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總是重複犯錯?清華媽媽直言:5歲前,不妨常做3件事

2021-01-10 來川老師講學習方法

從孩子正式進入一年級過後,就成為很多家長最為頭疼的時期,因為不僅要操心孩子的日常生活,還要兼顧孩子的輔導學習。作為家長,在缺乏系統的教育方法以及教學方式的前提下,要想能夠高效率地利用時間,來為孩子的成長做出適當的引導,尤其在學習成績上做出自己的努力,除了要用心外,更重要的是要用方法。

很多家長總是納悶,為什麼同樣一個知識點、同一個題目,在講了很多遍之後,孩子還是重複犯錯?作為從清華畢業,培養出兩個博士的媽媽蔡華女士而言,要想儘可能的改善這個問題,關鍵在於培養孩子的思維以及邏輯,所以在5歲前,即便是5歲後,家長不妨常做3件事。

1、輔導時強調關鍵詞

蔡華指出,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自認為講解的非常清楚,其實那是站在成人的立場自己角度,對於孩子來說,短時間內大量知識的輸入,其實往往會出現「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情況,導致所謂的重複輔導,都變得低效率且需要重複化。

蔡華建議,在輔導孩子或者是引導孩子的時候,不妨學會用關鍵詞提取法。譬如在給孩子講解數學四則運算,那麼就要把重點落在計算原理上,而不是放在單獨一道題目上。利用關鍵詞提取的輔導的方式,能夠大大減少時間利用效率,避免出現的重複問題。

2、引導思考比給出答案更有用

蔡華直言,很多家長引導教育的時候,雖然有引導過程,但是更注重給出答案,而沒有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我思考邏輯自己思考能力。蔡華建議,無論是在輔導功課或者是做其他教育的時候,引導思考永遠都比直接給出答案更有用。

對於孩子來說,思考的重要性在於,不僅僅是能不能做出一道題目,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所謂舉一反三的能力,正式建立在從小到大養成的學習思考習慣的基礎之上。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思考遠比答案的幾個數字要重要得多。

3、結合實際進行輔導

蔡華直言,在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或者是進行啟蒙教育的時候,在強調基礎的時候,可以採用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輔導教育。

譬如在教數學的時候,可以以現實生活中的小例子,作為讓孩子理解的例題,這樣既能把知識點活用,也可以減少孩子學習時的難度,開拓學習思路。教育引導不僅僅是把書本上的內容照本宣科的過一遍,更需要能夠活用實例,進一步的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更多學習方法課:

小學生、初中生不學語法(特別是句法),上英語輔導班是白花錢

家長接孩子路上最應該和孩子聊什麼?讓孩子說這些最有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總是在學習上重複犯錯?培養孩子的復盤思維成關鍵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在家長教育孩子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每天晚上輔導孩子做作業的這個過程,因為很多問題在家長看來是非常簡單的,而且非常明顯的錯誤,每次指出來之後孩子卻依然會再犯,這樣一種情況讓許多家長都非常的頭疼,不知道如何解決。更甚者,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頻繁的出現同樣的錯誤,是因為他們做作業不認真。
  • 陶虹甘當失敗媽媽:3歲前媽媽做好這件事,孩子炫耀一輩子
    我們想成為讓孩子炫耀一生的媽媽,那就從他0歲開始就為那燦爛的一生埋下「彩蛋」吧。今天,我邀請到了我的朋友雲寶媽媽,同時她也是小步在家早教的創始人,來給大家分享她的親身經歷,同時,也帶來了本期的資源推薦。
  • 孩子老是犯錯,家長的批評「重複」,容易讓孩子陷入「超限效應」
    這件事情就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總是重複的說一件事,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以後,不僅不會讓聽的人動心,反而還會引起人的反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整天在孩子耳邊嘮叨個不停,孩子卻一句話也沒聽進去的原因。說完我就拉著她進了一個房間,然後關上房門,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客廳玩遊戲。沒過多久,就聽到孩子喊媽媽,我朋友故意不答應。過了一會,孩子就找了過來,還在外面不停的敲門,朋友忍不住過去把門打開問孩子有什麼事,孩子把手機交給她說:他現在去做作業,說完就走了,我和朋友相視一笑。我們常說「言傳重於身教」,有時候父母說一千遍,不如自己當著孩子的面做一遍。
  • 孩子學習總重複犯錯,教孩子「復盤思維」,對錯誤進行思維演練
    當孩子做數學作業的時候,明明有一個固定的題型,在做作業之前老師也講過很多次,在補習班也做過很多到類似的題型了,而且之前做錯的題目家長也很耐心地給孩子指出來哪裡的地方做錯了,然後要孩子從頭到尾再做一次,當時在聽完講解之後,孩子總是很快的將題目再次做出來了,但是過了幾天之後,孩子面對類似的題型很快就出現了錯誤。
  • 孩子為什麼喜歡重複重複重複重複?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很多孩子會經歷一個喜歡重複的階段。明明一個故事已經聽了八百遍了,可還是要求你講給他聽。看動畫片只喜歡看同一集,怎麼都不肯更換。把玩具扔掉後再撿起來,反覆能玩好多遍。         你可能會納悶,這一遍又一遍的,孩子難道不會膩嗎?而且總做同一件事,孩子會不會接觸不到新事物?
  • 孩子3歲前,父母要陪他一起做7件事
    孩子3歲後,大腦已發育將近80%漸漸定型,若父母在3歲前能為孩子打下學習的基礎,陪著孩子一起進行7大練習與學習的活動,除了可增進親子關係外,更能促進孩子多元能力的發展。
  • 5歲前,父母堅持做這幾件事,孩子會更優秀
    呂思清感嘆:其實我小時候都是被父母逼著學的,當時不願意,一直到我十一二歲,就一直不想拉,然後我參加第一個比賽,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喜歡了....現在非常感謝我的父母。幼年時,孩子往往不具備成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他們不知道有些事如果不去堅持,沒有養成好的習慣,長大以後真的會後悔終生。
  • 孩子討厭媽媽做的5件事,可能你正在做
    當然,如果說完後有寶媽不相信,也可以在現實中試試,如果中了招,也不用太恐懼,現在開始就改正吧,做一個孩子喜歡的母親而不是孩子討厭的媽媽!實際上,沒有孩子願意看到自己的父母親吵架,即便是小小的拌嘴,也可能給孩子們帶來不安。 如果母親跟另一半吵架不說,居然還向孩子抱怨丈夫,說他的壞話,這不僅不會取得孩子的支持,反而會讓孩子更厭惡。 為什麼會這樣呢?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常說這三句話,往往能夠讓孩子主動認識到錯誤1.你一定不是故意的孩子的閱歷淺,做事情往往沒有輕重,不知道這件事情可能會給對方造成的影響。只是一時控制不住,就做出了這樣的事情。這是讓孩子反思自己的錯誤,只有真正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日後,在遇到類似的事情,才能夠採取正確的方式去應對。3.不管你做了什麼,爸爸媽媽依然愛你有些人在孩子犯錯後,會告訴孩子,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了。
  • 孩子犯錯後總是忍不住發火怎麼辦?6個技巧讓孩子更聽話
    從心理學上看,經常性犯錯後被罵的孩子,就像是朋友的孩子一樣,被貼上了標籤。潛意識裡,孩子會覺得自己就是父母罵的那樣。笨、蠢等,這樣的心理暗示,更容易讓孩子在學業上止步不前。從大腦發育的角度來看,經常性罵孩子,會讓孩子產生長期壓力,這種壓力會導致統領大腦中的前額皮質下線,杏仁核上線,大腦中產生過多的皮質醇,大腦中的皮質醇長期過多會殺死海馬體的細胞,導致孩子學習的記憶力下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發現孩子越吼作業越寫不好。
  • 從倒數第一,到考入清華:教育男孩,媽媽要做這5件事
    有人調查發現,在教育男孩時,相比於爸爸,媽媽對他的影響會更大。有不少家長在發現孩子學習成績差時,第一反應就是斥責他們。每當談到孩子也是一陣搖頭,覺得恨鐵不成鋼。但實際上,教育孩子很多時候與家長的態度是分不開的。
  • 李玫瑾:孩子重複犯錯,可能源自家長的吼罵,強化了他的印象
    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關鍵是犯了錯誤之後能不能改正,我們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沒有給別人知錯能改的機會和時間。當我們身邊的某一個人犯了錯誤時,我們最開始的反應基本上都是負面的;尤其當這個犯錯誤的人是我們的孩子時,我們的負面情緒會不由自主地爆發出來,對孩子進行斥責吼罵,但是這樣對孩子進行教育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屢教不改。
  • 「壞媽媽代表」陶虹:在孩子小的時候,允許他犯錯很重要!
    她還說了一個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當孩子走路不小心,小腦袋快要磕到桌子角了,她也不會一把拉過孩子避開,而是在孩子快磕到,或者真的磕到了,哭著說媽媽痛時,她才會去跟孩子說:「沒事兒,下次走路要注意,要避開桌子角。」這等於是讓孩子長了一個記性,如果孩子下回再嗑到桌子角了,自己還沒說話,孩子就摸著額頭說:「媽媽,痛!
  • 孩子5歲前,建議別接觸這三件事,影響孩子的發育,後悔都來不及
    媽媽帶孩子練書法,導致手指變形 星星今年已經四歲了,星星媽媽平時除了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外,還會琢磨著怎麼能讓孩子掌握一項特長。 有三件事,孩子不宜過早接觸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興趣班都適合孩子,在孩子5歲之前,這三件事不要輕易做,會影響到孩子的發育。
  • 羅志祥媽媽發聲怒斥周揚青,結婚前女生必須要了解的3件事!
    事件發酵幾天後,羅志祥媽媽發聲,表示十分不滿周揚青抖出兒子黑料,覺得周揚青是想毀了羅志祥的前途,毀了他每年2、3億臺幣的前途。4月25日,有臺媒報導稱,羅志祥媽媽稱感情的事應該私下處理,不應該公開撕破臉皮,認為自己把周揚青當作兒媳婦,沒想到分手後周揚青想毀了羅志祥,一點後路都不留。
  • 【熊仔育兒】孩子控訴媽媽的「壞」,背後真相反讓家長深思!
    這恰恰是因為孩子在成長期時,開始試圖獨立決定,培養自我意識。如果爸爸媽媽不注意溝通,都只按照自己的規則行事,那麼父母和孩子必然會產生矛盾和誤會。良好的教育,應當從溝通開始。不要用自己的壞脾氣去拒絕孩子,這往往適得其反,導致孩子不理解爸媽的苦心,反過來控訴爸媽的「壞」!■■■ 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往往不是因為他們故意犯錯,而是他苦惱為什麼父母不能理解他、包容他。
  • 孩子做錯事,家長先別急著責備,巧用8個問題讓寶寶不再重複犯錯
    ——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孩子總是會在不經意之間犯下錯誤,其實那是因為他們正在試錯,需要每一個都嘗試了才能知道那些是正確的,那些是錯誤的,父母不要看到孩子犯錯之後就只想著責備孩子,他們不做怎麼知道這件事是錯誤的呢?所以家長要學會包容孩子犯錯,父母沒有擺正看待錯誤的態度,孩子怎麼學會改正錯誤?想讓孩子改正錯誤,方法是有許多種的,家長不用只糾結於用簡單粗暴的方法。
  • 怎樣讓孩子避免重複犯錯
    可以確定的是,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犯錯,有些孩子還會明知故犯,比如撒謊、損壞物品,或者罵人、動手打人什麼的。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反應,採取一些行動讓他們明白這樣的所做所為是錯誤的,而且以後也不應該再犯。
  • 孩子在同類問題上重複犯錯怎麼辦?培養孩子3個學習的好習慣
    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國外教育家研究發現,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20%和智力因素有關,80%和非智力因素有關。而在興趣、信心、意志和習慣等非智力因素裡面,習慣又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 孩子總是重複犯一樣的錯誤?教育孩子不能簡單粗暴,還要讓他服氣
    朋友去年給自己五歲的女兒買了一輛滑板車,別看她女兒年紀不大,但嘗試了一下,很快就玩得特別溜。原本滑板車只能在室外玩兒,可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下樓的次數少了,一天朋友剛做完飯,竟然發現孩子在家中的客廳玩起了滑板車,而且速度還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