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確定的是,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犯錯,有些孩子還會明知故犯,比如撒謊、損壞物品,或者罵人、動手打人什麼的。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反應,採取一些行動讓他們明白這樣的所做所為是錯誤的,而且以後也不應該再犯。
那麼,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家長做到這一點呢?
借鑑犯罪心理學中的「恢復性司法」概念,可以將「調解」或「調停」領域的這個新觀點應用到對孩子行為的幹預上。具體是說:當孩子做了錯事或做了違禁的事情時,最好的幹預方式不是懲罰他們,而是引導他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
這裡所說的「承擔責任」是指讓孩子同意說出自己所做的事情,理解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來的後果,向所傷害的人誠懇道歉,做一些彌補或補償損失的事情,並找出一些方法確保孩子不會再次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這個方法使用的足夠好,孩子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同時,還能做一些有效的事情幫助其他孩子,以後也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而且,這個做法跟一直以來流行的懲罰的方法不同,以前的想法是,一個人做了錯事,就必須為他的錯誤付出痛苦的代價。而新的方法則是基於一個完成不同的理念,它建議當一個孩子犯了錯誤或違反了規則時,你需要的是跟他好好談談所發生的一切,幫助他去思考,去反思,看看如何修復這種狀況。
家長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應該「扮演」一個導師或教練的角色(而不是法官角色),要用好的問題來幫助孩子發現他自己的錯誤,並且思考怎樣做才能彌補自己犯的錯誤,並修復與他人的關係,恢復受損的名聲。
孩子做了錯事被發現,第一個念頭一定是逃避或者不承認,因為擔心受懲罰。這個時候,不要問孩子「你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不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你可以換個問法,比如「為什麼這樣做是錯的?」 這個問題會讓孩子去思考他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引發的負面後果,以及可能對他人造成的傷害等等。
一旦孩子明白這些,你就可以繼續跟他談論彌補的事,看看能做些什麼來向對方表達歉意,之後再跟對方協調補償事宜,比如給對方鄭重其事寫一封道歉信,求得雙方諒解等。
以上,我們講述了承擔責任的方法:
第一步:跟孩子談論所發生的事情;
第二步:讓孩子理解為什麼這樣做是錯誤的;
第三步:孩子為自己的行為道歉;
第四步:提出補償建議,改善雙方敵對關係,消除不良影響;
接下來,還有第五步:如何保證以後不再犯類似錯誤。最好的方法是給孩子提供機會去幫助其他孩子不要去做他曾經做過的事情。
每個家長得知孩子做錯事時候,可能都會有沒法掩飾的失望,但是我們也不必過度反應,更不必打罵孩子。每個人都會犯錯,用充滿尊重的方式跟孩子交談,引導他們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才是家長最應該做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