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追夢人
馬行曉:青春路上踏歌行
馬行曉(左)一心撲在工作上,早已和村民打成一片。
從一名城市裡的小姑娘,到唐山市首批大學生村官,她紮根山鄉一幹就是11年;從被查出患有甲狀腺癌轉移頸部淋巴結,到兩次手術並放療,她選擇了「身體允許就和鄉親們一起奮鬥」;從被評為唐山市「時代新人·最美基層工作者」,到榮獲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提名獎」稱號,她用實幹託舉起青春的夢想……
她,就是遷西縣「智慧遷西」綜合指揮中心主任馬行曉。
用汗水澆灌的
青春之花最美麗
2008年,經過考試,從小在唐山市區長大的馬行曉作為首批大學生村官,被分配到燕山深處的遷西縣東蓮花院鄉西蓮花院村任村主任助理。「一個城裡來的小丫頭到村裡當助理,老百姓的事她懂嗎?村裡的苦她吃得消嗎?」入村第一天,村民對這個初來乍到的城裡姑娘充滿疑慮。
有疑慮不怕,怕的是在疑慮面前低頭。為儘快轉變村民看法,馬行曉一門心思撲到村裡工作上,她挨門挨戶走訪,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她走遍了幾百戶人家,記下一大本「民情日記」,誰家幾個孩子、誰家有病人、誰家孩子還沒娶上媳婦……這些事情她都熟記於心。
西蓮花院村是鄉裡第二大村,山多地少,人多樹少,村情複雜,馬行曉和村「兩委」結合村裡石灰巖土質特點、氣候條件以及種植習慣,謀劃建設高標準核桃基地,從規劃地塊到引進苗木,從跑辦各種手續到修建引水工程,她事無巨細。如今,馬行曉和村民栽下的核桃苗已經進入盛果期,年收入達70餘萬元,每戶直接收益超過3000元。
2012年7月的一天,一場特大暴雨襲擊了西蓮花院村,進出村子道路成了一片汪洋,村北山體也出現小幅度滑坡。此時,帶領村幹部在一線搶險的村黨支部書記馬會中大聲對馬行曉喊道:「你一個姑娘家不適合留在這兒,趕緊轉移!」「我是共產黨員,也是村幹部,危難時刻不能離開,我要和大家一起戰鬥!」她和黨員幹部拉起長長的安全繩,在大雨中泡了兩個多小時,直到被困村民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
馬行曉的一點一滴,村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隨著時間流淌,村民們漸漸感受到她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她也從「城裡丫頭」成為村民炕頭上的貼心人,村民都親切地喊她「曉曉」。
無法選擇生命的長度
那就奮鬥出人生的厚度
天有不測風雲。2017年春節前夕,已是幸福三口之家的馬行曉被查出患有甲狀腺癌並已轉移。「癌症」兩個字猶如晴天霹靂,讓她感覺離死神仿佛一步之遙。
「追逐夢想總是百轉千回,無怨無悔從容面對,風雨彩虹鏗鏘玫瑰……」2017年3月,馬行曉哼唱著這首《鏗鏘玫瑰》,被推入手術室,完成了第一次手術。為清除被癌細胞侵襲的左側頸部淋巴結,醫生把她脖子左側組織全部掏空了,導致她左耳以下到鎖骨部位全部失去知覺。2018年5月,她又進行了第二次癌組織清除手術。術後僅一周,剛拆完線,她便面帶笑容回到工作崗位上,還特意向領導請求,「不要把病情告訴同事們,這不是少幹工作的理由,更不能成為我的特權。」
當時,正值農村「兩委」幹部換屆選舉,馬行曉所在的工作組負責東城峪和董莊子兩個行政村。每天,她早上5點入村,一直忙到晚上6點多,全然忘記了自己是做過兩次手術、需要終身服用激素類藥物的病人。由於連續高強度的工作,在董莊子村婦代會第二輪選舉完成後,她暈倒在了宿舍。「你以為自己是鐵打的嗎?難道連命都不要了嗎?」面對同事的關心,馬行曉歉意地說:「讓大家擔心了,選舉這事要細心,既幹就要幹好!」
馬行曉(右)入戶調查。
2019年初,東蓮花院鄉接到省生態文明建設暨鄉村治理工作會觀摩的任務,已擔任鄉辦公室負責人的馬行曉又投入了「戰鬥」,承擔起董莊子村的包建工作。她戴上手套圍上圍裙,和村幹部一起,連續奮戰三天三夜,把村莊整理得乾乾淨淨,之後她又指揮拆除違規建築,進行村莊綠化美化。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她沒有回過一次家,想孩子了,就讓愛人開車把孩子帶到村裡看一看。
鑑於馬行曉在董莊子村的出色表現,鄉裡又把村情更為複雜的柳溝峪村交給了她。接受任務的當天,她悄悄退掉了丈夫早就預約好的複查專家號,晚上7點準時趕到柳溝峪村,和村幹部一起研究治理方案。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她說:「真是累到極限了,但我只有一個信念,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把任務完成。」2019年7月底,省委書記王東峰帶領全省各地市領導蒞臨東蓮花院鄉現場觀摩,當她聽到與會人員充分肯定的話語時,激動地哭了,「我終於可以踏踏實實地去複查了!」
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青春路上踏歌行
2019年10月,遷西縣在唐山市率先組建以智能化社會治理為目標的「智慧遷西」綜合指揮中心,馬行曉被任命為主任。崗位變了、職責變了、職級高了,但她為民的初心沒有變。
初到崗位,「迎接」馬行曉團隊的是一起因野外燒秸稈而引發的山火事件。2019年10月30日,指揮中心遠程監控發現幾十公裡外山坳裡有疑似火情,馬行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兵分三路。一路緊盯險情,準確定位山火地點並鎖定縱火人;一路立即通知屬地鄉鎮和森林消防大隊趕赴現場;一路按程序向上級領導報告情況。整個事件從發現火情到完全控制並撲滅,僅僅用了26分鐘。
2019年12月12日凌晨2點8分,正在熟睡中的馬行曉被急促的電話鈴聲叫醒。單位值班人員來電稱,一對夫婦正在指揮中心尋求幫助,請求利用「智慧遷西」視頻監控系統尋找孩子。「這事兒雖然不在中心的職責範圍內,但老百姓的事不管分內分外,咱們必須全力以赴!」掛了電話,她隨即趕到指揮中心,和同事一起調閱視頻、檢索影像,進行身份信息比對,很快將孩子位置鎖定在縣城內一家網吧,成功找到孩子。
短短兩個月,馬行曉帶領她的團隊大膽創新,探索出「七組四班24小時運轉機制」,建成覆蓋全縣90%以上區域的智能化網絡管理系統,先後發現各類問題1567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300多萬元,有效防控非法採礦、採砂等民生事件280餘起,遷西的做法也得到國務院人居環境督察組的充分肯定。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如今,身體日漸恢復的馬行曉早已在自己最喜愛的這首詞中讀懂了生命的意義,33歲的她正瞄準新的目標,在逐夢青春的路上踏歌而行。(作者:楊寶富 任鑫)
(來源:e觀滄海)
原標題:《【共和國追夢人】馬行曉:青春路上踏歌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