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萬聖節的東京派對與日本國會大選的投票日...這是故意選在熱鬧高峰的極惡犯罪!」日本10月31日的大選開票之夜,東京都的京王線特急列車發生一起無差別殺傷事件,嫌犯身著《蝙蝠俠》的小丑角色扮裝,在車廂中忽然持刀砍傷乘客,並且縱火焚燒,驚嚇的乘客們在車廂裡倉皇逃跑的混亂場面,又一次衝擊日本社會。(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日本情報醬)
事件總共造成17人輕重傷,其中1人昏迷中,原本暫停行駛的京王線,在今天11月1日清晨已全面恢復通車。然而經過一夜的驚魂,社會大眾的憂慮並未因此消解:兇手確切的犯案動機為何?類似的電車「密室殺傷」為何總是不斷發生?在扮裝之下混入群眾的兇手,真的有辦法預防嗎?
京王線事件發生於10月31日晚間8點左右,這個時間的東京街頭,一方面是周末萬聖節活動的最後一晚,新宿、澀谷等地仍可見到群眾聚集、扮裝遊街的熱鬧景象。
同時這一天正好也是2021眾院選的開票之夜,作為新任首相岸田文雄鞏固執政的關鍵戰役,絕大多數的新聞媒體都集中火力直播報導選舉開票戰況,沒想到就在轉播開票的時刻,突然傳出東京京王線電鐵的無差別殺傷事件——當晚的新聞和網絡實況,形成了萬聖節的歡鬧、眾院選的政客激情、以及京王線的恐慌——仿佛平行時空的三條線路,在當晚衝擊了日本的複雜心情。
案發當晚的京王線電鐵是從京王八王子出發、開往新宿方向的特急列車,晚間7點54分停靠調布站後繼續往下一站行駛。
大約於晚間8點快要行經國領站時,一名24歲的男性服部恭太,手持30公分的利刃,刺向同在第8節車廂中的一名72歲老人,右胸被刺傷的老人當場重傷昏迷,隨後又往前跑去第6節車廂內潑灑打火機用油,縱火焚燒車廂,接著兇手回頭往靠近尾端的第9節車廂移動。
車廂內隨即傳出一陣一陣的爆炸聲響,起火後也立刻飄散出黑煙,事出突然之下許多乘客還沒搞清楚狀況,看見黑煙與火勢後隨即向其他車廂逃跑,場面一度混亂。其他乘客用手機拍下起火瞬間的目擊畫面,怵目驚心的景象隨即掀起網絡的恐慌議論。
當時車廂內的民眾按下緊急聯絡按鈕,但根據車掌的說法,因為通報當下車廂內的情況太過混亂吵雜,沒有辦法透過麥克風對話掌握實際情形,而事發車廂中也沒有設置監視器,無法透過監控畫面看到車廂內的一舉一動。
在京王線電鐵的行駛SOP規則裡,當發生經過緊急通報聯絡、卻無法明確掌握資訊的情形時,必須在最靠近的車站緊急停站。案發後離特急列車最近的車站是國領站,但該列車路線其實是過站不停,不過車掌當下仍決定緊急在國領站停靠。
與此同時,乘客自己也拉下了緊急停車把手,因此造成列車減速,進入國領站月臺後,比原本的停車位置提前了大約2到3公尺左右的距離暫停,以至於車門沒辦法準確在月臺出口處開啟。
不過因為車輛設計上列車的窗戶都可以打開,乘客開窗後爬過月臺閘門才逃出車廂,驚恐的攀爬場面、國領站月臺上還不知發生何事的疑惑民眾,景象都在路人圍觀下被紀錄下來。
事件大約在當晚8點半左右落幕,留在第9節車廂內的兇手服部恭太被警方當場逮捕,最後總共造成17人輕重傷。重傷者為被利刃刺傷的老人,目前還在昏迷搶救當中,其他16人是在混亂逃跑的現場中受傷,但並非遭到兇手的追砍,許多人是被起火後的濃煙給嗆傷。
京王線事件引發輿論譁然的是兇手的樣貌與態度。現年24歲的服部恭太,犯案當晚身穿紫色西裝,雖然臉上和頭髮沒有化妝,但看過《蝙蝠俠》的人即可一眼認出,服部恭太刻意扮裝成著名反派小丑JOKER。
在砍傷乘客並縱火之後,服部恭太沒有追殺其他逃跑的民眾,而是回到第9節車廂中,右手還拿著刀、左手則抽起煙來,就這樣翹著腳坐在車廂座椅上。警察趕到現場後,隨即將服部恭太逮捕,而這身小丑裝扮的樣貌,在Twitter上曝光後引發不少議論;根據《共同社》擷取警方的資料,服部恭太在接受警察盤問調查時毫無悔意:
「一切都在我的計劃中,沒把人給殺死真可惜啊!」
服部恭太向警方坦承,自己確實崇拜《蝙蝠俠》裡的JOKER,但對於犯案動機,服部目前只有說「如果殺人的話我就可以判死刑了」,聲稱原本計畫是要殺死2人以上,以此來實現自己被判處死刑的願望。
根據警方的初步調查,服部恭太使用的刀具和打火機油,是事前從網上購入,當天帶進京王線的車廂中,據其本人的說法,大約是在今年6、7月的時候就已經思考用什麼方法讓自己被判死刑一事,而最後給服部靈感的,是發生於今年8月6日的「小田急線刺傷事件」,服部恭太向警方表示,京王線犯案就是模仿小田急線的手法。
小田急線同樣是一起無差別殺傷事件,兇手在晚間行駛中的電車內持刀砍傷乘客,並且試圖用沙拉油點火焚燒,最後造成10人輕重傷。當時警方調查兇手的動機,是自稱「痛恨看到幸福的女性」,因而持刀朝向車中的女大學生攻擊,事件後來也由警方朝向針對女性的仇恨犯罪偵辦。
目前京王線事件還在後續調查當中,在今天1日上午,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的例行記者會上承諾,將會和鐵道公司以及警察單位提高安全警戒,以防範這種「極兇惡的惡質事件」再發生。但具體的做法為何?又為什麼一次又一次的類似事件,總是難以預防?
目前日本政府官方提出的初步改善,是加強監視器的設置、以及提高見警率的巡邏戒備。根據《NHK》報導,實際上今年8月發生過小田急線事件後,國土交通省就有表示要強化鐵道安全,不過當時為了防範持刀刃進入車廂的人士,除了要將利刃物品包裹好才能上車之外,在沒有逐一檢查物品的嚴密安檢下,實務上很難真正防堵圖謀不軌者。
另一方面,京王線事件發生的時間又是在萬聖節活動的周末,根據東京都警視廳的調查統計,往常每到日本的萬聖節時就是零星犯罪事件高漲的時刻,特別在性騷擾、偷竊、街道破壞等設會案件上最容易發生,其中原因和萬聖節遊街的人群密集接觸,以及在這種「扮裝」氛圍之下,讓有心人士有機可乘。在萬聖節活動時,人們對於奇裝異服、手持「兇器」的觀感又特別鬆懈,也因此像服部恭太的例子,起初幾乎周遭乘客都認為不過就是單純的扮裝者而已,沒想到竟是預謀已久的兇殺者。
也正因為這種藉由萬聖節人心鬆懈的時刻犯案,日本社會輿論上開始憂心,這樣根本防不勝防的隨機事件,到底有什麼辦法可以提前預防?之中有一些意見認為,恐怕要設定「合法扮裝」的區域,限定相關活動的範圍,一旦進入到電車等公共場所就必須「恢復正常」。但這種以高度限制自由的做法是否合理、實務上是否可行,恐怕還有許多商榷空間;倘若真的祭出如此極端的手段,那麼其他大型活動——像是Cosplay大會、同人誌現場等等,是否也要比照辦理?
另一種思考的做法,則是延續政府與國土交通省的高度警戒手段,加派人力在月臺與車站出入口,或者強化執行安檢、設置行李與隨身物品安檢閘門等。但這一來是警力難以補充的問題,二來增設安檢關卡的做法耗費成本之外,在通勤吞吐量是世界數一數二龐大的東京地鐵站,還要有繁瑣的安檢工作,恐怕也是不切實際且引發民怨的下策。
雖然日本的犯罪學者和社會學家,也都承認相關事件很難100%的圍堵,真正的根源在於兇手犯案動機,但這又是另一個社會安全網難以捕捉的長年社會病灶。在京王線事件出現所謂的「JOKER犯案」話題後,社會輿論的恐怖感不僅直覺想到劇情設定裡捉摸不定的JOKER,也聯想起了過去像是奧姆教犯下的。
「當初看到《JOKER》這個電影,就覺得根本就是日本的未來吧!」Twitter上有不少關於兇手扮裝小丑的爭議,在這些意見討論之中,看出有不少言論都共同指出,無論是希思萊傑飾演的「黑暗騎士」版小丑、或是2019年強調心理驚悚的陶德菲利普斯版小丑,不少日本網友都聯想到了隱藏在社會裡的「邊緣人」,在毫無預警之下發動攻擊。而這種事後造成的社會恐怖印象,也連帶出現一種呼籲:「是不是以後日本萬聖節,應該避免扮裝成JOKER?」
目前警方還正在針對兇手服部恭太的犯案動機與背景進行調查。截至1日中午的警方公開資訊,服部恭太表示的確是預謀選在人流出入最多的萬聖節發動攻擊,上車之前還去了一趟人山人海的澀谷街頭,
「我很喜歡JOKER,他可以心平氣和地殺人,我的這身裝扮也是為了今天才買的喔。」
日本東京地鐵京王線昨晚發生揮刀濫殺攻擊案,造成17傷,其中一名六十多歲男子重傷,意識不明。遭警方當場逮捕的24歲男子服部恭太在問訊過程,對犯行坦承不諱,並稱殺人是為了被判處死刑,「沒能如計劃殺死人,真是懊惱」,絲毫沒有悔意。
服部犯案後無意逃亡,遭警方當場逮捕。共同社等日本媒體報導,據警視廳透露,服部稱6月時工作失敗,人際相處也不順利,想要尋死,但又無法自殺,才決定殺死超過2人,希望能被判處死刑。
服部提到,參考8月發生的小田急線電車隨機砍人案。特意選在人潮多的萬聖節執行殺人計劃,考量人多、停靠站少、行走間距長,選上特急電車。遭攻擊的人,他一位都不認識。
服部在犯案時扮成蝙蝠俠中反派角色小丑,並模仿小丑犯案前在禁菸車廂吞雲吐霧。他透露自己很憧憬殺人的小丑,小丑妝就是他的戰服,為了犯案而購買。
Yahoo!Japan刊登新潟青陵大學大學院臨床心理學教授碓井真史分析,採行無差別攻擊大量殺害方式的殺人者,多半對人生感到絕望,選擇在眾人面前公開犯行,犯案後不會想逃。
他們在結束自己的人生的同時,也想要結束這個世界,將周遭的人都捲入他的犯行中,也被稱為「擴大自殺」。
碓井提到,這類型人因為絕望,更渴望力量,犯案時會準備鋒利工具,有的人甚至鍛鍊體格,身形強壯。希望對於未能正面評價自己的社會,展示自己的強大。雖然這些人聲稱自己是無差別攻擊,但實際上受害者多半都是女性、老人。兇嫌挑選的往往是無力逃跑的弱小者。
對於服部犯行參考小田急線電車隨機砍人案。碓井提到,眾所矚目的事件容易吸引模仿者。大部分人不會想到濫殺濫傷,但對被捕嫌犯的想法感生共情的犯罪預備軍,並不在少數。
碓井說,一般犯案,犯人若遭逮捕就等於失敗,不容易產生模仿犯。但如果無差別攻擊事件造成多人傷亡被大幅報導,對犯罪預備軍來說,就等於「成功」,甚至覺得「我也想這樣做,讓它成為一個更大的案子。」
碓井提到,小田急線刺傷案發生時,網絡上有很多留言對被捕男子冷嘲熱諷,他認為這種社會態度非常危險。眾所矚目案件的犯人被當成英雄,會引發模仿效應。不要輕率的同情犯嫌;但嘲笑犯人的態度,也會刺激犯罪預備軍,「想死你自己去死」這類的發言是很危險的。
碓井表示,很多犯行來自失業者,想辦法增進人與社會的羈絆,才是預防犯罪的方法。
1999年9月8日
23歲男子造田博在東京池袋以刀及錘襲擊多名行人,導致兩名女性死亡、6人受傷,兇嫌表示是對生活感到絕望才犯案。
1999年9月29日
35歲的上部康明受到池袋襲擊事件啟發,加上生活不順遂,於是駕駛租車撞向JR電車大門,再衝入站內持刀襲擊路人,導致5人死亡、10人受傷,兇嫌並在2012年被處死刑。
2001年6月8日
大阪池田小學遭一名自稱患有精神病的男子「宅間守」闖入,他衝進教室內大開殺戒,共殺死8名學生。
據悉嫌犯是因父親嚴格管教才導致行為偏差,讓他後來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患者,被捕後聲稱想被判死,宅間守並在2004年被處以絞刑。
2008年3月23日
24歲的金川真大在茨城縣土浦市JR荒川衝站內持刀襲擊路人,釀1死7傷,嫌犯遭捕後供稱「只想殺人」,後來他被判死刑,並在2013年伏法身亡。
2008年6月8日
25歲的高材生加藤智大駕小貨車衝撞秋葉原電器街,下車後他手持匕首攻擊行人,造成7人死亡、10人重傷的悲劇。
究其家庭背景,母親嚴格監管兒子認識異性、不給零用錢,從小對孩子嚴格教育才造成加藤智大感到厭世、心生怒火。
2016年7月26日
26歲的植松聖殺害身心障礙者,震驚國際。嫌犯聲稱「身心障礙者沒有生存價值」,闖入「山百合園」身障中心砍殺,造成19人死亡、26 人輕重傷。
殺人動機是主張「排除社會不幸」、倡導「極端優生學」,在當時造成社會譁然。這起案件成為日本2戰後最多人死亡的殺人案,植松聖最終在去年3月被判處死刑。
2019年5月28日
川崎市登戶第一公園有學生集合等巴士,51歲男子巖崎隆一持刀朝人群砍去,造成2死、16傷, 嫌犯事後自刎身亡。據悉兇嫌長期失業在家、閉門不出,警方研判是起隨機殺人案。
2021年8月6日
36歲兇嫌馬悠介仇女,聲稱「看不慣別人幸福」,他在東京小田急線車廂內大開殺戒,導致有10人受傷。
事件中並沒有人死亡,但兇嫌卻表示「沒能殺人感到遺憾,但看到乘客四處逃竄的場面後覺得滿足」,典型反社會人格令人毛骨悚然。
2021年10月31日
24歲男子服部恭太扮成「小丑」在車廂內砍人、縱火,造成17人受傷。兇嫌行兇後還在車廂內冷靜抽菸,與乘客驚慌逃命樣形成對比。他聲稱想被判死刑,認為如果殺死至少2個或更多人的話,就能實現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