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你不努力學習,你以後什麼都不會有,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你告訴我,你會什麼,你連最簡單的努力學習都做不到,你還能做什麼事""你就不能肯定一下我,我也有努力的學習,我也想好好學習,但是我學不會,怎麼辦""你就是找藉口,別人學的會,你怎麼就不會呢,說來說去還是你不努力"
這是一位家長跟他自己孩子的對話,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家長的失望,也能夠體會到孩子的失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努力學習,對於他不能夠取得好成績而失望,而孩子是對家長一味地批評,不能夠肯定自己而失望。當家長與孩子長期處於這樣的失望狀態,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會越來越差。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常見,家長對孩子失望,因為覺得孩子不夠努力,不能夠取得很好的成績,而孩子對家長失望,覺得家長只會一味地要求自己,不會理解自己,這樣的時間一長,孩子會變得叛逆,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差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各位家長可以試一下"三明治效應",更好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二、"三明治效應"的概念
"三明治效應",顧名思義,就是"夾心效應","心"是批評或者建議,"夾"是肯定讚賞,是愛與關心。所以,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就是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也要給予孩子愛與關心,肯定他們的努力,讚賞他們的付出。
其實也很好理解,孩子們的世界是天真的,他們快樂地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成長,但是他們也有犯錯的時候,家長在他們犯錯的時候,批評他們的同時,也要用愛感化孩子,讓他們及時地改正自己的錯誤。
所以,家長在日常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試著利用"三明治效應",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更能接受家長的教育。
三、家長可以利用"三明治效應"教育孩子
第一、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也要認同孩子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難免會犯錯,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切不可以讓自己的壞脾氣,影響到孩子,他們的心是很脆弱的,會因為家長的話而傷心難過,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孩子抑鬱。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指正孩子錯誤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家長可以先認同孩子正確的地方,然後再對孩子進行批評,畢竟他們肯定有正確的地方,家長運用這種方法會讓孩子更能接受自己的批評指正。
第二、家長要注意自己跟孩子說話態度,可以批評,但是不可以無妄地指責
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管發生了什麼,錯了就是錯了,就訓斥自己的孩子,告訴他們,你不應該這樣做或者你哪裡做錯了,家長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很生氣,他們犯錯了自己也會意識到,但是家長的態度會讓孩子覺得很傷心,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叛逆。所以家長在與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不能讓自己不好的態度傷害到孩子。
第三、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做事是根據自己的思維,而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的思維還未發育完全,他們不能很好地判斷事情的對錯,也不能判斷該怎麼做,所以,有時候做錯了,是難免的。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給予孩子批評指正是很正常的,但是也要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欣賞孩子做事的風格,欣賞他們能夠勇敢地做事。
第四、最重要的是,家長要肯定自己的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肯定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批評他們,孩子也是會欣然接受,畢竟是自己錯了,但是他們會很失落。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能夠肯定一下自己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會有所緩解,對這個錯誤也會更加地印象深刻。在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的時候,他們也能夠快速地做出決定,能夠很好地解決困難。
四、結語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難免會犯錯,在面對孩子錯誤的時候,家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可以利用試試"三明治效應"輕鬆幫你們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