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噴飯!《新聞聯播》講了件荒唐事

2021-01-07 手機鳳凰網

昨晚,@央視新聞 提醒:今天的《新聞聯播》在「飯點兒」講了件荒唐事,大家聽了可別「噴飯」啊。

原來,7月25日的《新聞聯播》播發了國際銳評《究竟誰在全球到處欺侮恫嚇他人?》:美國一百多名所謂對華強硬派人士聲稱,「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中,政治是常態,戰爭是例外,而中國恰恰相反」,這一觀點荒唐得令人噴飯。

視頻在這裡↓

網友:真的是令人噴飯

播音詞庫+1

對於新聞聯播的這段國際銳評,網友紛紛表示:真的是令人噴飯!播音詞庫+1。

還有網友劃出了重點,跟著新聞聯播「漲知識」。

有詞條為證——

這篇題為《究竟誰在全球到處欺侮恫嚇他人?》的國際銳評,新聞聯播只摘播了其中一段,這裡有全文——

國際銳評:

究竟誰在全球到處欺侮恫嚇他人?

美國一百多名所謂對華強硬派人士最近聯名致信美國總統川普,污衊中國推行「擴張主義」,「利用綜合國力欺侮和恫嚇他人」。這種倒打一耙的論調令人匪夷所思,簡直是掩耳盜鈴。不少有識之士認為,要是把信中的主角——「中國」換成「美國」,這種判斷倒很恰如其分。

這封公開信的執筆者是美國一名退役海軍軍官,和他聯署的人既有退伍軍人,也有情報工作者。這些人並非中美關係負責任的討論者,寫聯名信主要是為了刷存在感。

比如,他們聲稱「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中,政治是常態,戰爭是例外,而中國恰恰相反」,這一觀點荒唐得令人噴飯。早有研究者統計,自1776年建國至今,美國在過去200多年時間裡,有90%以上的時間在打仗。即便在被詡為「和平總統」的歐巴馬任內最後一年,美國還是向7個國家投下約2.6萬枚炸彈。而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沒有主動挑起過任何一場戰爭和衝突。試問誰究竟是世界「和平赤字」的製造者呢?

最近這些年,在全球主要安全危機事件的背後,到處都是美國的身影:它以反恐為名,對阿富汗、伊拉克發動戰爭,軍事打擊敘利亞,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引發席捲歐洲國家的難民危機。本屆美國政府上臺後更是變本加厲地推行單邊主義政策,比如: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公然踐踏聯合國決議和國際社會共識;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導致中東局勢持續緊張;拋棄美俄「中導條約」,動搖全球戰略安全基石;打著所謂「自由航行」旗號,派軍艦到全球數十個國家海域耀武揚威……以強權為武器的美國,才是世界和平的主要破壞者和全球動蕩之源。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2018年美國軍費支出超過6400億美元,高居世界第一,是排在其後8個國家軍費的總和。中國最新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明確「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是新時代中國國防的鮮明特徵,指出與世界主要國家相比,中國國防費佔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支出的比重、人均國防費都是偏低的。比如,2017年中國國民人均國防費為750元人民幣,僅相當於美國的5%。

難怪美國前總統卡特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好戰的國家,而中國沒有在戰爭中浪費一分錢。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表示,馬來西亞與中國有近2000年的關係,中國從來沒有征服過馬來西亞,中國從來不會搞對外擴張,更不會將自己的痛苦強加到別人身上。

美國如此好戰,卻反誣中國「不是和平政權」,美方一些政客的價值觀、世界觀已經達到厚顏無恥的一個新高度。他們在這封公開信中以所謂臺海局勢為例證,更是無稽之談。眾所周知,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大陸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兩岸和平統一,但同時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幹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臺灣同胞。美方有些人將中國維護國家統一的必要舉措污衊為「欺負恐嚇」,顯然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幹涉。

美國某些人之所以不遺餘力地詆毀中國,是因為他們長期以來唯我獨尊的霸權主義行徑正遭到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潮流的強烈抵制。他們將中國作為攻擊對象,炮製「中國威脅論」,主要目的是轉嫁美國國內矛盾,同時藉機讓其背後的利益集團牟利。

作為一個自古愛好和平的國家,中國從來不走「國強必霸」之路,而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與捍衛者。目前,中國已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3.7萬餘人次,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被聯合國譽為「維和行動的關鍵因素和關鍵力量」。中國承擔聯合國會費的分攤比例由2005年的2.053%提升至2019年的12.005%,並足額繳納。反觀以世界老大自居的美國,到今年1月1日拖欠聯合國常規預算攤款高達3億8100萬美元,拖欠聯合國維和經費7億7600萬美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美國維和欠款超過聯合國維和總欠款的三分之一。

當今世界並不太平,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中美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處理朝核、伊核、中東局勢等大量熱點安全問題方面存在合作需要。如果美國某些政客仍抱著霸權思維不放,奉行強權政治、到處欺負恐嚇他人,或者到處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充當「攪屎棍」,那麼遲早要被21世紀全球化文明社會所拋棄。摒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以政治安全合作應對「和平赤字」,才是美國正確的選擇。(國際銳評評論員)

就這封令人「噴飯」的信,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也有回應——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就美有關人士發表公開信答記者問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5日就美有關人士近日發表公開信答記者問,並表示,挑動中美對抗衝突不是美國社會的主流民意,推動中美合作共贏才是順應民心之舉。望美國內一些人摒棄零和思維,多提倡合作、少鼓動對抗,多支持共贏、少宣揚獨霸。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有記者提問,近日,100多名美國人聯名致信美國總統川普,呼籲美國政府堅持目前採取的對抗中國的路線,商務部對此有何評價?

新聞發言人表示,已注意到相關報導。美國一些退役軍人、前情報官員聯署的這封所謂公開信,充斥著霸權思想、冷戰思維,詆毀、抹黑中國的內外政策,鼓動中美經濟脫鉤,極力挑動中美對抗、衝突,危言聳聽,毫無依據。

就在上月底,百名美國政治、軍事、工商、學術和研究機構人士也發出了一封名為「中國不是敵人」的公開信。

發言人說,從這兩封信在兩國媒體和各界人士中引起的不同反響可以看出,挑動中美對抗衝突不是美國社會的主流民意,推動中美合作共贏才是順應民心之舉。

發言人強調,中方始終認為,中美經貿合作互利共贏。2018年雙邊貨物和服務貿易額超過7500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近2500億美元,經貿合作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美經濟高度融合,都是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帶骨連筋。美國國內少數人鼓動要把兩國經濟「脫鉤」,不理智、不現實、不可行。

發言人表示,希望美國國內一些人摒棄零和思維,正確看待中國發展和中美經貿關係,停止對中方的抹黑和指責,多提倡合作、少鼓動對抗;多支持共贏、少宣揚獨霸,這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網友評論、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饒春雨

相關焦點

  • ​「荒唐得令人噴飯」,英文怎麼說?
    近日,《新聞聯播》主播康輝說了一句「這一觀點荒唐得令人噴飯」,輕快調皮的話語引發網民圍觀。
  • 《新聞聯播》《中國新聞》播發國際銳評,直斥這個說法荒唐得令人噴飯
    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聯播》《中國新聞》連續播發國際銳評,題目是《究竟誰在全球到處欺侮恫嚇他人?》。
  • 為什麼大家不追劇,改追《新聞聯播》了?
    (圖片截取自bilibili)最近,在微博、抖音、B站這些平臺上,《新聞聯播》動不動就登上熱搜榜,更是受到眾多90後、00後如追劇般的追捧。據說是因為頻頻爆金句,天天有驚喜。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7月25日,主播康輝在播報一條消息時,指出「美國對華強硬派人士的觀點,荒唐得令人噴飯」。
  • 「噴飯」走紅之後,昨晚新聞聯播又有驚喜!
    這兩天,《新聞聯播》金句頻出,火遍全網。起因是「國嘴」康輝擲地有聲地播報了一篇名為《究竟誰在全球到處欺侮恫嚇他人?》的國際銳評。
  • 看《新聞聯播》,竟比追劇還爽!中國最老牌節目,為何突然爆火?
    在電視節目中,《新聞聯播》是最具官方色彩、政府形象的節目,因此有網友調侃《新聞聯播》內容:前10分鐘領導很忙,中間10分鐘全國人民很幸福,後10分鐘世界各地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現在的《新聞聯播》變了,都能當連續劇追了。「這部劇」大火,還得從7月底的「令人噴飯」這集說起。
  • 《新聞聯播》金句連連,「滿嘴跑火車」難倒美翻譯官
    靠著活潑幽默鮮辣的新話風,國際銳評、央視快評連連上熱搜,帶動了大漲26%的收視率,創下了近二十年來電視新聞收視率的逆勢增長之最,更有眾多90後、00後如追劇般追捧《新聞聯播》。8月16日晚,《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新聞聯播」上線。上線後的第一篇推文閱讀量就達10萬+。《新聞聯播》最早在網上刷屏,得從7月底說起。7月25日,《新聞聯播》播報了一篇名為《究竟誰在全球到處欺侮恫嚇他人?》
  • 新聞聯播放飛自我!看《新聞聯播》不僅能學政治,還能學英語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熟悉的《新聞聯播》畫風突變、頻上熱搜,不但一改往日嚴肅、刻板的節目氛圍,點評時政新聞更是熱詞金句頻出。「令人噴飯」、「怨婦心態」、「裸奔」這些接地氣的熱詞在國際銳評、新聞快評版塊出現,這畫風你們感受一下當《新聞聯播》開始放飛自我,收穫的效果可不是一點點。此舉不僅將自己送上熱搜,而且直接導致收視率大漲26%。
  • 新聞聯播畫風突變!裸奔、令人噴飯、躲得過初一怎麼翻譯?
    最近的新聞聯播,很猛,對香港的暴徒和美國放了不少狠話。裸奔和令人噴飯的畫面感實在太強,我們留在最後討論吧。先看一下躲得過初一,躲不了十五這句可以怎麼翻?在翻譯的時候,有時候適合直譯,既簡單又地道。有時候直譯的語言會很奇怪,那就不妨意譯,讓聽眾更容易理解。這一句針對香港暴徒的狠話,顯然不適合直譯。
  • 央視工作18年,剛在《新聞聯播》露面,鄭麗就被傳謠言
    剛在《新聞聯播》露面,鄭麗就被傳謠言人紅是非多,這句話果真是一點都沒錯,還再次在《新聞聯播》的新主播鄭麗身上上演,實在是讓人無語當潘濤、寶曉峰、嚴於信接連現身後,所有的觀眾都在期待,他們仿佛預料到了,接下來《新聞聯播
  • 《新聞聯播》又刷屏了
    這些人從來只講極端利己主義與功利主義,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公開信中竟然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污衊為「債務陷阱」,滿嘴跑火車,實乃信口雌黃。眾所周知,中國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目的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動員更多資源,通過互聯互通,實現市場對接,釋放增長動力,讓更多國家和地區融入經濟全球化。
  • 中國最老牌節目《新聞聯播》這些年越來越「新」了
    《新聞聯播》又雙叒叕上新了!晚間新聞》的主播潘濤搭檔海霞,首次亮相《新聞聯播》;12日,《共同關注》女主播寶曉峰首次亮相《新聞聯播》,與剛強搭檔播報新聞;23日,出生於1987年的主播嚴於信搭檔李梓萌亮相。
  • 新聞聯播火了,央視金句再上熱搜、高能不斷,你「粉」了嗎?
    近日,央視金句文案連上熱搜,引經據典,既接地氣,又十分犀利,看得讓人熱血沸騰讓眾多網友連呼:「我要粉新聞聯播!」主播康輝也在短視頻《主播說聯播》中大方回應:「粉聯播,您有眼光!」把每日的新聞聯播當成必追劇來看的小編匯總了一些央視金句及其出處,學會後運用到作文裡,一定十分給力快轉給孩子學習一下吧!     「令人噴飯」這個詞雖然看起來不太嚴肅,但人家是一個正經八百的成語,出自蘇軾的《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與可是日與其妻遊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 康輝:我在新聞聯播「不務正業」的日子
    康輝憑一己之力,打破了我們對新聞聯播主持人的刻板印象。 在人們心中,《新聞聯播》是中國最嚴肅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們也都是一副嚴肅、專業的形象。 面對美國的污衊時,康輝態度堅定地回懟: 「荒唐得令人噴飯」 「如果美國某些政客抱著霸權思維不放,到處欺負恐嚇他人,充當『攪屎棍』,遲早要被21世紀全球化文明社會所拋棄。」
  • 【新媒】關於《新聞聯播》:你不知道的8件事
    >
  • 「神隱」130天後,國嘴康輝回歸新聞聯播,網友:他終於「藏」不住了
    2020年6月1日晚,打開新聞聯播,不少人竟然驚喜地發現有一個熟悉的面孔出現了。定睛一瞅,原來是「央視一哥」康輝!要知道,距離上一次康輝主持新聞聯播還是1.23號,已經是130天前的事情了。011972年出生的康輝,如今已經48歲了,從18歲時開始主持新聞,幾十年如一日的耐心工作使他在人們心中有著很好的口碑。作為央視《新聞聯播》的招牌,康輝沉穩大氣的主持風格深受大家喜愛。
  • 快講給孩子聽!這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 圍觀
    原標題:快講給孩子聽!這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 圍觀在央視《挑戰不可能》的一期節目中,幾位參賽小選手要從30組詞語中選出兩個假成語。主持人撒貝寧被「喝西北風」「加減乘除」給迷惑了,甚至揚言發誓,如果它們是成語,就「吃掉手卡」,結果被連連「打臉」。沒錯,這兩個詞都是成語!「我讀書少別騙我!」
  • 「馨吻臉脖」碰瓷「新聞聯播」?央視需要申請「新聞聯播」商標?
    央視《新聞聯播》九月迎來「開學季」,許久沒有新面孔加入的《新聞聯播》接連「上新」。新亮相的兩位主播都是央視的「老熟人兒」了,此前是央視其他新聞欄目主持人此次是換到黃金檔節目——《新聞聯播》。據查,中央電視臺在2016年提交新聞聯播片頭音的聲音商標註冊申請,現在有38類第20239687號、41類20239686號商標已獲準註冊。
  • 《新聞聯播》全新主持人是誰?他的實力怎麼樣?
    從《新聞聯播》的出現到現在,《新聞聯播》已經成為了每家每戶,每天都必會看的一個節目,畢竟這是國內最權威的一個新聞媒體,《新聞聯播》的主持人也從剛開始換了好多人了,而就在這幾天,《新聞聯播》新的主持人潘濤也正式播出了自己的第一次《新聞聯播》。
  • 不好意思我文盲了,原來「令人噴飯」也是成語
    也難怪之前央視主持人在新聞聯播裡使用「令人噴飯」一詞,一些不明就裡的網友誤認為央視也玩起了網絡語言梗,質疑這種做法是不是太隨意了。不過官方很快科普,看似網絡詞語的「令人噴飯」,實則是正兒八經的成語,且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成語,下次再出現類似情況也不會誤傷!
  • 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一段話:「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博士買驢用來諷刺寫文章長篇累牘,卻說不到點子上。02令人噴飯這是去年因為《新聞聯播》播發的國際銳評中用到而出圈的成語。「令人噴飯」最早出自蘇軾的一篇散文《文與可畫篔簹(yún dāng)谷偃竹記》。這篇文章中,蘇軾寫到自己和文與可相交的趣事。文與可是畫家、詩人,和蘇軾是表兄弟的關係。文與可有天在山谷中遊賞,燒筍當晚飯吃,打開信封看到蘇軾寫給他的詩,禁不住大笑,把嘴裡的飯噴了滿桌子。「噴飯滿案」自此成為蘇軾相關的成語。