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可以說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小孩,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做父母的大多都是明白這件事情的,可是他們在面對孩子犯錯的這件事情上,卻往往不懂怎麼教育。
見過這樣的一對父母,他們都比較年輕,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缺乏了許多的育兒經驗。因為兩個人都比較崇尚自由,所以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幾乎是任由孩子自己生長。
孩子經常總能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錯,他的父母也不管。後來,有一次孩子看中鄰居家孩子的一個玩具搶了過來玩。他的父母就說了孩子幾句,孩子沒有理會父母,再後來這個玩具就被他偷回來了。
就是這一次,孩子品嘗到了偷東西的快感,他從小的東西開始,越來越大,價格也越高。很快就被人發現了,等到別人過來投訴說著要處罰孩子的時候。這對父母這時才感到害怕,他們也不明白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好了。
那犯錯不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導致錯誤越來越大
父母面對孩子的錯誤時,不聞不問,那麼孩子就不會明白自己到底有沒有犯錯,對於一些錯誤孩子認識不了,他就會有可能犯越來越多的錯誤。
2、容易走上違法的道路
孩子的犯錯,是有分好的與壞的,好的犯錯能夠讓孩子成長,比如考試粗心了,能夠提醒孩子要認真。可壞的犯錯會導致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壞,而且小錯誤會逐漸變成大錯誤。
什麼是「三明治效應」?
其實面對孩子的犯錯,有不少的父母是很頭疼的,因為批評孩子的話很有可能會激起孩子的叛逆之心,也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會更好。
在這裡父母可以嘗試著用「三明治效應」,「三明治效應」指的是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全都是批評,這樣顯得過激,可以在批評中夾雜著讚揚,就像是三明治一樣。
家長了解「三明治效應」,讓娃不再輕易犯錯
1、不要在孩子剛犯錯的時候就批評孩子
孩子剛犯了錯的時候,他的心情是非常低落的,如果這個時候去批評孩子,很容易就會打擊到孩子,讓孩子更加的難受。
在這時候想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很困難的,因為孩子處於負面的情緒當中,他根本就不願意聽父母說話也聽不進去。所以當孩子犯了錯,父母不要急著去批評孩子,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等到孩子的情緒冷靜了下來以後,這時候再去和孩子進行交流的話會更加的有效果,也能達到想要的結果。
2、指出孩子不足之處時,也要及時去肯定孩子
根據三明治效應,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去批評,還應該就孩子的一些亮點進行肯定。
就像孩子和別人打架了,情節比較惡劣,父母這時先是要聽一下孩子對這件事是怎麼的一個看法。然後去了解清楚事件的始末。然後再來指出孩子的不對。
比如孩子和別人打架,是因為別人先欺負了他,他不知道怎麼回應別人,但是孩子也沒有立即就打別人,而是忍住了。只是因為別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挑釁孩子,所以就忍不住動手了。
對於這樣的一件事,孩子不對的地方就是對別人動手了,可他也不完全是錯,父母如果只是責怪孩子,說他怎麼這麼魯莽,就會磨滅掉孩子的一個優點,就是他沒有一開始就還手,而是選擇了先忍耐。父母應該在指出孩子打架不對的這個行為時,也要和孩子說他做得好的地方。
3、多通過肯定的行為來幫助孩子成長
想要通過批評孩子,從而讓孩子不斷改正他的缺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件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在孩子做錯了事情時,情緒大多較為低落,根本沒有心情聽父母講,就算聽了也未必願意真心去改正。
所以想要讓孩子進步,最好應該是在孩子做對了事情的情況下,去肯定孩子的這個行為。因為這時候孩子的整個心情都是比較正向的,他會更願意聽到父母的肯定,而且也願意繼續堅持下去,孩子是需要通過別人的肯定來確認自己的價值。
孩子犯錯不是很嚴重的事情,嚴重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長們要努力嘗試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去面對錯誤。
育兒問題姜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姜媽育兒記,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