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從崑山特意趕來的老人,一路打聽找到了位於石路葫蘆街深處的亨得利鐘錶店,點名要找75歲的修表匠易偉良,讓他給自己的一塊舊手錶「看診」。修表匠曾經是風光無限的職業,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行當似乎與人們的生活漸行漸遠,以前街頭巷尾常見的修表攤也變得難尋蹤跡,但易偉良仍在堅守。他說:「作為一名修表匠,我幫人們留住鐘錶裡的光陰故事,很有成就感。」
走進這家鐘錶店,角落裡擺著一張舊木桌,桌上有一盞小檯燈和一堆工具。易偉良坐在椅子上,眼睛戴著放大鏡,低著頭,左手拿著一塊表芯,右手平穩地捏著一把磨得發亮的鑷子,小心翼翼地拆卸著。雖然已經75歲了,但是易偉良修起表來絲毫不含糊,拆開一塊舊錶,片刻間就能準確判斷出手錶存在的問題。
易偉良的店門面不大,裝修也不豪華,卻是顧客不斷。「開了幾十年的店,大家信任我的手藝,所以找過來的人不少。附近鄉鄰來修表,我只收點零件成本錢,要是不換零件就不收錢了。」易偉良說,自己從17歲拜師學藝,至今已經跟修表打了58年的交道,之所以能堅持至今,是因為修表中自有樂趣。
所謂樂趣,其實是修表時收穫的一個個故事。「這塊手錶是一對老夫妻送來的,是他們結婚時買的,已經戴了四五十年,現在表芯壞了,配不到零件,送過來讓我想想辦法。」易偉良說,這對夫妻這麼執著要修好這塊表,是因為表裡藏著他們的愛情。後來,易偉良親手做了一個零件,幫他們修好了手錶。「還有這塊法國的野馬牌手錶,發條壞了,是一位60多歲的顧客送來維修的,他說這塊表是他當年攢了半年工資買的,見證了他年輕時的奮鬥歲月。」「這塊表是一位收藏愛好者送來的,他收藏了很多名表,最貴的要幾十萬,但是這塊不值錢的舊錶卻是他的心頭好,對他來說意義非凡。」……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易偉良說,每次聽顧客講起舊手錶的故事,讓他覺得自己不僅僅是修復了一塊手錶,還修復了人們的情感。
而對於易偉良自己來說,修表這件事對他的人生影響深遠。年輕時,家裡經濟條件差,他當學徒學修表手藝,後來在觀前街的勝利鐘錶店當修表師傅,挑起了家裡的生活重擔。上世紀90年代,易偉良下崗了,和妻子在石路租了門面,開了一家小小的鐘表店。夫妻倆堅持了幾十年,靠著修表的手藝把兒女養大成人,鐘錶店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吸引了一批忠實粉絲。如今,夫妻倆早已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他們卻舍不下這門老手藝,一直守著這家小店。易偉良說:「我把一生的心血都融進了一塊塊鐘錶裡,我會一直堅守下去,為更多人留住光陰的故事。」《姑蘇晚報》2020年12月03日 A03版 (記者 朱雪芬) 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