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後代,在清朝被判死罪,為何雍正將「斬刑」字換為「斬監」?

2020-12-28 叮噹貓說歷史

清代,嶽飛的後代嶽鍾琪因戰功顯赫,被關進獄中討好。在漫長的討論了兩年之後,最後兵部給出的判決是斬首,意即秋後問斬。但雍正在接到這份報告後,卻直接將「斬刑」改為「斬監」,意即改判為死緩,也就是說嶽鍾琪基本不用死,那雍正為何要對嶽鍾琪網開一面?還是嶽鍾琪的祖輩嶽飛?

嶽鍾琪是嶽飛的第21世嫡孫,嶽飛第三子嶽霖的後裔,其父親曾於康熙年間任四川巡撫,這也是嶽鍾琪幼年受教育的保證。嶽鍾琪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熟悉兵法,稍長一點就開始參軍打仗,屢立戰功!以嶽鍾琪的表現來看,他的軍力是很高的,不管面對多大的對手,他最後都能贏,在後面,他甚至達到了年羹堯的高度,當時很多人認為,嶽鍾琪的軍力絲毫不輸於年羹堯!

在年羹堯被雍正處理之後,嶽鍾琪接任了年羹堯的職位,而且做得比年羹堯更好。不過,由於一次戰役的失敗,他的生活軌跡被改變了。

乾隆七年(1729年),噶爾丹出兵侵犯清朝邊境,雍正命其大軍出徵,以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組成北路軍,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組成西路軍,分兩路進兵。而且噶爾丹見清軍勢如破竹,便派使者請降,使雍正不敢怠慢,等到雍正下令停止進攻後,噶爾丹又主動出兵偷襲,打了清兵一個措手不及。

雍正怒氣衝衝,放棄了和平的幻想,立即下令進攻!但噶爾丹部也是戰鬥力很強,北路軍受到沉重打擊,嶽鍾琪的西路軍也是久經沙場,損失了大量物資,雍正對此十分不滿,責罵嶽鍾琪「攻敵不速,用人不當」!

在朝廷這樣的地方,總是說長道短的人比較多,有的大臣看到嶽鍾琪被斥責,以為自己倒黴了,便決定火上澆油,開始彈劾嶽鍾琪,先是削去了爵位,然後又被召到京城,押進大牢。最後便出現了文章來頭的那一幕,兵部判官嶽鍾琪斬決,而雍正改為「斬監候」。關於為什麼雍正要做這樣的改變,放嶽鍾琪一條生路,其實主要有三個原因。

嶽鍾琪的功勞,可以說是與年羹堯的功勞不相上下,甚至比年羹堯的功勞還要大。由於功勞如此巨大,雍正也不好直接將他斬首,這會傷了不少人的心。有人會說,年羹堯不也是功勞大嗎,他還沒被雍正處死呢?年羹堯和嶽鍾琪做人這一點不同,年羹堯傲慢傲慢,的確有不敬雍正之處。

可是嶽鍾琪對雍正一向忠心耿耿啊,不管他有多大的權勢,對雍正都是非常敬重的,只不過因為一次戰爭的失敗,把他以前的戰爭功勞全抹掉,判他死刑似乎不太合適,於是雍正就改了兵部的決議。

之前殺年羹堯,雖然年羹堯本身就有問題,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年羹堯是因為功高震主而被殺,如果此時再殺嶽鍾琪,那豈不是更坐實了這種說法?時至今日,不管年羹堯和嶽鍾琪有何罪過,許多不懂實情的人都會以為,是雍正忌憚功勞大的將領,不願給他們讓路,這不是玷汙了雍正的名聲嗎?

而嶽鍾琪是嶽飛的直系子孫,嶽飛在漢人心中的地位很高,歷朝歷代都對他有不少的賞賜和褒獎,如果斬殺了嶽飛的子孫,全國的百姓又會怎麼想呢?為求心安,與其殺了嶽鍾琪,還不如放他一馬,還不如給自己掙個好名聲!

那時的嶽鍾琪,才五十來歲,還比較年輕,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位高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留著他,總有用武之地。如今把他貶低,等後來者把他挖出來再利用,他肯定會更忠誠。實際上,雍正的這一做法,也確實為乾隆的下任皇帝帶來了好處。

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大金川之亂,清廷出兵多次失敗,嶽鍾琪被徵為兵部尚書。那時嶽鍾琪雖已年過六旬,卻依然威風凜凜,當年他一出山,便立即掃除內奸,然後揮軍進攻,成功平定了大小金川之亂。嶽鍾琪完全可以說是雍正留給乾隆的人才,如果沒有嶽鍾琪,不知道這場戰鬥還會持續多久。

相關焦點

  • 嶽飛後代,在清朝被判死罪,雍正為何將「斬」字換為「斬監候」?
    清朝年間,嶽飛後代嶽鍾琪因戰場失利,被押入牢房議罪。經過長發兩年的討論,最終兵部給出的審判是斬決,意思就是秋後問斬。不過雍正在接到這份報告時,卻直接將「斬決」改為了「斬監候」,意思就是改判成為了死刑緩期執行,也就是說嶽鍾琪基本不用死了,那麼為何雍正會對嶽鍾琪網開一面呢?是因為嶽鍾琪的先祖嶽飛嗎?
  • 嶽飛父子受害之時,監斬官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也是楊家將後人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嶽飛先是被殺在獄中,然後又被梟首示眾。而且嶽雲、張憲則被押到菜市口,當眾斬首。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監斬官竟然是北宋的「楊家將」的後代——楊存中。楊存,原名楊沂中,北宋末參軍。30歲時,已成為皇帝的宿衛親軍統制。其人品低微,青年時期屢建奇功,是一位百戰百勝的名將,但他後來做了大官,反而政績平平。
  • 嶽飛後人嶽鍾琪,竟然也倒在「莫須有」上,雍正:只為防患於未然
    說起清代名將,多數人可能會脫口說出多爾袞、鰲拜,如果問清朝中葉的名將,許多人則會提起傅恆,這幾位都是影視作品裡耳熟能詳的人物,唯獨嶽鍾琪,作為一位承上啟下的將領,他的遭遇長久以來不為大家所知。嶽氏出身,將門之後嶽鍾琪出生在一個典型的武將世家,他的遠祖嶽仲武在明朝萬曆年間來到了甘肅蘭州附近的永泰堡戍邊,後來讓人將家眷也移居來到這裡定居,按照族譜他們這一支算是嶽飛第三個兒子嶽霖的後代,於是嶽仲武這一支便成了嶽飛後代永泰系的支祖。
  • 嶽鍾琪罪不至死,為何被判「斬決」?雍正:手握大權,能力不足
    此時,嶽鍾琪官至總督,封三等公爵,手握川陝甘三省兵權。言下之意不外乎是不相信謠言,並說了許多安撫的話。那瘋子也被朝廷以「造謠惑眾,誣陷大臣罪」斬首示眾。但要說內心對嶽鍾琪沒有提防是不可能的,自古以來,沒有哪個皇帝不多疑,「文字獄」從何而來?在雍正皇帝看來,一個瘋子說的話可能比一個正常人的話可信度還要高很多。
  • 嶽飛後人三代不願做宋將,卻在敵國出一虎將,為清朝打下百萬疆土
    然而,嶽飛的後代卻因為當年的冤屈,即使宋廷給嶽飛翻案,也不願意再做武將,終宋一朝,嶽飛的後人中沒有一個再做武將的。可在數百年後,命運好像跟嶽家開了個天大的玩笑,當年嶽飛誓死反金,其後人卻成為了的後金(清朝)的一員虎將,並為其打下百萬疆土,而後金是承襲於嶽飛敵人金朝的,也可以算是嶽飛的敵國。
  • 清朝最慘官員俞鴻圖:科考洩題被判腰斬,死前以手蘸血連寫七個慘
    因此到了清代,嚴刑酷法大多都被廢除,最常見的就是被判斬立決,相比於那些折磨人的刑罰,斬立決犯人遭受的痛苦就小多了,其實這些嚴刑酷法的廢止也有一個過程,比如腰斬刑罰的廢除就與清朝一個官員有關,此人名叫俞鴻圖,是康熙五十一年的進士,雍正年間的河南學政,俞鴻圖可以說是清朝最慘官員了,他是最後一個被腰斬的犯人,因死前死狀太慘,連雍正皇帝都看不下去了,最終決定封刀,廢除這一酷刑。
  • 正當壯年的清朝雍正皇帝,毫無徵兆在三天之內暴斃的真實的原因
    清代的術士愛新覺羅·胤禛(清世宗,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出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他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據清朝史料記載,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清晨,突然暴斃在圓明園離宮中。事發突然,之前沒有任何徵兆,當時官方宣稱他是忽然發病身亡。《雍正朝起居註冊》是這樣記載的:「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辦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寶親王、和親王終日守在身旁。
  • 嶽鍾琪是嶽飛的後人,他敢向雍正承認麼?雍正為何敢讓他手握重兵
    嶽鍾琪是嶽飛的第二十一世孫,是嶽飛的第三個兒子嶽霖的後人。雍正百分之百知道嶽鍾琪的身份,但是他還是敢用嶽鍾琪,這就是雍正的特別之處了。畢竟嶽飛和女真族的祖先們,那可是水火不容的關係。清朝入主中原以後,甚至把嶽飛從武聖人的位置上給拉了下來,將關二爺給扶正了。
  • 第二章 斬監視
    除了亂族盜國一應重罪的監斬是由相應主審司職所臨時領命,其他京城死囚,都由監視監斬,朱規的正義,也終於合規了。  二  法場通常都是設在人流最多的十字街口,本意大抵是以刑懾人,可往往卻適得其反。  每每有人犯要被處決時,刑部都要提前半月出赤筆朱封的告示,言明人犯所觸律法及行刑日期。
  • 歷數明清科舉疑案(八)——雍正「俞鴻圖洩題案」
    俞鴻圖,字麟一,是浙江海鹽人。康熙五十一年,俞鴻圖考中進士,一直到雍正十年,才被擢升為侍讀,出任河南學政一職,主管一省的文化教育。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被腰斬的人,也正由於行刑時其狀的慘不忍睹,雍正帝才廢除了這項慘無人道的酷刑。俞鴻圖這樣一個人微言輕的文官,既不是謀權亂政封疆大吏,也不是窮兇極惡的不法之徒,為何會被處以如此酷刑呢?這還要從他主持的一場科舉考試說起。
  • 清朝胤祥的女兒為何被雍正收養?真的是雍正為了鉗制胤祥嗎?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第十三子,雍正朝的第一寵臣,也可以說是整個清朝第一寵臣,但雍正登基後卻將胤祥之女收在宮中。有人說這是雍正為了牽制胤祥,其實這種觀點十分可笑。雍正如果想牽制胤祥為何要替他養個女兒?把他兒子帶在身邊不好嗎?要知道古代時女兒根本沒有政治地位,更別說做人質了。
  • 年羹堯和嶽鍾琪都手握重兵 雍正為什麼只殺年羹堯不殺嶽鍾琪
    嶽鍾琪和年羹堯,都是雍正時期的重臣,也都是能徵慣戰的大將軍。兩人在維護清朝西部疆土的穩定上功勳卓著,曾經是雍正頗為信任和器重的將領。一定程度上而言,嶽鍾琪是年羹堯的繼任者,都是坐鎮一方的封疆大吏。只是,嶽鍾琪和年羹堯的結局卻大不相同。
  • 多疑的雍正殺了年羹堯,卻放過了手握重權的嶽鍾琪呢?
    一、嶽鍾琪生平簡介嶽鍾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祖籍甘肅臨洮。根據史料記載,他是嶽飛的二十一世孫,是四川提督嶽升龍之子,橫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官位最高做到了陝甘總督,封為三等威信公,著有《姜園集》、《蛩吟集》等作品。
  • 兩軍交戰為何不能斬來使?斬了又怎樣?清朝試過,代價實在太大!
    《孫子兵法·謀攻篇》:「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對於為將者而言,用兵只是下策。如果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這個時候使者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了,他們是負責傳遞信息,作為溝通的橋梁而存在的。因此才有了「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不成文規定。
  • 雍正在位期間的「曾靜案」,映射出雍正的狹隘,文字獄由此開始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以禮待讀書人。雍正過去常為科舉的學生王文昭掌燈,當雍正聽說有一個叫曾靜的老師一直在宣揚他的誹謗時,雍正沒有生氣,甚至允許他的親密朋友李偉責罵自己。 對於曾靜的無禮,雍正沒有追求,而是耐心地勸說。 最後,雍正影響了曾靜。 曾靜自發地為雍正宣傳。
  • 雍正寵臣李衛,後代發展如何?5個兒子,最低副處級,最高副國級
    ——雍正帝硃批作為雍正皇帝的「三大寵臣」之一,無論在真實歷史上還是現今的影視作品中,李衛都擁有著極高的存在感。歷史上的李衛,並非流浪乞丐出身,更非雍正皇帝的潛邸奴才,而是出身江蘇富商家庭,花錢買了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官職,正式踏入仕途。以《雍正王朝》、《李衛當官》為代表的電視劇雖然對李衛的出身有著錯誤演繹,但對其在雍正朝時期的聖眷優渥、權勢滔天,還是較為真實地還原了歷史事實。
  • 孝歌歌詞:《魏徵斬老龍》
    倒行布雨犯天命,明日午時問斬刑;斬龍臺上來審訊,奉命監斬是魏徵。6、龍王一聽慌了神,口中告饒叫先生,我今可有救星份。你今逞強闖禍根,奉命監斬是魏徵;要想活命我不能,去求唐王李世民。7、唐王龍床熟睡醒,忽然夢見老龍君,苦苦哀求喊救命。
  • 嶽飛陷入冤獄後,除了韓世忠外,有沒有人幫他說話?
    韓世忠怒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檜被說得啞口無言。 在嶽飛陷入冤獄後,除了韓世忠仗義執言外,還有沒有人幫他說話? 万俟禼見此,乾脆繞過周三畏,給嶽飛定了斬刑,上報給尚書省。 嶽飛陷入冤獄,引起了南宋軍民的無比憤慨。
  • 嶽飛後代嶽鍾琪:雍正處死了年羹堯,卻放過了他
    這裡所說的嶽飛後人叫嶽鍾琪,他是嶽飛的第二十一世孫,嶽飛三子嶽霖的直系後人,出身於武將世家。南宋抗金英雄嶽飛生有五子分別是:長子嶽雲、次子嶽雷、三子嶽霖、四子嶽震和五子嶽霆。嶽飛含冤入獄,宋高宗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兩其斬殺,時年23歲的長子嶽雲,受父親的牽連,同父親一起慘死風波亭。父親和大哥去世的時候,三子嶽霖年僅十二歲,當時並未受到牽連。後來宋孝宗為其平反昭雪,那個時候嶽霖已經32歲。 嶽鍾琪和年羹堯的關係?
  • 同樣位高權重,雍正為何嚴辦年羹堯,放過嶽鍾琪
    說起這兩個人,就不得不提到雍正皇帝。年羹堯和嶽鍾琪能走上人生巔峰,成為統領一方的大將,關鍵在於雍正的提拔重用。然而雍正也成為他們人生中的噩夢,年羹堯被殺,嶽鍾琪被下獄。然而令人疑惑的是,雍正殺了關係更近的年羹堯,放過了嶽鍾琪。綜合來看,有三個主要原因,一是嶽鍾琪身份特殊,二是嶽鍾琪懂得為官之道,三是嶽鍾琪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