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女真人列在漢人等級中,留在東北的後來建立了大清帝國

2020-12-24 牛頌民族史話

「女真」翻譯成漢語就是「東方之鷹」。契丹人是東胡後裔鮮卑的旁支。唐朝末年,他們的民族英雄阿保機登上歷史舞臺,於後梁末帝貞明二年(916年)定國號契丹。契丹是「鑌鐵」的意思,他把自己的國家成為「鐵國」,自己的部落成為「鐵族」,軍隊則成為「鐵騎」。直到今天,在整個斯拉夫語中,還用「契丹」來稱呼中國。比宋朝的誕生早53年,契丹人建立了大遼,仿效中國歷代王朝成立遼國。

遼代女真人大體可分為三部分。居住在遼東地區的被稱為熟女真(系遼籍女真)。因遼國把實力最強的女真人編入直接管轄的戶籍,遷到遼陽府以南,與漢人、契丹人雜居,所以稱「熟女真」或系遼籍 女真。

居住在松花江以北廣大地區的女真人,未入遼籍,仍以狩獵和捕魚為生的,被稱為「生女真」,或「不系遼籍女真」。而居住在兩者之間,分布在輝發江一帶的女真人,與遼國有著羈縻關係,被稱為「不生不熟女真」或「回霸(一作回紇)女真」。

遼興宗耶律宗真繼位後,為避開「宗真」的名諱,將女真改為「女直」。遼國的歧視與壓迫,激起女真人的反抗,但在等待民族英雄誕生之前,被砍掉「兩隻腳」的女真人只能臥薪嘗膽。

英雄終於登場,他誕生在「生女真」中的完顏部,首領完顏阿骨打,有他率領聯盟部落舉起抗遼的大旗。遼天慶四年(1114年),阿骨打率女真將士2500人,在淶流河(吉林、黑龍江交界處的拉林河)祭祖誓師,歷數遼國罪狀以告天。

先後在寧江州(今吉林扶餘東石頭城子)、出河店(今吉林前郭旗八郎鄉塔虎城)大戰遼國軍隊,使遼軍重創而一蹶不振,阿骨打則一躍成為東北地區無可爭議的最高首領。

遼天慶五年(1115年),女真人建立金國,阿骨打正式稱帝。他在登基詔書中宣稱:契丹人的遼國以鑌鐵為號,取意堅硬。鑌鐵雖堅硬,終究要腐爛。唯金不腐。所以女真立國以「金」為國號,取萬世不朽之金的意思。阿骨打自稱「金太祖」。

他讓「女直」重新站立起來恢復了原稱「女真」。政治上,金國推行勃極烈制,皇帝稱都勃極烈,其次稱諳(尊貴)勃極烈,再次稱忽魯(總帥)勃極烈,形成以皇帝為中心的統治模式。在軍事上,實行猛安謀克制。

「猛安」是部落單位,「謀克」是氏族單位,每300戶為一謀克,十謀克為一猛安。猛安首領為千戶長,謀克首領為百戶長。各戶壯丁平時務農,戰時出徵戰鬥,形成了兵民合一的軍政體制,這個體制與之後滿族實行的「八 旗制」一脈相承。

在文化上,將漢人正楷和女真語雜糅在一起,創製了「女真大字」。顯示出女真文化的創造力和爆發力。金朝建立後,與北宋聯合滅遼。

宜和七年(1125年),遼國天祚帝被金國俘虜,金宋兩國聯合滅遼戰爭結束,契丹人建立的大遼國從此淡出歷史。阿骨打沒能看到這一天,他於宣和五年(1123年)病逝於徵戰途中。

但這位女真英雄的宏圖大略被繼承下來,金國向北宋宣戰迅速佔領山西、河北大片中原土地。一直戰至將宋國兩任皇帝宋敬宗、宋欽宗俘獲,押回金國都城囚禁。

北宋倒下後,金國繼續與南宋對峙,金國戰將金兀朮與南宋名將嶽飛大戰中原,戰至「紹興議和」,南宋向金國稱臣納貢。

因為當時宋徽宗已死,而宋欽宗尚在世,如金國送欽宗回南宋,現任皇帝趙構皇位不保。所以才有了12道金牌令嶽飛停戰,才有了在這議和完成的第三天,嶽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在臨安大理寺。

聽聞此訊時,金國上下歡慶,軍營徹夜痛飲。爾後馬放南山,刀槍入庫,金國與南宋也有了近80年的和平時光。

金國的滅頂之災來自另一位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金國建立在一個群維爭霸的時代,宋朝間契丹人建立大遼、西夏人建立了西夏國、赫然幄起的馬背民族蒙古,演出著波瀾壯闊的逐鹿中原、開疆擴土的大劇,其結果是蒙古人統一中國,建立起橫跨歐亞的大帝國。

金國在期間被蒙古和南宋的聯盟擊敗,最後一座城池於金哀宗完顏守緒天興三年(1234年)失守,金哀宗在蔡州幽蘭軒中上吊自殺。

「東方之鷹」飛翔了120年,金國與大遼、西夏一同消失在歷史煙塵中。金佔領中原後,於貞元元年(1153年)遷都於燕京,是北京地區歷史上第一個建都城的朝代。金中都被歷稱「京都肇始」。

金實行了「南遷北徙」政策,大批女真人被遷到燕山一帶,以後定居在華北地區,而漢人逐漸往北遷移。定居在中原的女真人逐漸與漢族融合。在蒙古滅金之後,這些女真人都被列在「漢人」等級中,說明已與漢族無明顯差別。留在東北的女真人則保留住了女真人的民族特性。

元時代,女真人一部分居住遼陽等路的轄區內,與漢人雜居共處,也逐漸融入漢族; 一部分分散在合蘭府水達達等路,即以今黑龍江省依蘭縣為中心,分布於松花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遊,東達海岸的廣大地區。

元代「設官牧民」,在這一帶地區先後設立五個萬戶府和東徵元帥府,在烏蘇里江流域設立兩個千戶所,在黑龍江下遊設立萬戶府,通過當地民族上層「因俗而治」。

在中原留下女真人印記的,安屬北京地區今懷柔區域內的渤海所村了。這裡的居民原籍屬渤海國,他們是女真後裔,一直稱自己為渤海人。

明朝弘治年間(1503 年)左右,隨著明朝十三陵部分陵園的建立和附近長城的修建加固,朝廷下令在此地設立了「拱護陵京」千戶所,並建設了渤海城池,布防千餘人的軍隊,統管居庸關以東、慕田峪以西的長城隘口,擔負起內護皇陵,外防敵寇的重任。有此完成了渤海所的演變。

相關焦點

  • 金朝明明是女真人建立的,為什麼金國人卻自稱是漢人?
    金國女真人從來沒有自稱漢人!也沒有文獻曾記載過女真人自稱漢人,這純屬網絡謠言!作為金國的統治民族,女真人有著強烈的民族優越感,怎麼可能自稱漢人?到了漢朝,由於兩漢國力強盛,周圍的少數民族就稱呼中原人為漢人,後來我們也逐漸接受了這個稱呼,即便日後王朝更迭,但我們依然稱呼自己為漢人。後來唐朝時國力也非常強大,以至於周圍許多民族也稱呼我們為唐人。例如日本就長期稱呼漢人為「唐人」,稱呼中國為「唐土」,稱呼中國文化為「唐風」。
  • 外東北往事(3)---斯拉夫人與女真人
    女真族一直生活在我國的東北地區,從南邊的長白山鴨綠江到北邊的庫頁島外興安嶺,甚至更北。女真族很強悍,各個王朝對其都作重點防範,採取拉攏和打擊並行的方案。到了遼朝,契丹人為防止女真人坐大,將女真強宗大族遷到遼東半島,納入遼籍,稱為「熟女真」。而留在東北北部的女真人,則按過去的生活方式來過,沒有納入遼籍,稱為「生女真」。生女真不斷遭受遼朝的壓迫。
  • 憑什麼說客家人不可能是純種漢人?到底純種漢人在哪?
    客家人常常認為「除了客家人以外的漢人,都不是純種的漢人。客家人是漢人中的貴族。」  而解讀君卻認為客家人同樣融入了少數民族的血液,他們並不是純種的漢人。  在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之後,大量的鮮卑人已經同漢人無異了。比如李淵鮮卑姓是大野,楊建的鮮卑姓是普六茹,而諸如獨孤、慕容等鮮卑姓氏,現在仍然在使用。
  • 女真族建立的第三個強大國家——大清國
    此時,女真人「各仍舊俗,無市井城郭,逐水草為居,以射獵為業」 。元末,蒙古人對女真人的民族壓迫及鎮壓, 迫使女真人南遷至遼東。明初女真族在招撫政策下,發生了分化和重組,按分布區域形成了三大集團,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建州女真居於渾江流域。
  • 建立金國的女真族和建立清朝的滿族是同一個民族嗎?有什麼淵源?
    當時的女真族分為生女真和熟女真,主要是作為亞洲最強大帝國遼國的附屬而存在的,遼國人極力壓榨女真人,女真人生活困苦。 後來,女真族出了一位英雄,那就是完顏阿骨打,他統一了女真各部族,以最初的2000人對抗遼國的百萬大軍,最後慢慢吞噬遼國,將遼國滅亡,最後又滅亡了北宋,建立了金朝。
  • 為什麼清代宮廷劇多,而元代古裝劇沒人拍?導演:想拍卻沒法拍
    尤其是清代,從新世紀初的《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宮》,《延禧攻略》等,10部國產古裝劇中基本上有8部是清宮劇。明代還有一些劇目,如《海瑞罷官》,《大明朝1566》等,就是傑出的代表。宋代有「大宋提刑觀」,「少年包青天」等。唐朝就更不用說了,《大明宮詞》,《神壇狄仁傑》都是極品中的極品。即使遠在秦漢的封建王朝,也有《大秦帝國》,《大漢皇帝》這樣的劇目。
  • 少數民族研究:以元雜劇為例談談元代漢人收繼婚俗
    但在民間通俗的元雜劇保留了點星痕跡,從中可以看出在元代漢人收繼婚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收繼者之間是兄弟關係,二是被收繼的對象必須是寡居的狀態,三是對於寡居婦人立節守志的不收繼。關鍵詞:元雜劇;收繼婚;漢人「收繼婚」這個名詞,雖然只見於《元典章》等書,但是收繼婚作為古老的婚姻習俗一直存在。
  • 八旗軍隊萬不可敵,入主中原建立帝國,享盡榮華富貴卻淪為兵痞
    我國封建歷史上,戰鬥力強悍的著名軍隊有很多,衛青、霍去病率領的大漢鐵軍,發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氣;攻打突厥,臣服四海,奠定大唐版圖的唐軍;橫掃歐洲,滅國四十,建立橫跨歐亞大陸大帝國的蒙古騎兵;然而,蒙古騎兵在後來的歲月中,卻敗給了八旗軍隊。
  • 一位夢想恢復大清帝國,繼而學成吉思汗西徵的德國人
    在戰鬥中表現出殘暴的一面,他的外號也就這時候開始有的。 而他的脫穎而出,不是靠他的戰功,而是趕上亂世出英雄。這個亂世,就是俄羅斯十月革命後,發生內戰,有一支軍隊就能佔一塊地盤,甚至可以宣布建國。 這位瘋男爵,從小就喜歡藏傳佛教和蒙古文化,喜歡騎馬打仗。
  • 從《南漢山城》掠影東北亞明清史
    而同期,建州女真的首領努爾哈赤已開始了中國東北的統一戰爭,正在對海西女真用兵。萬曆朝鮮戰爭結束的1598年,距離努爾哈赤發表《七大恨》與明朝對立,僅剩20年時間。《南漢山城》講述的,則是朝鮮更為屈辱的「丙子胡亂」。朝鮮人將清朝稱為「胡」,也是站在了「小中華」的立場。1636年丙子年,距離清軍入關僅剩8年。
  • 還是大清帝國?
    還是大清帝國?清朝是中華民族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然滿清入關的時候,民族之間的分歧還是非常之大,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民族慢慢的融合,最終演變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不過在早期的清朝,對外並沒有一個具體的稱謂,只有一個「大清」作為國號,這個稱謂延續了中華王朝的傳統,從古至基本上在神州這片土地上,都是這樣稱呼的。
  • 輝煌一時的女真部落後來為什麼又消失了?
    ▲青海湖滿洲東部飼養馬匹的通古斯部族的女真人之先祖,於12世紀初葉徵服了遼帝國,他們似乎曾是阿穆爾河(黑龍江)流域的西伯利亞森林中的狩獵民族。▲馬背上女真人他們只用了十年時光,就消滅了那個已被削弱的、被經濟困難和內訌毀掉的遼帝國。1120年,女真人與宋王朝結盟,宋朝與金帝國的軍隊於1122年共同配合以攻擊遼帝國。
  • 大清鹽商
    後來一看不是那麼回事,被清軍打下來的地方都要剃頭,這可麻煩了。各地紛紛開始反抗,尤其是南方反抗得比較厲害,便發生了著名的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慘劇。多爾袞打揚州時遭遇史可法軍隊的頑強抵抗,後來史可法兵敗殉國。多爾袞就在揚州城殺了十天不封刀,揚州城血流成河。外族兵進來,他可不管你是不是鹽商,照樣開刀,揚州的很多明代沿襲下來的大鹽商都死在那一役了,有的甚至被滅門,當然也有少數倖免於難逃出城的。
  • 佔著天時地利人和,西伯利亞為何沒有被近水樓臺的大清收入囊中?
    這片布滿河流和泰加林的寧靜之地在過去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中一直遠離是非,保持著原生態的自然狀態,無論中原王朝與蒙古高原上的遊牧帝國碰撞出怎樣猛烈的火花,都絲毫沒有打擾到它的安寧。這種局面一直到俄國人到來之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 《話說大清》之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這樣就放縱了北邊的努爾哈赤做大做強, 大明朝的「姑息養奸」,使得整個東北反而成了大清的發祥地,實為可笑。和大明朝想反,大清朝的皇帝是一代更比一代強,所以天下應該屬於強者。這不,皇太極已經從努爾哈赤的手中接過來了權力接力棒,似乎吹響了大明王朝亡國的號角。
  • 大清帝國的18個附屬國,令人大感意外......
    前段時間無意間看到一些關於清朝的歷史資料,令人大感意外的的是,在清朝乾隆皇帝執政前後,圍繞大清周邊大概有18個附屬國。當時的大清帝國,也算是國強民富,經濟總量列世界前茅,還真是風光了一陣子。當時,朝鮮國王是不能自稱皇帝的,因為只有清朝的皇帝才能這樣叫,他們只能叫大王。直到1897年,清朝要完蛋了,他們才能稱帝。
  • 大清不允許漢女入宮,那電視劇裡那麼多的漢人妃子是杜撰嗎?
    大清有條鐵律,那便是漢女不能入宮,不允許滿漢通婚,更別提入宮為妃,侍奉皇帝。 這一點在《多情江山》中就有提到。 該劇主要講的是清朝順治帝福臨(高雲翔飾)在一次微服私訪中偶遇了江南歌女董小宛(侯夢瑤飾)。兩人一見鍾情,奈何宮門前有塊鐵牌,生生阻斷了董小宛的入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