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高又比較風騷的 Jerry,拒絕了無數達官顯貴的高價收買,一定要堅持單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了年輕創客 CEO 的標籤,是最最好勾搭妹子的利器。
這是「深圳灣的炫姐姐」曾在朋友圈發的一個調侃 Jerry 的小段子~
剛好上周 Jerry 過來「深圳灣」接受 T&F 項目輔導,而自己的創業產品 uCam 也剛剛推出在京東眾籌,借著這個機會我們就一起聊聊這位高顏值創業者。
很早就認識他,之前不管在什麼場合,總是逢人就拿出他所謂的殺手級神器:藍牙+六軸傳感器+天線的模塊,每次都是用一個小小的透明塑料盒裝著,然後還會配上一個硬幣做比較:我這個模塊比硬幣還小哦!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覺得 Jerry 應該是個不錯的 BD。但在和他一次深夜的攀談過程後,原來他還有一段別樣的經歷。
從小搬遷至深圳,後畢業於金磚五校之一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系。曾經在 ARM 處理器公司做了兩年晶片底層研發。後離開英國隻身來到矽谷打拼,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物聯網公司。而在矽谷的這段時間,遍地充滿激情的環境,也讓他做了不少嘗試。除了硬體創業,還曾做了打車 APP,也為了自己的事業錯過了被 Google 32 億美元收購的 NEST。
回國探索創業在國外的這些年,其實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晶片研發上。花時間優化晶片,提高性能對於終端用戶來講其實效果並不那麼明顯,很難觸及到消費者本身。在矽谷創辦的物聯網公司也同樣逃不過遠離消費者,骨子裡想接觸網際網路做 C 端市場的 Jerry,還是希望更多的與用戶之間進行接觸。
回國後,機緣巧合下遇到支持自己想法的投資人,成立公司後專注研發可穿戴及人工智慧物聯網產品。做一款定位介於 Gopro 專業級到手機之間的攝像產品的想法其實一直都有,但在這個過程中也走了不少彎路。最初想著能夠靠著自己的模塊,讓廠家能夠直接使用。但現實卻遠不是這樣,由於硬體的產業鏈太長,這種做法很難在實際中奏效。
而徹底定下來做產品則是在去年,從設計到現在的產品眾籌階段,不到一年時間。雖然產品本身非常簡單,但相對於不少創客產品,短時間整合資源、做出產品也算成功。
產品體驗經過一輪一輪的反覆研究,一款如 U 盤大小,輕至 23 克的隨身迷你攝像機,可戴在脖子上、掛在包上,支持 1080P 高清錄像的輕 DV 就被落地做成了。
相比 Google Glass 和 GoPro ,uCam 更像是兩者之間的產品,使用方法更多樣,強調弱穿戴,避免了隱私、偷窺等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手機入口太深,啟動時間長等問題。
故事再如何也不能替代產品,一款以拍照著稱的產品如果畫質不行那麼一切都是白搭。不過實際使用的體驗中 uCam 的表現不錯,對於低光照情況下的顏色、細節表現力都勝於 iPhone ,加之可以作為網絡直播入口,使用標準 USB 接口又有許多玩法,產品還是非常令人期待。
小結uCam 只能算是一個入門級產品,但多場景的應用卻也給了我們不少想像。視頻拍攝的需求生活中其實也非常常見,社交分享等等需求也非常旺盛。低價優質加上網際網路模式,想必也是未來其團隊需要考慮的。
不管怎樣,由一個硬體工程師到現在四處走穴、為產品代言的 Jerry 也是值得點讚的!
猛戳「閱讀原文」,了解更多有意思的團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