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2021-02-24 蓮花寶池

很多事情都是一種因緣,其實凡事都是要靠因緣,我們今天在這裡相聚一堂也是因緣,而且是殊勝的因緣。這幾年來,我很敬佩我們淨修法師所領導的蓮友們能夠犧牲奉獻,無論白天夜晚,無論天氣好壞,長期以來都任苦耐勞,無怨無悔的在做救度眾生的工作,在做阿彌陀佛手腳的工作。

臺灣也好,乃至全世界的佛教也好,雖然各地都有助念活動,可是助念完了之後,能接下來再為往生者淨身、為他入殮,又為他火化,為他做告別儀式的,在臺灣只有我們這個團體。這樣難得的一貫服務,應該把它擴展到整個臺灣各個角落,甚至是世界五大洲。

今天想用一種比較輕鬆的、自在的方式來跟大家座談,當然,我們是佛教的念佛團體,所談的也不離佛法與念佛。首先,我先就我們念佛的音調、念佛的方式談起。我們念佛的音調是念六字,而且用閩南語──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要這樣念,這是我長期以來的一種體驗。首先,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是念阿(ㄚ)彌陀佛,在以前都念阿(ㄛ)彌陀佛,甚至阿(ㄜ)彌陀佛,現在改念(ㄚ),因為梵文的音是(ㄚ)。我們的經文都是從梵文所翻譯的,翻譯的方式有義譯跟音譯兩種,大部份都是把經文的涵意用我們的語言文字翻譯過來的,也有很少部分是始終沒辦法把全部的涵意翻譯出來,那隻好翻譯它的音,阿彌陀佛就是翻譯它的音。第一個字是阿(ㄚ)的話,那我們剛好也可以用阿(ㄚ)來念,因為阿這個漢字,有念(ㄚ),也有念(ㄜ),也有念(ㄛ),臺語、國語都一樣,所以我們就用(ㄚ)。

至於阿彌陀佛的「陀」閩南語是念ㄉㄜˊ,而不是念ㄉㄨㄛˊ,其實阿彌陀佛的「陀」念ㄊㄨㄛˊ音是錯誤的,正確的音是念ㄉㄜˊ。譬如說我們古代的一位神醫華陀,北京話念(華ㄊㄨㄛˊ),閩南語念(ㄏㄨㄚˊㄉㄜˊ),像駱駝,臺語叫(ㄌㄨㄜˋㄉㄜˊ),並沒有念(ㄌㄨㄜˋㄉㄨㄛˊ);還有光陰蹉跎,我年紀已經蹉跎了,國語是(蹉ㄊㄨㄛˊ),臺語叫做(蹉ㄉㄜˊ),所以它的臺語都念(ㄉㄜˊ),駱駝、蹉跎、華陀、彌陀這個陀呢?國語都一樣念(ㄊㄨㄛˊ),臺語念(ㄉㄜˊ)。如果查《匯音寶鑑》這一部漢文的字典,這個字就是(ㄉㄜˊ),而不是(ㄉㄨㄛˊ)。

我從小是受私塾教育,私塾的教育一開始是從《三字經》讀起,然後《昔時賢文》、《千字文》、《孝經》,再讀《幼學瓊林》、《四書》、《古文觀止》,所以我從小對漢文就有一點點的基礎。我們臺語從哪裡來,是從閩南的地區而來,所以叫閩南話,而閩南話是道道地地的漢民族隋唐以前的固有語言,隋唐時代大都建都在長安、洛陽那一帶,那一帶的語言就是現在的閩南語,所以閩南語也叫河洛音,洛陽在河南,河南、洛陽、洛水那一帶的語言,就是現在的臺語,也就是閩南語。

那為什麼現代那個地方,沒有說閩南語,而是說北京話、普通話,反而是在這個南部沿海、閩南,乃至臺灣這個地區在說閩南語?因為古代戰爭的關係,譬如說唐朝建都在長安,到了宋朝,宋朝受蒙古族的侵襲,甚至驅趕而統治之後,那一帶的語言逐漸消失了,就改為北京話,北京話就是滿洲語,北方的語言。宋朝有北宋、南宋,到後來連南宋也滅亡了,一些孤臣孽子、忠義之士,不甘成為異民族,所以他們就往南遷,一直遷到福建之南,就沒地方可遷了。我們臺灣人都是從福建漳州、泉州、廈門那一帶過來的,所以就保有那一帶的語言、文化、風俗。又加上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姓陳的將軍,受命到漳州那個地方來開墾,所以他也帶來了中原的語言、文化、風俗民情,這一位將軍就被尊奉為開漳聖王,開漳聖王大家知道吧!所以,目前的閩南話是漢音。

另外,這「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用閩南語念起來也比較鏗鏘有力,有提起精神的作用,會讓人精神百倍,況且它既然是中原之音,本來就跟當時翻譯經典時候的聲音很接近;至於用北京話來念南無阿彌陀佛,則已不是從原音直接傳下來了。北京話,也就是國語,在大陸,北京話又稱普通話,當然用普通話來念,跟用閩南話來念,同樣都離不開阿彌陀佛,它的功能不增加,也不減少。話雖如此,但對我們來講,法雖然不增不減,但是根機有親疏之別,感覺用閩南話來念,對我們很親切,而且接近當時的音,同時鏗鏘有力,譬如說用臺語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佛」,它是仄聲,是下入聲,短促有力(這時上人念出閩南語八音),聽起來八音,但其實是只有七音,因為上上聲跟下上聲是同樣的聲,念成普通話之後,這個佛就成為ㄈㄛˊ,結果是下平聲,下平聲是拉長,但沒有力量,不像閩南話的佛是下入聲,短促而有力。所以同樣一句佛號,聲音不同,我們念起來感覺就有一點點的差別,用普通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佛」聲音就往下降,力量就消失了,所以我們就用閩南話來念。

一般寺院、共修會、打佛七,他們念佛的時候都有韻調,那為什麼我們要跟人家不一樣,沒有韻調,而且這樣的念法從來沒有聽過。不是我們要跟人家不一樣,一點都不是,我們的任何作為、任何設施,都不是特立獨行、標新立異,刻意顯現與人不同,不是的,我們這樣念佛號是有它殊勝的地方的。

我是(1977)農曆九月十九日出家。還沒出家之前,我就很專注的在看佛書,早晚打坐、念佛。那個時候,年輕出家的很少很少,乃至一般學佛的也不多。還有,我不是跑道場來學佛的,是看書,從佛書中曉得佛法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從此就撇開中國文化的一些書籍、教材,也撇開了其他的書,早晚專看佛書,可以說佛書看得非常的著迷。我出家之前都自己看書,自己早晚打坐、念佛,那個時候的念佛,我是早晚不缺,但沒有參加過共修,沒有跑過道場,沒有聽過講經、唱誦。之所以出家,是覺得如果要有所成就,就必須要專,尤其是,既然有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那麼學佛的人更不可以再度回到紅塵,去跟這個紅塵的五欲六塵攪和,應該是脫塵離俗,一意修行,才可望超越三界六道的輪迴,所以我就去出家。出家之後,也曾參加過幾種佛七,譬如參加煮雲法師的精進佛七,或者是懺雲法師的佛七,或者是其他法師的佛七。因為是在佛光山出家,佛光山都有各地分別院的道場,彌陀誕的時候,也到其中的道場去主持佛七。

對於當時念佛的調子,不論是四字四音,四字五音或者是六字一音、二音、四音、五音、七音,乃至五會念佛,我都很喜愛的去學習,只要是南無阿彌陀佛的調都很喜歡,然後去追尋。還沒出家的時候,那時並沒有錄音帶,只有唱片。我第一次聽唱片的佛號,好像是臺中某個道場做出來的,因為是學佛之初所聽的佛號,所以好像有家鄉的味道,一聽到就很親切。那唱片念的人的聲音,好像是小女孩,感覺很純樸,六字是一音,四字是四音(上人用臺語唱出六字一音及四字四音),我為了保存,到有錄音帶時我就錄音保存,像懺雲法師的調,或佛光山有六字七音四字五音的調,還有其他的調,之後是印光大師靈巖道場的調。

最早期是五會念佛的調,那時候也是唱片的,我也去把唱片錄起來,也親自去拜訪臺南莫正熹老居士,因為五會念佛,是民國初年廣州一位觀本法師,他依據法照大師所講的五會念佛,去作譜所做出來的。之後我就覺得這些調,雖然好,聽起來很感人,可是如果靜坐的時候,念到心很寂靜,那時候就只有一句一句很單純、很平和,心平氣和,如果是調的話,是配和人的感情,甚至七情六慾有高低長短。我就在想,靜坐的時候,或老人家氣很短沒辦法念高音或低音、或者是聲音拉很長的,乃至臨終,他們怎麼辦呢?有沒有一種調能夠適合他們,甚至我們這個法門是以專稱彌陀佛名為往生的正因,臺灣道場、大陸道場調也很多且各不一樣,如果有一種調能夠統一的話,豈不是更好,當然這種調必須適合很多的階層,老修、初機、年輕的人、年老的人,乃至躺在病床即將臨終的人、平常的時候,還有念到很寂靜的時候,都適合念。我就一直在思惟這個問題。

最後我就以我本身的經驗為準。我本身怎麼經驗呢?我早上起來大部分都是靜坐念佛,為什麼?我覺得早上有三靜,三靜是「心靈寧靜、環境安靜、空氣清淨」,經過一夜的睡眠,昨天之前的種種煩惱、情緒沉澱下來了,那時候心靈寧靜,很接近無念無想的清淨佛性,那時候來念佛,可以說雜念很少,所以我早上起來不誦經、不念咒、不唱贊,不做其他的,早上起來就是先靜坐念佛。「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早上心靈清淨,那時候的念佛都是一句一句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當然因為靜坐,所以不拿念珠,也不出聲音,是心中默念。

我念佛都用印光大師所講的「十念記數」,所以來回反覆,都是六字名號。十念記數,而且沒有高低長短的韻律,覺得心中很平靜、很寂靜、很安詳,我即使經行念佛,還是這樣念。覺得這樣念是可以適合我們這個法門每一道場,甚至適合男女老少、平生、臨終,乃至行住坐臥。因為有些音調起太高,女眾唱不上去,起太低,男眾唱不下來,那麼年老者、臨終者也念不來,尤其是正當很平靜的時候,不起「喜怒哀樂愛惡欲」等七情的時候,那個時候要他唱這些調子就覺得不相應。當我們念佛念到很寂靜的時候,它是接近沒有韻律的,因為很寂靜、很平靜、很清淨,清淨的本性,沒有高低韻律。所以我就試著,當有機會去領導家屬共修的時候,我就用這個調子,只要一把引磬或者一個木魚,就可帶動全場,結果他們的反應是,這樣念很好,很輕鬆,而且很攝心、很寂靜、很穩定,讓我們的家人沒有學佛的,一開始也會念,不必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帶領了幾個地方,對方都是這樣的反應,我就更覺得這個調子可行。當然共修的時候,因為要使大眾統一,所以有拍數,六個字四拍,一拍一秒鐘,一句念起來就是四秒鐘;如果我們自己念,就念三拍就可以,快慢可以自己來調,出聲、默念、靜坐、經行、禮拜都可以這樣念,清楚、輕鬆、攝心、而且有力。

這個調子是無調之調,具有某種攝受力,我來講個實際案例。在幾年前,我是住在臺南,臺北的中和有個蓮友,一天早上她打電話到臺南跟我說,她媽媽已經要從長庚醫院運回家中等待斷氣,因為醫生已經通知不行了,如果要回家的話就要趕快,大概在九點之前就會斷氣了,她跟我這麼一講,我就說好,我坐飛機過去。從臺南坐飛機到臺北松山機場又坐計程車,找到她家,她家是在二樓,到了她家已經十一點了,我心想她媽媽應該是斷氣了。當我上樓,一踏進她家門時,看到她媽媽躺在客廳的左邊還沒有斷氣,那一位蓮友,還有她先生、弟弟、弟媳,以及她爸爸這幾個人在念佛,沒有其他蓮友。那位蓮友敲著引磬,是念六字二音的調,這個調是很感人的,可是當時我一聽覺得他們念得有氣無力,大概是他們也不熟,家人大概也念久了累了,我一踏進門聽到這個聲音,看到念的人,跟臨終者就是她媽媽,她媽媽還沒有斷氣,可是昏睡著,嘴巴流著血水,左手抖動著,眼睛是閉著,我一看一聽這個聲音,就直覺亡者跟她的家屬彼此沒有互動,也就是說這個念佛的音調,沒有觸動她的媽媽,所以一踏進門,沒有打招呼,沒有說第二句話,就把她的引磬接上來,然後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一句一句的念,念不到二十句,她媽媽突然間眼睛張開了,本來頭是稍微傾向那邊,也緩緩的轉過來看著我,到底是誰,好像她被不一樣的佛號聲音觸動了。

這種念法,攝心、鏗鏘、有力,具警醒作用,使得她媽媽就從昏睡中醒過來,而且轉頭向我這邊看。剛才我一踏進門就感覺她媽媽是她媽媽,念佛是念佛,彼此沒有交集。經過我這樣一念,互相就有交感了。她媽媽既然眼睛張開,我就說把西方接引圖拿給她看,並簡單開示說:「某某人,你現在看清楚,這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迎接你,就是這樣的氣勢陣仗,阿彌陀佛來妳就跟祂去,現在妳就專心跟我們念佛。」所以我就這樣念,他們也就跟我這樣念,一下子之間嘴巴在流的白沫也不流了,本來抖動的左手,也不抖了,安靜下來了。念到下午,我看她精神氣色越來越好,我就觸摸她的雙腳,發現還很有溫度,這不像立即會往生的人。下午時,她女兒問她媽媽要不要吃東西,要不要喝一點生機飲食果汁,她媽媽點點頭,所以就弄給她喝。那天晚上他們也擔心,有吃東西,可是不能排洩怎麼辦呢?不可能再送醫院,因為在醫院時,打針、吃藥都已不能排洩了,醫生已經說五臟六腑已經不管用了,可是想一想也只有靠阿彌陀佛,還是繼續念佛。念到晚上十點。我弟弟住在新莊,我就跟他們講,我到新莊弟弟家過夜,明天早上再過來,你們辛苦一點,繼續助念,念通宵,輪流休息。隔天早上七點多,我到他家的時候,家屬跟我說,昨天晚上已經有排洩了,本來在醫院是不能排洩的,結果念佛能吃東西,也能排洩了,看情形不是即將會往生的樣子,所以就把她搬到房間去,不在客廳。我在臺北待幾天之後,我也回臺南去了。

說當天九點之前會往生,但並沒有,那什麼時候往生呢?是剛好又過了一個月。在這一個月當中,給他們三件感應的事跡,啟發他們念佛的信心,哪三件呢?

第一件,這位蓮友的弟媳婦是基督教徒,雖然是基督教徒,對念佛也不排斥,也很孝順。這位弟媳婦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她婆婆在五月五日的晚上十二點往生,醒過來她就去翻日曆,五月五日已經過了,就認為這個夢不準,五月五日已過,我婆婆還在這裡呼吸呀!其實這個夢是準的,往生剛好就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的晚上十二點之間。

第二件,往生者的女兒就是這位蓮友,是住在回龍大慶路,做夢夢到她媽媽往生時,來幫她助念的是臺中彌陀講堂的信願法師。她將這個夢境告訴她先生,彼此兩人討論,覺得這個夢大概不真實,因雖知道有信願法師這個人,但彼此不認識,怎麼會請他來,真的有事也是打電話到臺南找我。果然往生的那一天,她還是打電話給我,我還是說好,我也準備坐飛機上去。可是當我準備時,想到如果我今天去臺北會耽誤某件事,那怎麼辦呢?不然我來打電話給信願法師,問問他有沒有空可代替我過去,信願法師也很爽然答應,並說,我找幾位蓮友開著廂型車走北二高會較快。信願法師答應了之後,我就打電話跟這位蓮友講:「抱歉!我是很想上去,但是有事情不能上去,不過我已請信願法師,他去比我去還要好,因為他有好幾位蓮友,他開示是很在行的,我孤家寡人,又缺乏經驗。」這位蓮友一聽,才明白那個夢境是真的夢不是虛夢。信願法師那天下午到她家,為她媽媽開示,讓他們覺得很感動,很讚許信願法師辯才無礙,語言流暢,這是第二件。

第三件,因為自從她媽媽搬回房間之後,都是她的弟弟陪著她媽媽睡覺,照顧她媽媽,往生的當天晚上要睡之前,朦朧之中她的弟弟看到西方三聖現前,可是要睡覺了,也不以為意,想到念佛會看到佛菩薩也是自然之事,隔天早上,她女兒似乎感覺到她媽媽往生了,去看果然已經斷氣了,那個時候,正是五月五日十二點過後。

回想她媽媽之所以又延長一個月的壽命,而且有這幾件感應的事跡,都跟我們這樣的念佛有關係,也跟這個調有關係,如果我那個時候沒有趕到,沒有這樣念,是她們念,不曉得她媽媽要怎麼樣地斷氣,就難以預料了。

一般的助念不是六字二音,就是四字四音,四字四音念得很緩慢,而六字二音若念長的話,會讓人很費氣力。我們這種調很簡單、很簡短、很清晰、很攝心,鏗鏘有力、又不費氣力,能讓我們提起精神,因為有了這一件印證之後,我更確定這種念法可以推廣。曾有幾位法師,他們只要聽過這種念法之後,就覺得這種念法很好,無論共修、助念、或者法會、三時繫念,都可以這樣念,所以在因緣合和之下,我到臺北淨土宗念佛會領導念佛,也就繼續用這個調。在虎尾那個地方,有一個道場也跟我們一樣,他們早上九點念到十一點半,也是一把引磬,用我們的調子帶動全場,那也是蓮友互相輪流敲引磬,也是坐在那裡念,念完了,十一點半,他們就準備便當,給在場的人用午餐,用完了再各自回家去。他們是早上念佛而已,便當是寺院裡面做的,每天有兩位蓮友負責,總共七個組,七天才輪一次做便當,做一個便當沒有多少錢,大概二十塊就色香味俱全。

我們的念佛會,是採全程靜坐念佛的方式,沒有經行,也沒有拜佛,為什麼?因為靜坐念佛是只開三分目或者眼睛閉著,不看、不聽、不動,就能讓我們身心專注在這句佛號。而經行難免要張眼看前方,拜佛也是一樣。當然在共修場合,經行、拜佛都是很專注的,但總不如靜坐,而且用椅子坐,你要盤腿不盤腿都可以,靠背不靠背都可以,男女老幼都相應、都適合,當然這當中有休息時間,除非是坐不住,需要調節,那就另當別論。由於念佛會場地不寬敞,所以也只能用這種方式,而覺得用這種方式也能夠普遍適合大眾,所以就坐在椅子上念佛。當然法無定法,某一種場合,某一種根機情況下,也可以做某一種調整。這是我就念佛的音、念佛的調、念佛的方式,為什麼要這樣的來源和大家分享。不然人家會覺得,你們怎麼跟人家不一樣,聲音、調子、做法都不一樣,特立獨行。其實不是,是要讓它更加的純樸,更加的適合大眾。

還有聯合公祭的布置,我們也做了少許的改動,這個也是因我而起,以前我從沒有看過聯合公祭的布置、過程,大概在三月初的時候,我看到聯合公祭光碟,覺得這個會場很寬敞,可是在布置上,似乎莊嚴度是不夠的,尤其是前面掛七如來幢幡,跟我們法門也不相應,七如來是過去佛,跟西方淨土法門是毫無關係的,初學者尤其一般人也看不懂。為什麼要掛這七如來呢?當然考量是要莊嚴道場,可是如果要莊嚴道場,應該是用更適合我們這個法門的,尤其是我們這個法門,淨土宗要「專」,專於誰呢?是專於南無阿彌陀佛,眼睛所看、耳朵所聞、口中所念都是南無阿彌陀佛,如果這個聯合公祭,在接引家屬初機上能有更適合我們這個法門,更殊勝莊嚴的場面方式呈現的話,對他們應該是很感動、印象深刻,一輩子難忘,這是一種接引的方便,所以我就想到這七如來可以換為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的本尊,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本尊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本尊」是信仰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只可有一,不可能有二有三。尤其是極樂世界是彌陀所建的,救度眾生的願是彌陀所發的,我們之所以能夠離開娑婆往生極樂,也是單單由於彌陀一佛,所以我們這個法門的本尊,只有南無阿彌陀佛一佛,無論是稱念、禮拜、讚嘆、供養,或者思惟、觀想,都是專一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就想到會場前面可以全改為阿彌陀佛的佛像,尤其是我們這一尊阿彌陀佛畫像,覺得很親切很慈祥,很能讓人家親近感動。其它牆壁、柱子,乃至法師休息室,只有單單小小一尊佛的畫像,這樣是不夠莊嚴的,所以我就提議稍微做改變,這是我們聯合公祭會場布置稍微改變的來源。

那時候有位賴教授,他母親剛好要參加三月份的聯合公祭,賴教授是這方面的專家,二十幾年前就受佛光山邀請,為佛光山莊嚴殿堂,雕塑佛像,所以在這一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而且有很多的資料,他一看也覺得這個會場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可以讓它更莊嚴,也由於他母親往生,也是同修蓮友去助念、入殮、火化,也要參加聯合公祭,更因為他母親往生的情形、往生的瑞應,讓他非常感動,所以他就主動全心投入的要來參與莊嚴這個道場。

當然,有所更動也必需切合實際,怎樣切合實際?就是在布置的時候容易布置,收拾的時候容易收拾,收藏的時候容易收藏,即使要莊嚴也要考慮實際,如果不切合實際,那當然不行,所以這個更動還是要切合實際。尤其是聯合公祭這個主體是我們蓮友,不是念佛會同修,念佛會的同修只不過是做為配合,從旁協助,絕不能喧賓奪主,一切還要看蓮友們的觀感,聽蓮友們的意見,接受不接受還是要以蓮友為主。

相關焦點

  • 佛教:持名念佛又稱為香光莊嚴
    《觀經》中講,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阿彌陀佛無量的光明遍照十方一切眾生,但是只能與念佛眾生產生關聯。何以故?
  • 從「回向」略談淨土法門的「菩提心」
    從天親菩薩所立的「回向門」,探究淨土法門的菩提心從「臨終遇善,念佛往生」略談淨土法門的菩提心,得知淨土法門的「菩提心」有兩重意義:一者就念佛往生人來說,願生淨土的心就是菩提心;二者,就善知識傳法來說,念佛往生人自信教人信,大悲傳普化,當然是菩提心。
  • 念佛的鳥又出來了,這次居然會念經?
    念佛機壞掉一個再接一個,何況一個念佛機用好幾個月都不會壞。3、從前道場殊勝,它是每天講經、每天念佛,一天給你講上八個鐘點經,念上八個鐘點佛。我們今天用隨身聽,用念佛機(用耳機)聽佛號,不幹擾別人,不亞於古時候的道場 4、念佛機打開,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跟古時候那個念佛堂就沒有什麼兩樣!今人有這個福報,這是古人夢寐也不敢希求的。今人雖然有這個福報,他會不會用?他會不會享這個福?
  • 釋淨空:我提議念佛還是在家裡念佛
    今天我們看天下道場都是一團糟,很少看到清淨道場,是因為每個人的心境都是一塌糊塗。聽說很多名山,這些大道場都有纜車上去。汽車可以開上去,纜車也可以開上去,遊客就多了。遊客一多,諸位想想看,你還能辦道場嗎?心還清淨的下來嗎?
  • 從一片荒山到莊嚴道場,一位女僧人付出了15年青春
    「宏國法師2005年來的這裡(廣西平南正覺寺),那時這裡還是一片荒山,她從十塊錢開始建寺」沒有湛空法師的介紹,我們誰都不敢相信,這片莊嚴的道場,竟是由一位女眾法師建起來的。從繁華的世間,到清淨的道場,宏國法師法服修道,三衣一缽,別無長物,至今已有三十六年。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念佛圓通章》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 道場遍滿虛空,利益不可思議
    怎麼能去改善它,讓修行更精進,一個人老實念阿彌陀佛,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念佛。然而,一個人不可能整天念佛而不幹其它事情,特別是有家庭,父母,丈夫,孩子的居士更離不開生活瑣事困擾。那學佛居士該如何能提升修行、去除煩惱呢?老法師常說家庭放臺念佛機,跟隨其修行不僅能把煩惱障礙都壓住,還能改變家宅風水,消災闢邪。
  • 有聲連載《觸光柔軟》(七)隨作務 隨念佛 不與人諍 亦無怒容
    問:有人反映說,道場裡非常自由,但卻少了規範及獎懲。因為自己擔任執事的關係,平日於事務上較有機會接觸上人,知道上人的教導看似沒有固定的軌則,但其實對於僧眾的言行舉止、待人處事,是有高標準的規範精神在其中的,可是這部分不知如何傳達或展現。我們道場位於都市公寓中,是小區型的教團,附近有左鄰右舍,跟平常較少和信眾或社會人士面對面接觸的一般山林道場是不同的。
  • 「持名念佛」的6種念佛方法和2種儀軌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念佛的方法有4種─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觀像念佛是先觀阿彌陀佛的聖像或畫像,觀想佛的三十二相;觀想念佛是依《觀無量壽經》所記載的十六觀,觀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與西方三聖的相好莊嚴;實相念佛是即離生滅、有無、能所的對待,契入自性清淨心,亦即念自性天真佛(真如佛性、實相妙理);持名念佛則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開示,並勸我們要念佛「阿彌陀佛」的。念阿彌陀佛,具足信願,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所以出家人見面會互道一聲「阿彌陀佛」,在家念佛的人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問候。
  • 往生前的徵兆,殊勝莊嚴!
    我現在是要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平時在道場中,她從來不會說一句話,每天就是繞佛、聽經,給同修們的第一感覺就是真修、真幹。她自己經常說,要做就要做真正的佛弟子。自己這麼多年來一直是與人無爭,與世無爭。念佛的精神很好,十分的精進,一般她自己都是大聲念、小聲念,在心臟不好的時候就默念。在聽師傅上人講許哲居士修清淨心的方法時,自己也就用那個方法修清淨心,自己十分真誠的去幫助一些貧窮的人。
  • 淨空法師:心上真有佛才叫念佛,那心上有什麼樣的佛?
    1.淨空法師:心上真有佛才叫念佛,那心上有什麼樣的佛?所以同修們要記住,不是說我念佛就能往生,其實念佛往生是沒錯,你們現在把念佛這兩個字意思搞錯了,怎麼念?口念,心不念,「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古大德講的。你一天念十萬聲二十萬聲,也是白念了,枉然。
  • 念佛方法與具體行持
    9.持名與觀想合修凡於行住坐臥時,則一心執持名號,凡於蒲團上跏趺靜坐時,則心心觀想佛像與淨土莊嚴。經行疲乏則跌坐以觀佛,坐久則經行以稱名。如能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如是循環善巧修行,必定成就往生淨業。持名方法有上述諸種可資採用,跌坐觀想之方略舉數端。
  • 家裡播放念佛播經機的好處。
    老法師 開示:用念佛機日夜播放提醒自己使念佛不間斷念佛機壞掉一個再接一個,何況一個念佛機用好幾個月都不會壞。3 從前道場殊勝,它是每天講經、每天念佛,一天給你講上八個鐘點經,念上八個鐘點佛。我們今天用隨身聽,用念佛機(用耳機)聽佛號,不幹擾別人,不亞於古時候的道場。4 念佛機打開,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跟古時候那個念佛堂就沒有什麼兩樣!
  • 達照法師講解念佛法門實修之處,正是了義念佛
    《西方確指》中的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成就?就是因為我們朝三暮四。有人說念咒功德抵過誦經功德,那是指不了解咒的意思,念咒時和無為法相應。從對於了解經教道理的角度看,誦經功德抵過念咒。有人說念往生咒的功德超過念佛功德,就只念往生咒,不念佛了。同樣的道理,念佛有念佛的功德,是誰也代替不了的。
  • 竹林文摘 | 一首 「五會念佛」 聽哭多少人!喚醒多少人!
    系緣念佛不妨礙世間法。例如,耕田、經商、造飯、洗衣、一切土木金石種種行業,悉皆可以隨著工作,或默持佛號,或出聲念佛,其功德相等。作工用的是手,念佛用的是心,心之於手,各司其事,日久純熟。制心一處,相得益彰,事無不辦。如黃打鐵念佛往生,葛濟之夫人織布念佛見佛等,足資左證。系緣念佛即塵勞而道場,在家人尤宜著力。
  • 【道場活動】念咒給錢了!10分鐘1元 1203 閻曼德迦威怒王心中心法真言(持續更新中
    靈悟居士主持的遠程查因果道場佛菩薩加持的道場,誓將不遺餘力地廣度眾生!希望有緣人共襄善舉!有關慈善念咒的進度說明 20190729晚我們道場慈善抄經還能有半個月錢財就布施完了,這個功德很大直接改變世道人心希望師兄們多多捐助。佛在《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六字大明咒)》裡說捐多少東西也不能比六字大明咒的功德。你捐廟能怎樣呢成了風景區,捐佛像就像你拜老師但是老師給你教的東西你又不去學,法布施功德第一。
  • 黃齊秀老菩薩端坐往生紀實,殊勝莊嚴
    她從來沒有一點私心,她是我們佛堂弄好兩個月後來的,在道場裡面別的大善知識寄送的法寶,從來沒有多拿一樣; 吃東西寧願自己吃得差一點,也不願別人吃差的,自己待人接物、處理事情真的是把老法師說的五個科目落實在生活中。遇到濟貧、打掃廁所等事情,只要她自己有能力做,總是一馬當先,又一次我問她:「黃老居士,您為什麼那麼賣力為佛堂服務?」
  • 老實念佛九種方法
    一心念佛,決定往生。2,掐珠念佛記數法掐珠念佛是鼓勵初學佛者計數,上路後就沒有必要了,掐珠念佛是放下萬緣一心念佛,除妄想雜念,除煩惱,心就慢慢淨下來了,掐珠念佛主要是一個提醒作用。念珠有108粒,54粒,42粒等。
  • 真愛一個人,就為他念佛,勸他念佛
    人生是苦的,真愛一個人,就為他念佛,勸他念佛。並不是以念佛來否定人生其餘的價值,而是念佛可以莊嚴人生,給人生以真正的價值與意義。可以斷言,不念佛是沒有前途的,是沒有究竟意義的。轉眼成空,歸向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