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父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廣結良緣。成家立業,妻賢子孝。仿佛一輩子都順風順水,其實背地受的苦難和壓力,黑暗中的計劃,步步為營,縝密細緻都是得益於他寬廣的格局、過人的智慧以及果敢的勇氣,贏得檯面上的尊敬,也得到了臺面下的真情。
今年是2020年,算起來阿爾帕西諾這顆影壇常青樹,已經80歲的高齡了。真正的耄耋之年了。
而據他那部傳世之作《教父》,也已經將近半個世紀。
這部被稱作「男人的聖經」的電影,已經不能用單純的「經典」去囊括它的價值了。
在豆瓣經典電影長居前30名,除了本身劇本優良以外,也少不了演職人員的辛勤付出。而其中靈魂人物「小教父」邁克·柯裡昂飾演者阿爾·帕西諾(Al Pacino),精湛的演技讓人過目難忘。
那一雙炯炯有神的雙眼,像一隻孤傲的鷹隼,仿佛能洞察所有世間險惡。
人生如戲,現實中的阿爾和影片中的麥可,似乎有著相似卻又相反的經歷。
柯裡昂家族的成員整體上秉承了他們西西里人的宗族團結的傳統。母親慈愛賢惠,父親有責任有擔當。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所好。
在柯裡昂家族的三兄弟裡,麥可是最內斂的那一個。大兒子桑尼雖然做事衝動且易怒,依舊被當作老教父的接班人在培養。二哥弗雷多性格決定命運,軟弱的他只能伏低做小。而麥可排行老三,雖說父親也有意在仕途上培養他,從他這輩可以「洗黑入白」,做遊戲的制定者而不是服務者。從影片開始麥可身著軍裝就知道,麥可的初衷並不是想繼承家業的,而是做一個正常的「愛國者」(patriot),實現他這一代的美國夢。
然而對於才入行的演員阿爾,事情並不是想像中那麼順利,阿爾出生於一個義大利裔的家庭。阿爾的母親初為人母時也不過19歲,她還沒有準備好接受母親這個角色的轉變。阿爾兩歲的時候父母離婚,隨後便和母親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阿爾的父母
阿爾的父親,阿爾小時候
貧困、孤獨、嘈雜的環境、底層的卑微在幼小的阿爾身上烙下了印記。
阿爾的外祖父母,都是思想很傳統的人。單親母親長期在外工作,模仿電影中的對白和人物成為他僅有的樂趣。無心學業的阿爾,在14歲一次舞臺表演中,更加堅定了對這份職業的選擇和熱愛。
然而,當二十六歲的阿爾第一次站在百老匯的舞臺上獲得獲奧比獎最佳男主角獎時,他的母親早已因病去世,無緣分享到他的喜悅了,這成為了他終身的遺憾。
而在接下來的《毒海鴛鴦》,讓他在大熒幕上嶄露頭角,飾演一名以販養吸的毒販,底層嘍囉的無奈和絕望,演繹的得心應手。
《毒海鴛鴦》劇照
《教父》中的麥可在父親出事之後,善於觀察的他在醫院就發現警察已經被對家索洛佐收買,四面楚歌之際,他用他的沉著和冷靜守護了住了老教父,也為家人的營救爭取了時間。隨後,自告奮勇的去餐館刺殺沆瀣一氣的對家和警方。當時他的大哥是極度不信任他的,在他眼裡,他只是個書呆子小弟而已。
在《教父1》中快餐店刺殺對手的那幕,是真正意義上的麥可在人生的反轉和覺醒。而在現實中,也是阿爾藉此,向那些不相信他的公司高層和製片方證明了自己實力,也給一直相信他的科波拉導演爭了口氣。
在《教父1》中凱和麥可最初談戀愛時的甜蜜,是影片中難得的純真瞬間:
而這段愛情也隨著老教父的遇刺發生了激烈的轉折,麥可不得不遠離故鄉隱姓埋名。遇到了西西里村莊裡美麗樸實的村長的女兒,在原著中,作者是如此描述的:「他對於凱的愛是基於甜美和智慧,還有她明辨是非的眼光。而這次是排山倒海的佔有欲和欲望......」可見,凱在麥可心中的分量還是很重要。
然而,即便是如此「天造地設」樣的般配,也無法逃離一個事實,就是,凱其實不適合做了教父的麥可。
教父身邊需要的是賢妻良母類型的女人,認同那套理念的順從者。凱的獨立和現代思維,與傳統的西西里黑幫宗派關係格格不入。他們的鴻溝,早在麥可從西西里返回美國的時候,就形成了。那時候的麥可,已經身不由己,他無法在自己黑幫家族的角色裡全身而退,也意味著他永遠無法成為凱所期盼的「正常普通家庭」裡的丈夫了。隨著在包房裡的那一巴掌,打碎了凱僅存的一點信心和留念。
老教父說:「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對家庭和諧十分看重的老教父的一套哲學還是自有它道理所在的。而在樹下對麥可的一番諄諄教誨,則顯得樸實而真切。
德高望重的教父花了一輩子,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小心,不願做提線木偶,卻無可奈何的接受命運的安排。最終由小兒子繼承衣缽,扛起柯裡昂家族的重擔。父子情、合家歡在影片中,顯得格外的溫馨珍貴。
儘管飾演過很多情場高手,劇中都是抱得美人歸。現實中的阿爾是很抗拒婚姻的,儘管談過女朋友,也有過子女。也許是童年父母婚姻上的失敗給了他極大的觸動和不安全感,也許獨身才是他最好的選擇。在其歷任女友中,有一位非常特殊,就是在《教父》中飾演凱的女演員黛安·基頓(Diane Keaton)。曾經也是大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繆斯。
關於兩人分手的原因,眾說紛紜。只知道兩人分手後依舊是好友,戴安在節目上點評了歷任男友唯獨問及阿爾時她保持緘默,而阿爾也在公開場合表示,愛她一輩子。也許這種大愛比起小愛來要來的更長久一些吧。
《教父》裡的精彩表演,使得外界對於阿爾的演技有了全新的認識。即便在面對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這樣的老戲骨時,阿爾也不露畏色。儘管當年的奧斯卡並沒有垂青阿爾,但之後的《熱天午後》、《疤面煞星》裡,這位「黑幫教父」在劇中如同變色龍一般,斯文不見,暴戾萬分。戲路也漸漸擴寬。《教父》系列成就了阿爾,但阿爾的演藝野心並不想被禁錮。
《熱天午後》劇照
1993年,多次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阿爾終於憑藉《聞香識女人》這部電影斬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阿爾飾演的失明的史法蘭在劇中的一段探戈,跳進了多少人的心裡。
也許是他們的氣場太強,也許是觀眾對他們入戲太深。阿爾和他的老朋友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一樣,成為了很多電影的「黑幫老大」專業戶。《十三羅漢》、《好萊塢往事》、《忠奸人》裡,阿爾又演起了老本行——不同風格的黑幫老大。當然,阿爾的《魔鬼代言人》、《死亡醫生》這類探討人性的片子,也很值得一看。
與基努裡維斯合作的《魔鬼代言人》
麥可在《教父2》中明顯的顯得更加冷酷、成熟。在第一部裡試探到康妮的丈夫才是內鬼時,他是冷靜而沉著的,但到了第二部在得知自己的親兄弟弗雷多為了那可憐的利益和自尊心背叛自己時,麥可內心極度掙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高處不勝寒,權利的制高點往往是瀰漫著孤獨的氣息。
I know it was you Fredo, you broke my heart
「不準你再聯合外人對付自己的家族」。
這句話早在第一部的賭場裡就告誡過弗雷多。然而,二哥一次次的背叛,一次次的觸及麥可的底線,將麥可送上了法庭,也編織好了自己的絞刑架繩索。
「教父活在自己的版圖裡,他藐視一切法律和價值觀,他用自己的法律來保護他版圖裡的人。在教父的世界裡,忠誠和友誼是唯一的通行證。」這是《教父》原著裡的一段話,顯然任何在教父的世界裡藐視這項規則的人,都要付出代價。
麥可得到了翻雲覆雨的至高權力,然而背後卻有無數利益鏈條牽引著他,這些鏈條同時成就了他。在這場遊戲中,他亦步亦趨,權衡著、妥協著;抗爭著、又順從著。顯然到了他這代,他沒能像父親那樣安然自若的處理棘手的問題;相反,他時而被這些問題所桎梏和影響
每每回看《教父》,不僅會被演員精湛的演技所折服,電影中蘊含的經典哲理,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是讓人愈久彌新。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然而,過多人把精力集中在了「演」,即「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是「技」上,「憑什麼樣的實力才能成為那樣的人」。
《教父》中的金句很多,名利場面也不少,即便模仿記住了所有,也沒法複製影中人的一生。
老教父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廣結良緣。成家立業,妻賢子孝。仿佛一輩子都順風順水,其實背地受的苦難和壓力,黑暗中的計劃,步步為營,縝密細緻都是得益於他寬廣的格局、過人的智慧以及果敢的勇氣,贏得檯面上的尊敬,也得到了臺面下的真情。
小教父麥可殺伐決斷、洞察萬象,運籌帷幄。然而比起他的父親,少了些許強者的溫潤,多出了一些防禦者的不安和疲憊。是時代造就了他,也是形勢改變了他。柯裡昂家族的衰弱是大勢所趨,他盡力為之了,卻失去得太多。
小教父麥可的成長,沒有英雄主義的熱血沸騰,只有現實意味的殘酷和凜冽。
叱吒風雲又如何?人間正道是滄桑,最終也抵不過秋日的落葉來得真實。
篇幅所限,《教父》中所涉及的其他部分內容,以及阿爾帕西諾在演藝事業方面的故事,留在下篇再作解析。
感謝閱讀,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