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哭了。
為什麼哭?
大概是被隔壁票房和觀眾懟的太厲害,
《爵跡》上映都兩周多了,
票房還沒突破四個億。
郭敬明寶寶前幾天在《爵跡》上海的路演中表達了這種委屈,
罵我可以,為什麼要罵《爵跡》!
是不是我做什麼都是錯的?
是不是我死了你們才甘心。
嗚嗚嗚,藍瘦,香菇。
其實換我也會哭的,
《爵跡》光是特效的製作費用就高達上億,
加上宣發、廣告團隊,
在請了一眾大牌明星還沒有要天價酬勞的前提下。
保守估計至少也要5、6億才能收回成本。
而截止到目前《爵跡》的票房還不到4億,
照這個形式看下去,
郭敬明差不多自己要承擔近億的虧損。
哭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當然了,針對小四的哭訴,
吃瓜群眾們紛紛都給出了漂亮的回擊。
劃重點!
不是因為不喜歡你所以對《爵跡》罵聲一片,
而是《爵跡》本身就沒有講好一個故事!
而且你抄!襲!
還死!不!悔!改!
不斷!賺!錢!洗!白!
呼,不好意思,小十君有些激動了。
關於小四抄襲的劣跡斑斑,
已經不知道被各路媒體拿出來「鞭屍」多少次了。
但是最神奇的是,
有一部20多年前的電影不僅早就預料到這種情況,
甚至對我們現在文化創作、電影產業等方面都做出了準確的預測。
哪部電影?
嘿嘿,小十君先在這裡賣個關子。
因為小十君覺得必須先隆重介紹一下電影的導演。
楊德昌,
他的電影被稱為「臺灣社會的手術刀」。
和侯孝賢齊名,
是公認的「臺灣新電影」的先驅之一。
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出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該片除了獲得臺灣第28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
還摘下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與影評人大獎。
電影《一一》又為他贏得了第53屆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
這個獎項目前為止只有三個華語導演拿到過。
一個是97年拍攝《春光乍洩》的王家衛,
另一個是去年拍了《刺客聶隱娘》的侯孝賢。
不誇張地說,
楊德昌絕對是大師級別的導演,
小十君開頭說的那部神預言也是他的作品——
《獨立時代》。
豆瓣評分8.8,
還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之上。
20多年前的電影,幾乎句句神預言。
簡單點,炒作的方式簡單點。
電影剛開頭就亮出態度,
批評為了票房不擇手段的「藝術家」。
成名作是抄抄小說,
嗯,感覺某人又一次中槍了呢。
明目張胆抄襲,
還拒不承認。
活脫脫是小四的翻版啊。
中間還借用主持人之口,
諷刺這種故意展現黑暗面的「做作」的作品。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嘛,真是每說一句小十君就替郭敬明臉疼一下呢~
當然這個「抄襲犯」藝術家最後也沒有好下場,
像喪家之犬一樣在街頭跪地痛哭。
嘖嘖,再一次預言中了呢。
電影用穿插的敘述為我們勾勒出臺北城市的小縮影。
中性打扮的melly,
像是當下發達城市獨立女性的代表。
開著一家文化產業公司,
有著穩定的訂婚男友阿King。
她的閨蜜琪琪,
為人端莊溫柔。
和男朋友小明感情甜蜜。
兩個閨蜜的感情好到簡直曖昧。
看著一切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模樣。
但隨著情節的開展,
平靜下暗藏著波濤洶湧。
我們發現號稱喜歡自由的獨立女性melly,
一面出軌恬不知恥的藝術家小波,
一面對同事Larry這個「攪屎棍」放電,
甚至和閨蜜的男朋友小明都有了一夜情。
還有遊刃有餘的交際花小鳳,
有了Larry,
但又勾搭上小明的同事立人。
撩著小明,
又與藝術家小波曖昧。
算上melly的姐姐、姐夫,
還有小明的父親與後媽。
導演足足為我們展現了12個人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
當然電影裡還有很多互相勾搭的配對。
小十君就不劇透了,
留著懸念讓大家自己去探索。
這麼多的人物關係,
不僅沒有被導演處理的零亂糾纏,
反而縱橫鋪展成一幅都市浮世繪。
複雜的人物個性離不開演技的支撐。
女主melly的扮演者倪淑君,
短髮的她英氣逼人。
長發的她又變身軟妹子,
可御可萌。
特別是1985年與陳勳奇合作的那部《小狐仙》,
靈動活潑的表現讓她紅極一時。
古靈精怪的她可是小十君的童年女神呢~
憑藉在《獨立時代》中的出色表演,
她拿到了第31屆金馬獎最佳女主的提名。
可惜98年的時候她就已經退出影壇,
之後就淡出了大家的視線。
還有一個驚喜是片中琪琪男朋友的扮演者小明,
本名王維明,
師承楊德昌。
2014年他拍了一部青春片《不能說的夏天》,
主演是當時還不是顧裡的郭採潔。
摒棄了校園青春片無病呻吟的套路,
由「06年臺灣暨南大學的性騷擾案」的真實事件改編。
用小清新的外殼講述校園性侵的沉痛故事。
算是青春片題材裡少有的立意深刻的作品。
當然要展現如此龐大的人物結構,
除了演員之外,
導演還特別善於藉助臺詞的力量。
從藝術家小波的登場訴說自己的煩惱,
到求助女主melly點出她的身份職位。
再到女主姐姐提出故事的發展主線「獲取小說的授權書」。
幾分鐘的生活化臺詞在不動聲色之中,
就交待清楚人物的關係與情節走向,
信息量極大。
對比某些電影、國產劇,
要麼不好好說話,
《夜孔雀》
要麼翻來覆去說那幾句車軲轆話。
瓊瑤阿姨的作品是代表~你無情你無恥你無理取鬧!
導演的功力真的比他們高几百個段位。
多條敘述線同時開展一向是楊德昌的拿手好戲,
在電影《一一》裡,
我們看到了一個家庭各種年齡階段的故事。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更有上百個角色關係糾結圖。
能做到這麼縝密的邏輯構思,
和這麼巧妙的結構處理,
離不開導演強大的理科背景。
1969年楊德昌畢業於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
1974年在佛羅裡達大學獲電機工程碩士。
後來又前往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從事計算機微處理器與軟體設計。
所以看他的作品,
人物繁多龐雜。
男女關係就像數列一樣,
可以任意迷人地組合。
就衝這點,
就值得那些各種強拉人物關係東拼西湊的「拼盤MV電影」好好學學。
沒錯,說的就是你!《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獨立時代》的出彩還在於富有哲學迷思的主題探討。
1994年對應的時間是臺北富裕起來,
是文化產業開始興起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華人社會呈現出什麼樣貌,
楊德昌把自己的理解放到了《獨立時代》裡。
電影的英文名說得更明白——
《 A Confucian Confusion》(夫子的困惑)。
這裡的「夫子」指的就是儒家的孔老夫子。
「夫子」在困惑什麼?
在片頭字幕中導演引用了《論語·子路》中的一段話: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這段話大意是說:
人多了怎麼辦?
讓他們富裕起來。
他們富裕起來之後怎麼辦?
字幕條隱去了孔子的回答——
「教之」。
有人不喜用字幕條的形式闡述道理,
說教的意味未免太濃。
但是在小十君看來,
這樣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
人們富裕起來,連帶信仰也沒有了。
藝術、文學、文化,
統統都產業化了。
臺北的過去不就是北上廣的今天?
電影的主題放到個人身上,
又在討論個人存在的真實性。
電影也因此獲得了47屆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原創劇本獎。
「裝」在這部電影裡,
是個很有意思的概念。
琪琪端莊、溫柔、善解人意,
可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
落在了別人的眼裡,
就變成了裝模作樣。
琪琪真的是裝的嗎?
從開始被女主誤會著急解釋,
到被女主話戳傷的黯然,
再到因為女主咄咄逼人的委屈生氣。
幾個處理讓我們看到了她真摯的情感。
人物情感的變化這麼細膩,
在於導演將細節拿捏的非常準確。
Larry坐上女主的車,
女主質疑他與小鳳的關係。
幾個遊移的眼神就足夠讓觀眾心裡有數了。
換到小鳳質疑Larry和女主的關係,
晃動不安的身體和扯領帶的動作出賣了他。
還有melly與小明的這場談話,
抓脖子、搓手、強行擠出的笑容,
那股尷尬的勁兒真的就要從屏幕溢出來了。
導演對片場大小事務瞭然於胸也離不開他的繪畫功底。
為《獨立時代》製作的手繪漫畫圖
楊德昌的繪畫功力優秀到有可能成為動畫大師!
用「可能」是因為這部叫《追風》的作品是他的遺作。
目前世面只存在9分鐘的殘缺版本。
不談技術,
那份山水畫的意境就秒殺很多國產動畫了。
動畫《追風》的視頻小十君放在下面了。
可惜沒能等到這部動畫完結,
楊德昌就因患上結腸癌,
於2007年6月29日病逝,
享年59歲。
楊德昌曾經說過:
是電影將我們的人生延長3倍。
願好電影都能溫暖你我。
在大城市努力工作、掙錢打拼的你們,
想在電影裡看到自己影子的後臺回復【獨立時代】。
這裡是希望能夠多一點像楊德昌這樣優秀的電影大師的小十君,
愛你們,
麼麼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