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很多女人都說找老公要找李安這樣的。可是你知道嗎,好老公不是找的,是女人培養出來的。
當年李安剛畢業時,呆在家裡寫劇本,他妻子養了他7年多,不僅沒有拋棄他,還一直鼓勵他堅持下去。試問現在的女人能做到嗎?」
也有人說:現今好多男人唏噓李安有這麼好的太太,然後百般嫌棄曾經的現今的身邊人,好似他們今天的不成功是因為沒找到個李安太太,卻也不曾想自己是不是李安,有沒有那樣堅持理想。
李安只是個孤獨的例子,哪有那麼多李安。
這就是最深的真相和最後的答案,不管是第一種說法,還是第二種說法,這兩種人,不管是男人女人,憑空想像都可以看見嘴角扯動的諷嘲和尖酸刻薄。
因為有那兩種說法的人,其實是一種人,秉持的其實是一種價值觀和態度:有問題,就是其中一方面的問題,不關自己的事情,永遠冷嘲熱諷,永遠打擊報復。世間的怨偶都一樣,佳偶的確只是難得的孤例。
事實是,李安的太太林惠嘉說過「安,記得你心裡的夢。」也曾經打越洋電話向母親哭訴想離婚:「我怎麼可以變成這樣的女人。」
李安那麼低落不得志時,自暴自棄打算去找別的工作,也萬念俱灰過。林惠嘉絕望的時候,也想過離婚。
李安拍的電影基本上全是內心糾結、矛盾、狂暴的,最後選擇表面上的溫和與妥協,直到少年派都是如此。得獎的快樂,只是對漫長苦悶的短暫獎賞,所以笑得格外暢快開心。
當愛情跑步進入了教堂,有了婚姻,故事翻開新的序章。
溫暖攜手只屬於走到最後仍然彼此扶持,不屬於相互脅持折磨的人。
任何一個人單方面都做不成佳偶。佳偶這種狀態,也不全是貫穿整個階段,往往多是出現在中老年。
拿著再大的放大鏡去檢點他們的人生,其實還是老話,他們也不過是恆久忍耐和心有恩慈。忍不下去,又做不到有恩慈的,那就只能儘量放下吧。
李安和林恵嘉這兩個人,只不過勉力做到了自己的名字,一個安忍了,一個苦守賢惠,嘉許先生去為夢想堅持。
聖經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但這句話,是走到一起的兩個人,各自用來要求自己的。佳偶本質上,也有著內在一致的做法和價值觀。
怨偶手指對方,佳偶則摸著自己的胸口。當彼此都收回手指,怨念自然成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