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職場,名為職場人。久居職場,很多人慢慢陷入迷茫,好似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的生活令自己麻木,產生出「人間不值得」的感覺。抱怨工作壓力大,埋怨生活不如意,哭訴社會不公平,但,獨獨忘了燃燒起自己內心深處的「三把火」。
第一把火:知識(knowledge)
Rich,當代職場人所追求的畢生目標,但是Rich並不單指財富,而是一種信息獲取濃度和良好教育所帶來的全球眼界,是一種知識層面的富足。
電影《教父》裡有句話令我至今印象深刻——「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能夠用半秒鐘看透事物本質的人,一定是知識層面富足的人,是願意花時間去獲取知識的人。
很多職場人都會說:我忙於工作,沒精力獲取知識。但我們經常能在社交平臺上看到勵志分享:初入職場戰戰兢兢、專業知識為0的小菜鳥,一個簡單的問題都能令他焦頭爛額,到後來一人面向百人而立也能講解的侃侃而談,靠的就是不斷地自我知識擴充,通勤時間也好,看手機時間也好,都是在用來學習。世界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它就會回報你多少。
也有人會說:公司不看重這方面,我有能力做好工作就行。但其實,現在很多大公司都會注意職員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幸了解到中域教育集團的人才培養機制,作為國內名列前茅的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優質品牌,在對於職員知識獲取方面是十分注重的。
在中域集團四處走一走,你就能發現在任意一間辦公室的空間裡,都羅列著書籍的影子,很多員工的桌子上也放著看到不同頁數的書,《價值》、《心術》、《少有人走的路》……都是由公司定期採購的書籍,面向全體職員開放閱讀,為每一位員工在工作之餘提供一種自我充電的途徑。
在這樣的公司中,員工不再是「工具人」,而是一個個在複雜社會中磨礪成長的「獨立人」。
第二把火:能力(ability)
有句話叫:「你以為的運氣,其實是別人的長期主義」,這也是中域教育集團董事長李騰飛經常跟員工提起的一句話。
長期主義是什麼?職場中的長期主義者又是什麼樣?
真正的長期主義者是在正確的時間線路上,不斷地堅持改進一件件小事,不斷地提升自我能力,不是提前看到了機遇或是預測了未來,只是明確的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麼,核心的關注點都在於自身能力的不斷突破。
蔡康永在書裡面曾寫到「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在中域,這種「新風景」永遠不會錯過,因為這裡的很多人都明白能力所代表的含義,更明白長期主義的重要性。在中域,也能讓你長期主義沉澱下的能力得到有效的發揮,要知道,在職場中個人能力能被發現是一件多麼令人欣喜的事情,也是對職場人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長期主義或許不等于堅持,但能力的長期提升確實離不開堅持。
第三把火:價值觀(sense of worth)
人人都說:人在職場,身不由己。誠然,這是事實,身處職場自然不能什麼都隨著自己的性子,此時,一個人的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
身處職場,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公司、看待未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所能達到的高度。
你覺得,你在職場中奮鬥是為了什麼?
在中域教育集團一直有一個理念在始終貫徹——為員工創造一個成為更好自己的平臺,中域董事長李騰飛曾表示:「中域實際上是一個平臺,是一個能夠讓大家在這樣一個組織中,不斷地去挖掘最好的自己的平臺,讓每個人本來只有5分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平臺上發揮到7分、8分,甚至是10分」。
「成為更好的自己」,多麼平凡而又宏偉的目標。久居職場,每個人都可能會有倦怠的時候,但無論何時,身為一個人的自我發展需求是不能忘記的,不要忘記,成為更好的自己。
葡萄也有青澀的時候,太陽並非普照大地的每一處,沒有人能總是站在成功的巔峰。加油吧!職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