人軍官的精彩表演,捧得了屬於他的奧斯卡小金人。

當帕西諾走上領獎臺,接過小金人,有些羞澀地笑著摸摸頭頂的時候,全場起立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他發表獲獎感言的第一句話便是「你們結束了我多年的陪跑。」

這份榮譽可能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嘗試轉型導演,揮灑戲劇之愛

邁入晚年的帕西諾依舊活躍在影壇,甚至更為高產。

在最近二十年裡,出演的電影和劇集將近三十部,雖然大部分口碑平平,偶爾有佳作閃現,比如《天使在美國》《死亡醫生》以及去年的《愛爾蘭人》。

銀幕形象似乎變得溫情柔軟起來,《曼格霍恩》裡的老鐵匠,《低入塵埃》中的大談「忘年父女戀」的戲劇演員,在《丹尼·科林斯》裡還挑戰了一把過氣老年搖滾歌手,第一次開金口大展歌喉。

總想要不斷自我挑戰的帕西諾也在嘗試「演而優則導」,身體力行地將戲劇推到更多觀眾的面前。

1996年,他首次擔當導演,拍攝紀錄片《尋找理查三世》。

準確來說,這是一部半戲劇半紀錄片式的作品,既有排演莎劇《理查三世》的整個過程,也有對劇本的解讀和討論。

而大量的街頭採訪,透露出美國年輕人對莎士比亞戲劇的陌生現狀,這正是帕西諾拍攝影片的動機。

2011年,他又採用類似的現實與戲劇穿插的手法,拍攝了《王爾德的莎樂美》,主演是「勞模姐」傑西卡·查斯坦。

帕西諾在片中更是多重角色跳躍,他是催促劇組人員加緊工作的導演,是注視著女兒的希律王,是提供王爾德花邊新聞的教授,還是戴著頭巾、騎著駱駝穿越沙漠的人類學家,甚至扮演親自現身的王爾德本人。

對莎士比亞情有獨鐘的帕西諾,熱衷於拍攝經典莎劇改編的電影作品,對於影片中的對白甚至可以倒背如流。

在2004年的莎劇改編電影《威尼斯商人》中,帕西諾留著一臉花白大鬍子,飾演猶太商人夏洛克。

這個版本的夏洛克有種顛覆傳統之感,他不再是印象中唯利是圖、貪得無厭,非要割人一磅肉的著名吝嗇鬼,悲慘的遭遇反而令人心生同情。

接下來,年過八旬的帕西諾並不著急退休,他還要和《威尼斯商人》的導演再度聯手,出演又一部莎劇電影《李爾王》,繼續揮灑他對戲劇、對莎士比亞的熱愛。

帕西諾把舞臺比作自己的「鋼絲」,那是他尋找、挑戰和思考自我的地方。

和電影不同,戲劇對演員的要求更苛刻,你必須經過嚴格練習,無數次排演,把每一個環節做到極致。

最終一切呈現在舞臺上,沒有機會NG重來。而觀眾的實時回應,打個噴嚏或者交頭接耳,都在影響著你的表演。

帕西諾將戲劇舞臺上的表演方法延續到電影之中,他偏愛那些戲劇衝突強烈的角色,豐富的肢體語言,劇烈的面部表情,收放自如的強大爆發力成為了他的標誌。

每當站在舞臺的表演區域,帷幕升起,燈光就位,「你與戲院諸神們一起懸於高空之中——熱愛它,熱愛它,熱愛它。」

祝帕西諾老爺子八十歲生日快樂!健康長壽!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一起嘮嘮精彩電影,嗑嗑男神女神!

相關焦點

  • 「教父」阿爾·帕西諾八十了,縱橫影壇五十載,真愛卻在電影外
    從戲劇舞臺開始表演生涯的知名演員很多,諸如馬龍·白蘭度、達斯汀·霍夫曼、羅伯特·德尼羅等,但他們在進軍影壇功成名就之後,很少會回去演話劇。阿爾·帕西諾則不然,無論是在好萊塢大放光彩時,還是陷入低谷息影四年時,又或是步入晚年嘗試轉型期,時不時回到這條「鋼絲」上,似乎成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
  • 從影50年不退休,成熟男人的典範,他是第二代教父阿爾·帕西諾
    即便進入耄耋之年,氣場和實力依然不減,這就是好萊塢男星阿爾·帕西諾給人的最大印象。無論是第二代教父麥可·柯裡昂還是史法蘭中校甚至是好萊塢經紀人馬文·施瓦茨,阿爾·帕西諾為我們演繹出一個有著沉穩堅強性格的男人的風採。有些人因為電影而偉大,但是他出演的電影因為有了他而更顯光彩。
  • 阿爾·帕西諾——說他是電影教父應該沒有意見吧?
    阿爾·帕西諾,電影教父,一個永載影史的名字。作為粉絲,在開動鍵盤前,筆者總以為自己對他足夠了解,算得上資深影迷;但事實上,一旦開動,語言開始流露出它的局限,不知從何入手。於是,筆者不自覺地列了列他的成就。
  • 教父阿爾·帕西諾:小個子男人的強大氣場
    說到氣場強大的男演員,美國演員阿爾·帕西諾必定名列前茅,他憑藉《教父》、《疤面煞星》、《聞香識女人》等經典電影成為風靡全球的性格演員。阿爾·帕西諾1940年出生在美國,是義大利西西里島人的後裔,自幼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對表演有濃厚的興趣,但因為家境貧困,他16歲就輟學工作。
  • 看完《教父3》,才明白阿爾·帕西諾為何站在好萊塢演技的巔峰!
    即使你對好萊塢的電影完全不感興趣,對《教父》這個名字也絕對不會陌生。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系列作品之一,歷經歲月的考驗,依舊被無數人奉為經典神作!通過《教父》系列,成就了很多頂級的電影人。比如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從最初的名不見經傳,到後來的享譽國際影壇。
  • 美國電影的偶像:一代教父——阿爾·帕西諾
    阿爾·帕西諾,一個離異母親獨自撫養的義大利美國新移民,貧困與低賤以及沒有希望的學業,早年長相枯燥身材矮小,經歷重重生活艱辛,磨光了他靈魂之鏡成就了戲劇的天分。他初出茅廬就站在完美的《教父》馬龍·白蘭度身邊演完了邁克。他的演技,就像在《聞香識女人》中帶著素不相識的少女跳探戈一樣,節奏得當,舉止完美。
  • 一代教父——阿爾·帕西諾最經典的銀幕形象
    提起阿爾·帕西諾,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這些印象。作為當今世界最偉大的演員之一,阿爾·帕西諾用精湛的演技為我們帶來了無數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其中最為經典的一個非《教父》系列的麥克·柯裡昂莫屬。1971年,初出茅廬的阿爾·帕西諾得到了人生中第一個重要角色——《教父》中的小兒子麥克·柯裡昂。這個角色派拉蒙本打算找當紅演員來演,但導演科波拉力排眾議,堅決啟用了當時毫無名氣的阿爾·帕西諾。
  • 阿爾·帕西諾:殿堂級演員,我們心中永遠經典的教父
    The Corleone family will never end 演藝經歷 阿爾·帕西諾,1940 1969年,阿爾出演了電影處女作《我,娜塔麗》。1972年與著名演員馬龍·白蘭度合作,出演黑幫電影《教父》,在片中扮演第二代教父「麥克·柯裡昂」,並憑藉此片獲得了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 戲裡戲外的「教父」阿爾·帕西諾,人的成長到底需要經歷什麼?
    今年是2020年,算起來阿爾帕西諾這顆影壇常青樹,已經80歲的高齡了。真正的耄耋之年了。而據他那部傳世之作《教父》,也已經將近半個世紀。這部被稱作「男人的聖經」的電影,已經不能用單純的「經典」去囊括它的價值了。在豆瓣經典電影長居前30名,除了本身劇本優良以外,也少不了演職人員的辛勤付出。
  • 阿爾·帕西諾:從影四十載,回首往事堪嗟
    他和同代的羅伯特·德尼羅、達斯汀·霍夫曼一起,在1970到80年代,通過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的火爆電影,開闢了電影表演的新領域。 所以我必須承認的是,當阿爾·帕西諾走進採訪室接受採訪時,這一幕給我一種超現實的感覺——就好像你踏入了一部電影。
  • 「教父」阿爾·帕西諾現身,鬚髮皆白精神矍鑠,79歲仍寶刀未老
    當地時間5月28日,79歲「教父」阿爾·帕西諾(Al Pacino)現身街頭。他身穿藍色外套,發須皆白精神矍鑠,仍舊寶刀未老。看到鏡頭後,她抬手示意,親和力max。阿爾·帕西諾194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出身貧賤,身高1米7卻屢屢被人呼為侏儒,長著一張猴子臉,全身上下實在找不出亮點,借錢買票坐公交去各地試鏡,還屢屢被拒。1969年,阿爾·帕西諾開始登上大銀幕,僅僅3年後他便憑藉電影《教父》系列成名,從而奠定巨星地位。之後他更是佳作不斷,例如《盜火線》、《聞香識女人》、《天使在美國》等等。
  • 阿爾·帕西諾:我曾經當過男妓
    他因為《教父》系列、《熱天午後》和《疤面煞星》等多部電影獲得了八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和四次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並在1993年因影片《聞香識女人》而獲得奧斯卡影帝的頭銜。他被稱為「演員中的演員」,銀幕上的表達方式與眾不同。他飽嘗過風雨,倖存並成功,生活教會他如何表演。他的經歷珍貴且不可複製,他的存在,豐富了當代電影世界。他,就是阿爾·帕西諾。
  • 「教父」阿爾·帕西諾最經典的電影之一,豆瓣高達8.6分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阿爾·帕西諾的電影:《熱天午後》,其代表作有《教父》系列、《聞香識女人》、《疤面煞星》,是美國電影界的泰山北鬥。而另一個男主角則是約翰·凱澤爾,和阿爾·帕西諾一起主演過《教父》。兩人合作的這部《熱天午後》,豆瓣評分達到了8.6分,好於 96% 犯罪片,好於 92% 劇情片。也是阿爾·帕西諾最經典的電影之一。
  • 永遠的「教父」阿爾·帕西諾,前半生足以名垂影史!
    自電影這項藝術形式誕生以來,衍生出了猶如浩瀚星空般數不盡的優秀演員。其中能形容為演技精湛的可謂數不勝數,但能冠以「偉大」一詞的卻又鳳毛麟角!而毫無疑問,阿爾·帕西諾就是一位偉大的演員。如果把全世界所有的演員比喻成一座金字塔,那麼阿爾·帕西諾絕對是屹立於塔尖上的那一個!
  • 天生演員 阿爾·帕西諾
    阿爾·帕西諾Al Pacino美國著名電影演員他主演的《教父》三部曲《聞香識女人》、《衝突》、《疤面煞星》等都是份量十足的優秀電影他是電影從業人員(包括導演和演員)影迷心目中教父級的影星這部電影為他連續第二次獲得奧斯卡獎提名在大膽選擇電影角色的過程中帕西諾開闊了自己的眼界他憑藉《教父》《衝突》《教父2》《熱天午後》連續4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或最佳男配角提名1977主演電影夕陽之戀Bobby Deerfield
  • 兩代教父同框!羅伯特·德尼羅與阿爾·帕西諾拍寫真
    網易娛樂11月20日報導 兩大教父同框!日前,兩位奧斯卡影帝羅伯特·德尼羅和阿爾·帕西諾登上《GQ》雜誌封面。兩人同框拍寫真為即將上映的黑幫片《愛爾蘭人》預熱。據悉,《愛爾蘭人》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影片由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喬·佩西主演。兩代「教父」再次出山讓影迷無比期待,片中用電腦CG技術打造年輕版的他們。聚焦黑社會殺手「愛爾蘭佬」弗蘭克·謝蘭,圍繞美國著名失蹤人口吉米·霍法案展開。該片片長達3個半小時,已在11月1日北美小範圍上映,11月27日Netflix流媒體上線。
  • 阿爾·帕西諾:32歲演《教父》,52歲得奧斯卡,本人超級摳門?
    相比小李子的滋潤生活,阿爾·帕西諾最近可就孤單了,今年2月和以色列演員女友分手Meital Dohan結束兩年戀情,兩人相差足足39歲,分手卻不太愉快。作為極少數獲得「演藝大滿貫」(奧斯卡獎、艾美獎和託尼獎)的藝術家之一,阿爾·帕西諾獲得過一座奧斯卡獎、兩座託尼獎、兩座艾美獎,還獲得美國電影學會和金球獎的終身成就獎,成績堪稱輝煌。男演員亞歷克·鮑德溫Alec Baldwin紐約大學畢業論文,主題就是研究阿爾·帕西諾的表演方法。
  • 殿堂級巨星阿爾帕西諾的七部電影,代表了好萊塢演技的最高水準!
    大家好,我是角角,在好萊塢眾多知名影星中,阿爾·帕西諾絕對是公認的殿堂級巨星,或許許多年輕人並不認識他,但是這位年過八十耄耋老人的影視地位確實遠遠高於如今紅遍全球的好萊塢明星們,而他能得到這份盛譽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他代表的就是好萊塢演技的最高水準,今天就跟隨角角一起欣賞下阿爾·帕西諾參演的七部電影
  • 電影《教父》影評分析
    馬龍·白蘭度飾演的教父就是一個典型。在女兒的婚禮上,他是一個威嚴的、講義氣的、喜歡宣揚家庭價值的大家長,對於來賓的要求有求必應,不管他們的地位如何,也不管他們的要求是否合法,最後都能在他那裡等到解決,而他並不要任何當前的回報。
  • 《教父2》男主角——羅伯特·德尼羅,4部經典電影
    在《教父2》、《計程車司機》、《美國往事》三部由他主演的早期電影中,一股暴戾、冷酷的殺氣幾乎撲面而來。《教父2》是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一部黑幫片。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羅伯特·杜瓦爾、黛安·基頓等主演。該片主要講述了第二代教父麥可·柯裡昂的奮鬥歷程,同時影片也回憶了第一代教父維多·柯裡昂創業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