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了怎麼辦?家長要用對辦法,「三明治效應」幫你輕鬆解決

2020-12-22 梅媽育兒心經

一、引言

"你不努力學習,你以後什麼都不會有,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你告訴我,你會什麼,你連最簡單的努力學習都做不到,你還能做什麼事""你就不能肯定一下我,我也有努力的學習,我也想好好學習,但是我學不會,怎麼辦""你就是找藉口,別人學的會,你怎麼就不會呢,說來說去還是你不努力"

這是一位家長跟他自己孩子的對話,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家長的失望,也能夠體會到孩子的失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努力學習,對於他不能夠取得好成績而失望,而孩子是對家長一味地批評,不能夠肯定自己而失望。當家長與孩子長期處於這樣的失望狀態,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會越來越差。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常見,家長對孩子失望,因為覺得孩子不夠努力,不能夠取得很好的成績,而孩子對家長失望,覺得家長只會一味地要求自己,不會理解自己,這樣的時間一長,孩子會變得叛逆,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差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各位家長可以試一下"三明治效應",更好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二、"三明治效應"的概念

"三明治效應",顧名思義,就是"夾心效應","心"是批評或者建議,"夾"是肯定讚賞,是愛與關心。所以,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就是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也要給予孩子愛與關心,肯定他們的努力,讚賞他們的付出。

其實也很好理解,孩子們的世界是天真的,他們快樂地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成長,但是他們也有犯錯的時候,家長在他們犯錯的時候,批評他們的同時,也要用愛感化孩子,讓他們及時地改正自己的錯誤。

所以,家長在日常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試著利用"三明治效應",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更能接受家長的教育。

三、家長可以利用"三明治效應"教育孩子

第一、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也要認同孩子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難免會犯錯,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切不可以讓自己的壞脾氣,影響到孩子,他們的心是很脆弱的,會因為家長的話而傷心難過,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孩子抑鬱。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指正孩子錯誤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家長可以先認同孩子正確的地方,然後再對孩子進行批評,畢竟他們肯定有正確的地方,家長運用這種方法會讓孩子更能接受自己的批評指正。

第二、家長要注意自己跟孩子說話態度,可以批評,但是不可以無妄地指責

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管發生了什麼,錯了就是錯了,就訓斥自己的孩子,告訴他們,你不應該這樣做或者你哪裡做錯了,家長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很生氣,他們犯錯了自己也會意識到,但是家長的態度會讓孩子覺得很傷心,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叛逆。所以家長在與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不能讓自己不好的態度傷害到孩子。

第三、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做事是根據自己的思維,而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的思維還未發育完全,他們不能很好地判斷事情的對錯,也不能判斷該怎麼做,所以,有時候做錯了,是難免的。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給予孩子批評指正是很正常的,但是也要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欣賞孩子做事的風格,欣賞他們能夠勇敢地做事。

第四、最重要的是,家長要肯定自己的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肯定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批評他們,孩子也是會欣然接受,畢竟是自己錯了,但是他們會很失落。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能夠肯定一下自己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會有所緩解,對這個錯誤也會更加地印象深刻。在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的時候,他們也能夠快速地做出決定,能夠很好地解決困難。

四、結語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難免會犯錯,在面對孩子錯誤的時候,家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可以利用試試"三明治效應"輕鬆幫你們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怎麼辦?家長了解「三明治效應」,讓娃不再輕易犯錯
    2、容易走上違法的道路孩子的犯錯,是有分好的與壞的,好的犯錯能夠讓孩子成長,比如考試粗心了,能夠提醒孩子要認真。可壞的犯錯會導致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壞,而且小錯誤會逐漸變成大錯誤。什麼是「三明治效應」?其實面對孩子的犯錯,有不少的父母是很頭疼的,因為批評孩子的話很有可能會激起孩子的叛逆之心,也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會更好。在這裡父母可以嘗試著用「三明治效應」,「三明治效應」指的是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全都是批評,這樣顯得過激,可以在批評中夾雜著讚揚,就像是三明治一樣。
  • 孩子受不了批評怎麼辦?巧用「三明治效應」讓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評
    (一)育兒案例孩子今年11歲,平時受不了家長的批評,一說她身上的任何小毛病,她就會不高興,有時甚至會發火,對長輩也越來越沒禮貌了,怎麼辦?大人也好,孩子也罷,大家都不喜歡被批評。有時候別說被批評了,即便是知道自己錯了,也想盡辦法為自己開脫,以證明自己沒錯,這是人性使然。孩子難免會犯錯,會有一些小毛病,家長發現就忍不住想批評兩句。孩子小點還好,等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家長再批評他們,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抗拒心理,甚至不接受家長的批評。
  • 孩子不願接受批評,掌握「三明治效應」,讓孩子將批評聽進心中
    肖肖的家長就說孩子其實也能聽得進批評,重點是要掌握批評的藝術,要讓孩子心甘情願地接受,就得批評和表揚雙管齊下。這種方法叫做"三明治效應"。"三明治效應"被稱為最有效的批評方式,那它究竟好在哪裡?在開頭先來講講孩子不願意接受家長批評的原因有哪些?1、家長的情緒化批評。
  • 孩子從選擇困難到拖延,可能是選項太多,家長要注意「毛驢效應」
    一、 孩子拖延症嚴重,可能是家長給的選項太多,要注意「毛驢效應」 孩子無法反抗,只能用一拖再拖這一辦法來默默抵抗家長的這種行為。
  • 孩子不會主動學習怎麼辦?家長利用「鳥籠效應」,孩子學習更自覺
    相信大多家長在孩子讀書階段,都會遇到一個頭疼的問題,孩子不會主動學習怎麼辦?在學校裡有老師監管,但是一回到家,孩子就像脫籠之鵠,一心想放飛自我,絲毫沒有學習的興趣。書包一扔,轉頭孩子就沒影了。許多家長不得不用家法伺候,硬性要求孩子學習。畢竟每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可以出人頭地。然而,父母也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24小時全天候的監管孩子,而且長時間的監管,也會讓孩子的學習效率降低。因此,從源頭解決問題才是唯一的辦法——養成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
  • 孩子犯錯,家長忍不住罵了又後悔怎麼辦?可以用這三個辦法補救
    小莉的孩子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可是還不會自己穿衣服。於是為了鍛鍊她,小莉就選在某天臨出門的時候讓她嘗試自己穿衣服和鞋子,結果孩子跟沒長耳朵一樣完全沒反應,小莉又叫了她幾回還是沒反應。霎那間小莉的火氣就起來了,忍不住吼了她:「媽媽叫你半天了,你怎麼都沒有反應,你是沒有長耳朵嗎?」
  • 孩子不願意接受批評?巧用「三明治效應」,讓「批評」也「悅耳」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接受家長的批評,並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性格叛逆,暴戾另類,而僅僅是因為父母用錯了方法。當父母像唐僧一樣,喋喋不休的在孩子耳邊進行說教時,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心情,如果能夠批評和表揚同時進行,也許孩子才能夠更容易接受。
  • 孩子做錯事,家長先別急著責備,巧用8個問題讓寶寶不再重複犯錯
    ——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孩子總是會在不經意之間犯下錯誤,其實那是因為他們正在試錯,需要每一個都嘗試了才能知道那些是正確的,那些是錯誤的,父母不要看到孩子犯錯之後就只想著責備孩子,他們不做怎麼知道這件事是錯誤的呢?所以家長要學會包容孩子犯錯,父母沒有擺正看待錯誤的態度,孩子怎麼學會改正錯誤?想讓孩子改正錯誤,方法是有許多種的,家長不用只糾結於用簡單粗暴的方法。
  • 孩子犯錯後總是忍不住發火怎麼辦?6個技巧讓孩子更聽話
    後來發現不對勁,一點小事沒做好,孩子都會怪到是自己太笨了。學校要舉行運動會,孩子們都要練習跳繩,她家孩子直接拒絕,理由是自己太笨了,跳不好。面對孩子犯錯,很多父母都是習以為常的開口就罵,卻不知道越罵越沒用,還會起到反面效果。
  •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怎麼辦?原來可以這樣解決!
    當孩子犯錯,究竟如何做才更合適?原則有三個第一,要讓孩子自己承擔那個錯誤導致的自然而然的責任。比如弄髒了地面就要打掃;弄壞了東西,就要試著修復或賠償;打了別人或者弄疼了別人需要說對不起;在學校違反了規矩聽憑學校規章制度的懲罰等。
  • 孩子老是犯錯,家長的批評「重複」,容易讓孩子陷入「超限效應」
    這件事情就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總是重複的說一件事,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以後,不僅不會讓聽的人動心,反而還會引起人的反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整天在孩子耳邊嘮叨個不停,孩子卻一句話也沒聽進去的原因。所以想要打破超限效應就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而不是光用嘴巴去把孩子的耳朵磨起繭子。有時候說的越多,孩子就越是置若罔聞,你不去管了,他反而自己就會去做。二、「超限效應」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 孩子在負面情緒中越陷越深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利用「鐘擺效應」
    孩子心靈的脆弱使得李女士非常難過,不過也是自己早年並沒有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以至於孩子表現出這麼脆弱的一面。那麼,如果說孩子經常在負面情緒中越陷越深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先了解一下"鐘擺效應"。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說法,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情緒高低擺蕩的狀態。
  • 孩子學習容易分心?善用「雞尾酒效應」,教你培養孩子高度專注力
    文/話梅媽媽一提起孩子的學習,大多數家長都免不了長籲短嘆。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如何讓孩子能夠有效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坐在書桌前面不要分心,成了許多家長難以解決的問題。其實想讓孩子學習不分心並不難,只要我們善用雞尾酒效應,就可以培養孩子的高度專注力。
  • 教育孩子困難重重,靠吼沒用,學會「南風效應」,親子溝通更輕鬆
    而作為家長的我們因為需要長期的糾正孩子的錯誤,難免會失去耐心,為了讓孩子更快聽話,而採取打罵的方式「制服」孩子。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而如果使用「南風效應」的話,就能輕鬆讓孩子變得更懂事,家長也能更放心。案例鄰居家的孩子已經八歲了。平時總愛調皮搗蛋,吃飯也不聽話,總是喜歡把食物留下一半。鄰居教育了孩子很多次,但是都沒有用。
  • 孩子愛哭不好哄?教家長用「鐘擺效應」,幫教孩子控制好情緒
    自從開通了私信權限,我時不時就會收到家長們關於對孩子的問題的諮詢和吐槽,而在其中問題比較常見的就是「孩子太愛哭了怎麼辦?」。而實際上這一問題也的確是很多家長共同頭疼的問題。這孩子遇上點事就哭,自己做錯了事,我還沒說上兩句呢,就大哭一場。有次在幼兒園做手工,一不小心剪壞了一張紙,也是哭得不行,老師哄了半天才哄好。家長們面對孩子如此愛哭,往往會擔心:這要是什麼事都哭一場?以後可怎麼辦?
  • 用好九種心理學效應,辦學路上溝通更輕鬆
    03調味品效應人際交往心理學中把看似廢話的「調味品」起到的增加人們心理交融作用的現象,稱為「調味品效應」。校長善用調味品效應,可以讓談話在融洽、輕鬆的氛圍中進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員工的心理動向。04第三人效應心理學上把通過第三人佯作無意間轉述他人的某種意見,或創造某種條件讓對方間接地聽到你對他的評價與關注,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或勸說效果的現象,稱為「第三人效應」。比如對家長說:「某老師也說你家孩子最近進步很大。」
  • 「批評的極致藝術」,三明治效應,讓批評變得可口!
    表揚一批評--鼓勵,這種方式也叫三明治式批評或三明治效應,指的是當人們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的中間時,被批評的人會更愉快地接受批評。這就如同一塊三明治,第一層先是讚揚、賞識或積極面,第二層就是建議、批評或負面觀點,第三層繼續鼓勵、信任或支持。
  • 不服管教的孩子怎麼辦?用對「正面管教」3步驟,理解是關鍵
    相信家長們都會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總是不服管教該怎麼辦?有的家長會認為只要打孩子幾頓就好了,只要下手足夠狠,孩子自然會聽話。有的家長卻認為動手打孩子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這樣孩子雖然可能表現得比較聽話,但是會越來越叛逆,還會慢慢疏遠家長。
  • 孩子只會用哭鬧解決問題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鼓勵溝通
    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希望各位寶媽能夠教教我,這孩子到底該怎麼治?」寶媽的問題一經發出,其他寶媽紛紛幫他出招。有人說等孩子哭累了,自然就消停了;還有人說給孩子關禁閉,讓他自己呆一段時間就治好了……大家紛紛出言獻策,給這位寶媽提供了很多方法。
  • 李玫瑾:孩子重複犯錯,可能源自家長的吼罵,強化了他的印象
    為此,他的父母沒少斥責他甚至打罵過,但是孩子還是會做出這種行為,讓父母頭痛不已。為什麼孩子明知故犯,不斷重複同樣的錯誤呢?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行為主義」,意思是,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對他大吼大叫,這其實是一種行為強化的行為。一、孩子明知故犯,家長也有責任。1、家長對孩子不當行為的糾正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