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歌劇電影《洪湖赤衛隊》的主人公韓英有兩個原形:一位是賀龍的姐姐賀英,1933年犧牲;一位是錢瑛,新中國首任監察部部長,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
湖北鹹寧人錢瑛,1931年年初從莫斯科回國,被派往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組織洪湖地區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反漁霸,很快建立起一支幾百人的遊擊隊。
難能可貴的,是她對黨內「左」的錯誤傾向,勇於提出不同意見,為無辜挨整的同志仗義執言。《人民日報》曾經介紹過帥孟奇大姐主編的《記錢瑛》一書,鄧穎超題寫書名,李先念等元老題詞,王震作序。《人民日報》還多次刊發老一輩的懷念文章。老同志格外懷念錢瑛剛正不阿、主持正義的品格,念叨著她的口頭禪:「不怕鬼!」
在延安「搶救運動」中,錢瑛甘冒政治風險,兩次找到中央社會部說明情況,為被冤屈的白區工作同志申辯和做出證明。
1960年冬,錢瑛親率工作組到甘肅,發現實際情況「同省委領導同志的介紹完全相反」,不是因為「群眾思想有問題和壞人搗亂」,恰恰是領導幹部浮誇虛報、強行徵購過頭糧,造成大量非正常死亡,急電中央。中央迅速調撥糧食賑濟災民,調整了領導班子。
就在這次甘肅考察中,錢瑛還解救了酒泉境內沙漠邊緣的夾邊溝勞改農場中蒙難的「右派」知識分子。《人民日報》近年來在文學評論文章中,多次提及楊顯惠的紀實小說《告別夾邊溝》,評價其「以一種近乎冷漠的筆調回敘歷史,具有罕見的震撼力」。但報紙沒有提及,讓夾邊溝「右派」重見天日的,正是這位洪湖赤衛隊的老英雄。錢瑛從張掖地區考察完畢,前往高臺縣的路上,司機迷路,突然發現前面溝裡有煙輕輕飄出,就開著車往有煙的地方走,發現溝坎下面的餓殍,各洞穴和地窩子裡的勞改犯已奄奄一息。錢瑛馬上給酒泉地區打電話,讓把那裡的公交車全部調來,並且宣布第二天就全部放人,趕快救人救命。據說錢瑛激於義憤,當場給了農場管教幾記耳光,另一說拿著拐棍就將管教抽了起來。儘管當年「左」的影響如泰山壓頂,但老共產黨人的正義感和赤子之心,令倖存者終身難忘。
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帶著錢瑛參加安徽省組的會議,鼓勵安徽幹部反思和總結「大躍進」中瞎指揮造成全省人口銳減的慘痛教訓。會後,錢瑛帶工作組協助安徽省委工作,衝破「左」的雷區,為已被定為「鐵案」的「右派」省委書記李世農和「階級異己分子」張愷帆書記平反。
與此同時,錢瑛對黨內違法亂紀行為絕不留情。例如對四川張西挺、劉結挺夫婦打擊陷害幹部群眾案堅持原則,不準翻案。「文革」中這對夫婦投靠江青和康生,籌組省「革委會」,「文革」結束後即被判刑。這也印證了錢瑛的政治判斷力。
中央領導人稱讚錢瑛為黨內「女包公」,其實俠骨不乏柔腸。她的丈夫譚壽林做過全國海員工會秘書長,新婚未滿百日,錢瑛即接到組織通知到前蘇聯學習;回國後夫婦倆聚少離多,丈夫被捕犧牲時年僅35歲。此後,錢瑛沒有再婚,一直隨身帶著丈夫的一塊懷表,房間裡懸掛著丈夫的照片。他們的女兒在前蘇聯出生,委託保育院代為撫養,20多年後才知道她夭折。
幫助過很多黨內外人士洗冤的錢瑛,「文革」中被「隔離審查」,後升級為「監護審查」,直到1973年病逝始終由人監守,不準親友探視。李克農的女兒、日壇醫院副院長李冰設法支開看守,輕聲地說:「錢阿姨,多少同志在關心你,盼望你把病治好。」錢瑛用微弱的聲音只說了四個字:「我朝前看。」
在那個黨內民主機制不夠健全的年代,錢瑛的正直和剛烈,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努力糾正「左」的過失,給黨內同志和黨外人士帶來了溫暖,凸現了人格的雄奇豪邁。
電影《錢瑛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