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到軍事,為何印度老是愛和中國作比較?

2020-12-20 生活制高點

從經濟、科技、領土、軍事,印度老是愛和中國比,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葉海林認為,主因是雙方的自我認知、對對方的認知都有偏差,2國對 對方的誤判並不是基於行為和意圖判斷,而是身分認知和想像。

葉海林指出,中、印對國際地位判斷存在差異,中方觀點是不管要比什麼層面,中國都在印度之上,但印度眼中,中國始終被更龐大的美國掩蓋,因此雙方實力差距並不能讓印度 在心理方面自認劣勢,「印度面對中國時,特別是在處理對抗性的矛盾時,並不會因為自身在實力上的落差而感到需要有所節制。」

其次,雙方在各自大戰略中對對方定性也有差異。 中國對印度戰略思維70年來有穩定性和持續性,在中國觀點中印度從來不是競爭對手,也不是核心關切或主要威脅,但印度越來越把中國看成影響自身戰略安全、妨礙邁向大國 之路的首要假想敵,特別是右翼的莫迪(Narendra Modi)當選總理後更明顯。 這種差異當然會造成雙方釋出的訊號都容易被對方誤解。

此外,葉海林認為雙方在選擇互動策略時也存在收益預期落差。 實力較下風的印度卻在互動過程中展現極強企圖心,出現爭執時壓迫式的外交策略很明顯,因此印度更大程度扮演雙邊關係型態塑造者角色。

葉海林總結,中國認為中印關係是強國和次強國間的非零和博弈,但印度會認為中印關係是2個強國間的零和博弈,「這種心理偏差和具體的分歧不同,是前提 性和全局性的,幾乎無法透過對具體事務的管控來彌合,因此對中印關係影響更長遠且更具決定意義。」

相關焦點

  • 在印度普通人眼中,中國軍事力量有多強大?印度網友給出真實評價
    一場疫情,讓世界各國看到了什麼是「中國速度」。對此,有人表示:如今中國的綜合實力正在不斷提高,那麼其軍事實力究竟有多強大呢?一直抱有「大國夢」的印度,就曾在其社交網站上做了一項調查:詢問中印兩國的軍事實力究竟哪國更勝一籌?
  • 印度經濟其實不發達,為何軍事實力這麼強,他們哪來的錢買武器?
    中國近年來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東風41以及東風17等先進武器裝備的誕生意味著中國的軍事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正因如此現在世界上幾乎沒有國家敢正面對戰中國。很多人都表示中國能夠有今天的成就,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因為中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
  • 在印度普通人眼中,中國軍事力量有多強大?看看印度網友真實評價
    遙想建國初期,一窮二白的中國,展望如今力求國產化的軍事裝備,進步確實不小,也得到了不少國家的認可。放眼國際,我們已是位於全球前三的軍事強國,在亞洲便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那麼同樣作為亞洲大國的印度,是怎樣看待我國的軍事實力的呢?一起來看看印度網友真實評價。
  • 美帝都忌憚中國,印度為何卻要挑戰中國?真不知天高地厚
    1962年,中國和印度在邊境地區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把印度軍隊打得潰不成軍,解放軍漫山遍野地抓俘虜。獲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乘勝追擊,直逼印度首都新德裡。如果不是中國軍隊放印度一馬,新德裡很可能已經落入中國軍隊之手。
  • 同是人口大國,中國滿世界進口糧食,印度為何能做到大量出口?
    今年疫情問題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糧食問題深受人們關注,由此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同是人口大國,中國滿世界進口糧食,印度為何能做到糧食大量出口?印度的國情和中國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發展中國家,都有著十幾億的人口需要養活,為何現在的印度卻有著大量的糧食可以出口呢?原因到底有哪些呢?1、 從耕地面積上面來講,印度大約為1.6億公頃,其中平原約佔總面積的40%,山地佔25%,高原佔1/3。
  • 印度為何不敢吞併不丹王國呢?
    最典型就是南亞小國,印度那麼強大,可以說隨時可以吞滅。但是在滅亡錫金王國後,為何印度至今不敢吞滅不丹王國呢?其實根本原因只有五個字。我們知道,在大英帝國的印度殖民地時期,幾乎整個南亞,還有緬甸都是英屬印度的。正是基於此,印度獨立後,就一直耿耿於懷,認為南亞都應該是自己的。所以從獨立之後,那是無時無刻不想將南亞小國給滅了。
  • 自詡世界軍事大國,印度軍人為啥非常熱衷於投降?和後勤補給有關
    咱們中國的鄰居印度是一個不簡單的國家,要說印度的不簡單那可真是體現在方方面面。印度作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手中同時還掌握著一支就算放眼全世界來說都堪稱不俗的軍事武裝力量。不過印度這強大的軍事力量可不是自己建設得來的,而是掏錢從國外買來的,說不好聽點就像是沙灘上的城堡,我們中國悲慘的近代史已經說明了只顧從外國買武器的下場是何等悽涼。不過這並不妨礙印度的大國雄心,志得意滿的印度依舊稱自己為軍事大國。可是作為軍事大國的印度卻頻頻出現軍人投降的情況,這或許和印度的後勤補給有很大的關係。
  • 印度軍事力量真的那麼不堪嗎?中國得小心,絕對不能低估!
    印度印度作為亞洲正在發展起來的一個大國,其軍事實力雖然在穩步上升。他們從表面上看,是「萬國造」軍隊,但真正實力放眼全球沒有幾個國家比的上,印度只是給人感覺他們落後與貧窮,實際上他們只是貧富差距很大而已,而印度的整體經濟增速是很快的。至於軍事,如果我們對印度的軍事實力仔細分析的話,就會發現印度的實力比我們想像的要強的多,甚至完全有能力排到世界前列,在國內外不少軍事實力排行榜上印度也是僅次於美俄中,被排在了第4位,尤其是印度的海軍,可謂是實力不俗。
  • 印度學者:中國和印度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近年,印度人在印度國家的一個著名的論壇上,提出了一個讓中印兩國國民都十分好奇的問題:「中國和印度差距到底有多大?另有印度專家回應到:中國至少要30年才能趕上印度。」 引起網友一片譁然。
  • 印度自稱有能力應對三戰,這次中國用實力徵服印度網友
    實際上,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有了這樣的徵兆,比如印度。在談論到印度為何在邊境問題上頻繁作妖時,外界較為認同的觀點是:這是印度轉移國內矛盾的一種常用手段。那麼如今在印度國內飽受疫情摧殘之際,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印度會去冒這樣的風險。圖為印度媒體的報導而印度國防研究部的最新報導似乎也進一步驗證了這種可能性。
  • 法國和印度對二戰的貢獻相差無幾?為何法國是進五常而印度沒有?
    法國和印度對二戰的貢獻相差無幾?為何法國是進五常而印度沒有?聯合國和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這是對戰後世界秩序的基本規定。簡單來說,反法西斯聯盟中地位最高,誰在二戰後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就越高。這一點毋庸置疑。
  • 繼經濟和軍事領域後,印度又揚言:手機製造5年內超越中國
    在手機製造業方面,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製造國,印度是全球第二大製造國。多年來,印度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各方面都喜歡與中國相比,一直將超越中國作為目標。近日,印度又對外喊話了,想在手機製造領域和中國一較高下。
  • 《環球視線》:印度越南在南海「試探中國」?
    在同越南海軍聯合軍演後,這支印度艦隊駛往菲律賓訪問。有印度媒體認為,印度軍艦部署在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可以加強與東協國家的軍事關係,還能夠進一步舒展海上肌肉。印度海軍東部艦隊的部署具有重要作用,它長達一個月的海外部署和國防部長安東尼訪問新澳泰三國都是為了支撐印度的東向戰略。
  • 印度為何偏愛在閱兵上進行摩託表演?看似奇葩,實則有三大原因
    就拿我們中國來說,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軍事實力也是穩居世界前三,這也保證了我們國家在很多國際事務上的話語權。而在我們的鄰國當中,有一個國家對我們國家的實力一直是很不服氣的,它就是印度。
  • 英國軍事實力,對比印度怎麼樣?專家的回答很中肯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軍迷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以英國目前的國力,為了對抗印度,你能贏嗎?對於這個問題,許多網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看法,同時,一些軍事科學家也提出了興趣,經過認真分析和研究,專家們給出了一個中肯的答案。
  • 汙染了印度母親河恆河,如今又來破壞班公湖,中國才是受害者
    ,富人區和貧民區形成鮮明對比。而印度每年花費大量的資金在軍事建設方面忽略了基礎設施的投資,於是導致印度國內大多數地區衛生條件極差,甚至連公共廁所都沒有,這也是為何印度細菌感染病例高發的原因。去過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所謂的母親河恆河已經被嚴重汙染,在恆河中垃圾隨處可見,人們在河水當中洗澡、洗衣服甚至還在河水中上廁所,導致良好的生態系統早已被破壞殆盡。
  • 印度跳不出中國的手掌心?尼泊爾人:一切盡在中國的掌握之中
    圖為印軍「特色」摩託車隊為什麼尼泊爾學者認為「一切如中國所願,印度跳不出中國的手掌心?」為何說印度當前或步烏克蘭後塵,最終殺死自己?文章一開始就闡明了作者所認為的中印關係:中國認為,形勢一直在發生變化,但無論中國希望印度做什麼,印度都會做。有意思的是,比姆·布特爾認為,中國現在並沒有把印度視為對手,因為不管從經濟還是軍事角度,印度都遠遠落後於中國。
  • 不丹和印度有怎樣的歷史,為何它不謀求獨立,甘願受印度控制
    在英國整合南亞次大陸之前,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印巴分治時,以印度教和穆斯林劃分地盤。傳播甚廣的印度教,讓印度佔了大便宜,一下成為南亞最大體量的國家。使得昔日只能靠不合作運動建國的印度人,有了肆無忌憚橫行南亞的物質基礎。
  • 美國五角大樓鼓吹「中國軍隊無敵論」?印度官員:印度軍隊可不吃那...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印度媒體《歐亞時報》網站9月12日報導稱,五角大樓在2020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中將中國海軍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同時強調中國軍隊日益增強的能力。
  • 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卻為何不敢進攻印度?原因很簡單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個人,一生徵戰無數,以區區20萬人的騎兵,居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成為了舉世聞名的戰神,此人便是我們大家熟知的成吉思汗。大家都知道,他建立的帝國曾橫跨了歐亞大陸,他還曾親自遠徵歐洲,一直打到了地中海,然而為何成吉思汗沒有想過去徵服南亞的印度呢,畢竟南亞更近。據史料記載,蒙古鐵騎是一直非常能徵善戰的部隊,蒙古騎兵有一個特殊的飲食習慣,這便是只以馬乳為水,宰羊為糧,因此他們出徵的時候,從來都不會帶糧草,隨行的只有馬匹和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