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怎麼辦?家長了解「三明治效應」,讓娃不再輕易犯錯

2020-12-22 姜媽育兒記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可以說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小孩,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做父母的大多都是明白這件事情的,可是他們在面對孩子犯錯的這件事情上,卻往往不懂怎麼教育。

見過這樣的一對父母,他們都比較年輕,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缺乏了許多的育兒經驗。因為兩個人都比較崇尚自由,所以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幾乎是任由孩子自己生長。

孩子經常總能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錯,他的父母也不管。後來,有一次孩子看中鄰居家孩子的一個玩具搶了過來玩。他的父母就說了孩子幾句,孩子沒有理會父母,再後來這個玩具就被他偷回來了。

就是這一次,孩子品嘗到了偷東西的快感,他從小的東西開始,越來越大,價格也越高。很快就被人發現了,等到別人過來投訴說著要處罰孩子的時候。這對父母這時才感到害怕,他們也不明白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好了。

那犯錯不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導致錯誤越來越大

父母面對孩子的錯誤時,不聞不問,那麼孩子就不會明白自己到底有沒有犯錯,對於一些錯誤孩子認識不了,他就會有可能犯越來越多的錯誤。

2、容易走上違法的道路

孩子的犯錯,是有分好的與壞的,好的犯錯能夠讓孩子成長,比如考試粗心了,能夠提醒孩子要認真。可壞的犯錯會導致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壞,而且小錯誤會逐漸變成大錯誤。

什麼是「三明治效應」?

其實面對孩子的犯錯,有不少的父母是很頭疼的,因為批評孩子的話很有可能會激起孩子的叛逆之心,也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會更好。

在這裡父母可以嘗試著用「三明治效應」,「三明治效應」指的是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全都是批評,這樣顯得過激,可以在批評中夾雜著讚揚,就像是三明治一樣。

家長了解「三明治效應」,讓娃不再輕易犯錯

1、不要在孩子剛犯錯的時候就批評孩子

孩子剛犯了錯的時候,他的心情是非常低落的,如果這個時候去批評孩子,很容易就會打擊到孩子,讓孩子更加的難受。

在這時候想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很困難的,因為孩子處於負面的情緒當中,他根本就不願意聽父母說話也聽不進去。所以當孩子犯了錯,父母不要急著去批評孩子,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等到孩子的情緒冷靜了下來以後,這時候再去和孩子進行交流的話會更加的有效果,也能達到想要的結果。

2、指出孩子不足之處時,也要及時去肯定孩子

根據三明治效應,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去批評,還應該就孩子的一些亮點進行肯定。

就像孩子和別人打架了,情節比較惡劣,父母這時先是要聽一下孩子對這件事是怎麼的一個看法。然後去了解清楚事件的始末。然後再來指出孩子的不對。

比如孩子和別人打架,是因為別人先欺負了他,他不知道怎麼回應別人,但是孩子也沒有立即就打別人,而是忍住了。只是因為別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挑釁孩子,所以就忍不住動手了。

對於這樣的一件事,孩子不對的地方就是對別人動手了,可他也不完全是錯,父母如果只是責怪孩子,說他怎麼這麼魯莽,就會磨滅掉孩子的一個優點,就是他沒有一開始就還手,而是選擇了先忍耐。父母應該在指出孩子打架不對的這個行為時,也要和孩子說他做得好的地方。

3、多通過肯定的行為來幫助孩子成長

想要通過批評孩子,從而讓孩子不斷改正他的缺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件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在孩子做錯了事情時,情緒大多較為低落,根本沒有心情聽父母講,就算聽了也未必願意真心去改正。

所以想要讓孩子進步,最好應該是在孩子做對了事情的情況下,去肯定孩子的這個行為。因為這時候孩子的整個心情都是比較正向的,他會更願意聽到父母的肯定,而且也願意繼續堅持下去,孩子是需要通過別人的肯定來確認自己的價值。

孩子犯錯不是很嚴重的事情,嚴重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長們要努力嘗試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去面對錯誤。

育兒問題姜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姜媽育兒記,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了怎麼辦?家長要用對辦法,「三明治效應」幫你輕鬆解決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常見,家長對孩子失望,因為覺得孩子不夠努力,不能夠取得很好的成績,而孩子對家長失望,覺得家長只會一味地要求自己,不會理解自己,這樣的時間一長,孩子會變得叛逆,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差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各位家長可以試一下"三明治效應",更好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 孩子受不了批評怎麼辦?巧用「三明治效應」讓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評
    (一)育兒案例孩子今年11歲,平時受不了家長的批評,一說她身上的任何小毛病,她就會不高興,有時甚至會發火,對長輩也越來越沒禮貌了,怎麼辦?大人也好,孩子也罷,大家都不喜歡被批評。有時候別說被批評了,即便是知道自己錯了,也想盡辦法為自己開脫,以證明自己沒錯,這是人性使然。孩子難免會犯錯,會有一些小毛病,家長發現就忍不住想批評兩句。孩子小點還好,等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家長再批評他們,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抗拒心理,甚至不接受家長的批評。
  • 孩子做錯事,家長先別急著責備,巧用8個問題讓寶寶不再重複犯錯
    ——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孩子總是會在不經意之間犯下錯誤,其實那是因為他們正在試錯,需要每一個都嘗試了才能知道那些是正確的,那些是錯誤的,父母不要看到孩子犯錯之後就只想著責備孩子,他們不做怎麼知道這件事是錯誤的呢?所以家長要學會包容孩子犯錯,父母沒有擺正看待錯誤的態度,孩子怎麼學會改正錯誤?想讓孩子改正錯誤,方法是有許多種的,家長不用只糾結於用簡單粗暴的方法。
  • 孩子老是犯錯,家長的批評「重複」,容易讓孩子陷入「超限效應」
    一、什麼是超限效應?超限效應是指在一件事情上,對別人過多的刺激或者過強的說教,導致對方極不耐煩、甚至叛逆的心理現象。說到超限效應,就不得不說一下馬克吐溫的故事,馬克吐溫是美國著名作家,有一次他去教堂做禮拜,有個牧師想要募集一些資金,一開始馬克吐溫覺得這位牧師的演講很有意思,打算等他演講結束後就給他一大筆錢。
  • 孩子犯錯後家長千萬不要打
    沒有一本書是教怎麼養育孩子,養育孩子只有親身經歷過的才會知道,那孩子犯錯要不要教育,如何教育,這成為了現在很多父母的煩惱。 那今天就來說說孩子犯錯後到底要不要教育,孩子犯錯肯定是要教育的,但教育的方法有很多,而有好多父母會用指責或者打人的方式,來讓孩子長記性,好讓他下次不犯錯誤。
  • 孩子不願接受批評,掌握「三明治效應」,讓孩子將批評聽進心中
    肖肖的家長就說孩子其實也能聽得進批評,重點是要掌握批評的藝術,要讓孩子心甘情願地接受,就得批評和表揚雙管齊下。這種方法叫做"三明治效應"。"三明治效應"被稱為最有效的批評方式,那它究竟好在哪裡?在開頭先來講講孩子不願意接受家長批評的原因有哪些?1、家長的情緒化批評。
  •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怎麼辦?原來可以這樣解決!
    孩子就是在一個又一個錯誤中不斷長大、不斷成長的。犯了錯的孩子,心中會自然地生出愧疚來,他們其實做好了心理準備去領受一個正當的懲罰。這個時候,父母若能要求孩子去承擔犯錯的自然結果,並從犯錯中汲取教訓,這樣,每一次的錯,都將成為孩子的一筆寶貴財富。可惜,面對孩子犯錯,很多父母都做錯了。他們不僅沒有做到應有的引導,反倒成為孩子認錯路上的阻力。
  • 孩子犯錯後總是忍不住發火怎麼辦?6個技巧讓孩子更聽話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標籤效應」,指的是一旦一個人被貼上標籤,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自己所貼的標籤內容一致。而這種貼標籤的做法被很多父母用到了孩子的教育中,尤其是負面的「標籤效應」。經常被罵的孩子這些方面都會更差一旦孩子犯錯就罵孩子或者懲罰孩子,這樣的行為並不能糾正孩子的行為。從心理學上看,經常性犯錯後被罵的孩子,就像是朋友的孩子一樣,被貼上了標籤。潛意識裡,孩子會覺得自己就是父母罵的那樣。笨、蠢等,這樣的心理暗示,更容易讓孩子在學業上止步不前。
  • 孩子犯錯後,家長講再多的大道理也是無用功,不如這樣做有效果
    明星的育兒方式,很多家長都在效仿。一方面是因為明星的社會資源更多些,育兒理念也許更先進,大家很樂意相信或參考;另一方面這也是粉絲效應的結果。在眾多明星中,孫儷的育兒經非常受好評,尤其是這句微博動態,簡直就是教科書式育兒的典範。孫儷說: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痛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要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她。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很多家長認為這不過是嚇唬一下孩子,可是,你沒有看到孩子慌張的眼神,無助之感油然而生,真的愛孩子一定要抱抱孩子,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不管發生了什麼,請記得爸爸媽媽一直站在你的身邊,即使孩子犯錯了,也仍然了能夠得到父母的愛。不要刻意去隱瞞自己的錯誤,勇敢的承認錯誤,從而避免下次再犯錯。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會有不聽話的時候,每當孩子調皮搗蛋時,家長就會非常生氣,有些家長甚至會對孩子動手,而這些家長還十分贊成打罵教育,因為打罵教育對於他們來說是最省時且最有效的方式,哪個孩子被揍後不立馬變乖?
  • 李玫瑾:孩子重複犯錯,可能源自家長的吼罵,強化了他的印象
    為此,他的父母沒少斥責他甚至打罵過,但是孩子還是會做出這種行為,讓父母頭痛不已。為什麼孩子明知故犯,不斷重複同樣的錯誤呢?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行為主義」,意思是,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對他大吼大叫,這其實是一種行為強化的行為。一、孩子明知故犯,家長也有責任。1、家長對孩子不當行為的糾正不明顯。
  • 「壞媽媽代表」陶虹:在孩子小的時候,允許他犯錯很重要!
    再後來,孩子就再也沒有被桌子角嗑過。當時看這一段採訪,我對陶虹的這種教育方式印象很深刻,一邊覺得作為媽媽,她心可真大啊。萬一孩子真嗑傻了怎麼辦?另一方面又認為很有道理:人人都會犯錯,如果是在可控制的範圍內,犯了錯誤其實也並沒有那麼可怕,可怕的是,錯誤的對待錯誤。
  • 孩子犯錯時,聰明的家長會做好這4點,跟應採兒學育兒吧!
    導讀: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這是個很令人頭疼的問題,有的人以言語教育為主,有的人乾脆就是打一頓。孩子在犯錯誤以後,家長的反應和糾正體現出背後家庭教育的素養,而錯誤的教育方式也正是體現家長在對待孩子犯錯的錯誤認識。教育家烏申斯基有一句名言:愛才是教育的力量,這不是任何一本教科書,不是獎勵或者懲罰能夠做到的。
  • 【家教】孩子犯錯後,家長請參考這簡單的8句話!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綏化女性」一味指責孩子,不去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容易造成孩子牴觸情緒,遇到問題,家長先不要去關注結果,多分析下孩子產生問題的原因。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這樣那樣的問題,身為家長總是害怕孩子變成熊孩子,所以總是急著插手去指責孩子的錯誤,反而錯過了讓孩子自我認知的最佳時機。在遇到問題以後,家長可以嘗試先問問孩子這八個問題。01「發生什麼事情了?」
  • 孩子犯錯只靠吼?這4句話讓你遠離「壞媽媽」,比吼叫強10倍
    其實我知道說這些話的父母很多時候也是很幸福的,之所以會抱怨,只是因為一天天長大的孩子在一點點試探你的底線,挑戰你自以為是的「家長權威」,當然更多的家長還是為了孩子好。今天小編就為一些孩子犯錯單靠吼的媽媽們分享一些更好用的方法,只是簡單的八句話,就能讓你遠離孩子眼中嘶吼的「壞媽媽」,是什麼呢?接著往下看吧!一.發生了什麼?
  • 因被老師請家長,親媽當街就訓娃:孩子犯錯,無能媽媽才以暴制暴
    身邊家長對於孩子犯錯態度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孩子犯錯,知錯就改就可以了;第二種是犯了錯,孩子就應該打一頓,打一頓才能長記性。家長對孩子犯錯,採取第一種處理方式是非常理智的,孩子是正在成長中的人,他們對事情並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並且孩子的成長就是在不停的試錯中獲得答案的,如果寶爸寶媽問面對孩子犯錯,就是採用的打一頓的辦法,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非常大的傷害。
  • 孩子犯錯,你都是如何批評的?效果不好時,可以試試這三種方法
    如果家長沒有耐心,也不知道講究方法那結果可能就會像鄰家家那樣「兩敗俱傷」。要知道,這世上真正一直很乖又天生啥都會的孩子,是不存在的,所以關鍵的關鍵還是要學會批評,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我與孩子磨合三年半,發現這樣一個規律,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效果會更好!1、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是會意識到的。
  • 孩子不聽你的話,卻特別聽老師的話,這時候家長怎麼辦?
    有了該表揚的行為,老師自然會表揚,如果犯了錯,老師也不會輕易的姑息。一位優秀的老師一定是講究公平、公正的。 在家裡呢?很多家長是沒有底線的。明明已經跟孩子約定好一件事情,在孩子違反原則的時候,家長就主動或者被動地標準降低,還有的家長甚至會直接取消原先說好的規則。你想想,這種情況下,孩子又怎麼會尊重這些規則呢?
  • 怎樣讓孩子避免重複犯錯
    可以確定的是,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犯錯,有些孩子還會明知故犯,比如撒謊、損壞物品,或者罵人、動手打人什麼的。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反應,採取一些行動讓他們明白這樣的所做所為是錯誤的,而且以後也不應該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